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牢记宗旨 明确任务

牢记宗旨 明确任务

不断加强学习、牢记根本宗旨切实增强自己防腐拒变的能力一、牢记根本宗旨,坚定理想信念,始终把握好前进的方向问题1、要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也是共产党员的性质所决定的。

《党章》第2条规定:“中国共产党党员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是把中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国家。

在现阶段的奋斗目标就是“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

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圆中国梦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进而提升全社会的幸福指数。

每个党员干部都要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努力增强自己的政治责任感、历史使命感,要把党的理想作为自己的最高理想,要把中国梦作为自己的梦,要把为人民谋利益作为自己的终身追求。

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为人民服务的理想不能放弃、信念不能动摇,思想不能麻痹、认识不能模糊,方向不能偏离、路线不能错误。

近年来,我们党内的一些干部贪污腐败问题比较严重,事发后,在总结教训时,都说是自己放松了政治学习,放弃了思想改造,纪律观念松弛,党性原则不强。

这实际上,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想信念发生了动摇,个人权欲、私欲膨胀,封建特权思想和资产阶级自由化以及享乐主义思想泛滥的必然结果。

前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在世界著名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借主人公保尔之口说道:“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

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

一个人的一生应当是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

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这是一个共产党员献身革命的豪迈气概,是为了实现解放人类的崇高理想而奋斗终身的内心真实表白,也是无数的革命先烈面对各种困难考验和牺牲危险,抛头颅、洒热血,赴汤蹈火、前赴后继而义无反顾、无怨无悔的力量源泉。

2、坚持宗旨必须切实做到以下几点⑴切实打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基础牢固树立宗旨意识,是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基础。

我们反复强调时刻牢记宗旨,就是为了要让每个同志都能够坚定为党、为人民事业奋斗终身的信念不动摇,为人民服务的方向不偏离,在思想深处解决好“权力谁给”、“为谁用权”的问题。

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首先得摆正自己的位置。

自觉同一切官僚主义、特权思想和自由主义、享乐主义作斗争。

要明确自己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是公仆与主人的关系,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从思想上认识到人民群众的巨大作用。

⑵坚持一切从群众的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基本要求就是坚持一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

我们每干一件事、每做一项工作,都要注意听取群众的意见,反映群众的心声,满足群众的要求。

只有把群众当主人、当亲人,想为群众所想,急为群众所急,一心一意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爱戴。

“赢”字本身说明:只有在平凡的岗位上、在平凡的工作中,能经得住金钱、美色等利益的腐蚀和诱惑,始终如一、坚持不懈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愿为群众付出、肯为群众牺牲,努力回应人民群众的期待、满足人民群众的诉求,就会受到人民群众的好评和赞扬,就会得到人民群众的信任、取得群众的支持,最终将会赢得一切。

要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必须处理好公与私、全局与局部的关系。

党员干部要放眼世界、放眼未来,要胸怀大局、服从全局,要立场坚定、公私分明,要克己奉公、秉公执法,在原则立场上、在大是大非问题上,绝不能有丝毫的动摇和含糊。

不能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当“局外人”;不能明知不对,放弃原则,当“和是佬”;不能以权谋私、损公肥私,当国家的“蛀虫”。

做“人”,就要做一个胸襟坦荡、虚怀若谷的人,做一个光明磊落、纯粹的人。

不能被虚名所诱、不能被酒色所惑、不能被物欲所困、不能被私利所扰。

只有心中时刻装着党的伟大事业的人、装着国家、集体和人民群众利益的人,才会义无反顾地积极投身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实际工作中,在会在无私奉献中、在不断进取中迸发出火热地工作激情,才不会对待工作捻轻怕重、挑三拣四,才不会对待名利斤斤计较、患得患失。

⑶认真履行好自己的各项职责成功缘于实干,祸患始于空谈。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是一句挂在嘴上的空洞口号,更不是用来装点门面的饰品。

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必须落实到行动上,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

习总书记说得好:“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说得好不如做得好。

只有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真抓实干、埋头苦干,才能兑现承诺、实现理想。

对我们每个从事教育工作的人来说,只有爱岗敬业,恪尽职守,尽心尽力地做好本职工作,努力完成学院交给我们的各项教学任务,才能谈得上为人民服务的问题。

⑷切实提高服务质量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探索、总结新形势下做好教育工作的新路子、新方法。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这不仅是我们服务学生的精髓,也是我们的基本工作方式。

以此为中心,我们可以探索更好、更有效的工作方法,提高服务质量,让学生满意、让家长满意。

⑸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失职要问责、违法受追究,是确保权力正确行使的必然要求。

权力一但失去监督,必然产生腐败。

所以,要做到权为民所用,就必须养成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监督的良好习惯。

要不断增大工作的透明度,尽量公开办事的条件、程序、时限和办理结果,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

无论干什么样的工作、做什么样的事情,只要事关群众利益,都要主动、认真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和批评,善于从中发现问题、纠正错误,化解矛盾、促进沟通。

要始终把工作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以公开促公正,以公平求公信,让“暗箱操作”没有空间,让腐败无藏身之处。

二、努力钻研业务,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切实解决好“怎么干”的方法问题1、要充分认识反腐倡廉的重要意义大家知道,事情总是一分为二的,富兮祸所伏。

虽然,权力越大,带给的利益越大,但是责任也大、风险也更大。

如果光看到权力的诱人光环和利益,看不到权力本身的责任和风险,权欲膨胀、利欲熏心,必然要出问题。

因此,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在取得一点成就后,千万不能沾沾自喜、得意忘形。

一定要有风险意识、忧患意识,要居安思危、防微杜渐,要勤政廉洁、克己奉公。

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反腐倡廉工作都不能有一丝的放松。

防腐的玄要绷住、要绷紧,防腐的警钟要常敲、要敲响,反腐的斗争要常抓、要抓实。

如果对腐败的危害性、危险性认识不清,不把权力放进制度的牢笼加以约束,为所欲为,必然后患无穷。

唐代诗人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总结秦、汉两朝灭亡教训时写道:“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嗟呼!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使后人哀之,后人哀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这段话告诫我们对前车不鉴之,必将重蹈覆辙,陷入“后人复哀后人”永无止境的悲哀中。

3、要掌握学习的方法我们提倡学习、强调学习的目的在于不断提高每个人的政治思想觉悟,坚定为人民服务的理想信念,掌握相关的业务知识,努力提高工作水平,清楚组织对党员干部的有关纪律要求,养成良好的工作作风。

谈到学习,就不能不提到学习的态度、方法问题。

态度是否端正、方法是否恰当,效果截然不同。

积极主动学与消极被动学,效果大不一样;认真深入学与泛泛肤浅学,效果大不一样;结合工作学和脱离实际学,效果大不一样。

前者定会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得、学有所成;后者必将因自欺欺人、固步自封,不求上进而一事无成。

在学习的问题上,任何人都不能夜郎自大、骄傲自满。

当然,学习不可能一躇而就,必须常抓不懈、循序渐进。

学海无涯,学无止境。

每个人都要把学习作为一种人生态度、一种生活习惯,一种思想境界,一种理想追求,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要真学(要有强烈的求知欲)、要好学(具有主动学习的热情)、要勤学(能够长期不断坚持学习)、要乐学(能够体会到学习带来的无穷乐趣),要善思(要结合具体情况、不断思考问题)、要善研(要研究总结规律、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要善行(要学用结合、指导实践、勇于实践)。

3、要清楚学习的内容⑴要学习《党章》、学习马列主义经典著作学习《党章》就是要明确党的路线、纲领、党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党内的各项制度、党员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党员领导干部应当具备的基本条件等,把思想统一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工作上来,统一到求真务实上来,统一到严格执行党的组织纪律上来,统一到廉洁自律上来。

强调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经典著作,就是要通过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反对一切经验主义、教条主义,提高广大党员干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防止右倾、尤其是左倾错误。

⑵要学习《宪法》和基本法律、法规“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首先得学好《宪法》,学好法律、法规,要有较强的法制意识,要学会用于法律手段管理社会、处理事务。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保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长治久安的法律基础,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制保证。

要通过学习,深刻领会宪法的精神实质,全面增强遵守宪法、维护宪法的意识,严格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彻底转变与宪法精神不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工作方法,扎扎实实地做好宪法的各项贯彻工作,自觉维护宪法权威。

4、要不断加强个人修养,提高自己防腐拒变的能力⑴要有良好的社会公德社会公德是一种存在于社会中间的道德,就是人们为了维护我们社会的利益而约定俗成的我们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的行为规范。

社会公德是人类在社会生活中根据共同生活的需要而形成的,如文明礼貌、诚实守信、救死扶伤、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守法纪等。

社会公德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约束着我们的行为,对维系社会公共生活和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