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避税天堂—英属维尔京群岛

避税天堂—英属维尔京群岛

企业为何总去维京群岛注册 "避税天堂"诱惑何在2005-11-11 15:35:26 来源:新京报

号称“避税天堂”的英属维京群岛(BVI)金融和经济部部长罗尼·斯凯尔顿日前来华访问,其此次来华主要目的是与中国政府洽谈签署交换协议一事,协议涉及双方在反洗钱、融资等监管方面进行合作。罗尼·斯凯尔顿的来访牵动了众多民营企业主的敏感神经,因为BVI目前已是中国第二大外商投资来源地,而其中相当部分是来自中国的“出口转内销”,据香港殷诚国际公司统计,60多万家在英属维京群岛注册的企业中,大约近20万家与中国企业有关。

所谓“避税天堂”,是因为BVI对于公司的设立和监管十分宽松,在那里设立公司几乎没有税负,可是在那里经营的公司也不会有多大的市场,毕竟那里只是一个150平方公里的小岛。而如果在那里设立企业之后,到其他地方经营,在经营所在地还是照样要纳税,所以如果不在BVI经营而在那里设立公司就显得有点多此一举。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中国企业对这样一道麻烦的程序趋之若鹜呢?如果仔细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中国企业到BVI注册的四种动机。

首先是避税需求。其中避税的意图方式又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就是利用中国对外商投资的优惠政策,在BVI注册一个公司之后,再到中国来投资,这样可以在一定期限之内享受中国的优惠税率,从而达到降低税负的目的;第二种情况就是利用在BVI的壳公司,大量制造关联交易,利用关联交易将中国境内的企业利润转移到壳公司,而在BVI的壳公司几乎不用交税,这样就间接地逃避了税负、提高了公司利润。 其次是上市需求。由于中国特殊的证券市场和机制,导致普通的民营企业在境内证券交易所上市非常困难。而到海外上市也存在非常大的障碍,因为长期以来,国内企业到境外上市的审批手续非常繁杂和严格,普通的民营企业对于能否走完这些程序信心不足,另外证券法规对于境内企业到海外上市融资规定的门槛也非常高。在这种直接上市无门的情况下,众多民营企业不惜违规操作,避开国内的种种规定,将境内公司的资产通过各种渠道转移到BVI或者百慕大群岛的壳公司,然后再到海外资本市场上市。

第三是转移资产。由于中国的金融市场不够开放,金融监管十分严厉,民营企业做到了一定规模之后,资金的运用上就会受到一定的制约,特别是外汇方面,因此许多民营企业为了获得更灵活的经营条件,往往选择将资产转移到监管宽松的BVI、百慕大群岛和香港等地。

第四则是洗钱需求。在BVI和其他一些地方,对于公司注册的条件非常低,1元钱就可以注册成立公司,而且对公司的资产不加监管。对于一些资产来历不明和合法性有问题的企业和个人来说,到这些地方洗钱也非常容易,而且在中国和这些地方没有反洗钱和金融监管协议的情况下,洗钱过程中的风险极低,这也正是中国要加强与BVI合作,进行反洗钱和监管的原因。

从目前的趋势来看,随着中国和世界各国合作的加强,通过BVI和其他的一些地区来洗钱的难度将越来越大,因此洗钱需求将得到有效遏制。但是其他三个方面的需求将长期存在,要解决这些问题除了要加强监管、打击非法转移资产和非法逃避税收的行为之外,可能我们更需要的是完善内部的一些管理机制,在资本市场、税收和其他法制环境方面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经营条件,让那些合法经营的民营企业不必披上外资的外衣。 英属维京群岛-内企的避税天堂 免税天堂 免税天堂是指以法律手段,为企业及实际控制人提供良好隐蔽环境的岛屿或岛国。不需要报表,也不需要年检,不必透露董事名字,不必登记股东信息,不必在本地经营,公司注册资料高度保密,受法律保护,甚至禁止向外国法院和政府提供;没有外汇管制,货币自由兑换;税赋极为轻微,政策极为宽松;税收极低极优惠,一般不征收所得税,几乎都可避免双重征税,甚至完全免税。所有这些政策,构筑了一个免税天堂。

世界上著名的避税天堂,美国税务手册列举了30个避税地,德国列举了34个避税地,日本列举了39个,而法国列举了47个。一般来说,世界上著名的避税天堂有:英属维京群岛、开曼群岛、百慕大群岛、巴哈马群岛、安提瓜、巴拿马、摩纳哥、列支敦士登、安道尔、瑙鲁、汤加、南太平洋的西萨摩亚群岛、纽埃岛,印度洋的毛里求斯岛、塞舌尔群岛等国家和地区。 ……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英属维京群岛(British Virgin Islands,简称 BVI)。 成为“避税天堂”的这些国家和地区基本上都符合有下特点: 一、历史上,不少国家和地区长期是其他国殖民地而没有税收自主权,从而形成了有利于资本输入国的税收制度和法规;

二、自然资源稀缺,人口数量较少、经济基础薄弱,为了发展本地经济,当地政府另辟蹊径想出了一个吸引投资、增强地区竞争力的策略,即创造宽松的税收环境,增强配套的金融服务; 三、从避税地地域分布看,大部分避税地靠近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从而便于为纳税人的避税活动提供服务,如南北美洲的大西洋、加勒比海地区、欧洲地区和东南亚地区。

维京群岛 英属维京群岛即维尔京群岛(British Virgin Islands,缩写BVI)国家代码VI,又译英属处女群岛,是加勒比海区内经济最繁荣的地区之一。人均GDP达$38,500(2004年),是一个自治管理、通过独立立法会议立法的、政治稳定的英属殖民地,该岛的两项支柱产业为旅游业及海外离岸公司注册。截止2004年,有逾55万家公司在当地注册,大约近20万家与中国企业有各种关联。全球约41%的离岸公司皆在英属维京群岛注册。由于在群岛注册公司后可省免不少税项,还可以隐瞒股东身份,因此当地一直被外界称为“避税天堂”。但自2001年开始,英属维京群岛当局成立了一个独立的金融服务委员会,对该地的金融服务业加以管制。

内企抢滩‘避税天堂’ 维京群岛( BVI)这个方圆仅154平方公里的西印度洋小岛,据香港殷诚国际公司统计,2004年,55多万家已在英属维尔京群岛注册的企业中,大约近20万家与中国企业有各种关联。随着众多企业挂上‘BVI控股’、‘百慕大控股’的牌子,也随着欧亚农业、格林柯尔系的落马,由民企‘变身’所引发的话题越来越受到关注。从数字来看,来自国际避税地的投资着实令人吃惊。国家商务部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到9月,BVI、开曼和萨摩亚对华投资分列第二、八、十位。BVI则是多年来一直仅次香港位居第二,今年1到9月对华实际投资额达到71亿美元。由于在国际避税地注册离岸公司大多可以隐瞒股东身份,因此没有人确切知道中国背景公司的数量。但一个明显的趋势是,BVI、开曼、百慕大这些原本无名的小岛正逐渐成为内地企业注册离岸公司的摇篮,其中包括新浪、联通、网易、金蝶、神州数码(0861)、TCL国际(1070)、华润置地(1109)、光大国际(0257)等知名企业。近两年来,百度、蒙牛乳业和分众传媒等企业也已借道在境外成功上市。

外管政策左右摇摆 民企大批‘变身’是福是祸?专家学者为此交锋,国家政策也一再变动。以梅新育为首的学者们认为,让内企‘外资化’存在监管盲点,国际避税地可能成为国民财富流失的黑洞。商务部去年完成《中国与离岸金融中心跨境资本流动问题研究》,也引起当局和舆论的关注。在这种担忧下,2004年10月及2005年年初,国家发改委颁布《境外投资项目核准暂行管理办法》,规定了境内投资主体及其通过在境外控股的企业或机构在境外进行的投资项目的核准程序;国家外汇管理局连续颁布了《关于完善外资并购外汇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11号文)和《关于境内居民个人境外投资登记及外资并购外汇登记有关问题的通知》(29号文)。文件规定境内居民境外投资直接或间接设立、控制境外企业,都应获得外管部门的批准。 这一系列‘针对性’的措施,令到内地民企注册离岸公司并运作境外上市的活动几乎停止。然而今年11月1日,国家外管局发布75号文废止11号和29号文,将对境外投资的监管归定为‘登记’而非‘批准’。正考虑去BVI注册公司的王生告诉记者:‘过去的一年中,民营企业注册离岸公司的舆论环境和政策环境都不好。75号文让我们看到了希望。’但这一政策,却受到‘黑洞论’拥护者的质疑。与梅新育等学者观点不同,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发展室主任易宪容向本报记者表示,这一现象并不新鲜,1997年以前,就有很多内地企业在香港注册境外公司。香港回归后,内企注册离岸公司的热门地点就转到了其它国际避税地。据他研究,这一现象对国民经济并不会造成负面影响。广和律师事务所是广东最大的律师事务所之一,其合伙人习刚对本报表示,他也不赞成‘国民财富流失的黑洞’的观点,因为‘商人是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寻求利益的最大化’。 围堵并非对症下药 根据内地创投界著名研究机构北京清科的统计,11号文颁布后今年第一季度,中外创投机构的投资额合计1.65亿美元,比2004年第4季度大幅下降43%,和去年同期相比也下降了24%。受影响的还有中国概念股境外上市,清科预计从今年三季度开始,红筹方式上市的中小企业的数量对比上年同期将有所下降,且这种趋势可能持续到年底。业界则疾呼‘红筹通道’被堵死,国家监管误伤‘良民’。 企业在国际避税地注册以方便境外上市和跨国经营在国际上很普遍,对国民经济没有负面影响。‘国际避税地我们管不了,但可以管好自己’。他认为,国家应该进一步加强对外汇流进和流出的监管,以此来掌控事态的发展。同时,应当逐渐取消对外资企业的优惠,让外企、内企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遏制内企‘变身’的冲动。对于有些专家提出的内企‘外资化’可能为腐败和侵吞国有资产提供便利。易宪容表示,国家应该做的是从源头上打击腐败,靠堵内企境外注册不是办法,如果对腐败监管不力,黑钱也可以在国内洗白。

远走维京的四大隐情 1、内外资待遇不同 由于各地经济开发区的设立和企业聪明的纳税策略,目前内外资的税收待遇已相差不是太大。同时,由于外资企业的税收优惠一般只有几年时间,相对于他们在国内的投入成本来说只是一种补偿,所以,对于从正常商业角度来设立的企业来说,减税意义不是特别重要。但记者调查发现,精明的企业深谙‘曲线’之道,已从外企的‘超国民待遇’中获得不少利益。如北京燕京啤酒集团在BVI设立了全资附属公司,再以上市公司燕京啤酒(000729)与燕京BVI合资设立北京燕京饮料有限公司,从而得以享受中外合资企业的优惠待遇。复旦大学国际金融系博士程实指出,民企‘外资化’其根源在于财政、税收、融资、管理等外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