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火电厂集控运行-专业建设方案

【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火电厂集控运行-专业建设方案

“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项目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火电厂集控运行专业建设方案二零一一年十月目录一、专业建设基础 (1)1.产业行业背景 (1)2.专业现状 (2)二、专业发展与人才供给目标 (5)1.专业发展目标 (5)2.人才培养目标 (5)3.课程建设目标 (6)4.实验实训条件建设目标 (6)5.师资队伍建设目标 (6)6.社会服务目标 (7)三、建设内容与改革举措 (7)1.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 (7)2.教学组织模式改革 (8)3.课程体系与课程建设 (9)4.实训条件建设 (11)5.师资队伍建设 (11)6.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14)四、绩效指标 (14)五、两年建设经费全额预算及年度执行计划 (16)火电厂集控运行专业建设方案一、专业建设基础1.产业行业背景电力工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石,工业化进程中的先行产业,与国民经济所有部门的发展、城乡居民生活的改善和体制变迁紧密相关。

电力工业要保持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必须以足够的电力来保证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

预测“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将按工业化发展阶段的特征发展,经济增长率将在8-9%之间。

初步测算,“十二五”电力发展的基本方案为到2015年全国需电量5.5万亿千瓦时,电力装机约为12.5亿千瓦,相应设备综合利用小时为4400小时,使电力供需基本平衡。

为了使电力工业真正实现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其核心是依靠科技创造、推进改革、加快调整电力结构和转变电力发展方式。

我国能源发展“十二五”期间在电源结构方面要继续优化发展火电,以大型高效环保机组为重点优化发展火电,其重要方向是进一步提高大容量、高参数机组的比例,提高燃煤机组效率,对新建大型区域性电站和煤电基地的电站一般要求采用600MW及以上超临界或超超临界机组。

“十二五”期间积极推进核电建设,重点建设百万千瓦级核电站,逐步实现先进压水堆核电站的设计、制造、建设和运营自主化。

至2020年投入使用的核电装机容量将提高到7500-8000万千瓦,占全国电力装机总容量的比重提高到5%左右,占全国发电量的6%以上。

加快开发生物质能,支持发展秸秆、垃圾焚烧和垃圾填埋气发电,生物质发电装机达到550万千瓦。

根据《湖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其能源产业的发展原则为:坚持节约能源优先,优化能源结构,大力发展核电,优化发展火电,有......................序开发水电,加快发展新能源.............,合理消费煤炭,积极引进省外能源,增强能源储备能力,构建安全、经济、清洁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

落实到电力行业企业的具体举措主要:(1)大力发展核电。

力争咸宁核电项目“十二五”末基本建成,开工建设浠水核电项目,在鄂东负荷中心以外地区开展第三个核电项目前期工作;(2)优化发展火电。

在负荷中心和电源支撑薄弱的地区,建设一定容量高效、清洁、环保的大型火电机组。

在大中型城市与热负荷集中的工业园区,建设一批热电联产项目,试点建设分布式能源;(3)加快发展新能源。

在生物质能源丰富地区,建成一批规模化秸秆、稻壳等农林副产品发电项目,建设好大中型城市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抓好一批沼气发电项目建设。

2.专业现状(1)人才培养模式不论是大型火力发电机组,还是小型分布式能源机组,不分燃煤、燃气或是生物质能(秸秆、稻壳、城市垃圾等),甚至核电站的常规热力系统,整个发电机组的系统十分复杂。

随着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按国家规划要求,大型高效环保火电机组是燃煤机组发展的重点趋势,大容量、高参数、集中控制是必然发展方向。

通过提高蒸汽参数提高整机效率,降低煤耗每年节约煤炭资源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是相当可观的。

同时机组效率的提高,污染物的排放也相应减少,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

大机组的特点是监控点多、参数变化速度快和控制对象特性复杂。

控制技术日益复杂,对安全、经济运行的影响越来越高,对运行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

传统的炉、机、电分别监控方式已不能适应大型单元机组运行要求,必须采用高度自动化的单元值班长的运行模式。

运行人员的岗位技能是影响电力系统运行安全的重要因素。

火电机组安全运行是第一位的,不允许非熟练人员操作,行业规定所有运行人员必须经过严格的专业理论培训和仿真操作培训,取得合格证书后方能上岗。

职业岗位对实际运行经验的高要求和学生在真实工作环境中的操作机会的缺乏,是本专业学生所面临的最大困难。

由于电力生产的特殊性,学生在企业的实习仅仅局限于参观模式,不可能有亲自动手操作的机会。

“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如何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是教学模式改革的关键。

本专业拟以火电机组仿真系统为载体,以火电厂集控运行专业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为依据,努力践行“一条主线、一个平台、三个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做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三方面的有机融合,形成“工学交替、能力递进”的螺旋式上升的模式,实现培养能适应火力发电机组集控运行、具有良好职业素养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的目标。

学院具有自主开发火电机组仿真系统的能力,能不断跟踪发电新技术的发展进行科研开发。

学院火电厂集控运行专业毕业生具有较高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安心工作于生产第一线,思想素质较高,作风朴实,踏实肯干,有较强的事业心和团结协作精神,尤其是专业知识根底牢,动手能力强,对岗位适应期较短,从而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进一步巩固了学院集控运行专业在全国高职高专同类学校“排头兵”的地位。

火电厂集控运行专业连续几年均为学院的热门招生专业,用人单位直接到学院选拔人才,就业率达到97%以上,就业质量高,深受社会好评。

(2)师资队伍现状本专业有一支优秀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见表1),学历层次高,教学理论水平高,专业技术能力强,职业教育理念先进。

长期为省内外新建大型火电机组举办职工理论和仿真操作培训班,获得企业好评;参加中电联、学院组织的讲课比赛,多次获得一等奖、二等奖。

近几年主、参编教材18本,其中大部分为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和“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

表1火电厂集控运行专业师资基本情况表总人数24人专职16 兼职8学历结构学历硕士研究生本科大专其他人数7 12 3 2 比例29.2% 50.0% 12.5% 8.3%职称结构级别高级中级初级其他人数12 6 6 0 比例50.0% 25.0% 25.0% 00.0%双师结构人数12 比例50.0%年龄结构年龄层次45岁以下45岁以上45岁以下研究生人数18 6 6比例75.0% 25.0% 25.0%(3)实验实训条件现状为了实现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保证实验、实训教学环节顺利开展,学院对该专业不断增加投入,加强实验室、实训场地的建设,目前校内具体的实验实训条件如表2,校外实习场地如表3所示。

表2 火电厂集控运行专业实验实训条件序号实验实训基地名称主要项目及功能1 动力设备实训基地-电厂模型室(1)电厂锅炉设备认识实训;(2)汽轮机设备认识实训2 动力设备实训基地-锅炉综合实训室(1)煤的工业分析实验;(2)烟气分析实验;(3)过热器流量偏差演示实验;(4)自然水循环演示实验;(4)煤的可磨性系数测定实验;(5)煤粉均匀性系数测定实验;(6)空气动力场演示实验3 动力设备实训基地-流体力学及泵与风机实训室(1)伯努里方程和动量方程演示实验;(2)管道沿程阻力及局部阻力测试实验;(3)泵的性能及汽蚀测试实训;(4)雷诺演示实验4 动力设备实训基地-汽轮机综合实训室(1)叶片综合性能测试;(2)转子综合性能测试;(3)滑动轴承油膜振荡实验;(4)汽轮机生产过程演示实验;(5)汽轮机调速系统演示实验5 动力设备实训基地-热工基础实训室(1)喷管实验;(2)热导率测定实验;(3)沸腾换热演示实验;(4)换热器综合实验6 火电机组仿真运行实训基地-300MW火电机组仿真实训室(1)锅炉运行仿真实训;(2)汽轮机运行仿真实训;(3)集控运行仿真实训;(4)生物质发电机组集控运行仿真实训7 火电机组仿真运行实训基地-600MW火电机组仿真实训室(1)锅炉运行仿真实训;(2)汽轮机运行仿真实训;(3)集控运行仿真实训8 检测技术实训基地-传感器及检测技术实训室(1)仪表鉴定及调校实训;(2)现代传感技术装置实训9 检测技术实训基地-单片机及自控原理(公共)实训室(1)单片机应用实训;(2)自动控制系统组态及仿真实训10 热力设备检修实训基地-金工实训室(1)钳工工艺实训;(2)机加工实训;(3)电焊实训11 热力设备检修实训基地-热力设备检修工艺实训室(1)联轴器找中心;(2)转子静平衡测量;(3)密封环制作;(4)平面与曲面刮削;(5)滑动轴承装配;(6)电焊;(7)管阀检修;(8)热套;(9)滚动轴承装配;(10)键装配;(11)胀管;(12)起重基本工艺实训;(13)晃动度、瓢偏度测量12 热力设备检修实训基地-热力设备装配实训室(1)多级水泵拆装;(2)汽轮机本体拆装;(3)汽轮机调速系统装配13 自动化技术实训基地-自动控制设备实训室(1)控制仪表及自动装置实训;(2)自动控制设备实训14 自动化技术实训基地-自控系统实验室(1)自动控制系统组态及仿真实训;(2)自动控制技术应用实训表3火电厂集控运行专业校外实习基地表序号名称主要功能1 汉川电厂电厂认识实习,电厂运行实习,顶岗实习2 荆门热电厂电厂认识实习,电厂运行实习,顶岗实习3 青山热电厂电厂认识实习,电厂运行实习,顶岗实习4 鄂州电厂电厂认识实习,电厂运行实习,顶岗实习二、专业发展与人才供给目标1.专业发展目标以教育部【2006】16号文件和“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为指导,根据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培养适应火电机组运行、调试、维护等岗位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为根本任务,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将专业与产业、职业岗位对接,依托能源电力行业,以火电机组技术发展趋势为引领,以国家及地区能源产业规划为引导,面向电能生产企业,围绕火力发电机组设备的运行、维护、调试岗位;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建立以任务驱动、项目导向为主体的教学体系,课程教学引入火力发电机组集控运行岗位群的职业标准和岗位规范;创建基于火电机组仿真系统的认识与实践结合的学习平台,创新“工学交替、能力递进”的人才培养途径,完善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对接;实施“育名师、引专家、分层培养”的师资培养模式,完善教师联系企业专家、教研室联系企业生产部门的校企对接模式;坚持内涵式发展模式,统筹兼顾学历和职业要求,努力提升人才职业素养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逐步将课堂学习与终身学习对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