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无公害蔬菜种植技术措施

无公害蔬菜种植技术措施

无公害蔬菜种植技术措施
【摘要】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的“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中,对无公害农产品的概念有了明确规定,即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经认证合格获得证书并允许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的经加工或者初加工的食用农产品,统称为无公害食品。

而发展无公害蔬菜就是采取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措施,使基地环境、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达到无公害标准要求。

本文对生产技术措施、农药使用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生产灌溉、施肥、田间管理等做以介绍。

【关键词】无公害蔬菜技术措施标准要求
无公害蔬菜是蔬菜种植到收获,运输到进入市场中,不使用任何化学农药和肥料,及食品添加剂,保鲜剂等,而是靠自然因素及人为合理耕作影响,耕种时施有机肥料,等一系列措施下生产出来的蔬菜。

指蔬菜中有害物质(如农药残留、重金属、亚硝酸盐等)的含量,控制在国家规定的允许范围内,人们食用后对人体健康不造成危害的蔬菜。

无公害蔬菜的标准:采用化学农药防治蔬菜病虫害会使蔬菜残留一定数量的农药。

当这些残留农药超过一定数量时则有害于人体健康,甚至中毒身亡。

因此,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以及许多国家都制定了各种农药在不同蔬菜上的允许残留量。

一、技术要点
1.生产技术措施
发展无公害蔬菜,重点是把好生产基地选择与改善、种植过程无害化、蔬菜残留毒物检测“三关”,抓好产地环境、品种选用、培育壮苗、健身栽培、病虫防治、质量检测“六大环节”。

总的来说就是采取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措施,使基地环境、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达到无公害标准要求。

蔬菜生产中,应做到“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指导方针,建立无污染源生产基地,并遵循以下十项技术要点:
1.1严禁施用剧毒和高残留农药,如3911、1605、呋喃丹等
1.2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对害虫天敌杀伤力小的农药,如辛硫磷、多菌灵等
1.3蔬菜基地要远离工矿业污染源,避免“三废”污染;
1.4选用抗病、抗虫优质丰产良种
1.5深耕、轮作换茬,调整好温、湿度,培育良好的生态环境
1.6推广应用微生物农药
1.7搞好病虫害预测预报,对症适时适量用药
1.8推广不造成污染的物理防治方法,如温汤浸种,高温闷棚,黑籽南瓜嫁接等
1.9搞好配方施肥,控制氮肥用量,推广施用酵素菌、k100等活性菌有机肥等
1.10搞好植物检疫
严防黄瓜黑星病、番茄溃疡病等毁灭性病害传入蔓延。

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同时应从菜田生态系统总体出发,本着
经济、安全、有效、简便的原则,优化协调运用农业、生物、化学和物理的配套措施,创造有利于蔬菜丰产,而不利病虫害发生的条件,达到高产、优质、低耗、无害的目的。

2.无公害蔬菜农药使用技术
2.1.对症下药
在充分了解农药性能和使用方法的基础上,根据防治病虫害种类,选用合适的农药类型或剂型。

2.2适期用药
根据病虫害的发生规律,严格掌握最佳防治时期,做到适时用药。

对病害要求在发病初期进行防治,控制其发病中心,防止其蔓延发展,一旦病害大量发生和蔓延就很难防治;对虫害则要求做到“治早、治小、治了”,虫害达到高龄期防治效果就差。

不同的农药具有不同的性能,防治适期也不一样。

生物农药作用较慢,使用时应比化学农药提前2~3天。

2.3科学用药
要注意交替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农药,不能长期单一化,防止病原菌或害虫产生抗药性,利于保持药剂的防治效果和使用年限。

蔬菜生长前期以高效低毒的化学农药和生物农药混用或交替使用为主,生长后期以生物农药为主。

使用农药应推广低容量的喷雾法,并注意均匀喷施。

2.4选择正确喷药点或部位
施药时根据不同时期不同病虫害的发生特点确定植株不同部位
为靶标,进行针对性施药。

达到及时控制病虫害发生,减少病原和压低虫口数的目的,从而减少用药。

例如霜霉病的发生是由下边叶开始向上发展的,早期防治霜霉病的重点在下部叶片,可以减轻上部叶片染病。

蚜虫、白粉虱等害虫栖息在幼嫩叶子的背面,因此喷药时必须均匀,喷头向上,重点喷叶背面。

2.5合理混配药剂
采用混合用药方法,达到一次施药控制多种病虫危害的目的。

但农药混配要以保持原有效成分或有增效作用,不增加对人畜的毒性并具有良好的物理性状为前提。

一般各中性农药之间可以混用;中性农药与酸性农药可以混用;酸性农药之间可以混用;碱性农药不能随便与其他农药混用;微生物杀虫剂(如bt) 不能同杀菌剂及内吸性强的农药混用;混合农药应随配随用。

2.6要严格按照期限执行农药安全间隔
菊酯类农药的安全间隔期5~7天,有机磷农药7~14天,杀菌剂中百菌清、代森锌、多菌灵14天以上,其余7~10天。

农药混配剂执行其中残留性最大的有效成分的安全间隔。

3.无公害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是无公害蔬菜生产最关键的一个环节。

防治原则:一是培育和选用抗(耐)病虫品种、调节蔬菜生育期等一系列措施,提高蔬菜对病虫的抵抗能力;二是防止新的病虫侵入,对已有的病虫采取压低越冬技术、切断传播途径等手段,防止病害侵染,或将虫害消灭于严重为害之前;三是栽培管理,改善
菜田生态系统,创造一个有利于蔬菜生长发育而不利于病虫发生发育的环境条件。

3.1农业防治
通过选用抗(耐)病虫品种、采取健身栽培、合理轮作等一套农业措施,提高蔬菜抗逆性,减轻病虫害。

3.2物理防治
通过创造不利于病虫发生但有利于或无碍于蔬菜生长的生态条件的防治方法,是一种较理想的无公害防治方法。

3.3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利用生物或它的代谢产物来控制有害动植物种群、有害微生物或减轻其危害程度的方法。

3.4化学防治
无公害蔬菜并非不使用化学农药,化学农药是防治蔬菜病虫害的有效手段,特别是病害流行、虫害爆发时更是有效的防治措施,关键是如何科学合理地加以使用,既要防治病虫害,又要减少污染,使上市蔬菜中的农药残留量控制在允许范围内。

无公害蔬菜栽培,除了选好环境条件、改善田间生态条件、健全栽培管理措施外,还要做好以下两点工作:一是采收前自检。

查看是否过了使用农药、肥料的安全间隔期,有条件的可用速测卡(纸)或仪器进行农残检测。

二是采收和分级。

要适期采收,采后要做到净菜上市(符合各类蔬菜的感官要求,净菜用水泡洗时,水质应符合规定标准),还要按品质、颜色、个体大小、重量、新鲜
程度、有无病伤等方面进行分级。

分特级、一级、二级三个等级。

二、大田种植与管理
大田种植与管理方式:
1.根据土壤类型不同,种植不同种类的蔬菜
2.精细整地
3.定植,根据不同品种要求,合理密植
4.中耕、除草、培土
5.搭架、整枝、疏果
6.小拱棚、大棚温湿度管理
三、灌溉基本原则与方法
1.基本原则
1.1沙土壤经常灌,粘壤土要深沟排水
低洼地“小水勤浇”,“排水防涝”。

1.2看天看苗灌溉
晴天、热天多灌,阴天、冷天少灌或不灌,叶片中午不萎蔫的不灌,轻度萎蔫的少灌,反之要多灌。

暑夏浇水必须在早晨九点前或傍晚五点之后进行,避免中午浇水。

若暑夏中午下小雷阵雨,要立即进行灌水。

1.3根据不同蔬菜及生长期需水量不同进行灌溉
2.灌溉方法
2.1沟灌
沟灌水在土壤吸水至畦高1/2~2/3后,立即排干。

夏天宜傍晚
后进行。

2.2浇灌
每次要浇足,短期绿叶菜类不必天天浇灌。

四、施肥基本原则与方法
1.施肥原则
1.1选用腐熟的厩肥、堆肥等有机肥为主,辅以矿质化学肥料
禁止使用城市垃圾肥料。

莴苣、芫荽等生食蔬菜禁用人畜粪肥作追肥。

1.2严格控制氮肥施用量,否则可能引起菜体硝酸盐积累
2.施用方法
2.1基肥、追肥
2.1.1氮素肥70%作基肥,30%作追肥,其中氮素化肥60%作追肥
2.1.2有机肥、矿质磷肥、草木灰全数作基肥,其它肥料可部分作基肥
2.1.2有机肥和化肥混合后作基肥。

2.2追肥按“保头攻中控尾”进行
2.2.1苗期多次施用以氮肥为主的薄肥;蔬菜生长初期以追肥为主,注意氮磷钾按比例配合;采收期前少追肥或不追肥。

2.2.2各类蔬菜施肥重点。

ⅰ、根菜类、葱蒜类、薯蓣类在鳞茎或块根开始膨大期为施肥重点。

ⅱ、白菜类、甘蓝类、芥菜类等在结球初期或花球出现初期为施肥重点。

ⅲ、瓜类、茄果类、豆类在第一朵花结果牢固后为施肥重点。

2.3注意事项
2.3.1看天追肥:温度较高、南风天多追肥,低温、刮北风要少追肥或不追肥
2.3.2追肥应与人工浇灌、中耕培土等作业相结合,同时应考虑天气情况、土壤含水量等因素。

2.4根外追肥(叶面肥)
3.土壤中有害物质的改良
3.1短期叶菜类,每亩每茬施石灰20公斤或厩肥1000公斤或硫磺1.5公斤(土壤ph值6.5左右),随基肥施入。

3.2长期蔬菜类,石灰用量为25公斤,硫磺用量为2公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