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橡胶树开割标准怎样规定? 答:确定开割标准,一般以树围为主,树龄为次。同林段内芽接树离地100厘米处,优良实生树离地50厘米处,树围50厘米。重风、重寒害地区及树龄已达十年树围达到45厘米以上的胶树,占林段株数50%时,正式开割。 2、为什么树围达开割标准后才能开割? 答:⑴开割后对胶树生长影响小。 橡胶芽接树离地100厘米处,树围达到50厘米时开割,胶树光合作用能基本满足胶树对营养的需要,开割后对胶树生长影响较小,较好解决生长与产胶的矛盾。资料显示,树围50厘米的胶树制造营养物质的能力,要比40厘米的高29%;树围50厘米的胶树开割后,树围增长量比不开割的对照树仅少5.9%,而40厘米割胶的则要少18%左右。 ⑵开割产量较高。树围达50厘米时开割,不仅对胶树的生长影响小,而且产量也高。据马来西亚报导:树围相差5%,产量相差10.3%,树围相差10%,产量相差21%。据华南热带作物研究院材料,树围达502厘米开割,头三年右产干胶3.05公斤/株;40厘米左右开割的,只产干胶1.84公斤/株;而30厘米开割的仅1.44公斤/株。 ⑶开割时树皮的厚度能达到要求。树围达50厘米时,树皮厚度才适宜割胶的要求,一般割胶树树皮厚达0.7厘米左右,使树皮的消耗和再生保持平衡,保证有足够符合标准的树皮供割胶,合理地使用树皮的经济价值。树皮太薄时,易外流,易伤树,再生皮差,影响今后的产量。 ⑷开割率较高。开割率是指一个林段中开割株树与总株数的比率。开割率计算方法如下: 开割率(%)= ? 林段开割株数/林段总株数?× 100%??? 3、割胶培训内容是什么? 答:割胶培训要求胶工贯彻割胶生产技术规程,掌握割胶技术操作技能,训练磨刀的懂得橡胶树管、养、割的基本知识等。基本内容为: ⑴练习基本功。主要练习磨刀、拿刀、用刀、走步的正确姿势,达到手、脚、眼、身配合好。每天练割前,可以先做20—30分钟的左手握刀、用刀、刀口绕随割面转的行刀姿势练习,以体会正确的操作要求。 ⑵掌握“三均匀”。首先要熟练正确的行刀方法,主要是操刀稳,接刀准,刀口沿着树身转,切片近长方皮,减少和防止割出细长的三角皮,然后要求割深度均匀,切片均匀,逐步消灭特伤、减少大伤,在深度均匀的基础上,加快割胶速度。 ⑶练好下刀、收刀和过条沟。主要是掌握正确的操作要领。新胶工经常出现切片长短不一,厚薄不一,割线波浪形,行刀压力重,老胶工多数技术较好,割胶图快,经常出现下刀不够深,收刀不到位等现象。 ⑷熟悉收胶、“六清洁”、开水线、钉胶舌、安装胶杯架、放胶杯等割胶生产实际操作。 ⑸学习养树割胶。以掌握每天的割胶生产,充分利用高效刀,避开有害刀。 4、怎样进行割面规划? 答:⑴根据树围和树皮进行割面规划。 芽接树树干呈圆柱形,自芽接位至100厘米处树围相差少于10%,树皮厚度相差少于15%,基部乳管列数仅比100厘米处多15%左右,故开割高度宜适当提高。按农业部颁规定,芽接树第一割面开割线下端,离芽接位高度为130—150厘米,第二割面为150厘米;重风、重寒地区开割高度稍低些,第一割年开割后剩下的胶树,在其后的两年内开割,后来开割的高度必须与已割胶的胶树割线高度一致,使整片胶树的割线高度相同,便于割面管理和割胶操作。 ⑵根据割制进行割面规划。成龄芽接树推广阴阳刀结合(如S/4+S/4↑),从高部位原生皮与再生皮相接处割起,向上割至离地2米处为止,然后在邻面继续割阴面。刚开割的芽接树,则大多从110厘米处甚至更低些向上割。阴刀割制,充分利用高部位高产成熟的原生皮,避免吊颈皮,延长再生皮生长年限,处长胶树经济寿命。 5、怎样开割线? 答:⑴用画线器定割线位置。画线器由一根木条和一块铝片组成,木条长度等于开割高度,铝片宽约2厘米,长度比半树围长10厘米左右。铝片和木条固定成一个角度(90°+割线斜度角)。 ⑵开前后垂线。开割线时,先开后水线(也叫后垂线)和前水线(也叫前垂线),然后将画线器紧贴在前水线上,木条的下端置于地面或接合点处,铝片向左边围绕半个树围,用粉笔沿铝片划出标线,再用胶刀沿粉笔线开出割线。前、后水线都不宜开得过深,以不流出胶乳为宜。新开割胶树,前、后水线应浅开,一直开到地面或接合点较好,这样有利于避免在割????? 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割线变长或变短的现象,另外,前水线的斜口应向后,后水线的斜口应向前。 ⑶确定割线方向。多数橡胶无性系的树皮乳管与树干主轴交角2°~7°,逆时针方向从左下方向右上方螺旋排列。因此割线由左向右往下倾斜要比相反方向切断更多的乳管。据试验,按这样的方向割胶所得的产量比相反方向高13%。至于割面方向,一般以东北向和西南向为好,同一林段内割面方向应一致。每年割胶前,应浅开上下垂线。胶舌在割线下方10厘米内浅钉,胶杯与胶舌的距离不超过10厘米。 6、割线斜度如何要求? 答:⑴割线的斜度:阳刀割线的斜度,实生树为22°~25°,芽接树为25°~30°。阴刀割线的斜度应比阳刀割线大,否则割胶树胶乳外流严重。阴刀割线斜度为40°~45°,能较好地控制耗皮量,外流量少,浪费树皮较少,胶工亦较易割胶。 ⑵割线斜顺。割线斜度要求平顺,亦即割线面平顺直,使整条割线都均匀铺满胶乳,保护伤口,防止树皮干裂或割口回枯太厚,增加耗皮量;冬季低温时也能防止割面病害,同一林段内割胶方向应一致。使割线排胶畅流,要求整条割线平顺,斜度适当,达到割线斜顺。在下刀、行刀、收刀整个过程中,放刀的角度要始终与割线斜度保持一致,前臂与胶刀始终要保持平直,行刀过程角度不变,切片均匀,头与树应保持30厘米左右的距离。要避免割线出现“波浪形”或“扁担形”等现象。 7、割胶技术有何要求? 答:⑴手、脚、眼、身要配合协调。手、脚、眼、身四配合是指在割胶中手、脚、眼、身的姿势要正确,要轻松自然地协调行进,手握稳胶刀,掌稳行刀的方向,使刀不向上、下、左、右摇摆而顺沿着割线斜度方向前进。脚要站在离树适当的位置,自然地移步向前。眼睛要斜侧看准接刀点。身体向侧弯与眼睛自然配合行进。割胶是一种精细的技术性很强的手工操作。在胶园生产中,虽然其它抚管措施相同,但由于割胶工具和割 胶技术不同,而产生相差悬殊的产量效果。 ⑵做到“稳、准、轻、快”。即拿刀稳、接刀准,行刀轻,割胶快。稳、准是基础,是达到深度均匀、割面均匀、切片均匀的前提。要在稳、准的基础上求轻、快,也就是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加快速度,中心是接刀准。通常,技术优良的胶工要比技术一般的胶工多产20%~30%的橡胶,而且伤树少,耗皮少,树皮再生速度快,橡胶树产量高,经济寿命长。 ⑶达到“三均匀”。即深度均匀,接刀均匀和切片厚薄、长短均匀。稳、准是达到三均匀的前提,要在稳、准的基础上求轻、快,提高割胶效率。割胶操作切忌顿刀、漏刀、重刀、压刀和空刀。良好的割胶技术应该既能挖掘橡胶树产胶潜力,又能“刀锋养树”,做到产量高,伤树少,耗皮少,再生皮恢复快,养树好。割胶工具的优劣程度,操作的熟练水平,对胶树的产量和健康状况都有直接的影响。 8、什么是割胶操作中的“十防止”? 答:(1)防止刀柄对胸;(2)防止摇手;(3)防止顿刀;(4)防止漏刀;(5)防止重刀;(6)防止乱刀;(7)防止压力;(8)防止空刀;(9)防上刀带身;(10)防止差半步收刀。 9、什么是割胶“六清洁”? 答:(1)树干和树基部清洁。树干上的泥土、青苔、蚁路、外流胶、胶头泥、树基部旁杂草等,均需经常清除。 (2)胶刀清洁。胶刀要锋利、光滑、无锈。 (3)胶杯清洁每年开割前,要将胶杯彻底清洁一次。割胶时,要抹净胶杯;收胶时,要刮净杯内的胶乳,收胶后将胶杯斜放在胶杯架上,杯口向树干,以防露水、雨、沙等沾污胶杯。] (4)胶舌清洁。每刀或隔刀清除胶舌上的残胶、树皮、杂物。 (5)胶刮清洁。每次收完胶,要洗净胶刮上的残胶。胶刮不宜在硬而粗糙的物面上摩擦,以免磨损表面,难于清洁。 (6)胶桶清洁。胶桶在使用前后应洗干净,不能用于装水果、咸鱼、咸酸菜等物,以免引直胶乳凝固、变质。 10、割多深才符合割胶深度要求? 答:(1)芽接树常规割胶深度为0.12——0.18厘米,树树皮的乳管大多集中在砂皮和黄皮。不同列的乳管基本上不相连通,只有割到一定深度,才能使更多的乳管列排胶。芽接树常规割胶深度为0.12——0.18厘米。 (2)实生树割胶深度为0.16——0.20厘米。实生树(包括低产芽接树)刺激割胶深度为离木质部0。16——0。20厘米。割面均匀面积应占整个割面的90%以上切片近长方皮,且厚薄和长短较一致。 11、怎样掌握割胶的深浅度? 答:(1)根据树情调节割胶深浅度。好的割胶技术能做到根据天气、橡胶树生长物候、胶树产量和健康状况合理调节深浅度,做到需要割深时能深,需要割浅时能浅。做到割面、深度、切片三均匀。 (2)接刀准确。掌握深度均匀的关键在于接刀准,下一刀应对准上一刀够深的地方接刀。如果接刀位置移前就会浅出或漏刀,接刀位置移后就会加深或重刀。对胶乳容易固的胶树应稍割深些,稍正刀些,割线斜度稍大些,否则胶乳容易外流,造成有割无收的现象。割胶深度均匀,即从下刀,行刀到收刀的深度符合要求。 12、怎样割胶才能做到割面均匀? 答:(1)行刀进前臂与刀柄要保持平直,用臂力推刀前进。行刀时应侧身乍接刀点,每刀都从三角点处接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