皂苷类化合物
存在。齐墩果酸具有抗炎、镇静、防肿瘤等作用,是治疗急性黄胆
性肝炎和慢性迁延性肝炎的有效药物。
刺五加
龙芽楤木 (刺龙芽)
知识链接:皂苷的其他分类方法
按照皂苷分子中连接糖链数目不同,可分为单糖链皂苷、双
糖链皂苷和三糖链皂苷。与皂苷共存于植物体内的酶,可使低聚
糖链部分水解,也可使双糖链皂苷水解成单糖链皂苷,使皂苷转 化为次生苷,称次皂苷(prosapogenins)。
四、检识技术
4.五氯化锑反应(Kahlenberg反应)
皂苷与五氯化锑的三氯甲烷溶液呈红、棕或紫色。五氯化锑属
Lewis酸类试剂,与五烯阳碳离子成盐而显色。用三氯化锑结果相
同。 样品/CHCl3 或醇
20%五氯化 锑 或三氯化锑 /CHCl3 60℃-70℃ 红、棕或紫色
△
四、检识技术
5.醋酸-乙酰氯的反应(Tschugaeff反应)
皂苷
二、理化性质
(四)溶血性
大多数皂苷能破坏红细胞而具有溶血作用。 皂苷溶血作用的强弱可用溶血指数来表示。 溶血指数是指皂苷对同一动物来源的红细胞稀悬浮液,在同 一等渗条件、缓冲条件及恒温下造成完全溶血的最低浓度。
如:薯蓣皂苷的溶血指数为1∶400 000;
甘草皂苷为 1∶4 000; 人参总皂苷无溶血现象,但经分离后,A型有抗溶血作用,而 B型和C型人参皂苷则有显著的溶血作用。
溶血
Ra1 H Ra2 H Rb2 H
20(S)-protopanaxatriol R1=OR3 Rb1 H
R1 Re Rf O-glc-(2-1)-glc R2 –H (20S) O-glc-(2-1)-rha –glc Rc1 H
Rd1 H
-glc
Rg1 H –H (20R)
中枢神经兴 奋抗疲劳
一、结构分类
27
O
21 20 18 12 19 1 2 3 11 9 10 5 4 6 17 13 14 22 23
26
25
24
O
16 15
C27为β -型 (C25为S构型)
C
8 7
D
A
B
HO
螺旋甾烷类
O
21 20 18 12 17 13 14 11 9 22 23 24 26 25 27
O
16 15
羽扇豆烷(Lupane)
木栓烷(Friedelane)
一、结构分类
齐墩果烷型实例
COOH
HO
齐墩果酸 (Oleanoic acid) 降转氨酶,肝保护, 防止肝硬化 ,治疗肝炎
一、结构分类
齐墩果酸首先由油橄榄的叶子中分得,广泛分布于植物界,如在 青叶胆全草、女贞果实等植物中游离存在,但大多数与糖结合成苷
体抗X射线辐射的保护作用,长期服用人参能降低肺、胃、肝和结肠癌
发生率,所以抗肿瘤作用人参更强;对伤口愈合人参好于西洋参;另 外,人参西洋参均有一定的抗糖尿病作用。
一、结构分类
达玛烷型实例: 五加科植物人参中的人参皂苷(ginsenosides):
H O H O H
13 10 8 14 10 20
H H
皂苷水解生成次皂苷后,水溶性随之降低,易溶于中等极性
的醇、丙酮、乙酸乙酯中。
二、理化性质
(三)表面活性
皂苷有降低水溶液表面张力的作用。多数皂苷水溶液经强烈振
摇,能产生大量持久性泡沫(少数泡沫量较少,如甘草皂苷)。 蛋白质水浸液也可产生泡沫,但是加热后蛋白质因凝固而泡沫 消失,而皂苷产生的泡沫不因加热消失。 操作:中药粉末加水煮沸10分钟后滤出水液,振摇后产生持久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十二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规划教材
全国中医药高职高专院校教材
供中药等专业用
中药化学技术
中药化学技术
3版
学习项目七 皂苷类化合物
学习内容
一、结构分类 二、理化性质 三、提取与分离 四、检识技术 五、含有皂苷类化合物的常用中药
概
述
皂苷(saponins)是存在于生物界的一类结构比较复杂的苷类,
多为螺甾烷及其生源相似的甾族化合物或如中药人参、远志、桔梗、甘草、
知母和柴胡等的主要有效成分都含有皂苷,也少量存在于海星 和海参等海洋生物中。
一、结构分类
(一)甾体皂苷
1.定义 具有螺甾烷类化合物结构母核的一类皂苷。 2.分布 主要分布薯蓣科、百合科、玄参科、菝契科、龙舌兰科等单 子叶植物中。
多,分布也更为广泛。大部分三萜皂苷呈酸性,多为酸性皂苷
,少数呈中性。根据苷元的结构可分为四环三萜和五环三萜两 大类。
一、结构分类
达玛烷型(dammarane)
四 环 三 萜 羊毛脂烷型(lanostane) 甘遂烷型(tirucallane) 环阿屯烷型 (环阿尔廷型) (cycloartine) 葫芦烷型(cucurbitane) 楝烷型(楝苦素型)(meliacane)
HO OR1
HO OH
HO OH
B型人参皂苷(20S)
原人参三醇(20R)
人参三醇
二、理化性质
在选择水解条件时,应考虑保护苷元不被异构化。采用温
和的水解方法(如酶解法、土壤微生物培养法、Smith氧化降解
法或光解法等)可以得到原始皂苷元。
R 2O OH H
20S
HO OH H H
O H+ OH H
性泡沫(15分钟以上)。
二、理化性质
利用发泡试验可区别甾体皂苷与三萜皂苷:取两支试管,分
别加入5ml 0.1mol/L的HCl及0.1mol/L的NaOH,再各加中药水提
液3滴,振摇1分钟,如两管形成泡沫持久性、高度相同,则提示 中药含三萜皂苷(酸性皂苷);如碱液管的泡沫较酸液管的泡沫 高数倍,且持续时间长,则提示中药含甾体皂苷(中性皂苷), 这是由于中性皂苷在碱水溶液中能形成较稳定的泡沫。
C27为α -型 (C25为R构型)
19 1 2 3
C
8 7
D
A
4
10 5
B
6
HO
异螺旋甾烷类
一、结构分类
4.生物活性 降血糖:伪原知母皂苷AⅢ和原知母皂苷AⅢ。 降低胆固醇和免疫调节。 抗真菌、杀虫等。 抗生育:杀灭精子、抗早孕。
原知母皂苷AⅢ
一、结构分类
(二)三萜皂苷
苷元为三萜类(30个碳原子组成)的皂苷称为三萜皂苷,主要 存在于五加科、豆科、远志科及葫芦科等,其种类比甾体皂苷
二、理化性质
(五)水解性
皂苷可被植物中共存的酶水解,酶水解配合化学方法水解
可提高收率。皂苷中若存在酯苷键,可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由 于皂苷所含的糖都是α -羟基糖,因此水解所需条件较为剧烈, 一般可用2mol/L~4mol/L的矿酸。
R 2O OH H HO OH H H O
20R
20S
H+
OH H
甘草酸
甘草次酸
一、结构分类
人参皂苷 (gensenosides)
OR 2 OH H
对抗溶血
20(S)-protopanaxadiol R1=H
Glc
2
Glc O
R1
R1
R2 -glc-(6-1)-ara(p)-(4-1)-xyl -glc-(6-1)-ara(f)-(2-1)-xyl 中枢神经抑 -glc-(6-1)-ara(p) 制、安定 -glc-(6-1)-glc -glc-(6-1)-ara(p)
R 1O
HO
HO H
A型人参皂苷(20S) 原人参二醇(20R)
人参二醇
三、提取与分离
(一)提取技术
1.皂苷的提取技术
用不同浓度的甲醇或乙醇作为提取溶剂,提取后回收溶剂,滤 除不溶物,再用石油醚、苯等亲脂性有机溶剂萃取,除去油脂、色 素等脂溶性杂质,然后再用正丁醇进行萃取,皂苷转溶于正丁醇中, 而糖类等水溶性杂质则留在水中,分取正丁醇溶液,回收正丁醇, 得粗制总皂苷。本法为目前提取皂苷的通法。
二、理化性质
(一)性状
分子量较大,不易结晶,多为无色或乳白色无定形粉末, 少数为晶体。 大多无明显熔点,在熔融前就已经分解,而皂苷元多为晶
体,也有恒定的熔点;
皂苷多具吸湿性,味甘而辛辣,对黏膜有刺激性,尤以鼻 内黏膜最为灵敏,吸入鼻内可引起喷嚏,还可反射性地促进呼 吸道粘液腺分泌,使浓痰稀释,易于排出。 如桔梗、远志、枇杷叶、紫菀等止咳化痰药均含有皂苷。
三、提取与分离
2.皂苷元的提取技术 皂苷元易溶于苯、三氯甲烷、石油醚等亲脂性较强的有机溶剂, 不溶或难溶于水。一般可将粗皂苷加酸水解后,再用亲脂性有机溶剂 提取,也可直接将药材加酸水解,使皂苷水解生成皂苷元,再用有机 溶剂提取。
三、提取与分离
(二)分离技术
1.分段沉淀技术
皂苷在醇中溶解度大,在丙酮、乙醚中溶解度小,可先将粗总 皂苷溶于少量的甲醇或乙醇中,然后逐滴加入丙酮、乙醚或丙酮乙醚(1∶1)的混合溶液至混浊,放置产生沉淀,滤过得极性较大 的皂苷。母液继续滴加丙酮或乙醚,至析出沉淀得极性较小的皂苷。 通过这样反复处理,可初步将不同极性的皂苷分段沉淀分离。
试样溶于醋酸中,加乙酰氯数滴及氯化锌结晶数粒,稍加热,
一、结构分类
H 18
H CH3 19
21 20 17 25 27 9 10 5 H 29 28 H B 6 H C 8 26
H 8
H
H
H
18
葫芦烷型
达玛烷型
1
19
11
D
14
30
A
羊毛脂烷型
17 H 13 14
H
环阿屯烷型
H
H
H
甘遂烷型
知识链接:人参、西洋参比较
人参在我国用于防治疾病已有2000多年历史。西洋参又称花旗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