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KPMt习题(2014〜2015)一、建筑模型与荷载输入1、如何量取点点距离、点线距离及线段长度?答:(1)在文件系统二级菜单中点击“点点距离”,(2)直接输入命令DI按ENTEF键即可量取。
2、E sc、Tab键分别具有什么功能?答:PKPM中: Esc键功能是放弃返回;Tab键功能是输入参考点、切换构件布置方式。
3、有一根线段的长度为6m与x轴的夹角为45°,如何输入该线段?答:在PMCA里点击两点直线或直接输入L按确认键,在屏幕上选取一点,然后输入6000<60°。
4、过一点,如何输入30°、45°、60°三条直线?答:按F4键打开角度距离捕捉,然后F9键打开捕捉和显示设置,在角度捕捉里输入30°、45°、60°即可。
5、如何将一根线段分成5 等份?答:在PMCA[按F9,打开捕捉和显示设置,选中“对象捕捉”,在等分点的等分段数里输入5。
即可捕捉到5等分点。
6、如何在一根网格线上布置多根梁?答:点击主梁布置,选择需要布置的梁,在梁顶高度1 和梁顶标高2 中输入不同的高度即可。
7、如何布置斜梁?答:(1)输入梁参数方式。
布置主梁时,在梁布置参数对话框中将梁顶两端输入不同的标高(2)修改梁标高方式。
将光标移动到该梁处,点击右键,修改梁顶标高。
(3)在调整梁上节点高方式中:指定一点斜梁做法;指定两点斜梁做法;指定三点斜梁做法。
(4)错层斜梁方式:单根错层斜梁做法;连续错层斜梁做法。
8、如何实现坡屋顶?答:点取“网格生成/ 上节点高”命令,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上节点高”输入屋顶高度,点取“光标选择”选择屋顶各点,完成坡屋顶的生成。
9、在平面同一位置,当上层柱底和下层柱顶断开时,采用什么方法可保证上下柱连续?答:调节下柱的柱顶标高至上柱子的底标高即可。
10、如何在楼层间布置斜杆?答:在PMCA中点取“斜杆布置”,选中需要的截面,在1、2端偏心和标高中输入需要的数据即可。
11 、如何在楼板上开洞?答:点取“楼板生成”,生成楼板,然后点取“板洞布置”,建立需要的板洞大小,布置板洞,在沿轴偏心和转角中输入需要的尺寸。
12 、如何快速改变已布置柱子的转角?答:右键点击该柱子,在旋转角中输入需要角度即可。
13、PMCAI的建模方法有几种?答:共有四种,分别是:(1) PMCA建模;(2)将建筑APM模型转换为结构模型;(3)将AUTOCA软件的平面图形转换为结构模型;(4)SAPSCA复杂空间结构建模。
14、构件布置有几种方式?答:有四种方式,分别是光标、轴线、窗口和围区方式15、如何输入旋转正交轴网?答:在正交轴网输入时,改变基点至左下角,在转角中输入旋转角度即可。
16、如何把某一层的构件快速复制到其它标准层?答:( 1 )点击左上角添加新标准层,在新建标准层方式中选择局部复制,然后选中所有构件,按确定即可。
( 2 )在层编辑中,选取层间复制,把需要新添构件的层添加至已选目标标准层,然后点击确定,选取第一层构件后,点击右键结束选取,按Enter 键确认即可。
17、如何手动输入楼板自重?答:在手算楼面恒载时,考虑楼板自重,并手动输入楼面恒载,在PMCA荷载定义时,不勾选“自动计算现浇楼板自重”。
18、如何在PMCA中完成楼梯的计算模型?答:( 1)在各标准层中,正确输入楼梯参数,布置好楼梯;( 2)确保楼层高度和组装时高度一致后,进行楼层组装;( 3)点击存盘退出,勾选楼梯自动转换为梁(数据在LT 目录下);( 4)重新打开PMCA进入LT目录即可。
19、楼面荷载显示时,部分房间未显示楼面荷载,这是哪些原因在成的?答:(1)未布置此楼面荷载;(2)房间是全房开洞;(3)房间楼板未封闭。
20、绝对坐标和相对坐标如何输入?答:(1)绝对坐标以!X, Y, Z或!X, Y或!X和!Y进行输入;(2)相对坐标以X, Y, Z或X, 丫或X和丫进行输入。
21、请问PMCA能读取STS的数据吗,STS能否读取PMCA的数据吗?答:PMCA不能读取STS的数据,STS能读取PMCA的数据。
22、如何确定基顶标高,如何确定首层层高?答:基顶标咼是室外地坪减去0.1 ~0.5m,首层层咼等于“二层标咼- 面层- 基顶标高”。
23、将某一房间的楼板厚度定为0和将房间全部开洞, 两者有何相同点和不同点?答:(1)相同点在PMCA定义楼板板厚为零或定义全房间开洞,程序都默认为弹性膜。
(2)不同点:全房开洞不能布置板面荷载,而板厚为0 可以布置板面荷载。
24、次梁按“次梁”输入和按“主梁”输入有何区别?答::次梁按“次梁”输入时, 梁端部实行的是铰接,而按照“主梁” 输入时梁端实行的是刚接。
25、框架梁、井字梁、次梁的跨度均为9000mm 试估算其截面尺寸?答:主梁一般取为跨度的1/8〜1/12,次梁一般取为跨度的1/12〜1/15, 井字梁1/20~1/15 主梁取250X800,次梁取200x600,井字梁取200x50026、 挑梁的外挑尺寸为3000mm 试估算其截面尺寸?答:悬挑梁一般取为悬臂长的1/6,悬挑梁取250x500,27、 在楼盖结构中,次梁有作用?其间距如何确定?答:次梁要根据板的跨度布置,一般单向板跨度不要大于3米,双向板跨度不要大于6米,不满足时要布置次梁。
29、层高3000mm 梁高600m 墙厚240mm 砖墙容重9kN/m2 (已含(3-0.24 ) x9=28.84KN/M 2x0.02x(3-0.24 ) x20=2.208KN/M总计: 31.048KN/M答:板面荷载分为恒载活载和活荷载,活荷载按照《建筑结构荷载规 范》查询,恒荷载按照楼板自重和抹灰等确定。
31、建筑标高为3.600m ,相应的结构标高一般取多少?答:结构标高一般取建筑标高减去 4公分,结构标高取3.560m32、柱网为6mX 6m 的五层框架,当柱采用 C30混凝土时,按非抗震 设计,试估算柱截面尺寸。
答:(1)主梁去250X70Q 次梁取250X500板厚取100mm 在跨中加水平和竖向次梁,取方柱HxH,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设计值为143恒载:砌筑砂浆),两面各抹灰20mm 试计算作用在梁上的墙体线荷载答: 砖墙线荷载抹灰线荷载 梁上墙体线荷载 30、如何确定板面荷载?主梁重:2x6x25x0.25x0.7=52.5KN次梁重:2x6x25x0.25x0.5=37.5KN板重6x6x25x0.仁90KN总计:180KN活荷载取 3.5x6x6=126KNN=6x( 1.2x180+126x1.4)=6x(216+176.4)=2354.4KN不考虑抗震轴压比取u=0.9 :H2=N/fc • u=182937mm2 H=428mm,柱子尺寸取450mm。
33、如何确定板厚?答:单向板厚取跨度的1/30 ,双向板厚取1/35.34、某框架结构如图2所示,在图1所示的菜单中,“与基础相连构件的最大底标高”填写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
答:不正确,“与基础相连构件的最大底标高”应从基础顶面算起。
35、在图1所示的菜单中,框架梁端的调幅系数填写是否合理?对框架梁端负弯矩进行调幅,有什么工程意义?框架梁调幅前后,内力有何变化?框架梁端负弯矩调幅后,将出现塑性铰,与理想铰相比,该铰有何特点?悬臂梁端是否可以调幅?试说明理由。
廉空细翌也11耳凰:血■耶附国冊虫•用・L葡圭】II 刮矣丽冒I訂料昭岸'坦柚耳'R况抽・民| iRffilwa |给咗庄門]1漱拦J!tl请;1: o d|创卄| 3 草和ii槿祚甌氏3jfibtQfc:|n二起加#«;侧工砂与、址》琴工臥呂业哪锢I III两|J辛帕构聞确OWrW稚申1価愆近1 扭兰‘ | 母曲on图1 图2答:(1)正确,现浇框架梁端负弯矩调幅系数可取0.8 —0.9。
(2) 1.可以降低支座处梁柱节点的配筋,方便施工振捣。
2. 使结构破坏时,较多的截面达到承载力,充分发挥材料的潜力。
3. 一定范围内,人为控制弯矩分布。
(3)支座处负弯矩降低,跨中正弯矩增加。
(4)1)塑性铰的存在条件是因截面上的弯矩达到塑性极限弯矩,并由此产生转动;当该截面上的弯矩小于塑性极限弯矩时,则不允许转动。
因此,塑性铰可以传递一定的弯矩,而在理想铰中弯矩为零,不能传递弯矩。
2)理想铰为双向铰,即可以在两个方向上产生相对转动,而塑性铰的转动方向必须与塑性弯矩的方向一致,不允许与塑性铰极限弯矩相反的方向转动,否则出现卸载使塑性铰消失,所以塑性铰为单向铰。
(4)悬臂梁端不可以调幅,因为悬臂梁一旦出现塑性铰,就变成机动体系,不能内力重分配,结构破坏。
36、地下室层数填0和1,对结构受力有何影响?答:填0,表示不考虑回填土的约束作用;填1表示回填土对地下室有一定的约束作用。
37、在什么情况下,基本风压需要进行调整?图3 图4答:对于特别重要或对风荷载比较敏感的高层建筑需要调整38、在图3所示中的菜单中,在什么情况下,需要加大混凝土和钢材容重?答:当需要考虑构件装饰层质量时,需加大混凝土容重;当需要考虑钢构件表面装饰和防火涂层质量时,需加大刚才容重。
39、在图4所示中的菜单中,当结构体系为框架、框剪、剪力墙结构时,周期折减系数应如何填写才比较合理?为何要对结构的周期进行折减?对周期不折减会产生什么后果?(1)框架结构这件系数可取0.6~0.7;框架-剪力墙结构可取0.7~0.8;剪力墙结构可取0.9~1.0;(2)考虑到填充墙会增加结构的整体刚度,使结构计算的自振周期减小,而结构计算时没有考虑填充墙对整体刚度的贡献,使结构计算的自振周期偏大,故要对计算周期进行折减;若不折减,使结构计算的自振周期偏大。
40、在图4所示中的菜单中,如何确定计算振型个数?如果振型个数取少了,会产生什么后果?如果取多了,又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答:(1)振型个数一般可以取振型参与质量达到总质量的90%所需振型个数。
(2)计算振型过少,说明后续地震效应被忽略了,地震作用偏小,结构设计不安全。
(3)振型数取得多了,会使计算出现异常。
41、在图4所示中的菜单中,在什么情况下,抗震构造措施的抗震等级需要提高一级和降低一级?答:(1)建筑场地为皿、W类时,对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 和0.30g的地区,除本规范(抗规)另有规定外,宜分别按抗震设防烈度8度(0.20g)和9度(0.40g)时各抗震设防类别建筑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
(2)建筑场地为I类时,对丙类的建筑应允许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降低一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42、为何要对活载进行折减?答:建筑的活荷载不可能以标准值同时布满在所有楼面上,故要折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