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集群国内外理论与实践研究文献综述
引言
文化产业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1947年,随着文化产业不断发展,它在国民经济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也受到学术界关注。
我国文化产业研究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在文化产业取得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受到相关学者重视。
当前文化产业发展呈现聚集趋势,表现为文化产业集群形式,随着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产业集群成为必然趋势。
因此,结合当前文化产业发展现状,探讨分析文化产业集群国内外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指出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文化产业集群的概念与种类
1.文化产业集群的概念。
学术界对文化产业集群尚未形成统一的概念。
国外对文化产业集群最早进行研究的学者是斯科特,他认为文化产业的生产具有自身鲜明特征,由此也导致文化产业发展集聚趋势十分明显,他认为文化产品的生产在地理空间上是集聚的,并且在城市中心这种集聚趋势显得更加明显。
1998年美国学者波特教授提出产业集群这一概念,随后大批学者对这一概念进行界定,将文化产业集群界定为在文化产业领域的空间集聚,通过协同作用,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
普拉特对文化产业集群进行界定,并认为集群不是分析文化产业的有力工具,同时他还提出创意产业生产体系的分析框架。
国内也有大量学者对文化产业集群的概念进行界定,例如雷宏振认为,文化产业集群是文化企业和支撑机构根据分工和协作建立起来的专业化产业组织。
王辑慈、欧阳友权认为,文化创意产业集群是独特的产业群落,并具有生产孵化效应和整体辐射能力。
孟来果认为文化产业集群是在地理空间集聚,通过分工协作构建起来的产业组织,并且应具备以下条件:文化产业分工协作;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地理空间聚集;具有辅助机构服务组织支撑。
总之,从国内外理论和实践研究现状来看,目前关于文化产业集群尚未形成统一的定义,有关文化产业集群的概念是从产业集群的概念上演化而来,不同学者持不同观点,概念界定比较模糊。
但他们在概念界定时有一个共同点,强调地理空间集聚和集群内部企业的相互关联度。
2.文化产业集群的种类。
由于受到地理位置、历史文化传统、政府作用的差异,导致文化产业集群在不同阶段呈现不同特点,并形成不同文化产业集群类型。
相关学者也从不同角度、不同特征入手,对文化产业集群进行分类,蒋三庚根据成因不同,将其分为文化趋同型集群和区位因素型集群。
王慧敏根据集群发展阶段不同,将其分为起步阶段、起飞阶段、成熟阶段文化创意集聚区。
康小明、向勇根据文化及产业分类的划分标准,将其分为核心文化产业集群、外围文化产业集群、相关支撑机构三个层面。
二、文化产业集群的形成机制、影响因素与发展模式
1.形成机制。
国内外理论和实践研究主要包括三种不同观点。
第一种是市场自发形成机制,例如,德国巴赫特认为莱比锡文化集群是一种独立的文化现象,不是政府干预的结果,而是文化公司自发形成的。
胡惠林认为文化经济活动的不可分性是集群形成的重要条件,如果几个文化企业集中于一个地点,形成产业关联,逐渐形成文化产业集聚区。
吕挺琳认为文化产业集群应该走市场化运行方式,依靠市场力量形成。
第二种观点强调政府政策对文化集群形成的影响,顾江认为政府主导作用是文化集群发展的坚实基础,对文化产业增长也具有推动作用。
第三种观点认为市场和政府在文化产业集群处于同等地位,刘奕认为政府引导和市场诱致是文化产业集群的两种机制。
周政、仇向洋认为政府引导、市场自发形成、政府引导和市场自发形成,是文化产业集群的三种形成机制。
2.影响因素。
文化产业集群影响因素众多,古洛斯塔瓦和雪莉认为文化产业影响因素包括:劳动市场、外部供应商、公司网络、合作竞争、集体学习和创新等。
顾江认为文化历史因素、经济结构、人才队伍、外部环境是文化产业集群的影响因素。
李学鑫认为知识、信息、社会结构是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
雷振宏通过调研,认为组织间知识共享通过网络
的中介作用,对文化集群产生积极作用。
于鹏认为内部知识流动和溢出能促进产业集群的创新和升级。
总之,从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外部经济、文化历史因素、人才队伍、市场、知识共享是文化产业集群的影响因素。
3.发展模式。
孟来果认为文化产业园区具有超强集聚特征,是衡量文化产业集群发展水平的标志。
向勇认为理想的文化产业集群发展模式是形象、空间、意象为一体的综合体,包括环境、人物、活动三种因素的复合文化空间。
花建认为文化创意产业集群是园区创新网络模式,陈少峰提出全产业链模式,谭丹提出蚁窝式和丛林式集群模式。
文化产业属于年轻产业,尚无固定模式,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情况,探索适合本地区的发展模式。
三、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的政策支持
1.发展政策概述。
产业集群政策的作用是保障促进集群健康发展,政策的制定要在完善的产业链和集群基础之上,根据产业集群现状和培育发展情况,制定扶持性政策或支持性政策。
因此,文化产业集群政策可以理解为:为推动文化产业链和集群发展,结合文化产业集群和培育基本情况,政府制定一系列人文政策、产业政策、财税政策等,以强化文化生产网络出现,克服文化产业集群创新发展的制约因素,促进集群综合效应最佳发挥。
2.相关研究成果。
为推动文化产业集群,政府纷纷出台相关政策,规划并建设文化产业园,从政策上对文化产业集群进行鼓励和支持。
相关研究成果集中在集群政策对文化产业集群的作用方面。
例如,向勇认为要形成优势文化产业集群,必须改善政府投入和管理,优化对文化资源的配置能力,增强企业竞争力,推动文化产业集群。
刘蔚认为,文化产业集群政策是产业集群政策的组成内容,是推动文化繁荣和城市经济的一种方式。
童泽望认为,文化产业集群离不开产业政策支持。
部分学者研究区域文化产业集群现状,提出相应的政策支持体系。
彭安民以长沙为例,认为要形成完善的城市文化产业集群,必须制定吸引投资、税收、价格、投资融资政策,为城市文化产业集群创造良好环境。
尹利军分析福建文化产业集群现状,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福建文化产业集群的财政、税收、投资融资政策。
也有学者强调外部环境建设对政策设计的作用,例如,刘蔚指出网络体系建立、人文环境建设、社会资本网络建立、专利和知识产权保护对文化产业集群政策制定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