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监督制度及其创新(1)
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权,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国家权力机关
的重要职权。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监督权是贯彻依法治
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健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监督表现为按照一定形式和
程序进行的各项具体监督制度,要使监督制度发挥更大的作
用,关键在于不断改进和创新。 宪法监督制度
宪法规定,全国人大监督宪法的实施,全国人大常委会
解释宪法,监督宪法的实施。全国人大组织法还具体规定全
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的工作之一就是“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
会常务委员会交付的被认为同宪法、法律相抵触的国务院的
行政法规、决定和命令,国务院各部、各委员会的命令、指
示和规章,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政府的决定、命令和
规章,提出报告”。
从实施情况看,全国人大常委会开始对备案的地方性法
规和行政法规进行审查工作。但由于没有建立专司宪法监督
的机构,宪法监督实际上没有很好开展起来。(1)宪法监督
是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对一切违宪行为进行纠正和制裁
的强制行为。违宪是一种国家行为,特指国家机关制定的规
范性文件违反宪法和国家机关及其组成人员的职务行为违
反宪法。宪法监督的内容主要包括审查有关国家机关的规范
性文件的合宪性,纠正国家机关及其组成人员违反宪法的职
务行为。(2)建立专司宪法监督的专门机构。许多同志建议
建立宪法监督委员会,在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领导下开展违
宪审查工作,提出对违宪行为的处理意见,以议案的形式报
全国人大或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建立这一机构既符合我国
国家体制,又保证了违宪审查工作的经常性。(3)建立和完
善宪法监督的程序。我国实施宪法监督的形式主要有两种:
一是审查规范性文件。对此立法法作了一些规定。二是受理
违宪控告。在这方面还没有法律规定,需要对谁可以提出违
宪控告、谁受理和承办违宪控告等问题作出具体规定。
执法检查制度
多年来,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为了保
障宪法和法律的有效实施,逐步建立了对法律实施的检查监
督制度。执法检查成为人大法律监督的一种重要方式。这一
监督制度,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1)执法检查的主体是人大常委会,专门委员会也可
以单独安排执法检查,协助人大及其常委会进行法律监督。
有的地方人大常委会同“一府两院”搞联合执法检查,混淆
了监督的主体和对象,是不妥当的。人大执法检查的对象是
执法机关,主要检查监督法律实施主管机关的执法工作,督
促“一府两院”及时解决法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2)检查要有重点,如可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
某些法律执行中存在比较多的问题,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
问题来确定检查重点。
(3)力避形式主义,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力求掌握
第一手材料,把执法检查的过程变成体察民情、反映民意的
过程。
(4)要把听取和审议执法检查报告正式列入常委会会
议议程,并认真行使审议权,必要时可以提出质询案或作出
有关决议。
(5)完善审议反馈制度。执法检查报告和常委会的审
议意见应及时转交法律实施主管机关。有关机关改进执法的
情况和效果要在规定期限内向常委会作出反馈。
(6)对检查中发现的重大违宪违法案件,可以组织深
入调查,必要时可以组织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根据调查结
果作出严肃处理。
(7)同其他监督形式相结合。如把执法检查、实行执
法责任制、开展执法评议三者结合起来,把执法检查同舆论
监督结合起来。
听取和审议工作报告的制度听取和审议“一府两院”的
工作报告或专题汇报,是国家权力机关开展工作监督的基本
形式。这一制度,还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1)常委会听取工作报告,要从程序上作一些具体规
定。如规定提前把报告稿送给代表、委员,不能临会才发;
规定有关部门负责人不仅在会上作报告,还要到会面对面听
取意见,回答询问;规定工作报告未被批准要作出适当处置
等。
(2)建立工作报告审议反馈制度,切实改变“会上议
一议,会后无声息”的状况。一些地方人大常委会在听取和
审议专题报告后,向有关机关提出“审议意见书”的做法值
得总结和推广。目前“审议意见书”或“审议意见”存在着
整理不规范、报送无程序、办理不得力的问题,需要进一步
总结经验,通过法定程序,使“审议意见书”这一形式走向
规范化、法律化。
审查和批准计划、预算制度
审查和批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及计划执行情况
的报告,审查和批准国家的预算和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是
人大及其常委会对政府进行工作监督的重要内容。国家权力
机关的计划、预算监督,虽然有一些法律规定,但实施中的
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可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提前介入,对计划、预算的编制工作进行监督。
(2)在人代会上,变笼统的全面审查为切实的重点审
查,并可考虑建立计划、预算修正案制度。
(3)加强计划、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建立和健全经
常性经济监督制度。主要是进一步规范对计划、预算部分调
整和变更的审查和批准;重视和加强审计监督;建立健全各
项经常性监督制度。
受理申诉、控告、检举制度
法律规定,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
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
权利。人大可以受理人民群众对“一府两院”及其工作人员
的申诉和意见。
受理对法院、检察院所处理的重大典型案件的申诉、控
告、检举,通常叫作个案监督。
一是要坚持集体行使职权的原则。委员长会议、主任会
议负责处理常委会的重要日常工作,专门委员会可以协助人
大及其常委会进行监督工作。它们可以承办人大及其常委会
交付的个案监督的具体事宜,但不能代替人大及其常委会行
使监督处置权和决定权。
第二,要坚持事后监督的原则。但如果程序严重违法,
如严重超期办案、超期羁押、越权办案,不及时监督可能会
带来严重后果的,人大也可以采用适当方式进行监督。
第三,要对个案监督的范围作出规定和界定。
询问和质询制度
“询问”是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知情权”,对被询问
者是一种带督促性质的监督。“质询”从表面上看也是行使
知情权,实践中多是对不适当行为(包括违法失职行为)提
出质询案,对被质询者是一种责成纠正不适当行为的性质。
法律对这两种监督手段都作了程序规定。还可以考虑,对任
何启动质询程序,哪些问题可以质询,质询答复不满意如何
处置等,再进一步作出具体规定。
(作者:3COME未知本文来源于爬虫自动抓取,如有侵犯权
益请联系service@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