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制冷系统热工基础
B
dQ
卡诺热机
恒温冷源时
Ex,cold ( T0 1)Qcold Tcold
dWmax=dEx,cold
dQcold
Tcold
2.1.4 焓
稳定流动工质的可用能
ex,h (h h0 ) T0 (s s0 )
Ex,h ( H H0 ) T0 (S S0 )
2.1.5
li ex ,in
li wcom
整个系统的
平衡:
i
ex,cold li wcom ex i 100%
2.2 熵及熵方程
热力学第一定律确定了能量既不能创造,也不 会消灭,那么热力学第二定律则确定了:由于 不可逆因素的存在,熵不但不会消灭,而且会 在能量的转换和转移过程中自发地产生出来。 不可逆过程:熵产>0
典型的如: 温差传热 摩擦生热 作功能力损失 损失 可用能损失
2.1.2 热量
δE x ,Q T0 (1 )δQ T
卡诺热机
T
dQ dWmax= dEx,Q dQ0
环境 T0
变温热源时:
E x ,Q
2
1
T0 (1 )δQ T
恒温热源时:
E x ,Q
T0 (1 )Q T
2.1.3 冷量
方程
损
流入热力系的 - 流出热力系的 = 热力系 的增量
对稳定流动:
流入热力系的 - 流出热力系的 = 损
2.1.6 基于
压缩机: 输入 输出
方程分析单级蒸汽压缩制冷循环
p 3 4 1 h
:wcom,ex,h1 :ex,h2
2
损:lcom wcom ex,h1 ex,h 2
冷凝器:
无论采用水冷还是风冷,热能都 全部释放于环境。
可逆过程:
熵产=0
Siso S g 0
孤立系统熵增原理
2.2.1 熵产与作功能力损失的关系 Gouy-Stodla(即G—S公式) L T0 S g 对孤立系
L T0 Siso
环境温度
适用于任 何热力系 和过程
2.2.2 熵方程 (流入热力系的熵)+(热力系的熵产) (流出热力系的熵)=(热力系熵的增量) 对稳定流动:
设想有一卡诺热机,工作在环境 (温度T0)和冷源(温度T)间
δEx,cold
Tcold (1 )δQ T0
δEx ,cold
T0 ( 1)δQcold Tcold
δQ δE环境
T0
Ex ,cold
T0 ( 1)δQcold A T cold
环境 T0
Wmax
T0 (1 )Q T
在环境条件下,能量中可转化为有 用功的最高份额
物理
化学
或 当系统可逆地变化到与给定环境相
平衡的状态时,作出的最大有用功
热力学第一定律确定了能量既不 能创造,也不会消灭,热力学第 二定律则确定了:由于不可逆因素 的存在,实际的能量利用过程是 能量的作功能力减小的过程,亦 即能量的贬值过程。
浓溶液 溢流管 浓溶液囊
冷凝器 发生器
1、机内高真空度,要 求密封性好 措施:把四个主要换热设 备置于一或两个密闭筒体 内。
2、设备内压力低,蒸汽流 动损失和静液高度影响大
蒸发器
U形 管
抽气装置
吸收器
冷剂水
措施: 1)将压力相近的设备放 在一起,使冷剂蒸汽在管 束外较大空间内流动。 2)蒸发器和吸收器用喷 淋式,发生器虽多用沉浸 式,但液层高度需小于规 定值。
循环热经济性指标 = 收获/代价 制冷量 制冷系数=
机械能
耗功量
循环型式:单级压缩、两(多)级压缩、复叠式
吸收式制冷循环
热能 冷凝器 发生器 节 流 阀 蒸发器 吸收器
冷凝器 压 节 缩 流 机 阀 蒸发器 相当于压缩机 主要消耗热能
机械 能
节 流 阀
泵
机械能
常用工质对: 氨水溶液: 制冷剂:氨 溴化锂水溶液: 制冷剂:水
450
500
550
600
2.4 kJ
2.2
2.0
2.3
/(k g·
4
K)
1
0.6 0.7m3/kg 0.8 0.9 1.0 1.5
650
K)
2、常用的制冷循环(普冷领域)
蒸气压缩式制冷 普冷领域 常用方法 液体气化制冷 热电制冷 吸收式制冷 喷射式制冷
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
冷凝器 压 节 缩 流 机 阀 蒸发器
又称能量分析法或能量平衡法,揭示能量在数 量上的传递、转换、利用和损失情况。 热力学第一定律是能量转换及守恒定律在热现象 中的应用。表述为:热能和机械能在转移和转换时, 能量的总量必定守恒。 进入系统 的能量 离开系统 系统储存能 - = 的能量 量的增加量
机器设备在稳定运行时, 工质都为稳定流动。 稳定流动能量方程:
p 3 4 1 h 2
流出熵:s1
Tcold
熵产:g ,eva s1 s4 δqcold s
作功能力损失: T s leva 0 g ,eva
系统 效率、各部件 损率的计算与前同。
Tcold
例:某单级蒸汽压缩制冷循环,所用工质为氨。环境温度为
15℃,被冷却物体的温度为-15℃。蒸发温度比被冷却物体 温度低8℃,冷凝温度比环境温度高8℃,节流前液体过冷度 为5℃,压气机入口蒸汽过热度为5℃(有效过热),压缩机 指示效率为0.85。依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对循环 进行分析。
整个系统的输入
整个系统的输出
e : x ,in wcom h2 h1
:
T0 ( 1)δqcold Tcold
p 3 4 2
ex ,out ex ,cold
1 h
系统
收获 ex,out ex,cold ex 效率: 代价 ex,in wcom
各部件
损率: i
2011年中师培训
制冷系统热工基础
一、制冷循环概述
二、制冷循环的热力学分析方法
一、制冷循环概述
1、制冷剂的降温过程
作功的绝热膨胀过程 不作功的绝热节流过程
作功的绝热膨胀过程
例:压缩空气制冷循环
3 冷却器 膨胀机 冷库 4 1 压缩机
p
T v s
2 T0 1 Tc s
2
T
3
4
理想循环温熵图
不作功的绝热节流过程
冷凝器: 流入熵:s2 流出熵:s3,qcon/T0 熵产: sg ,con 作功能力损失:
qcon s3 s2 T0
lcon T0 sg ,con
节流机构:
流入熵:s3 流出熵:s4 熵产:sg ,thr s4 s3 作功能力损失:lthr T0 sg ,thr 蒸发器: 流入熵:s4, δqcold
0.15
0.2 0.3
0.7
0.3
0.4
0.6
2
0.8
0.2
0.5
0.4 0.5
1.0kJ/(kg· K)
kJ/( kg·
0.01 50
q0
w
0.7
0.8
0.9
1.1
1.2
1.4
1.5
1.3
1.6
2.0 2.5 3.0
1.7
1.8
1.9
2.1
100
150
200
250
300
h h(kJ/kg)
350
400
1 2 q h c f gz wi 2
p
3
2
例如,对压缩蒸气理论制冷循环:
4 1 h
1-2 绝热压缩过程: wcom wi h2 h1
2-3 定压放热过程 qcon h2 h3 3-4 绝热节流过程
蒸气压缩式理论循环压焓图
qcold wcom
能量守恒: qcon qcold wcom
双筒单效蒸汽型溴化锂冷水机结构简图
热媒 高压发 生器 高温换 热器 低温换 热器
水蒸气
低压发 生器
冷凝器
节 流 阀 蒸发器
中间浓度溶液
浓溶液
浓溶液
吸收器
稀溶液
双效串联型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循环原理图
工作蒸气压力一般0.25-0.8MPa(表压);热水温度150℃以上
设置高压和低压两级发生器、设置高温和低温两级溶液热交换器
热力系数=
制冷量 耗热量+耗功量
空调用吸收式 制冷机采用
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循环型式
高压冷剂 水蒸气
单效 双效
串联 并联
稀溶液
8
冷凝器
7
低压冷剂 水蒸气
发生器 4 6 吸收器
浓溶液
3 5 2 泵 溶液 热交 换器
节流阀 蒸发器 9
稀溶液
10
冷却水 单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循环原理图
1
工作蒸气压力一般0.03-0.15MPa(表压); 热水温度一般 85-150℃
流入热力系的熵 + 热力系的熵产 = 流出热力系的熵
热力系的熵产 =流出热力系的熵 - 流入热力系的熵
2.2.3 基于熵方程分析单级蒸汽压缩制冷循环
压缩机: 流入熵:s1 流出熵:s2 熵产: g ,com s2 s1 s
4 1 h p 3
2
作功能力损失:lcom T0 sg ,com
输入
:ex,h2
输出
:ex,h3
损: con ex,h 2 ex,h3 l
节流机构:
p
输入
:ex,h3
3 4 1
2
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