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老龄化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中国老龄化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中国老龄化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人口老龄化是指人口生育率降低和人均寿命延长导致的总人 口中因
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 比例相应增长的
动态。本文是为大家整理的中国老龄化的社会实 践调查报告,仅供参考借
鉴,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据调查资料显示,联合国预测中国人口将迈向老年化,中国 目前60
岁以上的人口只有1.6亿,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只有1.1亿 但是今后,60
岁以上的老年人会增加为 4亿,65岁以上的会增加 为3.3亿。4亿老无
所养的老人威胁社会稳定。

中国目前是9个劳动年龄人口对应1个65岁以上老年人口, 且只有
城市4000多万老人享受养老金,养老金缺口仍很大。过了 30年中国劳动
人口 :老年人口为 3: 1,2050年中国劳动人口:老 年人口为2: 1。
中国即将爆发人口危机

目前中国很强大是因为中国15岁到64岁的劳动力很充足, 这是国
家最核心的基础。但中国的人口将会急剧老化,在不远的 将来,中国会面
临衰退的问题。未来对美国构成竞争的是印度不 是中国。美国人的结构是
稳态的人口结构,印度也是。这种人口 结构才是可持续发展民族。而中国
是一种不稳定的结构。若不鼓 励生育 中国人口将快速萎缩中国在 1950
年占全球人口的22%到 80年也是22%这三十年中国人口与全球是同步
的。以前不孕率 很低,现在有10%-15%勺没有生育能力了,有一些丁
克、单身,
大部分人只愿意生一个,人口当然会减少。然而为什么中国人口 从 50 年
的 5.5 亿增加到 80 年的 10 亿到现在的 13 亿 ?就是因为以 前死亡率
高、寿命短,预期寿命只有 35 岁。死亡率降低后,到 1980年预期寿命
是 68 岁,现在已经是 73 岁了。

假如 20 年后,中国仅仅是停止了计划生育,而不鼓励生育的 话,
今后中国妇女也跟现在的台湾、韩国一样,一个妇女生 1.1 孩子,那么每
年只出生 600 多万孩子,每年死亡两三千万,意味 着中国在未来长达 40
年的时间内,每年将减少一千多万人口。国 家从 5 亿增加到 13 亿人口
是几十年间每年增加了一千多万人口。 若以后每年减少一千万,人口将很
快萎缩。

上海老龄化情况
上海——全国老龄化程度最高作为全国老龄化程度最高的上 海,生
育率却最低。目前我国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率为 7%左右,
而上海这一数据是 19.58%,这意味着, 5 个上海人中就有 1 个老 人 ;
而这一比重仍有上升趋势。

而上海老年人群的主要特点是:老年人口基数大 ; 老龄化程度 高且
发展速度快 ; “未富先老”,老年人尤其是退休早、高龄老人 社会保障水
平相对较低 ; 日常需照顾、护理的老人多 ; 老人文化精 神生活需求日益增
长 ; 无子女或与子女分开居住的“纯老人”数量 不断增加。上海的生育率
却最低。上海户籍人口的总和生育率多 年来明显小于1,甚至低于日本东
京。少子化 (0〜14岁人口占总 人口的比重 ) 发展速度更快。
目前全市 80 岁以上的老人已达 37.62 万,预计到 2025 年, 上海
65 岁及以上老人将达到峰值 400 万,约占总人口的 29%,即 社会上每
100 个人中有 30 位 65 岁以上老年人,其中 10 位是 80 岁以上的高龄老
人。上海人口年龄结构的特殊性,将使上海成为 全球罕见的老龄型人口城
市。

《中国经济周刊》同时从上海老龄委了解到,上海市中心城 区的人
口老

龄化程度仍高于新建城区和郊县, 2005 年末,上海市人口老 龄化
程度最高的三个区县分别是静安区 (22.89%) 、卢湾区 (22.43%) 、崇明县
(21.57%) 。不过,新建城区和郊县的人口老龄 化程度增幅最大,排在首
位的是奉贤区

(+0.78 个百分点 ) 、金山区 (+0.61 个百分点 )和崇明县 (+0.51 个百
分点 ) 。

数据显示,上海市市中心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郊县。 2005 年 末 8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 6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比例最高的三 个区分别是黄
浦区 (21.77%) 、静安区 (21.40%) 和卢湾区 (21.36%) 全市有 18 个区县
老年人口高龄化都比上年有所提高,增幅最大的 前 3 个区县分别是黄浦
区 (+1.30 个百分点 ) 、闸北区 (+1.24 个百 分点)和卢湾区 (+1.21 个百
分点 )。

老龄化的原因 在古代人文历史上, 200 年之前人口从来没有 超过
10 亿,中国人一直在 1000万到 6000万之间活动,人类历史 在 200年
之前,人口也从来没有超过 10 亿.为什么 ?因为有一个内 在的规律,当时
由于战争、饥荒、自然灾害、传染病、猛兽,所 以人的寿命很短,平均只
有 20 多岁,人口很难增加。最近两三百 年人口确实在暴涨,是什么原因
导致暴涨 ?

1.20 世纪 50 年代至 60 年代高生育率的影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每对夫妇平均生育子女数一度超 过7
个,出生率最高的年份超过 40%。,这些婴儿在60年后陆续在 各个年龄
段形成人口高峰,最终进入老年期。

2. 死亡率急剧下降,平均寿命迅速上升。
解放前,中国人口平均寿命只有 35 岁左右。建国后卫生事业 的发展
大大提高了全民健康水平,平均期望寿命在短短的 10 多年 间提高到近
60 岁,每年增加 1 岁多。在平均寿命延长的初期,最 大的受益者是婴儿
和儿童,婴儿死亡率从解放前的 200%左右急剧 下降至两位数,这就使得
50 至 60 年代出生的绝大部分婴儿有更 为良好的生存机会活到老年。

3. 成功的计划生育工作缩减了总人口。
我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长期以来,人口数量庞大、分布 不均、
素质不高等问题一直是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 因此,将严格控
制人口增长放在解决各种人口问题的首要位置,

是符合国情的选择,是一种客观要求。但控制人口必然会带来一 些负面影
响,比如会提高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
而上海是中国实施计划生育政策的典范。一些人口学家认为, 计划
生育使生育率大幅下降,出生的小孩少了,导致年轻人口比 例下降,老年
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上升,因而加速了老龄化速度。 经济发展了,医疗条
件改善了,能有效降低老年人死亡率,并延 长寿命,这使得老年人的规模
及其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加大。 上世纪 70 年代初我国全面实行计划生
育后,出生的孩子到 2030 年才满 60 岁,到 2035 年才满 65 岁。老龄
化是过去的高生育水平、 寿命提高以及近 30 年来生育率降低共同作用的
结果。

从另方面看,现在“丁克”家族不断涌现,上海多数年轻夫 妻都以
事业为重,不愿意打破二人世界。所以生育率在一定程度 上受到了限制。
再加上大多家庭都有宠物为伴,也降低了年轻人 们对于生育的渴望。

解决老龄化方法
政策调整应对中国危机
如果上海的社会老龄化问题解决不好,全国则可能都很难 ; 上
海老龄化问题的解决实践和探索,可以为全国解决这一问题提供 有价值的
示范模本。解决养老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 一,寻找解决问题
的对策刻不容缓。
一是将养老保障事业纳入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
立“以家庭服务保障为基础,社区照顾为依托,机构供养为补
充” 的养老保障模式,并以此作为地方政府业绩的考核内容 ;

二是完善政府对养老福利事业的财政投入机制。对不同形式
的养老机构给予不同程度、不同方式的财政补贴,还可发行养老
保障债券,增加福利彩票收益中用于养老事业的比例等。对生活
在贫困线边缘的老人,要根据本地区居民最基本的生活需求和经
济发展水平确定社会保障标准,完善老年人的救灾救济和紧急救
助机制,对发生特殊情况的老人及时给予救助 ;

三是鼓励发展社会养老产业。上海老年产业发展与上海老龄
化社会的现状不相适应,也与上海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不相适
应。因此,应对社会化的养老机构在用地、贷款和税收等方面给
予政策倾斜 ;

四是加强养老设施建设的执法力度。按照上海市建委颁布的
《上海城市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设置标准》的规定,开发居住区
必需同时建设一定面积的养老机构和老年服务设施。但这一规定
在实际操作中往往落实不够,需加强相关法规的监督执行。

五是适当考虑逐步延长法定退休年龄。据了解,我国现行的
法定退休年龄是 50 年代制定的。目前男的是 60 岁,女的是 55
岁, 如果将退休年龄上浮 5 岁,将使上海市养老压力大大缓
解,但是, 这将进一步加大就业压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