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涎腺(唾液腺)疾病(全)

涎腺(唾液腺)疾病(全)


治 疗
5.
其他的保守治疗:
① 热敷、理疗 ② 酸性饮料、维生素C含片,增加唾液分泌, ③ NaHCO3漱口水
注意: 1. 防止损伤面神经 2. 一般在耳屏前作 切口,切开皮肤、 皮下组织, 暴 露腮腺。 3. 用小血管钳沿面 神经走行方向行 钝性分离,
急性腮腺炎切开排脓
4. 对分散的小脓灶 作多处引流 。
临床表现
主要是涎石堵塞导管系统后产生的排唾障 碍和继发感染的症状: 1. 排唾障碍:

1. 进食时腺体肿大、肿胀感、疼痛--针刺样的 涎绞痛 2. 停止进食,腺体复原,疼痛消失
2. 导管口:周围粘膜红肿,脓性分泌物溢出 3. 涎石:可以触及硬块 4. 继发感染:腺体继发感染,颌下间隙感染
诊 断
病史:进食时颌下区肿胀疼痛 临床检查:扪诊,双颌诊。
解 剖

唾液腺又名涎腺:
– 有三对大的唾液腺,即腮腺、颌下腺和舌下腺,
– 许多小的唾液腺,唇腺、腭腺、舌腺、颊腺等

腺实质和结缔组织组成:
– 腺实质即腺泡是腺的分泌部。腺泡壁有分泌上皮构
成,分泌液由导管排入口腔,形成唾液。 – 结缔组织在腺实质外形成一层厚薄不一的被膜,并 深入腺内,形成许多腺叶和腺小叶,腺小叶是腺的 基本结构,含有腺泡和导管
临床检查

腺体:
– 腮腺稍肿大,能扪及肿大的腮腺轮廓,中等硬
度,轻微压痛

导管:
– 导管口稍红肿,挤压腺体可见雪花样或粘稠的
蛋清样唾液
诊 断
诊断依据:临床表现及腮腺造影 临床表现:

– 进食肿胀史,挤压腺体导管有混浊液体溢出

腮腺造影:
– 主导管、叶间导管、小叶间导管部分狭窄、部分扩
张,呈腊肠样改变--导管炎、腺管炎 – 部分伴有“点状扩张”:先有主导管扩张、叶间导 管、小叶间导管,最后才出现“点状扩张”
二、慢性复发性腮腺炎

分类:
1. 儿童复发性腮腺炎
2. 成人复发性腮腺炎

病因病理
1. 先天性发育异常 2. 自身免疫功能异常:儿童免疫力低下 3. 细菌逆行感染:上呼吸道感染、口腔病灶 成人复发性腮腺炎为儿童复发性腮腺炎迁
延未愈而来
病 理

早期:
– 导管系统病变, – 润管、纹管、小叶间导管扩张,
儿童复发性腮腺炎
成人复发性腮腺炎
治 疗
1. 2. 3. 4.
复发性腮腺炎具有自愈性,因此,以增强抵抗 力、防止继发感染,减少发作为原则。 保持口腔卫生,多饮水,每天按摩腺体促进唾 液排空,咀嚼无糖口香糖,刺激唾液分泌。 急性炎症期,选用有效抗生素治疗。 腮腺造影对腮腺炎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三、慢性阻塞性腮腺炎

85%左右发生于下颌下腺,其次是腮腺, 偶见于小唾液腺,舌下腺很少见。 涎石常使唾液排出受阻,并继发感染, 造成腺体急性或慢性反复发作的炎症。

病 因
1. 2.
3.
4.
钙盐沉积中心的存在; 涎液滞留; 机体新陈代谢; 酶的功能紊乱与pH值的改变。
下颌下腺好发的原因
1. 2. 3.
混合性腺体,富含粘蛋白,较腮腺粘稠, 钙含量高出2倍,钙盐容易沉积 导管自下向上行走,分泌物逆重力方向 流动 导管长,在口底部有一弯曲部
② 激光碎石
缝线在涎石后方、导管深面 穿过
弯镊子于涎石深面固位
导管取石术
3. 下颌下腺摘除术

适应证:
① 下颌下腺腺体内或导管后部涎石; ② 感染反复发作,腺体功能低下者; ③ 腺体萎缩纤维化或继发慢性硬化性下颌下
腺炎; ④ 曾行涎石摘除术,下颌下腺功能测定,功 能明显低下者。

解剖及比邻关系: 手术方法: 容易出现的并发症:
摘下 除颌 术下 腺
下慢 腺性 炎下 颌
五、流行性腮腺炎
1. 病因:病毒感染 2. 临床表现: 传染途径及潜伏期;发病年龄及季节; 传染期;临床症状及体征。 3. 并发症: 睾丸炎(卵巢炎); 脑膜脑炎; 耳 聋;其他。

3. 诊断:根据病史,临床检查及 实验室检查。 4. 治疗:休息,对症治疗为主。
– 全身中毒症状明显,体温40℃
并发症:
– 主要是炎症向周围扩散引起邻近组织间隙感染,严重者导致败血症。
临床表现

纤维结缔组织腮腺分隔为小叶,脓肿为散在的 多发性的脓肿 腮腺嚼肌筋膜非常致密,不易扪及波动感,呈 硬性浸润块 脓液聚积,压力增大,疼痛剧烈 脓液进入外耳道、翼腭窝、咽旁、咽后间隙、 纵隔、颅底 脓肿穿破皮肤,涎瘘 面神经抵抗力强,不易发生面瘫

严重的全身疾病
正常时 腮腺分泌大量唾液经腮腺导管排 入口腔,有帮助消化及冲洗自洁作用 脓毒血症、急性传染病,机体抵抗力及 口腔生物学免疫力降低 高热、脱水、进食减少、咀嚼功能降低, 唾液分泌减少,机械性冲洗作用降低, 口腔病菌逆行侵入导管。

严重的代谢紊乱



腹部大手术,禁食,反射性唾液腺功能降低或停 止,唾液分泌减少,导管中唾液流量减少,逆行 性感染。 口腔大手术,不发生腮腺炎 胃肠道手术,即使大剂量抗生素,仍出现腮腺炎 唾液流量减少在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颌下腺炎少见,粘蛋白含量高,具有较强的聚集 杀菌能力

中期:
– 导管周围组织炎症,结缔组织纤维化, – 淋巴细胞、组织细胞、巨细胞浸润

晚期:
– 腺小叶结构破坏,结缔组织替代
临床表现

发病特点:
– 5岁儿童好发,男性多于女性
腺体:
– 腮腺反复胀痛,不适感 – 症状反复发作

导管:
– 导管口流脓或胶冻状液体溢出
症状反复发作,数周至数月发作一次
中山大学 光华口腔医学院
第九章
唾液腺疾病
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医学院
主要内容
1. 2.
3.
4. 5.
唾液腺炎症 唾液腺损伤和涎瘘 舍格伦综合症 唾液腺瘤样病变 唾液腺肿瘤
目的与要求
1. 2. 3.
掌握唾液腺炎症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 疗原则 掌握唾液腺常见肿瘤的组织学特点、发 病及生物学特点、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了解唾液腺损伤及唾液腺瘘的临床表现 和治疗原则

– 完全瘘:唾液全部经瘘口流向面部,2000ml/d瘘口
周围皮肤潮红、糜烂、湿疹 – 不完全瘘:导管破裂,仍有部分唾液流入口腔
解 剖
小唾液腺分布于唇、舌、颊和腭的口腔粘膜固 有层和粘膜下层 唾液腺根据腺泡结构及分泌物的性质分为:

– 浆液性腺:腮腺、轮廓乳头附近有味腺 – 混和性腺:颌下腺和舌下腺,舌下腺以粘液性为主
– 粘液性腺:下唇、舌腹,其它小涎腺也多为粘液性,
解 剖
粘液性腺分泌粘液,较为粘稠,主要成 分为粘蛋白 浆液性腺分泌浆液,较为稀薄,主要成 分为淀粉酶
腺胞萎缩
纤维组织
导管腔内分泌物潴留
絮状分泌物、微小结石
临床表现
1. 2. 3. 4. 5.
男性多于女性,中年多见,多为单侧发病, 也可为双侧。 腮腺反复胀痛,不适感;口干、口咸。 阻塞症状:约半数患者肿胀与进食有关。 导管口流脓或胶冻(雪花)状液体溢出。 症状反复发作,大多平均每月发作一次。
损伤邻近组织炎症扩散

淋巴结的急性化脓性炎症破溃后波及腮 腺实质
临床表现
单侧腮腺受累 炎症早期表现:
– 症状轻微易被忽视,腮腺区轻微疼痛、肿大、压痛, – 导管口轻微红肿、疼痛
炎症后期局部表现:
– 以耳垂为中心的红、肿、热、痛,耳垂被上抬, – 腮腺导管口红肿、溢脓,张口轻度受限
全身表现:
2.
Sjogren综合征(成人)
多见于中年女性,无自幼发病史 常有口干、眼干及自身免疫病 腮腺造影主导管扩张不整,边缘毛糙,呈葱皮样、 花边样改变
末梢导管呈点状、球状扩张,排空迟缓 主导管及腺内导管无明显异常
儿童复发性腮腺炎
儿童复发性腮腺炎
末梢导管呈点状、球状扩张,排空迟缓 主导管及腺内导管无明显异常
鉴别诊断

成人复发性腮腺炎
– 有幼儿发病史 – 主导管、叶间导管、小叶导管无变化,末梢导
管呈散在点状、球状扩张

Sjogren综合征继发感染
– 多为中年女性
– 有口干、眼干及结缔组织疾病 – 造影末梢导管点状、球状扩张
– 组织病理表现明显不同
正常腮腺造影图像
主导管部分狭窄、部分扩张,呈腊肠样改变
2.
放线菌病:

3.
结节病:

下颌下 腺TB
第二节 唾液腺损伤和涎瘘

涎瘘:
– 唾液不经导管系统排入口腔而流向面颊皮肤表面
病因:
– 损伤:颌面部裂伤 – 手术创伤
– 炎症:化脓性感染破坏腺体、导管
– 其他

常见部位:腮腺
临床表现
腺体瘘:腺体区皮肤有小的点状瘘孔,其周围 有瘢痕,瘘管的腺端通向一个或多个腺小叶的 分泌管。从瘘孔经常有少量清亮唾液流出,常 与进食有关。 导管瘘:发生于腮腺导管段的涎瘘,根据导管 断裂的情况,分为:

第一节 唾液腺炎症

唾液腺炎症(Sialadenitis),按其性质分 为:化脓性、病毒性和特异性感染三类 感染途径:
1. 逆行性感染 2. 血源性感染
3. 淋巴源性感染
4. 损伤及其他
一、急性化脓性腮腺炎
病因病理 1. 病源菌: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少数 2. 发病因素:严重的全身疾病 严重代谢紊乱(大手术后严重脱水) 口腔卫生不良 腮腺区损伤和邻近组织炎症扩散 慢性腮腺炎急性发作

又称腮腺导管炎
病 因
1. 导管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