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各类植物专类园的设计方法

各类植物专类园的设计方法

耐水湿。四季 均适于移栽。
晨光芒
外观:多年生,冬休眠;叶直立、纤细, 有花色条纹,呈弓形,顶生的圆锥花序, 花期9-10月,花色由最初的粉红色渐变 为红色,秋季转为银白色。植株高100150cm。
由黄绿到嫩绿、浓绿,颜色逐渐加深。 2、质感 3、体量 4、光影 5、株型
(三)注重季相的变化
(三)注重季相的变化
冷季型观赏草如蓝羊茅、细茎针茅、银边草等一般 在冬末或早春开花,且色彩鲜明,用于营造冬春景观。
暖季型观赏草如狼尾草、蒲苇、芒等主要观赏期一 般在5—9月,营造夏秋景观。
秋季是大多数观赏草一年中的最佳观赏期。
溪流、瀑布、跌水与岩石生动结合。还可以做下沉 式岩石园模拟山谷景观。 ②道路设计宜为曲折多变的自然路线,台阶、蹬道、 卵石小径相结合。 ③种植床要避免大小一样,用山石镶嵌出边缘,要 力求自然。 ④根据岩石园的风格来选择植物种类和配置方式。
2、规则式岩石园
具有规则式岩床、单面或多面观的规则上升的台 地式或山丘式岩石园。
6、中国科学院北京植物园岩石园
以自然的岩石地理景观为蓝本,充分考虑岩生植物的 生态环境。设立裸岩叠翠、戈壁石滩、丘陵草甸、岩墙峭 壁四个景区。
禾草园
观赏草:在园林绿化中,除草坪草外,形态美 丽、色彩丰富、以茎干和叶丛为主要观赏部位 的植物的统称,以禾本科植物为主,包括莎草 科、灯心草科、花蔺科、天南星科、香蒲科、 木贼科中具有同样观赏价值的植物,以及竹亚 科中低矮、小型的观赏竹。
规则式岩石园的建造要求
①岩石园的基础,从地面向下挖20—30cm,放入 园土,在安置大块岩石。
②岩石园的内部以瓦片和砾石为主,表层以园土 和沙为主要材料,间隔安置些大的岩石。
③岩石布置宜高低错落、疏密有致,并通过一些 匍匐性植物的种植来打破过于生硬的线条。
3.墙园式岩石园
是用堆叠起来的岩石组 成的石墙,呈钵式,在石墙 的顶部和侧面都能种植物。 形式有单面式、双面式;有 高墙、矮墙。
喜光的植物:荻、芦竹、狼尾草、拂子茅、花叶芒等 /yuedu/25678410.html
喜湿的:芒、芦苇、蒲苇、芦竹、灯心草、苔草、水葱等。
(二)注重色彩、体量、形态、质感的搭配
1、色彩 绿色是观赏草的基调,大部分观赏草本身具有柔和的色彩,从春至夏,色彩
澳大利亚的塔斯马厄亚高山植物园学会(The Alpine Garden Socity Tasmania);
英国的高山植物园学会(The alpine garden) 苏格兰岩石园俱乐部(The Scottish Rock Garden
Club); 加拿大的英联邦哥伦比亚高山植物俱乐部(The
海棠园
3、以植物观赏特点为主题的专类园
展示秋色叶的色叶园 展示香花和香叶植物的芳香园 展示落叶植物枝干美的冬景园 展示草本花卉的草花园 展示果实的秋实园 盆景园
4、体现植物特殊经济价值的专类园
药用植物、纤维植物、鞣料植物、油料植物、蜜源植 物、香料植物、栲胶植物
应用多:瓜果园
5、其他专类园
不同主题:儿童专类园
1、邱园岩石园 建于1882年,位于园区东南角,模拟比利牛斯
山谷的景观。 采用苏塞克斯郡的石灰岩。 岩石园划分为6个地理区系展示各自植物特征:
(1)欧洲区:英国本土的高山植物、岩生植物和阴生植物。 (2)非洲和地中海区 (3)亚洲区 (4)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区 (5)南美区 (6)北美区
2、剑桥大学植物园岩石园
蒲苇
外观:多年生,常绿;叶绿色,丛 生。植株叶高150-180cm;展幅5080cm;九月至次年一月挂穗。
特性:土壤要求不高,耐盐碱,湿 旱地可生长,可短期淹水30-40cm; 耐寒至-15℃。四季均适移栽。
花叶蒲苇
外观:多年生,常绿;叶绿色带白色条纹, 丛生。植株叶高100-150cm;展幅50-80cm; 九月至次年一月挂穗。
特性:土壤要求不高,耐盐碱,湿旱地 均可生长,可以短期淹水30-40cm;耐寒 至-15℃。四季均适于移栽。
矢羽芒
外观:多年生,冬休眠,叶直立、 丛生、叶宽,顶生箭羽状花穗。 花期9-10月,深秋叶色变红。植 株高150-180cm。
特性:土壤要求不高,喜光,耐 水湿。四季均适于移栽。
花叶芒
外观:多年生,冬休眠;叶直立丛生、有花色条纹,顶 生的圆锥花序,花期9-10月,花色由最初的粉红色渐变 为红色,秋季转为银白色。植株高150-180cm。 特性:土壤要求不高,喜光,耐水湿。四季均适于移栽。
1、展示亲缘关系的专类园
①同种植物:梅园、菊圃、牡丹园、桂花园、荷园等 ②同属植物:丁香园、杜鹃园、山茶园、鸢尾园、小
檗园、蔷薇园、海棠园等 ③同科植物:苏铁园、木兰园、竹园等 ④门、纲、科等植物:松柏园、松杉园、蕨类园等。
2、展示生境内容为主题的专类园
岩石园、阴生植物园、湿生植物园、盐生植物园、 沙生植物园、水生植物园等。
一、植物专类园的发展史
实用的种类
观赏或专为用做遮阴的植物种类
(一)我国植物专类园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1、起源阶段
起源于秦汉时期的长安。
上林苑:长杨宫、竹宫、细柳宫等。
2、成熟阶段
唐、宋时期。杭州西湖孤山梅花,洛阳牡丹。
3、继承和发展阶段
明清时期。杭州西湖的桂花。
(二)西方植物专类园的发展
蔬菜园、药草园
植物专类园
(三)植物专类园发展趋势
专类园是世界各国的植物园中重要的园区和展示方式。 专类园逐渐走出了“园中园”和附属园的模式,开始走 进了城市的公共开放空间。 如:上海延中绿地的药草园。
二、植物专类园的类型
1、展示亲缘关系的专类园 2、展示生境内容为主题的专类园 3、以植物观赏特点为主题的专类园 4、体现植物特殊经济价值的专类园 5、其他专类园
四、岩石园的常用植物 (一)苔藓植物 (二)蕨类植物
海金沙、星毛蕨、银粉背蕨、石松。
(三)裸子植物
铺地柏、沙地柏、铺地龙柏等。
(四)被子植物
典型的高山岩生植物,如石蒜科、百合科、鸢 尾科、天南星科、凤仙花科、石竹科等。
阿里山龙胆
黄斑龙胆
天山雪莲
狼毒(瑞香科)
岩生水芹(水芹花科)
老鹳草(牻牛儿苗科)
二、禾草园基址的选择 尽量避免一些极端立地条件的小环境,设
计中应模拟自然地形,设计干旱地、蔽荫地、 阳坡地、溪流、池塘等,不同的地形地貌为植 物生长提供了各种生态环境,满足不同植物的 生长所需,最大限度丰富植物种类,营造和展 示丰富的观赏草景观。
三、植物景观设计要点 (一)充分了解不同植物种类的生长习性
4.容器式微型岩石园
各种容器中种植衍 生植物并配以石砾。
用石槽、塑石或其 他质地的容器,基部要 有排水孔,植物选择一 些矮小品种。
5. 高山植物展览室
暖地在温室中利用人工降温创造适宜条件展示 高山植物,是专类植物展览室。
通常也结合岩石的搭配模拟自然山地景观。
6.碎石床
模拟高山上的岩石碎片地带以及冰河末端的岩砾 地带景观。
岩石园
一、岩石园的概念和发展历史 1、概念
岩石园以岩石及岩生植物为主体,结合地形, 选择适当的沼泽、水生植物,展示高山草甸、牧 场、碎石陡坡、峰峦溪流等自然景观。
模拟自然界岩石及岩石植物的景观,附属于 公园内或独立设置的专类公园。
2、发展历史
16世纪,英国引种和驯化高山植物做观赏。 17世纪中叶,修建高山区引种驯化植物,高山园是岩 石园的前身。 1882年邱园植物园利用苏塞克斯郡的石灰岩建立岩石 园。 英国牛津大学植物园、剑桥大学、英国威斯利花园等 先后建立了岩石园。
墙园的建造要求 ①墙面不能垂直,要向护土方向倾斜。 ②石块插入土壤固定,要由外向内稍朝下倾斜,以免
水土流失,也便于承接雨水供植物生长。 ③石块之间的缝隙不宜太大,竖直方向的缝隙要错开,
以免墙面不牢固。 ④石料以片状的石灰岩较为理想,既能提供植物生长
较多的缝隙,又有理想的色彩效果。 ⑤墙园建造过程中结合植物需要进行土壤改良。
采用天然石灰岩,以植物对生态环境的不同要求堆积 而成,体现了不同类型植物的水平及垂直分布,为高山植 物创造了多种生境。
爱 丁 堡 皇 家 植 物 园 岩 石 园
5、庐山植物园岩石园
利用原有地形,模仿自然,移山叠石,做到花中有石, 石中有花,花石相夹;沿坡起伏,丘壑成趣,远眺显出万 紫千红、花团锦簇,近视则怪石峥嵘,参差连接形成绝妙 的高山植物景观。
一、禾草园发展概况 二、禾草园基址的选择 三、植物景观设计要点 四、其他景观元素
一、禾草园发展概况 1982年英国皇家植物园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
禾草专类园,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禾草园。 禾草园逐渐发展成为欧美等发达国家景观建
设中的新宠。 2008年,在南京植物园中建成占地2hm2的禾草
园,处于起步阶段。
外观:多年生,冬休眠;叶直立、
细 叶 芒 丛生,纤细,顶生的圆锥花序,
花期9-10月,花色由最初的粉红 色渐变为红色,秋季转为银白色。 植株高150-180cm。 特性:土壤要求不高,喜光,耐 水湿。四季均适于移栽。
斑叶芒
外观:多年生,冬休眠;叶直立、丛生、 带白斑,顶生的圆锥花序,花期9-10月, 花色由最初的粉红色渐变为红色,秋季 转为银白色。植株高150-180cm。
地表种植矮草或宿根性的垫状花卉。模拟河水的 流向,并点置一些岩石。
三、岩石园设计建造的要点 自然式岩石园注意以下几点:
1、岩石块的摆置方向应趋于一致,才符合自然界地层外貌。 2、置石时要保证基础稳固,应把大、宽、厚、长的石块置于底 部。 3、石与石之间要留出空间,用泥土坚实地填补,以便植物生长。 4、利用凹穴和石缝种植所选择的植物,特别是向阳面。 5、岩石应至少埋入土中1/3—1/2深。 6、岩石的摆放应该有组织地形成紧密单元,有一致的坡度,不 应无规则地散乱堆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