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分析中医护理在骨科患者中的应用

分析中医护理在骨科患者中的应用

分析中医护理在骨科患者中的应用
随着现代护理学科的发展,护理工作不再是单纯简单的技术操作,更应注重以人为本的护理过程,中医护理是一种整体的个性化及创造性的有效护理模式,其目的是使患者在生理 -心理 -社会上达到最愉快的状态,或降低不愉快的程度,使患者身心处于最佳状态,以便更好地配合治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我院对骨科患者进行中医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 20xx 年 5 月~ 20xx 年 6 月对 130例骨科患者进行中医护理方法,其中男 70 例,女 60 例,年龄16 ~55 岁,平均年龄为 32
2. 5 岁,病程 10 ~ 18 天。

其中石膏固定患者 60 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 60 例,骨髓炎患者 10例,对130 例骨科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对病人进行6 ~12 个月的回访。

1. 2 方法① 创造良好的就诊环境氛围: 保证环境安静、整洁,光线温湿度适宜,尽可能降低一切噪音。

② 中医调畅情志法: 清净养神,提醒患者保持清净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使其少思少虑,做到精神内守,心平气和。

③ 顺情解郁法: 首先,尽量满足其合理需求,顺应其意志和情绪,满足其身心需要,应理解患者的悲郁和愤怒,不可与其相争,患者大多因病生愤,发脾气是对自己患病感到不满,而非针对护理人员。

其次,应引导其向医护人员或家属哭诉倾泄苦衷,
借此使其悲郁之情得以发泄而舒展,使气调而有益疾病,解除其悲郁情绪后,护理人员应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

④ 移情易性法: 移情易性的心理护理方法是分散患者对疾病的注意力,使思想焦点从病所转移于他处,或改变其周围环境,使其从某种情感转移于另外的人或物上等。

古文中说: 七情之病者,看书解闷,听曲消愁,有胜于服药者矣。

护士应鼓励患者多看看书,听听广播、音乐,与家属朋友谈心,用良好的情绪去抑制不良的情绪,起到调神去疾的作用。

1. 3 治疗性中医护理法① 皮肤刺激法: 如冷敷可减轻炎性水肿,但注意在不影响患肢血运的情况下使用,热敷可减轻肌肉痉挛,增加局部的血液循环。

输液部位肿胀用土豆片貼敷可迅速消肿,压疮创面用蛋壳内膜貼敷能很快恢复。

②中医护理操作疗法: 长期卧床腰背部酸痛者可用拔火罐、按摩及中药涂擦等中医疗法来化瘀缓解症状。

肿胀疼痛患者,可用我院自制的中药金黄膏贴敷疗法,使中药直接接触患处以驱风散寒,达到消肿止痛减轻症状的目的。

对一些骨折后关节屈伸不利的颈椎病、腰椎病、肩周炎、关节炎等类骨质增生疾病,用中药熏洗或艾灸法可达到疏通奏理,通畅气血,清热解毒,驱风祛湿的功效。

1. 4 辨证施膳方法骨折初期( 气滞血瘀) : 饮食宜活血化瘀、清淡易消化为主,常用田七瘦肉汤、鱼片汤、金针木耳汤等。

骨折中期( 气血不和) : 饮食宜补气和血、接骨续筋之品,如续断猪脚筋汤、桂圆红枣鹌鹑汤、北芪乌鸡汤等。

骨折后期( 肝肾亏虚) : 饮食宜补
益肝肾、强壮筋骨之品,如杜仲、枸杞子煲乌鸡、兔肉等。

其他慢性等骨病患者: 根据不同体质进行饮食调护,如肾阳虚者多食温补之品,如羊肉、猪肉、桂圆等; 肝肾阳虚者,多食清补之品,如山药、鸭肉、牛肉、百合、枸杞等; 一般患者可食胡桃、瘦肉、骨头汤、黑芝麻等补肝肾强筋骨的食物。

1. 5 健康指导当医生诊疗结束后,护士给患者详细明确说明药物的使用方法,并根据不同的骨折类型及程度对患者做出相应的健康宣教,告知患者在回家后应注意的事项,嘱咐患者定期复诊。

护士应该建立电话回访制度,经电话回访,加强医院和患者的关系,并将医疗护理服务从医院拓展到社会,从患者拓展到健康人,进而使全社会的健康水平不断提高,经过回访的沟通,使患者的整个诊疗过程有良好结局,并经随访建立与患者之间稳定长久牢固的联系,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从而提升全民的健康意识。

2 结果
通过回访,本组 130 例骨科患者,在心理和生理均有明显改善,满意率达 99.5%,护理纠纷下降为 0%。

3 讨论
中医护理学是针对功能障碍的学科,而骨科是治疗运动系统疾病的学科,骨科与中医护理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医护理所带来的显著疗效,也逐渐被骨科医师所认可。

实践证明,把中医护理运用到骨科患者的护理是一种积极的、可行的选择。

对骨科患者进行中医护理是主动的服务过程,可使患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