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芦荟功能性食品资源的开发利用

芦荟功能性食品资源的开发利用

《现代食品科技》 Modern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l.22 No.2(总88) 271 文章篇号:1007-2764(2006)02-0271-093

芦荟功能性食品资源的开发利用

戴光胜1,聂凌鸿2 (1.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淮安 223001)(2.淮阴工学院,江苏淮安 223001) 摘要:芦荟及其制品已在化工、医药、美容、保健、食品等领域广为应用。本文对芦荟品种、芦荟的活性成分及其功效进行了概述,系统讨论和总结了国内外的芦荟开发利用进展,并着重从功能性食品方面论述了芦荟的开发利用。 关键词:芦荟;生物活性;开发利用

Developing and Using of Aloe Vera in Functional Food

Dai Guang-sheng1, Nie Ling-hong2 (1.Jiangsu Finance & Economics College, Huaian223001, China) (2. Huaiy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uaian223001, China) Abstract: Aloe Vera is widely used in chemical engineering, medicine, cosmetology, health care, food and other fields. In this paper the varieties, active components and efficacy of Aloe Vera are generalized, and systematically discuss and summarize the development of Aloe Vera and utilization of in functional food. Keywords: Aloe Vera; Bio-active; Developing and using

芦荟(Aloe),是百合科多年生、常绿、肉质草本植物。它种类繁多,基本种类就有350余种,加上变种达1000种以上,目前已经发现具有药用价值的芦荟品种达50多种。数千年来,人们对芦荟的疗效相当熟悉,利用这种多汁植物生产的凝胶,有助促销令人更加健美的食品和“皮肤可吸收”产品,所以芦荟一直保持着世界十大配料之一的地位。在野生果蔬中,芦荟属于含有较为丰富的营养物质的一种,被誉为“21世纪最佳保健食品”。 1 芦荟化学成分及功能性成分 主要被利用的芦荟品种有三种:好望角芦荟、库拉索芦荟、木立芦荟。此外还有中华芦荟,又称斑纹芦荟或元江芦荟,是我国特有品种,其生长快,繁殖力强,活性成分含量也较高,是一种极具开发潜力的芦荟品种。 到目前为止,研究发现芦荟含有100多种成分,其中有效成分达70种以上,这些物质对人体有美颜及保健功能。主要有芦荟素、芦荟大黄素、多糖、有机酸、蛋白质、多肽、氨基酸以及多种微量元素等。芦荟的药理作用是这些成分共同结合起来的综合效果。国内外的研究报道,芦荟所含的活性成分有两大类, 收稿日期:2005-10-20 作者简介:戴光胜,高级讲师 一类是蒽酮类化合物,另一类是多糖类物质。芦荟的疗效作用往往跟这两类物质的综合作用有关。 芦荟叶皮含丰富的黄色液汁,主要成分为蒽酮类物质。蒽酮类物质一直被认为是芦荟抗炎的主要成分,其中最主要的是芦荟大黄素(Aloe-emodin)和芦荟大黄素甙(Aloin,也就常说的芦荟苷、芦荟素)等。 芦荟中的糖类分为单糖和多糖,是芦荟中主要的一种化学成分。单糖主要有葡萄糖、甘露糖、阿拉伯糖、鼠李糖、半乳糖和果糖等。单糖作为蒽酮类化合物的配糖基形成甙。而多糖是芦荟中主要的糖类化合物,并且也是芦荟中主要的生理活性物质。芦荟中多糖的种类较多,主要存在于芦荟凝胶的粘液部分,通常也被称为粘多糖。已发现的芦荟多糖主要有以下几种:(1)由D-葡萄糖和D-葡萄糖醛酸分子以91∶组成的分支多糖;(2)由部分乙酰化的葡萄糖-甘露糖组成的多糖;(3)以半乳糖为主和甘露糖、葡萄糖及阿拉伯糖组成的中性杂多糖;(4)以甘露糖为主和半乳糖、葡萄糖、阿拉伯糖及葡萄糖醛酸一起组成的酸性杂多糖;(5)由β-(1,4)糖苷键连接的直链葡萄-甘露聚糖,分子量为12,000;(6)由β-(1,4)糖苷键连接的甘露聚糖,在3位或6位上部分乙酰化。其中由部分乙酰化的葡萄糖-甘露聚糖组成的多糖被一致认为是芦荟中最主要的多糖种类。这些多糖有些单独存在,有些与蛋白质结合以糖蛋白形式存在于芦《现代食品科技》 Modern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l.22 No.2(总88) 272 荟中。除上述多糖种类外,还含有少量淀粉和纤维素。

2 芦荟的生物活性与药理作用 近二三十年来,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已形成大规模产业,尤其是美国、日本,对芦荟进行了许多深入的研究。根据国内外文献资料,芦荟具有多方面的生理活性与药理作用:健胃整肠作用;杀菌抑菌作用;抗炎作用;免疫与抗肿瘤作用;抗病毒作用;抗溃疡和修复细胞作用;解毒作用;润湿美容作用;抗衰老作用;抗过敏、抗组胺作用等。 对于芦荟属植物多糖的结构及生物活性国外有较多的研究,发现芦荟多糖有多种功效。芦荟中的多糖是一大类大分子化合物,具有不同的生理功能。芦荟多糖一般由葡萄糖或甘露糖形成的,芦荟叶肉中的粘性物质主要为甘露聚糖,在不同品种的各种芦荟多糖所含有的葡萄糖和甘露糖比例是不同的。多糖可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已引起人们的极大重视;芦荟多糖对癌症和艾滋病的防治都有一定的作用。 对于芦荟属植物多糖的成分,国外早有一些报道,1986年,日本天然药物化学家Hiroshi Hikjno报道,从木立芦荟中提取出了具有降糖作用的两种多糖成分Arborans A、B,同时报道库拉索芦荟的粗提液也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1995年,埃及学者E.F.Eskander通过对25种草药的筛选试验,发现芦荟鲜品有优良的降血糖作用。但目前国外研究仍不够深入细致,关于芦荟防治糖尿病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Yagi等人曾指出A.arborescens.natalensis的主要多糖为部分乙酰化的β-D-甘露聚糖,分子量为15000左右,并指出这种多糖对S-180有抑制作用。Gowda等人报道A.ver中至少有四种多糖,都是不同程度乙酰化的葡萄-甘露聚糖。日本对木立芦荟(A arborescens Mill)多糖进行研究比较成熟,认为木立芦荟多糖含有4种成分:(1)阿劳埃曼喃(loem anan),具有抗肿痒性,对于癌症有预防作用;(2)阿劳克汀(Alocutin),为糖蛋白,具有消炎作用和抗肿痒性;(3)阿劳勃朗(Arloran),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4)粘碎素(Mucin),芦荟叶种滑溜溜的成分,这种粘液素对于防止老化和治疗慢性过敏症, 是非常重要的成分,存在于人体的肌肉和胃肠粘膜等处,使组织赋予弹性,增强对病菌和病毒侵入的防御。 我国产芦荟的多糖有一些报道,王蜀秀]等从Aloe vera L. ver l.vder. chinensis Beger中分离出三种多糖,并对其结构和药理作用进行研究。结构分析表明两种主要多糖为甘露聚糖和葡萄-甘露聚糖。实验证实A90对小鼠淋巴细胞转化功能和腹腔巨噬细胞的增殖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可作为抗肿瘤的辅助药,在治疗免疫低下方面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夏季澄]等研究了中国芦荟凝胶多糖的提取及其化学结构,证明该多糖为乙酰化葡甘聚糖,具有配糖键。根据动物试验结果表明,改变糖与其他组分联合,具有创伤愈合作用,乙酰化的葡甘聚糖则具有抗肿瘤活性和防治溃疡的活性等。 3 我国的芦荟资源 芦荟 (Aloe),百合科植物,根据统计,世上约有350多种芦荟,目前被发现具有医疗价值的只有五种,其中又以翠叶芦荟 (Aloe Barbadensis) 最被推崇。翠叶芦荟也称纯种芦荟 (AloeVera) 或洋芦荟。 我国芦荟栽培有1000多年的历史,据记载始于隋末唐初,通过丝绸之路传来。当时主要是药用,李时珍《本草纲目》中对其有记载。我国野生芦荟主要分布海南、福建、云南元江等地区。20世纪90年代后,在对芦荟进行研究后,开始人工种植,东北受韩国、日本的影响,特别吉林的朝鲜族,和韩国来往比较多,发展比较快。海南岛和云南、福建启动得早一些。 由于芦荟适宜的生长温度是20-30度,5度以下就停止生长,技术人员利用塑料大棚将这一问题解决,从此芦荟种植就遍地开花。从南到北,海南到广东沿海地区露天种,往北就用塑料大棚,一直到黑龙江。大概除了西藏,全国都有。我国大面积种植芦荟的地区主要是海南和云南元江,海南有的一个企业就种了上千亩,再有就是云南元江地区,种植约5000多亩。粗粗估算一下,全国大概总共有20000亩,海南、云南元江占了一半,全国其他地区占一半。 云南元江万绿生物(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是国内从事芦荟产业开发的大型企业,也是亚洲最大的高级芦荟原料生产基地公司注册资金为3000万元人民币,总部设在“中国芦荟之乡”——云南元江,在昆明、北京等地设有分支机构。万绿集团是国际芦荟科学协会一级会员。万绿集团在云南元江建成了数千亩设施现代化、种植无公害的优质芦荟种植基地。在万绿集团的带动下,元江县的芦荟种植规模已经发展到了5000亩,占全国芦荟种植面积的近三分之一。万绿集团投入三千多万元人民币,在世界上率先将膜分离技术运用到芦荟的深加工中,建成了国内第一条膜分离浓缩生产线。万绿芦荟原料与其他普通芦荟原料的最大区别就是:所有的生产过程都是在常温无菌环境下进行的,最大限度的保存了芦荟的生物活性成分,是活着的芦荟原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