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临床科研设计观察性研究设计

临床科研设计观察性研究设计


设计与实施
•提出假设 •确定研究对象
•样本含量的估计
•确定研究因素 •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提出假设
根据以往疾病分布研究或现况调 查结果并结合文献,提出病因假设
确定研究对象——病例与对照的选择
基本原则
代表性
病例能代表总体的病例
对照能代表产生病例的总体人群或源人群
可比性
两组主要特征方面无明显差异
医院住院或门诊的病例
• • • •
比较合作 资料易得到且比较可靠 与对照的可比性好 代表性差
2 对照的选择
原则
候选对象必须来自于产生病例的总体
意味着对照一旦发生所研究的疾病,就能成为
病例组的研究对象。
来源
研究的总体人群或抽样人群
医院中患有其它疾病的病人
亲属、邻居、同事、同学等
样本含量的估计
有关参数 人群中被研究因素的暴露率(exposure rate) RR的近似值 OR值(查阅文献或预调查获得)
暴露史 有 无 合计
病例对照研究资料整理表 病例 对照 a b c d a+c=m1 b+d=m0
合计 a+b=n1 c+d=n0 a+b+c+d=t
暴露与疾病的联系强度的指标
• 队列研究:RR=暴露组发病率(或死亡率)/非暴
露组发病率(或死亡率)
• 病例-对照研究:由于无暴露组和非暴露组的观
察人数,而只是所有病例和所有对照的有代表性
优点:
时间顺序增强病因推断可信度 直接获得暴露与结局资料,结果可信 能获得发病率
缺点:
所需样本量大,花费大,时间长 影响可行性
前瞻性队列研究选择指征
要有明确的目的和检验假设
所研究疾病的发生率或死亡率不低于5‰
足够的观察人群和暴露情况,能完成随
访并取得可靠结局资料
有确定结局简便、可靠、可行的手段
α值
把握度B
方 法
公式法:求病例对照研究 样本含量的公式
• 病例组暴露率
• 对照组暴 露率
研究因素的确定
暴露因素应是怀疑与所研究疾病有可能发生 联系的因素,可从以下三方面考虑: • 1、描述性研究提出的研究线索 • 2、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中进行的病例对 照研究提出的统计学关联的因素。 • 3、其他学科领域提出的与疾病发生可能 有关的因素或线索。

未发病 发 病
病 a
b
对 照 组
c d
未发病
nowLeabharlann future队列研究的特点:
1.属于观察性研究方法 2.设立对照组 3.观察方向由“因”及“果” 4.能够验证暴露与疾病的因果关系的 假设
队列研究的种类
前瞻性队列研究 历史性队列研究 双向性队列研究
•时间顺序
•过去 •现在
•历史性队列 •双向性队列
样本,故无法直接计算真实的发病率或死亡率, 也无法计算相对危险度,只能计算比值比OR。 OR=ad/bc
病例组暴露与非暴露的 比值 a / c ad OR = = = 对照组暴露与非暴露的 比值 b / d bc
统计学方法
• 基线资料的组间比较 • Logistic回归分析
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点
简便、省人力、物力、容易组织实施。 探索尚不够明确的众多因素,一次调查可得 到多个因素与一种疾病的联系。可广泛探索 众多因素与某种疾病的关系,用以建立病因 假设。 所需样本少,短期内得出结果,适合于对病 因复杂、发病率低、潜伏期长的疾病,特别 适用于罕见病的病因或危险因素研究,因其 以较小的样本可得出有价值的结果。 可以对治疗措施的疗效与副作用做出初步评 价。
RR 10.7 1.7
意义
吸烟者因肺癌死亡的危险是非吸烟者的10.7倍 吸烟者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危险是非吸烟者的1.7倍
•RR与关联强度
RR 0.9~1.0 0.7~0.8 0.4~0.6 0.1~0.3 <0.1 1.0~1.1 1.2~1.4 1.5~2.9 3.0~9.9 10~ 关联强度 无 弱 中 强 很强
队列研究的缺点
1、不适于发病率很低的疾病病因的研究; 2、失访偏倚难免; 3、研究费时间、费人力、费物力; 4、研究设计要求高,实施难度大。
观察性研究设计
• 队列研究
• 病例对照研究 • 描述性研究 • 临床注册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也称回顾性研究,是在疾病 发生之后去追溯假定的病因因素,由果及因 的回顾性研究方法。
匹配病例与对照研究
匹 配/配 比(matching)
要求 对照在某些因素或特征上与病例保持一致
目的 对两组进行比较时排除匹配因素的干扰
巢式病例对照研究
• 是将传统的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进行 组合后形成的一种研究方法。也就是在对 一个事先确定好的队列进行随访观察的基 础上,再应用病例对照研究的设计思路进 行研究分析。
I a n RR I c n
e 0 1 0
意义
•Ie:暴露组率
•Io:非暴露组率
暴露组发病或死亡的危险是非暴露组的多
少倍
RR值越大,暴露的效应越大,暴露与结局
关联强度越大
•例:吸烟者与非吸烟者死于不同疾病的RR
(1/10万人年)
疾病 肺癌 心血管疾病
吸烟者 50.12 296.75
非吸烟者 4.69 170.32
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资料整理
均衡性检验
计算OR 推论因素与疾病关联
• OR(odds ratio):又称优势比,比值比,交叉乘积比 ,指病例组中暴露人数与非暴露人数的比值除以对照 组中暴露人数与非暴露人数的比值
• OR=(a/c)/(b/d)=ad/bc
a c b d ad OR = ( /( ) /( / )= a +c a +c b +d b +d bc
暴露(exposure) :指接触过某种物质、具备某种 特征或处于某种状态。 队列:指有共同特征或有共同经历一群人。 队列可分为两种: (1)固定队列:指人群都在某一固定时间或 一个短时期内进入队列,不再加入新成员。 (2)动态队列:指随时可以增加新成员的队 列。
暴 露 组 研 究 对 象
•回顾性收集已有的历史资料 •继续前瞻性收集资料
•将来
•回顾性收集已有的历史资料
•前瞻性队列
•前瞻性收集资料
•队列研究类型示意图
前瞻性队列研究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研究队列的确定是现在(concurrent)
根据研究对象现在暴露分组 需要随访(follow-up)
结局在将来某时刻出现
• 公式法 Z 2 P 1 P Z N

P1 P0

P 1 P 1 P0 1 1 P 0
2

2
P •:两个发病率的平均值
•P1:暴露组预期发病率 •P0:对照组预期发病率
p p RR /[1 p (RR 1)]
1 0 0
•条件 暴露组和对照组样本含量相等
1 病例的选择
选择病例的要求
诊断可靠 使用金标准 选择确诊的新病例
病例种类
新发病例 • 现患病例•

• 回忆偏倚小 • 代表性好 • 容易合作 被调查因素改变少 • 回忆偏倚大 被调查因素改变多 病例数较多易获得资料
死亡病例
来源
总体人群中全部病例或总体随机样本人群中全部
• 病例
• 代表性好 • 工作开展比较困难 • 耗费人力物力
资料来源与收集
1.资料来源 2.调查的含义及实施时遵循的原则 3.调查表
1 资料来源

医院病案记录,疾病登记报告等摘录
检测病人的标本或病人的环境获得
对病例或对照的询问调查中取得
2 调查的含义及实施时遵循的原则
含义
是信息传达、接受和反映的过程,是属
于行为科学的范畴 ,被调查者要通过感 受、回忆、思维、联想和反映等过程来回 答问题
调查方向:收集回顾性资料
比较 人数 暴露 疾病
a
a(a + c)
+ 病例 -
c b
b (b + d)
+

对照
d
图 病例对照研究原理示意图
研究类型
成组病例与对照研究 匹配病例与对照研究 衍生的研究类型
成组病例与对照研究
从设计所规定病例和对照人群中,分别抽取 一定量的研究对象 选择对照没有特殊规定 对照组人数≥病例组人数
队列研究的优点
1、可获得发病率或死亡率资料,可直接计算相对 危险度; 2、因果时间顺序明确,检验病因假说能力较强, 可证实病因联系; 3、有助于了解疾病的自然史,并可获得一种暴露 与多种疾病结局的关系; 4、样本量大,结果比较稳定; 5、可了解基线率,为开展其它研究提供基础; 6、所收集的资料完整可靠,不存在回忆偏倚。
•2.对照人群的选择
应注意其与暴露人群的可比性(对照 人群除未暴露于所研究的因素外,其 它各种因素或人群特征应尽可能与暴 露人群相同)。
确定样本大小
•1.影响样本含量参数
• 非暴露人群或全人群中所研究疾病的 发病率p0 • 暴露组与非暴露组的发病率之差 • 显著性水平α • 检验效能 1-β
2.样本大小的计算
• 1.检验病因假设 • 2.描述疾病的自然史 • 3.评价自发的干预效果
队列研究的设计和实施
•确定研究因素
•确定研究结局
•确定研究对象
•确定样本大小
•资料收集与随访 •质量控制 •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确定研究因素
• 主要暴露因素 可能影响结局暴露因素
混杂因素 人口学特征等
暴露测量
调查前有明确的规定,尽可能采用国内外 统一的标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