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卷第2期2007年6月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 OURNAL O F HUNAN INDUSTRY POLYTEC H NICV o l 17N o 12J un 12007从/看管者0到/竞争者0)))论撒切尔夫人国有企业的私有化李仲阳(湘潭大学哲学与历史文化学院,湖南湘潭 410008)[摘 要] 国有企业私有化是英国撒切尔夫人经济改革的核心。
它缓解了财政危机,增强了企业活力,提高了效率,重振了英国经济。
更重要的是在改革中引入竞争机制,使国有企业由垄断行业的/看管者0向市场经济中的/竞争者0过渡。
这对我国当前的国有企业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国有企业;私有化;撒切尔夫人改革[中图分类号] F72[文章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1-5004(2007)02-0049-03Fro m /Caretaker 0to /Co m petitor 0)))D iscuss British pri vatizati on of stateowned busi nessenterprise i n M rs Thatcher .ti m esLI Zhong-yang(Th e Ph il os ophy and theH istory Cu lt u ral College ofX iangt an Un i vers i ty ,X iangt an 411100,H un an)[Ab stract] The stateo w ned bus i ness enterpris e privatizati on i s t h e Briti sh core of econo m ic ref or m i n 1980s 1It alleviat ed the pub lic fi nance cr-is i s ,strengt hen ed t h e bu si n ess enterpris e vitalit y ,rais ed effici en cy ,pro m oted Briti sh econo m y 1M ore i m portan t i t h as led i n t o the co m petiti on m echa -n i s m i n t he refor m,made t h e stateown ed bus i ness enterprise tran sl ate from /caret ak er 0of them onopolizi ng p rof ession i n the coun try to w ard /co m-petitor 0i n m arket econo m y 1It h as i m port an tm eaning of lessons to the cu rrent stat eo w ned bu si n ess enterpris e refor m i n our country 1[K ey words] t h e stat eo w ned bu si n ess ;enterpris e p ri vati zes ;M rs Thatcher[收稿日期] 2007-04-15[作者简介] 李仲阳(1969-),男,湖南武冈人,湘潭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世界经济史。
一、私有化的原因/私有化0与/国有化0是互相对立的一组概念。
有时国有化,有时私有化,这是垄断资本主义干预和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
由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和民主社会主义的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英国在工党执政期间掀起了两次国有化高潮:第一次是1945年到1951年艾德礼执政时期;第二次是1975到1979年威尔逊、卡拉汉时期。
到1979年5月撒切尔夫人出任首相时,国家直接控制着能源、运输、钢铁、邮电、造船、宇航等国民经济命脉部门。
国有化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015%,国有企业的职工人数为150万,占全国劳动力的6%,国有企业投资额占全国投资额的15%[1]。
战后30多年,国有企业推动了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缓解了经济波动和失业,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在政府对经济进行直接干预和宏观调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经济形势的变化,国有企业逐渐成为英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障碍,产生一系列问题,要求国有企业私有化的呼声日益高涨。
主要出于如下几个方面的需要:第一,克服国有企业低效率,高成本的需要。
国有企业效率低下由来已久,平均成本比私人成本高40%,导致国有企业产品缺乏竞争力而引起严重的亏损。
1974年英国公营企业的亏损额达12亿英镑,占英国国民生产总值的2%。
国有企业连年亏损,国家对企业的财政补贴逐年增多:1974-1975年英国煤矿、铁路和钢铁等国有企业需要国家补助6109亿英镑,1979-1981年度为18亿英镑,而1984-1985年增至40亿英镑[2]。
第二,出于财政上的需要。
通过对国有企业的出售,政府可以获得大量的财政收入来弥补公共开支的不足,从而使货币主义者倡导的减税政策成为可能。
另外,高财政赤字形成高通货膨胀,而企业私有化成为减少财政赤字和降低物价水平的重要手段。
第三,出于克服/英国病0,重振英国国势的需要。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殖民帝国的瓦解,加上经济的衰落,英国由一个/日不落0大帝国沦为一个二流的资本主义国家,发展速度处于西方大国末尾。
要重振/帝国雄风0,必须克服/英国病0,而造成/英国病0的一个重要病因是低效率的国有企业的大量存在。
第四,出于政治斗争的需要。
在意识形态上,撒切尔夫人深受/新右派0的影响,敌视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反对国有化和工会力量的膨胀。
国有企业是工会会员的主要来源,通过国有企业私有化达到削弱工会力量和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同时也达到了削弱工党的目的,因为国有化是工党长期追求的目标,工会是工党重要的合作伙伴。
第五,出于实践/新右派0经济理论的需要。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保守党和工党在经济上奉行凯恩斯的/需求管理0的国家干预政策上取得/共识0。
但是在20世纪60年代后这种政策的结果使英国经济陷入了/走走停停0的恶性循环之中。
特别是1973年是/石油危机0之后,随着/滞胀0现象在经济中的出现,凯恩斯理论陷入了自相矛盾的境地。
人们转而信奉/新右派0所主张的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反对国有化和国家干预,提倡自由竞争的市场机制。
因而私有化成为撒切尔政府新自由主义政策的重要实践。
二、私有化的方式在英国,私有化的概念比较宽泛,它不仅包括产权的变革,还包括经营方式的变革。
英国国有企业私有化的具体方式据说有20多种,但是核心内容只有两个,一个是非国有化,一个是自由化。
在这两种方式中,政府的政策主要集中非国有化。
11非国有化,又叫出售。
即出售国有企业产权或政府在混合企业中所持的股份。
这是英国私有化最主要的一种形式,主要包括以下三种:第一,股票上市。
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大型国有企业。
即把国家在混合企业中的股份出售给私营公司。
对于关键领域的企业,从国家整体利益出发,政府可在公司里保留一定数量的特殊股份(金股),以便行使有力的监控权。
国有全资公司则先进行股份制改造,再上市出售,用这种方法既可以使政府摆脱国有企业的包袱,减少对经济的干预并获得巨额的财政收入,又可使企业尽快融入市场,提高效率和竞争力。
1986年英国煤气公司的出售则采取股票上市的形式。
第二,产权买断。
这种方法适用于人均资本较低的企业,特别是公司人员已直接获得对公司资产控制的企业。
它由本企业的管理人员和职工买下本企业的股份。
1982年,国家运输公司的私有化就是由公司内部的管理人员和雇员联合会所买断。
第三,商业出售。
这主要适用于规模较小以致无法在证券市场上市的企业。
1987年皇家军械公司直接卖给了已经私有化的英国宇航公司即属于这种情况。
21自由化。
即政府放宽限制企业活动和竞争的法规,将竞争机制引入国有企业。
这种方式主要针对那些经济上亏损,条件不成熟,还不能出售的企业。
1980年通过5竞争法6改革规章制度,取消国有企业垄断权。
允许私营部门与公共部门展开竞争,促使国有企业改善经营,待条件成熟后,再进行非国有化。
比如先把邮政总局分为邮政局和电信局,邮政方面允许私人从事快递服务,电信方面允许私营的信使公司参与长途电话业务。
除了上面两种主要方法之外,还有特许投标及私人协助公共部门提供劳务等。
特许投标不涉及产权的转移,只是通过投标的方式,将一定时期的产品或服务的生产经营权授予某家企业。
如将学校、医院的后勤伙食、卫生清扫等承包给私营企业和个人即属于这种情况。
三、私有化的进程1979年保守党重新上台后,连任三届的撒切尔夫人在她执政期间实行了英国历史上最大规模和最为广泛的私有化运动。
它可以分为尝试、大发展、加速推进三个阶段,正好可以与撒切尔夫人的三届任期相对应。
第一阶段:尝试阶段(1979-1983)。
这一阶段主要出售在竞争行业尚可获利或亏损不太严重的企业。
这一阶段的私有化首先从英国石油公司开始。
英国石油公司早在卡拉汉工党政府执政时期就已经是一个国家参股的/混合企业0。
1977年,工党政府以出售股票的方式,把政府在石油公司的控股额从6813%减少到51%。
1979年10月撒切尔政府第一次出售了英国石油公司19%的股票,收入219亿英镑[3]。
在开始私有化的25家企业中,有的股份全部出售,有一些只出售一部分,政府一般只保留不超过50%的股份,同时开始对运输和电讯部门等垄断行业的自由化改革。
第二阶段:大发展阶段(1984-1987)。
这一阶段涉及的部门增多,出售的金额增多。
撒切尔夫人在第二届任期提出建立/大众资本主义0的政治目标,倡导建立/股东社会0,私有化进入一个大发展阶段。
1984年英国电讯公司的私有化使政府净收入36185亿英镑,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一笔私有化股票交易。
1986年英国天然气公司的出售使政府收入达4215亿英镑[4]。
英国电讯公司和天然气公司的出售标志着私有化开始涉及国有垄断行业。
第三阶段:加速推进阶段(1988-1990)。
这一阶段私有化扩大到那些亏损严重的国有企业,并且大幅度地进入自然垄断行业和公用事业。
1988年10月撒切尔夫人在保守党的年会上第一次向公众明确宣布/私有化无禁区0,决定把私有化扩大到一切部门。
英国政府计划从1988年起每年出售国有企业的股票总额达50亿英镑。
这一时期不仅包英国钢铁公司、机场管理局、罗尔斯-罗伊斯公司等国有企业,也包括自来水和电力公司等公用事业单位。
并于1988年2月提出/下一步行动计划0的报告,要求在政府机构和公共服务领域进行改革,引入市场机制,提高公共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