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5版毛概第四章

2015版毛概第四章


人有多大胆 地有多大产
谷子跃 过万斤
公 社 会 社 员 带 枪 生 产
三年经济困难(59-61)
由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国民经济遭到严重 的破坏,加上三年自然灾害,广大人民生活状况不断下降, 饥荒严重,食品紧缺。
人民公社化运动错误地认为社会主义的所有 制形式是越大越公越好,在生产关系的变革上盲 目求快求纯。
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主要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走俄国人的路
走自己的路 初步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道路
总结国内外的历史经验教训 更加自觉地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走俄国人的路
“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 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 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
1956年,匈牙利发生了匈牙利事件
事件中布达佩斯市中心的 斯大林像被推倒
匈牙利人民政权建立后, 照搬苏联模式,经济上片面 发展重工业,政治上制造个 人崇拜,破坏法制,引起人 民强烈不满。
1956年10月23日,布达佩 斯近20万名大学生和群众举 行示威游行,要求第一书记 格罗辞职 ,游行者推倒了 市内的斯大林铸像,同保安 部队发生武装冲突。
二、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 矛盾的思想
波兰事件 匈牙利事件
“东欧”,指位于欧洲东南部和中部地区、 苏联西侧的8个国家,它们是:保加利亚、罗 马尼亚、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阿尔 巴尼亚、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和南斯拉夫。

西
苏联

民 波兰

罗马尼亚
波兰事件
背景: ①二战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大都按照斯大林模 式进行经济建设,走了不少弯路。 ②苏联开始改革(1956年苏共二十大)
4、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学说
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反映在政治上可以划分为敌我矛 盾和人民内部矛盾,这是两类性质完全不同的矛盾。
敌我矛盾是人民同反抗社会主义革命和敌视破坏社会主 义建设的社会势力和社会集团的矛盾,这是根本利益对立 基础上的矛盾,因而是对抗性的矛盾。
必须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特别是 要正确处理好已经居于主导地位的人民内部矛盾。这对于 发展社会主义事业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苏共二十大揭露斯大林的错误,在东欧各 国引起强烈反响
1956年,波兰发生了波兹南事件
标语:我们要面包
1956年6月28日,波 兹南策盖尔斯基机车车辆 厂的约16000名工人聚集 起来,进行示威游行,向 政府要求更好的待遇和较 低的税赋,并派了一位代 表去华沙向政府陈情,然 而因为传言代表遭到当局 的逮捕,示威演变成了暴 动,政府为了阻止暴动, 出动了400辆坦克和10000 名士兵,当天晚上,暴动 方告平息。
波匈事件对中国的影响
2、毛泽东从波匈事件发生的原因中,感受到新 一代苏共领导人虽然一方面又在批判斯大林的错 误,另一方面又在继续重犯大国沙文主义的错误。 这就更加坚定了他与之斗争的信念,坚定了他独 立自主地走中国式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
1956年秋冬,在一些农村、工厂、学校出现了 “闹事”的情况。
显然,这种体制不但不能完成把俄国建成现代化民主国家的 历史性任务,反而使俄国在同资本主义的世界性竞争中处于弱 势地位。
老百姓抱着导弹却吃不饱饭
如果说十月革命后出现了“一球两制” 的新格局的话,那么,半个多世纪的比较和 竞赛,没有显示苏式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这 种体制未能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 活的需要,因而失去越来越多的民众的支持 和拥护,这是苏联解体的根本性原因。
这表明,在全党和全国工作重心 由革命转向建设的时候,面临着一个 如何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 问题。
3/8/2020
社会主义社会是否还存在着矛盾?
人 生
又是什么性质的矛盾?
概 述
如何正确认识和解决这些矛盾?
这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面临的一个
重大问题。只有正确回答和解决了这些
问题,才能把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然而这种体制严重背离现代经济的发展规律,压抑了地方、 企业和劳动者的积极性,加上它在政治上无情地消灭各种反对 派和压制持不同政见的知识分子,以及意识形态方面的严密控 制,使整个社会处于僵化、封闭和麻木的状态。
随着时代主题逐渐向着和平与发展转移,这种体制使经济发 展缓慢,国民经济发展比例失调更加严重,制度性的弊端进一 步凸现。


人民内部矛盾



非对抗性矛盾


分清是非

敌我矛盾 对抗性矛盾
分清敌我
八大的召开和内容: 时间:1956年9月 地点:北京 八大指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全国人民的主要 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 逐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大跃进口号 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时间:1958年5月 ◆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 主义”总路线。 会后大跃进在全国展开。

社 会 发
会 形 态
推 动 社


的 根

形 态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图示
2、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可以 依靠社会主义自身的力量,即通过对生 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 不相适应的方面进行调整得到解决。
也就是通过社会主义制度自身解决。
3、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
专题一 专题二 专题三 专题四 专题五 专题六 专题七
八至十二专 题
四、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
>>
退出
第二部分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 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
专题一 专题二 专题三
专题四 专题五 第六章 专题七
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 经验教训
八至十二专 题
<<
走自己的路 ➢“以苏为鉴”,开始探索中国
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初步探索的主要理论成果:
1956年,《论十大关系》
《论十大关系》
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明 确提出了以苏为鉴,独立自主地探索适合中国 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特别确值定得了注一意的个是基,本最方近针苏,联方就面是暴“露努了力他把们在党建内 设社党会外主、义国过内程中国的外一的些一缺切点积和错极误的,因他素们,走直过的接弯的路、, 你还间想接走的?积过极去我因们素就全是部鉴调于动他们起的来经”验,教为训社,少会走主了 一些义弯建路设,服现务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
匈牙利事件后被遗弃在布达佩斯街头的斯大林头像
波匈事件对中国的影响
1、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国家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化。逐步形成了这一思想的理论 体系。
社会主义所有制的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执政党认 为大规模的阶级斗争已经过去,下一步的中心任务 就是搞经济建设,尽快实现工业化。为此,就需要 调动全社会,特别是知识界的积极因素。
“大跃进”的主要表现为大办工业、农业,片面 追求经济发展的高速度。
这种完全违反客观经济规律的盲目蛮干, 不但会造成人力物力的巨大浪费,而且使国民 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














跃 进 产 量 高!
跃进号角(宣传画)
大 跃 进 时 的 报 纸
湖北幸福社十一 亩亩产3215斤
面对新出现的矛盾,许多党员和干部思想上缺 乏准备,工作处置不当,造成矛盾激化。
案 例:
由于社会主义改造的急促,经济建设中冒进倾向的影响未 能完全消除,加上浙江连续遭受到严重的自然灾害,全省部 分农作物减产情况十分严重,导致一些社会矛盾突出。
1956年秋冬至1957年春,在浙江的农村、工厂、学校都出 现了一些闹事的情况。各级党委没能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 对闹事原因没有作认真分析,而只是采取强硬的高压政策, 既不允许退社,也不允许分社,致使各地的闹事事件越发严 重起来。
“矛盾不断出现,又不断解决,就是事物 发展的辩证规律。”
他提倡运用对立统一规律深刻分析社会 主义社会的矛盾。
2、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 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 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具有“又相适应又相矛盾” 的特点,是在基本适应条件下的矛盾,是在人民根本利益 一致基础上的矛盾,因而不是对抗性而是非对抗性的矛 盾。



的 初 步 探 索
色 社 会 主 义
第 一 部 分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 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
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 社会矛盾的思想
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
目录页
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
如何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 的东方大国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是党面临 的一项崭新课题。
马克思、恩格斯科学阐明了人类社会
基本矛盾运动的一般规律。 但是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马
克思、恩格斯和列宁没有专门作过论述。
列宁提出了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矛盾 还会存在的观点。
但对社会主义社 会矛盾运动规律没有 系统阐述。
斯大林在领导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 实践中,长期不 承认社会主义存在矛 盾,在实践中造成了 严重后果。
大跃进的表现:
01
浮夸风
02
瞎指挥
03 04
高指标 不尊重科学
05
脱离实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