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理千金赋释义

地理千金赋释义

地理千金賦釋義地理千金賦,相傳為江西劉若谷所著,然究為何朝代之人仕?已不容稽考,究之應為清代人仕。

因清中葉之通書版本己刊有千金賦矣。

地理千金賦之文體為駢體文,容易誦讀,便於記憶。

數十年前學堪輿之仕皆能背誦。

此文內容皆為巒頭之學,因巒頭為堪輿之本,不精於巒頭則不能與理氣相輔相成,決不可成明師。

此文雖淺白,然義理精深,故而特加註解。

﹃嘗思地理之道,乃天地所留以待有德,亦前師所秘而不宣。

昧其旨者,節節皆差,得其訣者頭頭是道。

﹄齊主曰:作者開篇即以堪輿作為仁孝之術。

認為發富貴旺人丁之地,皆冥冥中留待有德之人。

而堪輿之道,古代明師皆不肯輕易傳授,非不願傳,恐所傳非人也。

故得其旨者則頭頭是道矣。

﹃首識尋龍之法,次明結作之情,詳究點穴之方,細看砂水之意。

﹄齊主曰:龍、穴、砂、水,乃巒頭之四科。

前人把山脈之走勢形容為龍,就是取義於古人想像中,所謂神龍見首不見尾。

山脈的行走,起伏曲折,剝換傳變,或由平地而掘起高山,或從高山而卸下平洋,而藏龜掩跡。

或石骨過江河而朋山共水,或欲度起天孤天角,或將結而成鶴膝蜂腰,或穿田過脈而像草蛇灰線。

洩天機尋龍入式歌云:﹁爰從重濁凝於地,便有高低勢,勢來起伏是行蹤,前賢呼作龍。

﹂前人把勢來形止之地謂之結穴。

所謂:﹁千里來龍,到此結穴。

﹂洩天機穴星入式歌云:﹁問君何以名為穴?地理同人脈;問君何以名為星?天象即地形。

﹂故所為﹁穴﹂,就是比喻人身的穴道。

把地靈融結的場地叫做穴場,把指點地靈融結的穴位叫做點穴。

前人把穴場前後左右的山,統稱為砂。

洩天機消砂入式歌云:﹁真龍落處四山聚,亦自有名義,昔賢何以喚為砂?於理白呼差。

楊曾教人原有格,只從砂上撥,因玆名作撥砂圖,次序以砂悟。

﹂從前江西贛縣及雩都等地,教人巒頭術的最初入門方法,就是把砂粒混和米槳,堆成一個個好像山形的砂堆放在大木盤上,老師預先把一個個銅錢埋在他認定的穴位,然後執一枝牛骨簪,指點初學的門徒,到了門徒能認得出銅錢之處,就是完成初步入門工夫,跟著帶他們登山越嶺,詳加指點,就是第二步實習工夫。

前人把穴場前後左右,或遠或近的水,區別的名稱很多。

大凡客觀環境上的現象或因素,稱之為﹁場﹂;大凡主觀本體機能上的反應或反映,稱之為﹁界﹂。

亦如堪輿術中所謂﹁穴場﹂與﹁界水﹂。

葬書云:﹁氣,乘風則散,界水則止。

﹂其意義在此。

齊主按:尋龍之法,第一、要認識山脈的走勢,怎樣好像行,怎樣好像止?大凡發脈之處,則山勢開張,水勢分流,形止氣聚,則二水相交,眾山聚會。

疑龍經云:﹁分牙布爪龍欲行,藏牙縮爪龍欲住,橈棹閃後龍欲去,手足向前龍欲止。

﹂這是形容得很貼切的。

珠山集云:﹁有訣法,識龍行,山山脫卸向前騰;又有法,知龍止,山山朝抱如朝揖。

﹂但山脈的行度,起伏曲折,剝換傳變,其形多端,故欲辨其行止,須審察四勢。

所謂四勢,就是形、體、情、意。

但有客山先止而主山後止的,亦有主山先止而客山後止的。

既有似去而實止的,也有似止而實去的,還有單提邊取而全局俱止的,更有兼收並攬而大勢不止的,亦有先止後去而不止的,也有先去後止而實止的,既有山體極細極嫩而不止的,亦有山體不細不嫩而亦止的,有三止一去而不止的,有三去一止而竟止的,有搶朝而止的,有避朝而止的,有脈雖盡而不止的,有脈未盡而實止的。

若非明師從旁指點,學者意領神會,觸類旁通,雖讀熟諸般巒頭書籍,還是紙上談兵。

前人說得好:﹁好書易得,明師難遇。

﹂其意在此。

第二、要辨別枝幹。

既有大幹小幹之分,亦有大枝與小枝之別,還有幹中枝,枝中幹,大凡幹龍,多是大江大河纏護夾送。

朱熹嘗云:﹁兩山之間必有水,兩水之間必有山,水分左右,脈由中行。

郡邑市鎮之水,旁拱側出,似反跳。

京都省會之水,橫來直去,似曲尺。

大者洞然於胸中,則其小者了然於目下。

若大者渺茫而不知,則其小者亦必恍惚而無著。

﹂袁仰儀云:﹁地之情,一融一結,融則為水,結則為山,山脈暗昧難測,而溪澗之水與脈俱行,善觀水者必於山,善觀山者必於水,山水依附,猶骨與血也。

﹂是故枝龍,多是小溪小澗纏護夾送。

明乎此,則可分辦誰者為幹,誰者為枝矣。

又有大幹、大枝及小幹、小枝之別,尤須留意。

第三、要識星體。

山體有五星與九星,五星言其正,九星言其變。

金、木、水、火、土,就是五星的正名。

圓、直、曲、尖、方,就是五星之正形。

貪狼、巨門、祿存、文曲、廉貞、武曲、破軍、左輔、右弼,就是九星之正名。

貪狼屬木,其形如出土之筍。

巨門屬土,高而方者如屏風,如頓笏,低者如牙梳,如廚櫃,如棋盤。

祿存屬土,其形如撚拳,如頓鼓,如爪瓠,如豬屎節,如棺材樣。

文曲屬水,其形如拖帛,如蚰蜓,如驚蛇,如破網,如鵝頸。

廉貞屬火,其形如芒帚,如展旗,如梳齒,如破傘,巒頭尖而粗大,惡石崚憎。

武曲屬金,其形如覆鐘,如覆金,如堆殼,其體圓而微帶方。

破軍屬金,其形頭圓而腳尖,斜飛而帶石。

左輔屬金,巒頭類武曲,然多在過脈處,其體如飽凸者。

右弼屬水,不起巒頭,隱隱在平地,如展席,如鋪氈。

上列之九星,術家名之為楊公九星,亦名老九星,又謂龍上九星。

還有所謂穴山九星,亦名天機九星,又名廖公九星,就是紫氣、天財、孤曜、掃蕩、燥火、金水、天罡、太陽、太陰。

古人有謂與老九星名異而實同,有歌訣云:﹁太陽一星即左輔,高圓覆鐘釜。

太陰本是右弼傳,形跡方更圓。

金水原來名武曲,三腦如金宿。

木星紫氣號貪狼,一尖直更長。

天財誰識巨門體,三般頭腦異。

天罡正與破軍同,腳下出尖峰。

孤曜祿存同一字,撚拳正相似。

燥火廉貞實一名,尖斜芒帚形。

掃蕩屬水配文曲,斜拖帛一幅。

﹂然亦未盡相同的,未可一概而論。

第四、要察剝換傳變。

撼龍經云:﹁剝換如人換好裳,如蟬蛻殼蠶脫眶,或從粗大落低小,或從高峰落平洋。

﹂洩天機云:﹁脫卸剝換粗變細,凶星化吉氣;老龍抽出嫩枝柯,跌斷不嫌多。

﹂以山體言,脈出條條細小,或氣盛而湧成高岡,龍行巍巍高大,或氣歛而變作微墩,或側峰而番成正隴,或老幹而生出嫩枝,或逞奇而嚴石峻嶒,或示弱而岡阜拓落,或山過水界,石骨渡江而重興營寨,或山亂形雜,穿珠吊脫而別作門牆,或高山脫落坪麓而隴帶支體,或平地脈來直硬,而支帶隴情。

至於傳變,就是山脈之走勢吉星疊疊而變凶曜結奇胎,這是龍吉而穴怪。

亦有離祖之初,凶曜重重,至中段而剝換吉星結巧穴,這是龍怪而穴吉。

珠山集云:﹁問君術,看龍訣,貪巨武輔最難得,行龍入局純此星,世代富貴無休歇。

有訣法,辨凶龍,破祿文廉最是凶,出軍出賊遭瘟火,祇作神壇社廟宗。

﹂但純吉者,人所易取,純凶者,人所易棄。

撼龍經云;﹁莫道凶龍不可裁,也有凶龍起家國,蓋緣未識間星龍,貪中有廉文有不弼,或有破軍間斷生,祿存時有巨武力,十里之內卓一峰,小者成大弱成雄,此是龍家間星法,大頓小為真蹤,一山便斷為一代,看在何代生間龍。

龍非久遠得全氣,易盛易衰非人力。

﹂第五、要明辨疑似。

疑似之法有二,以龍勢論,旺龍與散龍相似,強龍與怒龍相似,生活與驚懼相似,平伏與懶坦相似,順勢與走竄相似,進勢與頑蠢相似。

剖斷一有少差,禍福自無準驗。

旺龍是千枝百葉,彼此纏護,形如蜂屯蟻聚。

散龍是千條百緒,彼背此反,勢如散水傾珠。

強龍如良馬奔騰,星峰氣勢自端肅;怒龍若暴虎之奮躍,體勢巒頭多欹側。

生龍活龍起伏盤旋,而山朝水抱;驚龍懼龍走閃拋露,而水反山逃。

氣勢平伏者,勢如靜水之風生微浪,而吉在隱隱隆之中;形勢懶坦者,脈若片氈之鋪張平地,而勢無高下之別。

順勢如水之朝宗,星之拱北,而行度手足自安貼;竄勢如羊遭虎逐,花被風飄,而體勢手腳自飛斜。

進勢者,山雖崔巍,而峰巒多有面;頑蠢者,勢雖雄偉,而星體不開顏。

以星體論,木不木而火不火,尖不尖而圓不圓,方不方而曲不曲。

所謂星曜雜亂休著眼,形體歪斜枉勞七。

撼龍經云:﹁大率行龍少全局,雜出星峰多變易,輔星似弼巨似文,長短高低細推辨。

﹂披肝露膽經云:﹁疊疊江山如疊翠,喝名不上亦徒多,時師請認雜中雜,莫去訛談地理歌。

﹂雪心賦云:﹁土不土而金不金,參形雜勢,木不木而火不火,眩目惑心。

﹂綜合而論,可知形勢之疑似,及星體之疑似,不可不詳察。

第六、要分辨主與徒。

大凡山脈初發處,莫不共祖同宗,但分枝擘脈,或從中出,或從旁出,中出為主幹,而兩旁分枝者為夾從。

這是從分脈的偏正,以定支幹主從。

雖然山脈未必三枝並出,或兩枝同來,則孰為主,孰為從?前代明師有云:﹁三山齊來,望縮藏者而尋穴,諸脈並出,有跌斷者則為真。

﹂要知道,尋龍看祖山,自是常理,但不可過分拘執,儘有好祖龍而結少地的,亦有龍祖低微而頓起星峰結大地。

看地之大竅不通,則將主龍誤為從龍,將從龍誤作主龍,而沒有確據,胡裹胡塗,任教玄空、三合、卦例,皆無所用,徒虛誤而己。

第七、要認帳峽。

所謂開帳,就是來龍鋪張宏厚,挺身展翅,乃旺氣發舒,為結穴的根本。

古人云:﹁龍行開帳龍方貴,脈出穿心脈始尊。

﹂此之謂也。

所謂過峽就是來龍跌斷細嫩,脫胎換骨,乃精華收斂,為來龍之命脈。

然尋龍看帳峽,理之正也,不拘帳峽而知地之真假、行止、大小,造化之妙也。

不知理之正,則無規矩之可守,不知造化之妙,則不能精義入神。

看地有一大竅在,識得破時,頭頭是道,否則說玄說妙,都是無據。

此竅為何?則看過峽是也。

若論來龍,蜈蚣節且為難遇,何況開帳穿心。

因為穿心之龍,百不逢一,極貴之地,未必穿心。

故善尋龍者,峽中之奧妙自知,善審峽者,穴內之情形可料。

正過者入穴亦正,側過者入穴亦側,山護者穴結山藪,水聚者穴結水邊,左邊護衛多則結穴右砂強而左砂弱,右邊護衛多則結穴左砂強而右砂弱。

甚至穴中之土色,與過峽處相同,絲亳沒有假借的。

至於結作之情,是指降勢落脈。

大凡真龍落脈,必頓成星體,開面展肩,挺胸突背,有大勢降下,如婦人之產努力向前推送。

但對面正看,不見其為上,九曜的變體次之。

古人辨穴歌云:﹁金宿開窩扞取水,無窩掛角水泡取,若然窩角不分明,硬面禍來侵。

木星有節節中取,無節鍬皮軟處扞,直木開口最為奇,陰穴定無疑。

火星結穴需取土,入穴原來要木乳,無土難扦尖盡處,剪法方為是。

水宿不宜下水穴,下了人丁漸消滅,好從金頂問根原,應產子孫賢。

陰土不宜見重陰,作穴須尋腹裹金,忽然閃歸角裹落,流金方可作。

﹂雪心賦云:﹁蓋、粘、倚、撞,細認穴情;吞、吐、浮、沉,務依葬法。

﹂蓋穴就是穴在頂上,如人形的頂門百會穴,三腳金星頂上穴,緩來急受都是此類。

粘穴就是粘連之意,倚穴就是挨側之意,撞穴就是縮入之意。

辨穴歌云:﹁木星怕下當頭穴,鬥煞人丁絕,或粘或倚穴為奇,閃脫要君知。

﹂穴情賦云:﹁魚尾擺開,看後倚前親之勢,虹腰雙下,認橫直就之情,莫道無頭無面,橫看其蹤,休言是木是金,動中取穴。

﹂靈城精義云:﹁立穴無尺寸之移,受氣有耳腰之異,分金有轉移之巧,氣線無毫髮之差。

﹂可知點穴要有一定的憑證,並非可上可下,可左可右的。

砂水之意,尤須細看,琢玉斧撥砂歌云:﹁問君撥砂如何撥,形體情意兩般度,形分方圓直曲尖,意取譴綣向墳前。

﹂鑑水歌云:﹁二鑑水,論結局,逆朝橫抱堆金玉。

三鑑水,看局面,大小高低須細辨,山小水大不須觀,山大水小休眷戀,穴高水低不入喉,水高穴低名仰面,論水不向局中評,走遍山川空自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