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无公害蔬菜栽培的基本措施

无公害蔬菜栽培的基本措施

无公害蔬菜栽培的基本措施根据科学试验和栽培实践,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主要应抓好以下十大基本技术措施的落实。

(一)、建立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选择交通方便,远离公路的城市近郊建立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

要求基地周围不存在环境污染,地势平坦,土质肥沃,富含有机质,排灌条件良好。

建立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必须切实防止环境污染,包括防止大气、水质、土壤污染,尤其要防止工业的“三废”(废水、废气和废液)的污染,防止城市生活污水、废弃物、污泥垃圾、粉尘和农药、化肥等方面的污染。

同时,对酸雨的危害,也需有所预防。

选建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通过检测,必须达到如下各项环境标准:空气污染物三级标准浓度限制污染物名称浓度限值(毫克/立方米)取值时间一级标准二级标准三级标准总悬浮微粒日平均0.15 0.30 0.50任何一次0.30 1.00 1.50 飘尘日平均0.05 0.15 0.25任何一次0.15 0.50 0.70二氧化硫年日平均0.02 0.06 0.10 日平均0.05 0.15 0.25 任何一次0.15 0.50 0.70氮氧化物日平均0.05 0.10 0.15任何一次0.10 0.15 0.30 一氧化碳日平均 4.00 4.00 6.00任何一次10.0 10.0 20.0 光化学氧化剂O3 1小时平均0.12 0.16 0.20大气污染物浓度限制值污染物蔬菜敏感程度生长季的平均浓度日平均浓度每次采样浓度限制蔬菜种类二氧化硫(毫克/立方米)敏感蔬菜0.05 0.15 0.50黄瓜、南瓜、白菜、西葫芦、土豆中等敏感蔬菜0.08 0.25 0.70 番茄、茄子、胡萝卜抗性蔬菜0.12 0.30 0.80 甘蓝、蚕豆氟化物(微克/分米2•日)敏感蔬菜1.0 5.0 甘蓝、菜豆中等敏感蔬菜2.0 10.0芹菜、花椰菜、大豆、荠菜抗性蔬菜4.5 15.0茴香、番茄、茄子、青椒、土豆农田灌溉水质标准项目一类二类水温35℃35℃氢离子浓度3163—3.16纳摩/升3163—3.16纳摩/升(PH值)(5.5—8.5)(5.5—8.5)含盐量≤1000毫克/升≤1500毫克/升氯化物≤200毫克/升≤200毫克/升硫化物≤1毫克/升≤1毫克/升汞及化合物≤0.001毫克/升≤0.001毫克/升镉及化合物≤0.002毫克/升≤0.005毫克/升锌及化合物≤2.0毫克/升≤3.0毫克/升六价铬及化合物≤0.1毫克/升≤0.5毫克/升铅及化合物≤0.5毫克/升≤1.0毫克/升铜及化合物≤1.0毫克/升≤1.0毫克/升硒及化合物≤0.02毫克/升≤0.02毫克/升氟化物≤2.0毫克/升≤3.0毫克/升挥发性酚≤1.0毫克/升≤1.0毫克/升石油类≤5.0毫克/升≤10.0毫克/升苯≤2.5毫克/升 2.5毫克/升丙烯醛≤0.5毫克/升≤0.5毫克/升三氯乙醛≤1.0毫克/升 1.0毫克/升硼≤1.0毫克/升 1.0毫克/升大肠杆菌≤1000个/升≤1000个/升(二)、加强蔬菜检疫和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科学预防蔬菜病虫害,是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的重要技术措施。

主要应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1、加强对蔬菜种苗的检疫工作对于蔬菜种苗要加强检疫,防止危害性的病虫及其他有害生物随着蔬菜的种苗在菜田传播和蔓延。

比如,番茄的溃疡病,黄瓜的黑星病,美洲斑潜蝇等,都属于检疫对象。

不论由哪里引进蔬菜种苗,都应通过有关部门检疫,确保不带有蔬菜检疫对象的病虫害。

尤其不应从疫区引进蔬菜种苗,以防传染性病虫害的蔓延。

2、加强蔬菜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工作各种蔬菜病虫害的发生,都有其固有的规律和特殊的环境条件。

比如,高湿天气,昼夜温差大,叶片上有水珠,则易患霜霉病、灰霉病、菌核病等;环境干旱,则易出现蚜虫和白粉虱。

要根据蔬菜病虫害发生的特点和所处的环境,结合田间定点调查和天气预报情况,科学分析病虫害发生的趋势,及时作好防治工作。

比如,蔬菜苗期的生理病害,多因温度湿度过高或过低、营养不足、肥料未腐熟等原因而引进,导致沤根、猝倒、立枯等病害,出现秧苗萎蔫、叶黄、叶有斑点或叶缘黄白等症状。

因此,对这类病虫害,就要通过预测预报工作,相应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将病虫害防治在发生之前或消灭在初期阶段。

实践证明,通过加强蔬菜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贯彻落实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是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的有效措施。

(三)、综合运用农业技术措施综合运用农业技术措施,包括选育优良蔬菜品种,改进蔬菜栽培方式,加强菜田管理,科学用水用肥,就可少用农药和化肥,有效防治病虫害。

这是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的基本措施。

1、选育优良蔬菜品种选用抗逆性强、抗耐病虫危害、高产优质的优良蔬菜品种,是防治蔬菜病虫危害,夺取蔬菜优质高产的有效途径。

实践证明,优良蔬菜品种,在生产上都表现出一定的抗病增产作用。

2、改进蔬菜栽培技术与管理方式科学采用蔬菜栽培新技术,不断改进菜田管理,是蔬菜生产中防病抗病的重要手段,是减少施用农药和化肥的基本措施,是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的有效途径。

①、及时清理田园蔬菜收获后和种植前,都要及时清理田园,将植株残体,烂叶、杂草以及各种废弃物清理干净。

在蔬菜生育期间,也要及时清理田园,将病株、病叶和病果及时清出田园,予以销毁或深埋,可更好地减轻病虫害的传播和蔓延。

②、实行倒茬轮作在蔬菜生产中,一定要注意倒茬轮作。

不论是保护地菜田或露地生产,倒茬轮作都是减轻病虫害发生,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夺取高产的主要途径。

在倒茬轮作中,同一种蔬菜在同一地块上连续生产不应超过两茬。

换茬时,不要再种同科的蔬菜,最好是与葱、蒜等辣茬作物轮作。

③、改良和肥化土壤据调查,我国水土流失面积已占国土总面积的1/6,因涝渍、盐碱、干旱、风沙等原因导致肥力下降的中低产田已占全国耕地面积的2/3,每年受废水和烟尘污染的土地面积达670万公顷。

由此看来,改良土壤已成为发展农业生产的当务之急。

在改良土壤中,除封沙造林和掺沙改土外,还应在用肥方面多下功夫。

为防止土壤板结和盐碱化,提倡菜田使用充分腐熟的农家肥,最好每亩施用1万千克以上的农家肥,以保障蔬菜生长全生育期的需要。

在施肥中,底肥与追肥要配合施用。

要适当增施磷肥、钾肥,控制氮肥的用量。

同时,要积极推广配方施肥,有针对性地施用各种蔬菜的专用肥。

④、采用蔬菜栽培新技术推广蔬菜的垄作和高畦栽培,不仅可有效调节土壤的温度湿度,而且有利于改善光照、通风和排水条件。

在播种和定植蔬菜时,应采用地膜覆盖。

在保护地菜田要推广膜下暗灌、滴藻、渗灌,在露地菜田要推广喷灌,严禁大水漫灌。

这样,不仅可以节约用水,而且还可降低菜田的湿度,减少病害发生。

对于蔬菜棚室内温湿度的调节,要实行放顶风或腰风的措施,不要放地风。

要保持覆膜的清洁,以利于透光。

施药时,要用粉尘和烟剂代替喷雾,以降湿度。

对于越夏生产的蔬菜,应采用遮阳网、遮阳棚,以减少光照强度,降低温湿度。

对于果菜类和瓜果类蔬菜,应通过整理枝杈、打尖疏叶等措施,打开通风透光的通路,促进植株生长,并降低病虫危害。

⑤、实行合理的栽培密度提倡蔬菜的立体种植,做到充分通风透光,合理利用水肥。

首先,必须有合理的栽培密度,达到既有利于个体发育,又有利于群体生长。

同时,可采用大垄双行、内紧外松的种植开式,达到既有利于通风透光,又便于田间作业。

对于间作套种的立体种植作物,必须做到合理搭配,达到互补互利的目的。

⑥、推广有机无土栽培新技术依靠科学配方,在组配的营养料上生产蔬菜。

基质可选用沙、蛭石、草灰、珍珠岩等材料,经过消毒后使用,即可对植株起到固定作用。

有机无土栽培蔬菜,可充分利用菇渣、沼渣,不仅无毒无污染,而且优质高产,同时也开辟了工厂化生产蔬菜的途径。

⑦、推广集约化育苗技术集约化基质育苗技术,是在人工控制的环境条件下,充分利用自然资源,采用科学化、标准化的技术措施,使幼苗集中生产,达到快速、优质、高效、成批量而又稳定成苗的一种现代育苗方式。

与传统育苗相比有五大优点:便于专业化、规模化生产;苗全苗齐,节约用种;预防病害,节药用药;秧苗健壮,增加产量;提早成熟,增加收入。

(四)、大力发展生物防治技术利用生物的天敌,防治蔬菜病虫害,做到以虫治虫,以菌治菌,以菌治虫,既可达到防治蔬菜病虫害的目的,又可不用或少用化学农药,减少污染,减轻毒性,是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的先进措施。

1、坚持以菌治虫和以虫治虫利用杀螟杆菌、青虫菌、白僵菌、绿僵菌、苏云金杆菌、灭蚜菌和赤眼蜂、七星瓢虫等,可有效防治有关蔬菜害虫。

比如,利用青虫菌,可防治菜青虫;利用七星瓢虫,可防治蚜虫等。

2、使用以菌治菌的生物农药使用5406激抗剂和增产菌,对蔬菜有防病增产作用。

使用抗毒剂1号,可防治番茄病毒病。

使用武夷霉素,可防治蔬菜灰霉病与白粉病。

使用木霉素,可防治蔬菜菌核病和灰霉病。

使用硫酸链霉素和农用链霉素,可防治蔬菜细菌病害。

使用新植霉素、青霉素钾盐、氯霉素、农用抗菌素BO-10、抗菌霉120等,可防治蔬菜枯萎病和炭疽等病害。

另外,利用酵素菌堆肥,在堆肥拌料的同时加入适量酵素菌,既可迅速提高堆肥肥力,又能改善土壤结构,还能防止和治理污染。

3、利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可调节蔬菜植株的发育,促使蔬菜生长健壮,从而增强抗病力。

例如,在一定限量内使用乙烯利、九二O、比久、矮壮素、多效唑等生长调节剂,不仅可使蔬菜植株生长加快,而且能达到抗病、增产、早熟的效果。

(五)、科学实行物理防治措施科学应用物理防治措施,可有效防治蔬菜病虫害,而且能使蔬菜不受污染。

1、温烫浸种和变温处理蔬菜种子及幼苗温烫浸种和变温处理种子和幼苗,可以杀灭或减少种传病虫害,促使蔬菜植株健壮生长。

①、干热处理消毒对于含水量低于10%的种子,在70℃下处理72小时,可以防治蔬菜种传的霜霉、枯萎、菌核、疫病、灰霉病、黑星病、炭疽病等多种病害。

②、温烫浸种消毒使用温烫浸种消毒法,需结合种子催芽前的处理一并进行。

热水浸种法的操作程序是:将种子放到50℃左右的水中,持续搅拌烫种15分钟,就可杀死甘蓝类、果菜类和瓜类种子表面附着的病菌。

热水烫种法的操作程序是:先将种子用20—30℃温水浸泡,然后再用5倍于种子的70℃热水搅拌烫种,待水温降至30℃以下时停止搅拌,尔后继续浸种15分钟即可。

这种方法,对种皮厚且干燥的茄子种、冬瓜种等消毒效果较好。

③、低温炼苗在冬季温室育苗中,在倒苗或定植前,先在低温条件下锻炼1周。

这可促使秧苗健壮,耐低温、缓苗快,增强抗病力。

2、利用太阳能高温消毒和冬季低温杀死病菌虫卵在夏天,地表覆膜,利用阳光高温消毒。

在60℃以上气温下处理5—7天,可杀死土表病菌和虫卵。

在黄瓜结瓜后期,利用阳光高温闷棚,可防治霜霉病。

在秋末冬初耕翻土壤,利用冬季寒冷气候,可消灭土壤中的病菌和虫卵。

3、推广蔬菜嫁接技术通过嫁接,可增强蔬菜植株的抗病性,是预防土传蔬菜病虫害的好方法,对枯萎病、蔓割病、青枯病等都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