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民航发展史 第2章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民用航空
民航发展史 第2章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民用航空
第二节 抗战时期的民用航空
一、抗战初期中国航空运输业的奋力支撑
二、中苏航空公司的成立和欧亚改组 三、中航在“驼峰空运”中迅速发展
第二节 抗战时期的民用航空
一、抗战初期中国航空运输业的奋力支撑
(一)业务量的增加 抗战爆发后,中航总部: 上海-武汉-重庆 欧亚总部:上海-西安-昆明 二者的航务、机务基地设在香港 1940年,香港基地:试验设备较全、修理能力较强 是当时香港最大的飞机、发动机修理基地 机务人员约200余人 1937-1941年,两公司共运送人员达100000人、货物5600 吨、邮件687吨。 其中,中航比重分为64.6%,74.5%,48%
1929-4,孙科(国民政府铁道部长)筹建中的中国航空公司 董事长
签订《航空运输及航空邮务合同》
1929年4月15日 国民政府特设中 国航空公司机构,管理民用航空事 务,并委派铁道部部长孙科兼任该 公司理事长。
第一节 中国民航运输业的起步
二、中国航空公司的两度成立
1.第一次成立(老中航) 《航空运输及航空邮务合同》: 1,美方向中国政府提供资金,成立中美合营的航空公 司,美60%,中40% 2,拥有 国全部邮件及旅客运输的垄断权。 准备开辟的航空邮务航线: 上海-南京-汉口 南京-徐州-济南-天津-北平 汉口-长沙-广州
一、沪蓉航空线管理处的成立
1929-5,沪蓉航空线管理处正式成立 2.聘用外籍飞行员2 名和机械师1名;中 国籍飞行员3名和机 交通部出资60万元: 1.购买4架美国史汀生型小型客机 械师9名。
第一节 中国民航运输业的起步
一、沪蓉航空线管理处的成立
1929-7-8, 沪蓉航线的上海-南京航段开航 到场人员:国民政府交通部、邮政总局、军政部航空 署等代表到场祝贺; 前往参观和各界人士和中外记者200余人。 过程:12:00 美籍飞行员驾机从上海起飞 17:30 南京飞回上海虹桥机场 开航沪蓉航线的上海-南京航段开航之初,不载旅客, 先运邮件,不寄包裹。 从8-26起,才开始载运旅客,当时购票者极为踊跃。 至9-7,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共往返飞行上海南京之间34次,载运旅客47人次。
第一节 中国民航运输业的起步
二、中国航空公司的两度成立
1.第一次成立(老中航) 1929-5-1,中国航空公司宣布正式成立 5个月后,开辟上海-汉口航线。 机型:洛宁型水陆两用飞机 人员:美籍飞行员 过程:黄浦江水上起飞-南京-汉口 同时,另一架飞机与之对飞 携带内容:报纸和邮件
第一节 中国民航运输业的起步
第一节 中国民航运输业的起步
三、中德合办的欧亚航空公司
2.航线 沪新线:上海-南京-洛阳-西安-兰州-迪化(今乌鲁木齐) -塔城 全程4050公里 1932-4 上海-西安 1932-5 西安-兰州 1933年5、7月分别飞抵迪化和塔城 由于航线沿途有高原、沙漠,地形比较险恶,同时气 候异常恶劣,加之后来新疆发生战乱,使飞机只能在上海 和兰州间飞行。
第二节 抗战时期的民用航空
二、中苏航空公司成立和欧亚改组
(一)中苏航空公司成立 1939.9.9 在迪化成立中苏航空公司
国民政府与苏联政府签订《关于建立哈密、阿拉木图之间飞行业务协定》
总投资额:100万美元,各50% 后各增资40万美元
二、中国航空公司的两度成立
1.第一次成立(老中航) 变故: 开航一星期后,美国航空开拓公司将美方权益转 让给中国飞运公司(美商经营), 后果: 一个外国航空公司可以独自承揽运送邮件; 不受中国空中交通管制 这些都严重侵犯了中国领空和主权。 交通部部长王伯群对铁道部部长 孙科插手办航空心存不满,强烈 谴责该合同“丧权辱国,有碍中国 领空主权”
第二章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民用航空 (1929-1949)
• 第一节 中国民航运输业的起步
• 第二节 抗战时期的民用航空 • 第三节 解放战争时期的民用航空
第一节 中国民航运输业的起步
一、沪蓉航空线管理处的成立 二、中国航空公司的两度成立 三、中德合办的欧亚航空公司
第一节 中国民航运输业的起步
一、沪蓉航空线管理处的成立
第一节 中国民航运输业的起步
三、中德合办的欧亚航空公司
2.航线 主要经营3条从中国境内出发,经过苏联前往欧洲各 国的航线 但始终未能实现飞出中国的目标 只是形成了中国境内的三个航段: 沪满线:上海-南京-济南-北平-林西-满洲里 全程2240公里,每星期往返两次 开航后不至3个月,发生“九一八”事变 被迫停航
第一节 中国民航运输业的起步
一、沪蓉航空线管理处的成立
一年多的时间中,飞行很不正常。仅载运旅客1477人次、 邮件20多公斤。 原计划上海-南京-汉口-宜昌-重庆-成都长途航线始终未 能正式开航。
第一节 中国民航运输业的起步
二、中国航空公司的两度成立
1.第一次成立(前中航) 1928年,美国航空开拓公司成立(美国寇蒂斯•莱特公司为开拓 中国航空运输市场而成立的子公司)
1931-2-1 1931-5-31 正式成立 正式开航
第一节 中国民航运输业的起步
三、中德合办的欧亚航空公司
1.成立 过程:
(1)一战后,德国大力发展民用航空运输,通过建立国外航线积 极向外扩张 (2)1925,组建汉莎航空公司。向远东地区扩充势力,主要目标 瞄向中国航空市场 (3)1926年7、8月间,分段试验飞行:柏林飞越莫斯科、西伯利 亚到中国东北 (4)1926-8-20,飞至北平——中德两国间的首次空中交往 (5)此后,汉莎航空公司派出代表与国民政府交通部进行了一年 多的反复会谈。
第二节 抗战时期的民用航空
一、抗战初期中国航空运输业的奋力支撑
(二)航线变化 欧亚飞机:原13架,少数用于空军运输,其余用于航班飞行 1939-1940,在桂林、成都先后被日机炸毁2架 两公司航空业务逐步从华北、华东、华南各大城市转 向西北、西南边远地区。 抗战结束时,重庆和昆明成为国民政府管辖的航空运 输中心和对外的空运口岸
2.再次成立
中航以运载邮件为主。 机型:洛宁型和史汀生型小型飞机11架 飞行员:7名正驾驶(6名美国人) 航线:(1930-8至1931-10间 )
沪蓉线:上海-南京-九江-汉口-宜昌-万县-重庆-成都 沪平线:南京-徐州-济南-天津-北平 后改为上海-南京-徐州-青岛-天津-北平 沪粤线:上海-温州-福州-厦门-汕头-广州
第一节 中国民航运输业的起步
四、其他航空公司
目的:一些地方政府欲通过发展航空业来巩固和扩充自己 的实力,并牵制中航和欧亚在一些地方的发展 1936-6 西南航空公司 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和福建等地方政府协商建立 筹资 200万元, 3架飞机 航线:广州-龙州、广州-钦廉、广州-福州、梧州-贵县 广州-南宁、南宁-昆明 迫使南京国民政府对这些举措表示认可,并与两广邮局签订 了临时邮运合同。
第二节 抗战时期的民用航空
一、抗战初期中国航空运输业的奋力支撑
(三)航空公司人员方面的变化 本土飞行员开始走上一线 中航:许多美籍飞行员退出飞行, 在美国帮助下,加紧培训本国人才 欧亚:抗战前派送三批人员至德国汉莎航空公司学习。 抗战前:只有少数几名中国人能登机驾驶。 1938年:中方飞行人员占1/4 1940年:中方飞行 员36/45,占80%。 结果:从根本上扭转了中国航空运输事业“借重于德美人才” 的旧有状况,也为中国民航以后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人才基 础。
20’c20’s后期,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目的:跟上欧美各国兴办航空运输业的步伐 决定:利用国外资金购买飞机 雇佣外国人开辟航线 创办民航邮政运输业务
第一节 中国民航运输业的起步
一、沪蓉航空线管理处的成立
1928-6,航空筹备委员会成立 在交通部航政司设立第三科——民航科 策划筹办民用航空事宜
第一节 中国民航运输业的起步
第一节 中国民航运输业的起步
2.再次成立
1930-8-1 国民政府交通部与美商经营的中国飞运公司 签订新的合同,组建新的中国航空公司(中航) 中航股份:中55%,美45% 同时撤销沪蓉航线管理处,其业务并入中航。
中美合资的“中航”在上海成立。“中航”归交通部 管辖,飞行基地设在上海龙华机场。
第一节 中国民航运输业的起步
第一节 中国民航运输业的起步
1.第一次成立(老中航)
影响: 引起中国各界人士特别是航空界和邮务部门人士的极 大愤慨。 上海邮政工会于1930年元旦组织示威大罢工,各地邮 政工人纷纷响应。 孙科被迫辞去中国航空公司董事工职务 几个月交涉后,国民政府废除《航空运输及航空邮 务合同》 “老中航”仅营运了9个月,载客221人次,邮件 3560公斤。
第一节 中国民航运输业的起步
三、中德合办的欧亚航空公司
3.比较 至1936年底 航线里程:欧亚 7600公里 定期班次:欧亚少,且飞行不正常
中航5151公里 中航多
1931-1937年间 两公司共载客90793人次、货物787.21吨、邮件525.68吨 欧亚比重 3 中国民航运输业的起步
2.再次成立
沪粤线:上海-温州-福州-厦门-汕头-广州 1936年经中美英三国多次谈判,延伸到香港,中国同英美间 联运航程分别缩短为10天和8天。 目的:同远东航线(英国海外航空公司)和太平洋航线(泛 美航空公司)联运。
机型:陆续购进了DC-2 补充了一些中国籍飞行员,但机航组主任由美方派任 ——美国人实质上操纵机务航行管理权和航线经营权
江西等地的乌砂、锡矿等战略物资集中至南雄,运至香港,换成 急需的外汇,换回国际市场上的各种物资。交货较及时,做出了积极贡献。 仅1940-3至8月,完成1500吨运量。
第二节 抗战时期的民用航空
一、抗战初期中国航空运输业的奋力支撑
(二)航线变化 欧亚:初期影响不大 后沪新线上海-兰州改为汉口-西安-兰州 京夏线北平-银川改为兰州-银川 新开辟航线: 汉口-长沙-广州-香港、 广州、汉口沦陷 汉口-西安-兰州,-银川、 前后相关航班停 开 西安-成都-昆明、 后陆续开通 重庆-桂林-香港、 重庆-成都-兰州-肃州(今酒泉)-哈密 兰州-凉州(今武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