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组织行为学全套课件

组织行为学全套课件

生产效率的提高主要取决于职工的工作态度和 他与周围人的关系, 即员工士气的高低;应采 取新的领导方法——协调人际关系, 提高员工 士气;企业中存着非正式组织。
50年代后,人际关系理论发展成为行为科 学理论。形成了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念。 返回
管理科学理论
二战后,随着国际政治形势的稳定,科学得 到了极大发展,新的理论层出不穷。人们将这些理 论成果应用于管理问题的研究中,形成了各种新的 管理理论。
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服从集体/合理的报酬/ 集权与分权/跳板原则/秩序/公平/保持人员稳定/首
创精神/团结精神
返回
人际关系理论
通过由管理专家梅奥主持的“霍桑实验”, 管理学者们认识到在对员工的管理中满足人们社会 交往需要的重要性,从而提出了人际关系理论。
人际关系理论认为,企业员工是“社会人”;
成功
失败
满意 自豪
无能为力 内疚懊悔
感 激 气愤、敌意 欣喜、惊奇 无可奈何




↑↓
• 认知误区 选择性认知/煮蛙效应/光环效应/对比效应 • 在管理中避免认知误区:
面试/绩效考评/归因分析
个性
• 个性的概念:
由先天、后天因素养成的,按照某种习惯性的行为模式办事的行为
倾向。
• 个性的特征:
独特性/稳定性/倾向性 • 个性的养成因素:
开放系统管理理论
人们将系统论应用于企业管理中,形成了开 放系统管理理论。
该理论认为,任何组织都是一个系统,这个系统是由各种要
素(子系统)组成,系统的功能好坏就取决于这些子系统的功能和子系统之间 的关系。
任何系统都必须是开放的,它必然受到环境变化的影响。一个系统是否有 效,就是要看他是否能适应环境的变化和对环境能否起作用。 返回
管理学家将应用统计学和二战中发展形成的 运筹学、计算机技术等应用到企业管理中,并把研 究重点转移到对物流体系的需求上,形成了管理科 学理论。
该理论以经济效果作为评价方案的依据,建 立数学模型来对管理问题进行定量分析,在决策中 尽量减少个人成份,做到科学化,并考虑风险因素。 今天,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得这方面的 理论和技术得到迅速发展。 返回
一般管理理论
法国学者法约尔分析了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各项活 动,总结出了管理职能和管理原则等理论,称之为
一般管理理论。
法约尔指出,企业经营的6种基本活动:技术性活
动,商业性活动,财务性活动,会计性活动,安全
性活动,管理性活动。
管理性活动中包括如下职能:计划,组织,指挥,
协调,控制。
法约尔提出了如下管理原则:分工/权力与责任/纪
组织行为学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主讲:董之督
引言:管理与管理理论演变
现代管理理论起源于工业化革命对人类 的挑战,随社会化大生产而产生和发展。
竞争优势
开放系统
管理科学 人际关系
科学管理
一般管理
1890 1980
1900 1990
1910 2000
1920
1930
1940
1950
1960
1970
科学管理理论
美国工程师泰勒采用了动作研究和时间研究的 科学研究方法, 研究了生产过程中每一种工作的标 准执行方法, 用这种方法训练员工、减少干扰和提 供鼓励工资。
泰勒研究的重点是工业操作效率方面。 泰勒研究的目标是设计有效的工作分工。 泰勒同时也考虑到员工的需要:培训与奖励津贴。 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奠定了现代管理理论的基础。 科学管理理论在其他方面的研究是不充分的。 这种非人性化的管理造成了员工与管理层之间的 紧张关系。 返回
评价的过程 • 认知的主观性
这个世界是人们认知到的世界 • 认知的特性
选择性/组合性/恒常性 • 影响认知的因素
认知者/认知对象/情景 • 社会认知
是对人及其关系的认知
• 归因分析 是对自己或他人的行为原因的分析与推测
• 判断行为原因的因素包括: 内外性(内因或外因)和稳定性(稳定或不稳定) 判断内外性的因素:一贯性/普遍性/差异性
• 管理者职业风格类型(管理性个性): “工匠”型 “丛林斗士”型 “企业人”型 “赛手”型
• 个性的测量: 自陈方式 情景模拟方式
• 个性与管理
对个性的正确认识:
不是绝对的/不分好坏/不决定成就
在管理中的应用:
合理使用人员/不同管理方法/ 班子的合理结构
竞争优势理论
今天企业面临的环境充满着太多的竞争,企业要 获得持续的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形成可持续竞争优 势。 这种竞争优势要求企业拥有以下类型的资源:
有价值的/稀缺的/不可模仿的/不可替代的 物质性的资源别的企业也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获取 或者想办法替代; 技术性的资源其他企业可以模仿; 只有组织掌握了特殊的人力资源才能保持一种长 期的竞争优势。
遗传/家庭/社会/意外
• 个性与行为的关系 B=f(P,E)
• 影响行为的主要个性特征
1.感情稳定性:高焦虑——低焦虑 2.感情倾向性: 内倾——外倾
: • 认知风格类型(解决问题的风格类型)
收集信息的风格:
感觉型/直觉型 处理信息的风格:
感情型/思维型
• 四种认知风格:
感觉思维型 感觉感情型 直觉思维型 直觉感情型
条件 一贯性 普遍性 差异性
归因
1

↑↑外因2源自↑↓↓内因
3



特殊情况
• 成败归因的因素及其关系:
内外性 稳定性
内因
稳定 不稳定
能力 努力
外因
难度 机遇
成败、影响因素和影响结果的关系
归因
内因 能 力 努力
外因 难易程度 机遇
稳定 能 力 因素 难易程度 不稳定 努 力 因素 机 遇
影响


积 极 性
绪论
• OB是一门什么样的课?
OB的研究对象:工作组织中的人的行为 学习OB的目的: 提高管理者管理人力资源的能力,保证组织运作更有 效。
• OB在工商管理教育中的位置
– 工商管理课程体系结构 (图)
人们把MBA教育的知识结构形容为一座希腊神殿。
战略管理
环境








信息管理
与 运
营 销
资 源
管 理







经济学、统计学、会计学、组织行为学
绪论
• OB的内容层次 个体行为:认知/个性/需要/激励 群体行为:静态/动态/群体决策 领导行为:影响力/领导有效性 组织行为:概念/文化/变革
• OB的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案例教学
什么是案例? 案例教学对学员的要求
个体行为
认知
• 认知的概念: 人通过感觉得到的信息对环境和事务的认识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