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孟子>选读》
名句汇编
从孔子到孟子
1.子曰:“吾十有五而
志于学,三十而立,四
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
命,六十而耳顺,七十
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第二》
2.子曰:“老者安之,
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论语·公冶长第五》
3.子曰:“十室之邑,
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
如丘之好学也。” 《论
语·公冶长第五》
4.不义而富且贵,于
我如浮云。《论语·述
而第七》
5.其为人也,发愤忘
食,乐以忘忧,不知老
之将至云尔。《论语·述
而第七》
6.孟子曰:“鱼,我所
欲也,熊掌亦我所欲
也;二者不可得兼,舍
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
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
也;二者不可得兼,舍
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
所欲,所欲有甚于生
者,故不为苟得也;死
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
死者,故患有所不辟
也。” 《孟子·告子上》
7.往者不可谏,来者
犹可追。《论语·微子
第十八》
人的起点
8.子曰:“人之生也直,
罔之生也幸而免。”《论
语·雍也第六》
9.子曰:“乡愿,德之
贼也。”《论语·阳货第
十七》
10.子曰:“性相近也,
习相远也。”《论语·阳
货第十七》
仁者爱人
11.子曰:“非礼勿视,
非礼勿听,非礼勿言,
非礼勿动。” 《论
语·颜渊第十二》
12.子曰:“己欲立而
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子曰:“知者乐水,仁
者乐山;知者动,仁者
静;知者乐,仁者寿。”
《论语·雍也第六》
13.子曰:“人而无信,
不知其可也。” 《论
语·为政第二》
14.子曰:“君子喻于
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里仁第二》
15.子曰:“言必信,
行必果。”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
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子路第十三》
16. 子曰:“志士仁人,
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
以成仁。”
子曰:“君子病无能焉,
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论语·卫灵公第十
五》
17.子贡曰:“君子之
过也,如日月之食焉:
过也,人皆见之,更也,
人皆仰之。”《论语·子
张第十九》
18.孟子曰:“人不可
以无耻,无耻之耻,无
耻矣。” 《孟子·尽
心上》
修养的境界
19.曾子曰:“吾日三
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
乎?与朋友交而不信
乎?传不习乎?”《论
语·学而第一》
20.子曰:“君子坦荡
荡,小人长戚戚。”《论
语·述而第七》
21.子曰:“岁寒,然
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第九》
学问之道
22.子曰:“君子食无
求饱,居无求安,敏于
事而慎于于言,就有道
而正焉,可谓好学也
已。”
《论语·为学第一》
21.子曰:“知之者不
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
乐之者。” 《论
语·雍也第六》
22.子曰:“古之学者
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论语·宪问第十四》
23.子曰:“当仁,不
让于师。” 《论语·卫
灵公第十五》
24.子曰:“学而时习
之,不亦说乎?有朋自
远方来,不亦乐乎?人
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
乎?”
《论语·为学第一》
25.子曰:“温故而知
新,可以为师矣。”。《论
语·为政第二》
26.子曰:“学而不思
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第二》
27.子贡问曰:“孔文
子何以谓之‘文’也?”
子曰:“敏而好学,不
耻下问,是以谓之‘文’
也。”
《论语·公冶长第五》
28.子曰:“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
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
之。”《论语·述而第七》
29.子曰:“由!诲女
知之乎!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第二》
30.子曰:“默而识之,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何有于我哉?” 《论
语·述而第七》
30.子曰:“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
三隅反,则不复也。”
《论语·述而第七》
31.颜渊喟然叹曰:“仰
之弥高,钻之弥坚。瞻
之在前,忽焉在后。夫
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
以文,约我以礼,欲罢
不能。”《论语·子罕第
九》
32.宰予昼寝。子曰: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
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
何诛?”子曰:“始吾
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
行;今吾于人也,听其
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
是。” 《论语·公冶长
第五》
33.子曰:“后生可畏,
焉知来者之不如今
也?四十、五十而无闻
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论语·子罕第九》
人与文化
34.子贡曰:“贫而无
谄,富而无骄,何如?”
子曰:“可也;未若贫
而乐,富而有礼者也。”
《论语·学而第一》
35.普天之下,莫非王
土;率土之滨,莫非王
臣。
故说诗者,不以文
害辞,不以辞害志。以
意逆志,是为得之。
尽信《书》,则不
如无《书》。
36.子曰:“《诗》三百,
一言以蔽之,曰:‘思
无邪’。” 《论语·为
政第二》
37.子曰:“质胜文则
野,文胜质则史。文质
彬彬,然后君子。”
《论语·雍也第六》
天下国家
39.子曰:“其身正,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 《论
语·子路第十三》
40.老吾老,以及人之
老;幼吾幼,以及人之
幼。天下可运于掌。
是故明君制民之
产,必使仰足以事父
母,俯足以畜妻子,乐
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
亡。然后驱而之善,故
民之从之也轻。
五亩之宅,树之以
桑,五十者可以衣帛
矣。鸡豚狗彘之畜,无
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
肉矣。百亩之田,勿夺
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
饥矣。谨庠序之教,申
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
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
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
寒,然而不王者,未之
有也。
《孟子·梁惠王
上》
民为贵,社稷次
之,君为轻。《孟子·尽
心下》
立言
41.子曰:“有德者必
有言,有言者不必有
德。仁者必有勇,勇者
不必有仁。” 《论语·宪
问第十四》
42.子曰:“巧言乱德。
小不忍则乱大谋。”
《论语·卫灵公第十
五》
子曰:“巧言令色,
鲜矣仁。”《论语·阳货
第十七》
儒家之道
43.子曰:“朝闻道,
夕死可矣。” 《论
语·里仁第四》
44.曾子曰:“士不可
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
乎?死而后已,不亦远
乎?”《论语·泰伯第
八》
45.子曰:“君子谋道
不谋食。耕也,馁在其
中矣;学也,禄在其中
矣。君子忧道不忧贫。”
《论语·卫灵公第十
五》
46.子贡问曰:“有一
言可以终身行之者
乎?”子曰:“其恕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卫灵公第十
五》
47.子在川上曰:“逝
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子罕第九》
48.孟子曰:“孔子登
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
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
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
难为言。„„”
“君子引而不发,跃如
也。” 《孟子·尽心
上》
49.政者,正也。子帅以
正,孰敢不正? 《论
语·颜渊第十三》
50.富贵不能淫,贫贱不
能移,威武不能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