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验三 水稻害虫

实验三 水稻害虫


体较小,前翅中央有 一白色纵带穿过白斑 伸展至基室。
围气门片暗黑色,气 围气门片和气门筛都是 围气门片暗黑色, 门筛灰白色。颅侧区 幼虫 黑色。头部正面“八” 气门筛黄色。颅侧 的网状纹在单眼区黑 字形纹黑褐色,明显。 区的网状淡棕褐色。 褐色,其余部分淡黄 褐色。 马蹄形刻点在4~7 马蹄形刻点分布在5~7 节的腹背,臀棘3对, 马蹄形刻点在4~7节 节的腹背,臀棘3对细 中央一对大,叉状 的腹背,臀棘3对,显 长。 著粗大。 排列,另两对为细 小弱刺。

(二)几种稻叶蝉的识别 1.叶蝉的识别要点:体色,大小;前翅的 斑纹和颜色 2.常见叶蝉种类及主要特征 黑尾叶蝉、白翅叶蝉、电光叶蝉

3.飞虱与叶蝉成虫的识别 表 飞虱与叶蝉成虫特征区别
项 。 着生在头的两侧,在复 眼下方。触角基部两节 粗短,末端刚毛状。

雄 1 2 3
图1 水稻螟虫前翅(示形状和斑纹) 1. 三化螟 2. 二化螟 3. 大 螟
三化螟
大螟
稻纵卷叶螟

2.卵的识别:产卵方式、产卵部位和卵粒
排列情况。
大螟(叶鞘内侧) 三化螟(稻叶上)
二化螟(叶或叶鞘上)

3.幼虫的识别要点:体色、纵线有无、腹
足趾钩的排列方式。
二 化 螟 淡 褐 色
黄褐色
灰飞虱
雄:均为黑色。 雌:中央黄白色 额均为黑色 (2条褐色条斑)。 两侧褐色
黄褐色
褐、白背、灰三种头胸背面

抱握器
1 4 7
2
5
8
第一负瓣片
3 6 8
三种飞虱雄虫抱握器(上)、颜面(中)、雌虫第一负瓣片(下)特征
1.2.3 褐飞虱 4.5.6 拟褐飞虱 7.8.9 伪褐飞虱
稻飞虱为害状
实验三 水稻害虫
验证性实验
一.目的

通过实物标本的观察,识别水稻螟虫、飞虱、 叶蝉、粘虫等水稻害虫的形态特征及其为害 状。
巩固和加深课堂教学内容。

二.材料及用具

水稻螟虫、稻飞虱、叶蝉等害虫的生活史标 本、液浸标本和挂图。
三.内容及方法


(一) 三种水稻螟虫的识别 1.成虫的识别:体型大小、体色、前翅的形状、 颜色和翅上的斑纹
5.为害状
大螟
三化螟 稻纵卷叶螟
三化螟
(二) 3种飞虱的识别
褐飞虱
♀ 白背飞虱

♀ 灰飞虱

稻田常见3种飞虱形态比较
种类 中胸小盾片 头部正面 抱握器 第一负瓣片 体色等
褐飞虱
中胸小盾片具3条 隆起线
颜面正常
褐色
中央黄白色,两侧 白背飞虱 黑褐色。(雄虫前 端相连)
雄虫额黑色。 雌虫额褐色。
头顶较平,停息时两 翅平放在背上。 着生在两复眼之间, 刚毛状。
触 角
两侧没有成排的刺,末 后足胫节 端具一可活动的大距。
两侧有成排的刺,末 端无距。
飞虱与叶蝉的成虫
(四) 其它水稻害虫的识别
表 三种粘虫形态特征比较
虫态 普通粘虫 劳氏粘虫 体较大,前翅中央 有一暗褐色纵线, 穿过白斑伸展至基 室。 白脉粘虫 前翅近中央靠近前缘处 有一明显白斑,其两侧 成虫 各有一个小黑点,上方 有两个淡黄色圆斑。
枯心、白穗、枯鞘、蛀孔小
二化螟
… … …
茎秆、叶鞘

稻杆蝇
福寿螺
四.作业
1. 图示三化螟、二化螟、大螟前翅特征。 2. 列表比较飞虱和叶蝉成虫的区别。 3. 列表比较水稻主要害虫的为害状。



实验一水稻害虫 一、目的 二、材料 三、内容 表格:三线表格 图:大、小图标分两行
表1 水稻主要害虫的为害状
害虫名称 三化螟 为害部位 茎秆 为害状 断环、白穗、枯心
三化螟
稻 纵 卷 叶 螟
大 螟 淡 紫 色
1
2
3
图2 三种水稻螟虫幼虫腹足趾钩 1. 三化螟 2. 二化螟 3. 大 螟
4.蛹的识别要点:体形、两翅端合并情况、
腹部各节的刻点有无和臀棘有无。
三化螟:黄绿色, 两翅不接触,足伸 出翅端
二化螟:黄褐色, 两翅不接触,足不 伸出翅端 大螟:黄褐色,两翅 有一段接触而后分开, 足不伸出翅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