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平井大修打捞技术浅析

水平井大修打捞技术浅析

水平井大修打捞技术浅析
斜井、水平井的特点决定了解卡打捞成为最觉见的井下作业之一。

文中根据我厂近年来有关实践,结合理论分析,对打捞工具及钻具的选择,扶正器的选用等进行了探讨,对今后斜井、水平井的打捞作业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标签:水平井;打捞;井下作业;钻具
1 概述
对于斜井或水平井弯曲井段可看作是由井斜角不同的多边形组成,这是水平井和斜井的共同点,因此,本文把水平井和斜井放在一起研究。

受重力作用,水平井与直井相比有如下特点:①油层砂粒更易进入井筒,形成长井段的“砂床”,严重时形成砂堵井眼;②井内管柱贴近井壁低边,“钟摆力”F获得平衡。

F=Wsinα
式中:
α——井斜角
W——切点以下管柱的重量
长井段“砂床”中的管柱,受“钟摆力”和磨擦面积大的双重作用,更易形成卡钻,所以水平井、斜井解卡打捞成为常见的井下作业之一,是大修作业首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斜井和水平井中的管柱受力较为复杂,特别是“钟摆力”和弯曲应力很大、分力多,活动解卡时的拉力和扭矩不易最大限度的传递到卡点上,解卡成功的机率低。

倒扣时也无法准确掌握中和点,倒扣打捞落物长度短,提下打捞工具次数多。

解卡打捞,除满足一般直井的作业条件外,还应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2 打捞工具的选择
①防止工作部件的磨损和堵塞水眼。

②工具接头以及配合接头最大外径处支点与钻柱之间的中心线倾斜角。

选择工具接头及配合接头的最大外径与预捞管柱外径基本一致,这样有利于抓捞落物。

③落井管柱与打捞工具的偏心距基本一致,中心线基本一致,否则应给予调节,内捞时工具端部有引锥,外捞时工具端部有拔钩,外表面无死台阶,防止挂卡现象发生。

3 打捞钻柱的选择
①无需大力解卡打捞落井管柱时,选用与落井管柱同尺寸的钻柱。

偏心距和中心线与井下一致,有利于抓捞落物。

②为利于轴向载荷和扭转载荷的传递,可选用倒装钻具,即:下段采用与落井管柱同尺寸的钻具柱,上段采用大一级的钻柱,或把钻铤加在垂直井段。

③尽可能采用与落井管柱尺寸接近的打捞钻柱,这样就只需小量调整或不需调整钻柱偏心距和中心线。

如:预捞φ62mm油管(接箍外径88.9mm),选用φ60.3mm钻杆(接头外径85.73mm)。

④在打捞钻柱上加扶正器,调整下段钻柱的偏心距和中心线,使之与落井管柱基本一致,并利用钻柱的弯曲变形来调节井下工具倾斜角β。

即:支点T至工具端部中心线与井眼中心线夹角。

以利于抓捞落物。

4 扶正器的选用
根据几何原理,三点才能决定一条定形的曲线。

因此,三个扶正器保持和井壁三点接触(双扶正器时,井下工具相当于下扶正器),从而限制井下工具的侧向移動。

钻柱可看作受集度为q的均布载荷作用的细长杆,由于井壁磨擦力的影响,钻头的真实钻压是很难了解的,钻压对扶正器安放位置影响小,为计算方便不考虑钻压的影响,即不考虑钻柱压曲而造成的正旋和螺旋弯曲,仅考虑自重作用。

4.1 近工具扶正器(下扶正器)的安放位置
下扶正器至工具端部可看作一懸臂梁,则下扶正器至工具接头下圆的最大挠度(绝对值)的计算十分重要,下扶正器位置确定后,由转角引起工具顶端距接头中心线的挠度很小,因此可忽略不计。

由此可知:井斜角越大,下扶正器的安放位置距接头下圆的距离越短,成反比;挠度越大,下扶正器的安放位置距接头下圆的距离越长,成正比。

4.2 扶正器间距的计算
将一段钻柱作为一根连续梁,有几个扶正器支撑着,选取中间支座处梁的截面弯矩作为多余约束力矩,由三弯矩方程知:井斜角为α时Ymax=qL4sinα/384EI;弹性扶正器扶正管柱时,管柱偏心度:
εt=2e/(Dn-Dp)
式中:Dn——套管内径(cm);
刚性扶正器扶正管柱时,管柱偏心度:εg=2e/(Dg-Dp)。

式中:Dg——刚性扶正器外径(cm)
e=Ymax时,ε最大。

为防止管柱接触套管,ε应小于1。

在水平段扶正器扶正间距最小,向上逐渐增大,使用不同的扶正器扶正间距不同,但差别不大。

必要时可每隔一个单根安放一个扶正器,目的主要是减少磨擦面积,防止粘卡。

5 水平井打捞实例
某水平井,由于“砂床”过长,虽然可以洗井,但活动解卡无效,提至500kN 时将油管柱拔断。

选用优质φ73mm钻柱先后下母锥、公锥、加长捞矛、倒扣捞矛和冲砂接头共34次,捞出φ62mm油管1823.87m,冲砂252.62m。

打捞施工中最得力的打捞工具是倒扣捞矛。

6 存在问题及改进
目前我厂水平井、斜井的大修作业技术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在解卡打捞技术方面主要存在以下两个问题:
①斜井大修受无旋转设备的条件限制,与其说是大修不如说是小修。

打捞作业仅限于矛类工具的提下作业,在需修磨鱼顶或造扣、倒扣等作业时,显得无能为力,因此应考虑增加动力水龙头设备。

②摩阻分析、钻柱力学分析是斜井和水平井优化设计的基础,水平井和斜井有其自身的摩阻规律,设计中可以软管模型为基础,不同修井液中的钻具组配合进行摩阻计算、评价,提高地面仪器临测能力,及时预测井下复杂情况,避免井下事故发生,指导现场施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