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经济学
浙江省产业集群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前景探析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选题的背景:
产业集群的研究是当前学术界研究的前沿和热点问题。
其重要性在于,随着经济全球化大潮的推动,企业所处的传统经济环境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如何更好地顺应环境变化的要求,企业机制的调整已时不我待。
产业集群的发展是企业主动应变的一项有效举措。
那么什么叫产业集群呢?在全球化背景下它的发展“轨迹”又将如何?我省产业集群的探究,在发展的过程中又存在哪些问题?这一系列问题自然成为人们当前关注的焦点。
所谓产业集群就是指某一主导产业为核心的相关产业中企业的地理集中。
产业集群的形成是建立在分工协作和竞争的基础上的。
集群内部的垂直分工和水平方向的协作,降低了交易成本和各自的生产管理成本,产生了集体效率,使企业可以充分利用自身有限的资源,实现共同发展。
全球化背景下的产业集群研究,主要包括全球价值链中的产业集群研究和产业集群的升级研究。
面对全球性的竞争,创新性对集群企业来说至关重要。
集群的生命力在于它的区位植根性、市场开拓性和最大限度地发挥比较优势。
全球化越来越要求企业按国际标准进行经济的运作,这些标准不仅仅是成本方面的,更重要的是关于质量、反应速度和灵活性的要求。
为了在全球竞争中争取到最大优势,为了更好地进入国际市场,国外许多产业集群开始注意嵌入到全球价值链中,从而为集群获得规模效益和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选题的意义:
长期以来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一直是个世界性的话题,成为束缚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的瓶颈问题。
对于以中小企业为主的浙江省更加是不易之事,因为浙江省这些产业集群内的中小企业因为集群成员的恶性竞争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存在产业集群生命周期较短,难以保持发展的可持续性,从而给相应区域的经济发展带
来不确定性。
产业集群的衰退会导致集群内企业的消亡或转移,进而影响到区域经济的稳定增长,甚至使一些地区成为“问题区域”。
此外,集群内的企业融资问题也比较突出,因为中小企业的资产规模小、贷款抵押率低、不确定性高、抗风险能力弱、贷款需求数量多而额度小、交易成本大,这些都导致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惜贷。
加上受金融危机影响,中小企业面临着转型之路。
在关键时刻,企业靠什么来融资是一个大家都很专注的话题。
近几十年浙江的中小企业越来越表现出产业集群的特点。
由于产业集群能为企业创造一种独特的产业环境,中小企业集群成群后就形成了与单个的中小企业截然不同的独特融资优势,因而有助于企业克服其孤立和分散的主要弱点,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中小企业融资能力。
解决了集群内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提升产业集群的竞争力,归根结底来说,产业集群对浙江省发展有显著的促进效应,它既是拉动我省经济增长的发动机,优势促进我省创新的助推器,还是提升竞争力的基本方式。
二、研究目标与主要内容(含论文提纲)
研究目标:随着经济的日益昌盛,我省的产业集群现象日益突出,这也是我省经济竞争力不断提高的主要原因之一,虽然集群效应在我省取得的成效显著,但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发展过程中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
通过借鉴国内外的一些措施和做法,并结合我省现有的经济政策,对解决产业集群存在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主要内容:
一、浙江省产业集群发展概况
(一)浙江产业集群的发展历程
(二)浙江产业集群的现状及其特点
二、浙江省产业集群竞争优势
(一)浙江产业集群的成本优势
(二)浙江产业集群的竞争合作优势
(三)浙江产业集群的地方网络优势
三、影响浙江省产业集群发展的因素
(一)集群内企业缺乏创新和科研能力
(二)集群内的低层次竞争
(三)集群内企业面临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困境
(四)中小企业产业集群的根植性很弱
四、提升浙江省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对策建议及前景探讨
(一)地方政府政策扶持,成立集聚性产业科研单位,资源共享
(二)促进专业化产业区内企业间的横向和纵向联系
(三)推行区域性品牌产品战略,政府扶植标杆性企业
(四)加强产业链的建设
(五)增强区域营销能力,推进产业集群的全球化经营
(六)培育地方产业文化
五、浙江省产业集群发展前景展望
(一)产业集群的产业自我完善
(二)产业集群的国内外市场开拓和链接的完善
(三)产业集群的融资扩产能力和产业链的完善
三、拟采取的研究方法、研究手段及技术路线、实验方案等
本课题主要是采用图书资料查询法,电子期刊索引法,调查分析法等等方法。
以文献资料搜集,结合互联网,期刊网以及实际观察,循序渐进,深入剖析,并进行了多方面多阅读多修改多个轮回的研究。
部分参考和借鉴他人的优秀的思想、主张,融入自己的想法和思考,充分的阅读大量著名的文献文章,以此来丰富我的论文写作,提升我对浙江产业集群发展存在的问题的深刻理解。
四、中外文参考文献
[1] 佘时飞.产业集群、技术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J].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
学,2010年1月,第3卷第1期:58-61.
[2] 陈瑞恩.产业集群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研究——以温州市低压电器集群为例[J].
黑龙江对外经贸,2010年第1期:67-69.
[3] 麻昌港.产业集群理论研究发展综述[J].区域经济与产业经济,2010年第3
期:23-31.
[4] 陈丹红.对产业集群产生与发展的思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年1月下,总
第385期:4-5.
[5] 范轶琳,吴晓波.二次创新视角下的产业集群演进:诸暨山下湖珍珠产业集群
案例[J].科学管理研究,2010年2月,第28卷第1期:6-9.
[6] 黄洁.企业成长与网络演化:基于浙江集群企业的实证研究.[M].浙江大学出版
社.2007
[7] 李虹.基于产业集群的义乌企业创新能力发展研究. [J].内蒙古科技与经
济,2010年1月,第1期(总第203期):11-12.
[8] 项永斌.民营企业产业集群综合评价物元模型分析[J/OL].市场周刊·理论研
究.2010年1月:20-22.
[9] 朱银洲,陈荔.浅析浙江南湖区产业集群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其对策[J].科技创
新导报,2010年第3期:166-167.
[10] 徐俊毅.绍兴纺织产业集群网络的形成与功能分析[J].北方经济,2007年第2
期:13-14.
[11] 詹霞.外向型产业集群的创新网络研究———以海宁皮革产业为例[J].企业经
济,2010年第1期(总第353期):75-77.
[12] 麻昌港.我国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及地区差异分析[J].商业时代(原名:商业经
济研究),2010年第1期:105-107.
[13] 邬忠舫.在低碳经济模式下对我区产业集群发展的思考[J].宁波节能,2010年
第1期:19-22.
[14] 战炤磊.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双向效应———基本方式与作用机理[J].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年第1期:100-103.
[15] 邹海蔚.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产业集群问题[J]. 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年1月
上(总第336期):32.
[16] 杨雪兰. 区域经济模式下的产业集群问题及其对策研究———以余姚塑料产业
集群为例[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年5月,第26卷第9期:67-70.
[17] 张明龙.产业集群与区域发展研究[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
[18]浙江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浙江调查总队.浙江统计年鉴[Z],中国统计出版
社,2008.
[19]Belton FLEISHER,Dinghuan HU,William MCGUIRE,Xiaobo ZHANG.The
evolution of an industrial cluster in China.China Economic Review , 2010,21: 456-469.
[20] Bin Guo,Jing-JingGuo.Patterns of technological learning within the
knowledge systems of industrial clusters in emerging economies:
Evidence from China.Technovation,2010,10:1-18.
五、研究的整体方案与工作进度安排(内容、步骤、时间)
选题: 2010年12月27日毕业论文中期检查:3月11日
任务书:2011年1月6日定稿:2010年4月15日
文献综述:2011年1月15日论文答辩:2010年4月26日
外文翻译:2011年1月15日
开题报告:2011年1月30日
交论文初稿:2011年2月20日
六、研究的主要特点及创新点
浙江是我国产业集群化发展的典型代表,产业集群是浙江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虽然产业集群具有特有的竞争优势,能够促进地方企业快速发展,但在不同发展阶段暴露出一定的问题,抑制了其竞争优势,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
对于产业集群这一话题已经不是最新的话题了但是这也是现阶段国家和政府最关心的问题之一,也有很多的学者对这一话题进行了研究,这就需要我尽可能多的关注国家政策,研究国内外产业集群的经济现象,才有助于我完成论文。
在阅读了大量的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经过分析、总结和归纳得出制约浙江省产业集群发展的问题,并结合国内外的成功案例来寻找更多适合提升我省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