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情事变更原则构成要件论文

情事变更原则构成要件论文

论情事变更原则的构成要件
摘要情势变更须发生在合同成立并生效后方可有情势变更原则的适用。

情势变更问题涉及到合同的实质公平问题。

如果合同双方当事人之间,一方预见而另一方没有预见,则应区分善意与恶意等不同情况,对善意的没有预见的当事人应允许其主张情势变更。

考察情势变更是否给当事人带来显失公平的后果,就成为适用情势变更原则的核心要件。

关键词情事变更显失公平
中图分类号:d913 文献标识码:a
情势变更原则就是指合同在成立生效后履行届满前,非因当事人双方的过错而发生不可预见的客观情况变化,致使合同不能履行或如果履行会显失公平,因而允许当事人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变更或解除合同,并免除当事人不履行合同责任的一项法律制度。

情势变更原则的初衷在于维护社会的实质正义,适用情势变更原则将使法律凌驾于合同当事人的自主意识之上,以达到防止合同当事人因缔约时所无法预料且无法控制的社会变故,而获取不当利益或遭受意外损失。

情势变更的适用是人为的主动介入和干预合同关系,因此,对情势变更原则的适用需满足以下严格的条件。

一、必须有情势变更的客观存在
这种客观事实的出现和存在是适用情势变更原则的前提。

此种事实是指合同订立时作为该合同赖以成立的基础的客观情况发生了异常变动。

它包括政治、经济、法律和商业上的各种事态。

该变
动既可以是交易或经济情况的变化,也可以是非经济事实的变化。

如发生了不可抗力或意外事件,国家经济政策进行重大调整,战争
引发严重的通货膨胀、货币严重贬值、价格大幅度上涨等。

在实践中判断情势是否发生变更,应以是否导致合同基础丧失,是否使合
同目的落空,是否造成对价关系障碍等因素为具体标准。

二、情势变更必须发生在合同成立并生效后履行届满前
这项原则确立的目的在于对合同关系建立基础发生异变而给合同当事人造成的不公平处境予以法律救济。

如果情势变更的事实在订约以前发生,则合同是在已发生变化了的客观情况的基础上订立的,无适用情势变更原则的必要。

如果在订约时已发生情势变更,受不利影响的当事人仍以变化前的客观情况为基础订约,则表明其自愿承担风险与不利后果,对其没有必要加以保护。

此时若受不利影响的当事人确实不知已发生的情势变更,则可依重大误解制度加以解决。

如果在合同履行完毕以后发生情势变更,则因合同关系己不存在,对双方的利益不产生任何影响,也就没有必要适用情势变更
原则。

但是,如果债务人迟延履行债务,并在迟延期内发生情势变更,从制裁违约债务人的角度出发,应不许其以情势变更原则主张免责。

张,为尽快稳定法律关系,只要当事人如约履行合同并致其效力消灭,也不应再允许情势变更原则的适用。

很多学者认为,情势变更应发生在合同成立后至合同关系消灭前,笔者认为此观点值得商榷。

依照我国《合同法》的规定,原则上合同依法成立即生效。

但有一些合同则不同,一类是依法律、法规
须经批准、登记才生效的合同,一类是当事人附条件和期限的合同,只有条件成立或期限届至才生效。

即合同成立却不必然生效,由成立到生效有一段时间的间隔。

合同虽然成立,但尚未生效,自无履行内容而言,情势变更则既然是合同履行的一项基本原则,那么没有履行内容就没有了适用该原则的前提。

因此合同订立之后生效之前发生了情势变更,或者在合同生效之前变更的情势已恢复原状,因这期间无履行内容,所以不必考虑是否适用情势变更原则。

如果发生在合同订立后、生效前的情势变更延续到了合同生效之后,则应有情势变更原则的适用,但此时适用情势变更原则与情势变更发生在合同生效前并无关系,其效果与合同生效后才发生情势变更的情形一样。

所以情势变更须发生在合同成立并生效后方可有情势变更原则的适用。

三、情势变更的发生不可归责于双方当事人
不可归责于双方当事人是指当事人对情势的变更无法预见和控制,双方当事人对于情势变更事实的出现在主观上没有过错。

如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全球性或区域性的经济危机或金融动荡等。

如果情势变更是由当事人主观过错所致,有过错的一方应承担因不履行合同对另一方造成的损失。

如合同当事人履行迟延或受领迟延,其后发生物价暴涨或暴跌,从而导致合同对价关系遭到破坏,那么过错方不能以情势变更原则进行抗辩。

四、情势变更具有不可预见性
如果当事人在缔约时能够预见或应当预见合同不能履行而仍然
订立合同,则无权主张适用情势变更条款。

但对于某些发生机率很低的情况,如飞机失事等,尽管当事人缔约时会预见到这些情况可
能发生,仍应作为情势变更对待。

如果合同双方当事人之间,一方预见而另一方没有预见,则应区分善意与恶意等不同情况,对善意的
没有预见的当事人应允许其主张情势变更。

五、因情势变更使履行合同显失公平
情势变更问题涉及到合同的实质公平问题。

故考察情势变更是否给当事人带来显失公平的后果,就成为适用情势变更原则的核心要件。

在情事变更发生后,如果仍按原合同履行,对当事人显为不利,这是情事变更原则存在并适用的重要前提。

如果原合同的履行并不显著不利于当事人,那么适用情事变更原则就没有积极的意义。

如果合同成立并生效后履行终止前发生情势变更,当事人确不知情或者知情而未注意,也不合于情事变更原则的本意。

在理解显失公平时应当注意三点:其一,显失公平的出现必须是因情势变更产生的,而不是因其它原因造成的。

其二,合同履行显失公平是指双方当事人利益严重失衡,表现为履行过于艰难或必须付出高昂的代价。

如果情势变更对双方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影响轻微,则不应主张适用。

其三,决定公平与否的时间应以债务人履行债务的时间为准,而不能以其它任何时间为标准。

(作者单位:北京美日保险代理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王利明、崔建远.合同法新论总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
社,1996年版.
[2]韩世远.情事变更原则研究.中外法学.2000年第4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