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武夷岩茶制作工艺技术-采摘、萎凋

武夷岩茶制作工艺技术-采摘、萎凋

武夷岩茶制作工艺技术-采摘、萎凋茶青品质主要由茶树品种,茶园环境条件和栽培管理措施,茶青采摘各因素等构成,是决定茶叶质量的基础条件。

采摘各因素受气候和人为控制的影响较大。

1、采青标准:要求茶青新鲜、无表面水,无破损,中、小开面三叶,均匀一致。

采摘标准为新梢芽叶伸育较成熟,正形成驻芽之中、小开面采三叶为最佳标准。

开面:茶树新梢伸育至最后一叶开张形驻芽后即称开面,新梢顶部第一叶与第二叶的比例小于三分之一时称小开面,介于三分之一至三分之二之间称中开面,达三分二以上称大开面。

茶树新梢伸育两叶即开面者称对夹叶。

每个品种的适采期较短,同一个品种在同一个山场位置及同样的栽培管理措施下一般最佳采摘期约为2—3天,一般不能满足生产加工期的要求,因此街道上一般掌握在茶园内平均有一半开始开面时即开采,采摘标准为一芽三、四叶和小开面三叶及对夹叶。

到大部分中开面,小部分大开面时全部采摘结束,此时采摘标准为中、大开面三叶,则采制加工期可延长到6—7天。

2、采摘时间:不同品种的开采期均不同,主要受茶树品种、当年气候、山场位置和管理措施等因素的影响较大。

武夷山现有主栽品种的适采期约为4月10日左右(主要为凤凰单枞)开始,至5月20日前全部结束。

中、早芽种在加工能力允许时一般不选雨天采,不采露水青,则有利于提高茶青质量。

采摘时的气候的影响:晴至多云天优于阴雨天,一天当中,上午
9—11时,下午2—5时最佳,露水青最次。

当季气候以时晴时雨天对品质最有利,而雨后初晴天品质最佳,连续天晴5—6天后品质又下降,采制期连续下雨对茶叶品质和初制加工均最不利,会明显降低当季茶区的茶叶总体水平。

3、采摘方式:生产上目前以人工采摘各机械采茶两种方式为主。

人工采摘成本高,需我工多,采摘标准,净度和青叶质量均需通过加强带山工员的管理来加以控制,在武夷山茶园分散,地形复杂,茶树长势不一定较为适用。

机械采茶成本低,速度快、省劳工、效率高、茶青标准和质量视茶园长势,使用采茶机的年限和操作水平等因素而定,初用机采时,茶青质量较差,连续使用两三年后则茶青质量比人工采摘的更好,是未来采茶的主要方式,但长期使用后茶树长势有茶芽多而茶芽变小的变化趋势,使于茶外形不够粗壮。

4、茶青贮运:茶青采下后就即时运达工厂进入萎凋程序,防止长时间堆沃和多次翻动损伤,最忌发热红变。

茶青采下后一般在2小时内运达工厂则对茶青品质影响较小,若途中超过4小时则应采取相应措施,否则对品质会产生显著的影响。

贮运时间较长时要注意避阳薄摊,堆运时不可过厚过紧,注意通风、或翻抖散热。

萎凋工艺:是做青工艺的基础。

是使茶青失水变软的一个过程。

1、萎凋标准:感观标准为青叶顶下第二叶明显下垂、叶面大部分失支光泽,顶叶和梢头明显弯垂,且大部分青叶达此标准,失水均。

失水率约为10—16%,品种不同,萎凋方式不同,其标准亦有轻重不分。

2、萎凋方式:生产上主要有日光萎凋,室内萎凋和加温萎凋三种方式。

日光萎凋指在晴至多云天气,将茶青薄摊在光照下使茶青失水变软的萎凋方式,是最有利茶叶品质和最节省能源的萎凋方式。

室内萎凋指在一定的温湿度下将茶青薄摊于室内,让其自然失水变软的萎凋方式,只适用于气温较高、室内空气湿度较低时使用,如晴天太阳过烈时,秋天天气干燥时使用。

加温萎凋指利用综合做青机,萎凋槽等萎凋工具,通过人工加温使茶青受热失水,以达萎凋目的的方式。

加温萎凋历时长,不均匀,茶青受伤严重,是影响茶叶品质最大的萎凋方式,尚有待于将来研究改进。

3、操作方法:日光萎凋一般要求将茶青置于谷席,布垫或水筛等萎凋用具上进行,特别是中午和强光照不可直接置于水泥坪上萎凋。

摊叶厚度一般为2—3斤/m,萎凋全过程应控制翻拌2—3次,总历时视茶青状况和光照强度而定,一般为30—40分钟。

室内萎凋摊叶厚度应更薄些。

约2斤/ m²全过程翻拌1—2次,总历时需90分钟以上。

综合做青机萎凋热风温度在32—34度,每隔30分钟翻拌一次,历时2—4小时,水青为3—4小时左右。

萎凋槽萎凋风温为32—35度,每隔30分钟翻拌一次,历时2—4小时,摊叶厚度10—20CM,越厚越慢越不均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