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品资料专题19 空间定位能力[高考命题展望]区域定位就是确定区域的地理位置,是区域地理复习的第一步,也是解区域地理试题的钥匙。
区域地理空间定位作为区域地理学习和研究区域、分析区域的基础,在地理学科中的地位非常重要。
预计今后高考命题关注点:⑴以区域地理为背景,考查区域地理事物分布、区域自然、人文特征、区域内的人地关系等。
⑵以区域特征为素材,比较不同区域的地理特征的异同,并分析其原因。
分析区域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对人类的影响,指出解决问题的措施。
如中国西部与俄罗斯东部(或美国西部),珠三角与长三角,天津滨海新区与上海浦东新区,黄土高原与亚马孙平原的环境问题等。
⑶以某区域的自然、人文资料为信息,进行区域有关知识的考查,此为“无图考图”。
需要学生根据有关信息进行分析、归纳、推理,来进行地理空间定位,进而对区域内相关知识进行分析并解答问题。
[主干知识串讲]空间定位”十”法1.利用经纬网定位地理事物都有精确的经纬度位置,要仔细观察地图,熟悉重要地理事物的经纬度位置,当具备了较扎实的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的基础,解题时就能通过经纬度数据进行正确判断。
如:北美大陆中部经度约为100°w;我国中部经度约为100°E,南回归线穿过非洲南部、澳大利亚介于10°S~40°S和120°E~150°E之间。
2.依据海陆位置定位每个地方都有自已的海陆位置,有些位于大陆东部,有些处于大陆西部,有些深居大陆内部,有些被海洋所包围(如岛屿),利用这一特性可确定地理事物的大致位置。
3.通过地理事物的轮廓形状定位国家、地区都有自己特殊的轮廓特征,河流、湖泊也有自己的形状。
如:意大利半岛像个长筒高跟靴、伊拉克国家像芭蕉扇、湖南省的形状象人头,湖北则象顶帽子,黄河像个“几字”形、长江中下游的的形状则象个字母“W”。
要善于发挥想象,把轮廓、形状特征作为判断地理事物分布的一把钥匙。
4.根据地理事物的相对位置定位有些地理事物可能一时辨认不出,但其周围事物可以成为判断、推理的依据,通过对相对位置进行综合分析往往能够心明眼亮5.依据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来定位很多地理事物都有自己的分布特征及规律。
如: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变化的分布规律,河流径流量变化的分布规律,地貌特征的分布规律,农作物的分布规律,人口的分布特征等等。
掌握了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再依据试题中的材料(文字、数据或图表),如:气候类型数据图、地貌示意图、河流径流量图、人口结构图、地球日照图及文字说明等,就不难分析出地理事物所在的空间位置。
6.利用地理原理来定位有些地理事物的形成、分布是受地理原理支配的,理解、掌握并灵活运用地理原理,就可以间接推导出地理事物的地理位置。
如根据某个地区为地中海气候,就可推测该地位于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
7.利用特殊景观定位代表性的自然景观,文物古迹,现代建筑物、文化现象等往往是定位的重要线索。
如法国巴黎的艾菲尔铁塔、凯旋门,广州的五羊雕塑,北京的万里长城,洛阳的龙门石窟,云南西双版纳的竹楼、泼水节等。
8.利用题目中文字提示信息辅助定位有些题目在题干中或问题中提示了区域的大致范围或自然、人文特征,对缩小定位范围和提高定位速度很有帮助;有的提示信息甚至决定定位的成败。
9.掌握地理的整体性规律,建立空间联系地理学科的原理之一是整体性,即各地理要素之间都不孤立存在,而是相互影响、制约、作用的,因此在地理事物的分布上更表现为紧密的内在联系,并具有一定的规律,掌握了这些规律,我们在定位时就能由一事物想到其它事物,由此及彼。
例如:10.综合定位法给某一区域定位,有时采用一种方法是不够的,解题时往往需要多种方法“协同作战”,才会取得理想的效果。
要点串讲一、世界重要经纬线及其附近的地理事物1.各大洲的经纬度范围及位置特点经度范围纬度范围位置特征亚洲26°E-169°W10°S-80°N北回归线、北极圈通过、跨南北半球和低、中、高三个纬度非洲17°W-51°E35°S-37°N南、北回归线通过,跨南北半球,以热带为主。
欧洲10°W-66°E36°N-71°N处于中、高纬度北美洲170°W-20°W7°N-72°N北回归线、北极圈通过,跨低、中、高三个纬度南美洲82°W-35°W54°S-12°N赤道、南回归线通过,热带面积广大洋洲110°E--130°W47°S--30°N赤道、日界线穿过,跨东西两半球、跨南北半球,同时存在二个日期南极洲360°62°S以南跨经度最大的洲,以南寒带为主3.用几条重要的经纬线给七大洲定位(4)世界上重要纬线经过的地区【例1】图中①②③④是世界四条大河入海口附近,据此回答⑴-⑶题:⑴四条大河的主要特点A.①河流经大平原地区,流程较短B.②河流经沙漠地区,水量较少C.③河结冰期长,航运价值不大D.④河流经盆地地区,冬季为汛期⑵四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A.①商品谷物农业 B.②水稻种植业 C.③混合农业 D.④大牧场放牧业⑶四地区所在的大洲A.①全为发达国家 B.②拥有最大的石油输出地和输入地C.③以黑人为主 D.④面积最小的一洲【解析】首先根据经纬度坐标,确定①为密西西比河河口,②为恒河河口,③为巴拉那河河口,④为墨累河河口,再根据这些河流所在国有关地理特征加以分析判断。
【答案】⑴D ⑵B ⑶D二、中国空间定位思路1. 在经纬网中“面”的划分在对我国进行区域空间定位时,用23°26′N、30°N、40°N三条纬线和120°E、100°E、80°E三条经线进行区域划分。
依据我国各地区位置、气候、地形、经济联系等因素,把我国共分成六个区域(如下表)。
2. 以城市(控制点)为中心,确定其周围的地理事物在找到控制点后,我们就以控制点为中心,识记控制点周围的地理事物(如下表)3. 用经纬线把地理事物联系起来在用经纬网对中国进行区域定位时,用80°E、100°E、110°E、120°E和23°26′N、30°、40°N等经纬线为轴,把重要的地理事物联系起来(如下表)。
【例2】读某区域简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山脉为,A地区因矿产资源丰富而被称为“聚宝盆”,A的地形名称是。
(2)B铁路线名称为,制约该铁路在此地区走向的主导因素是,该铁路沿线分布的主要农业类型为农业,该地区农业发展的水源主要来自于。
(3)城市C往南的铁路已竣工,该铁路通到(填城市名称),请简述该铁路建设的意义。
(至少写出3点)(4)图中湖泊属于湖(填类型),近年来该湖泊面积在不断缩小,试分析其主要原因。
【解析】根据经纬度判断,图中山脉为祁连山,A为柴达木盆地,则B铁路为兰新线。
【答案】(1)祁连山山脉柴达木盆地(2)兰新线地形绿洲高山冰雪融水和雨水(3)拉萨从根本上改变了青藏地区的交通条件和投资环境;促进青藏地区的经济发展使其优势资源得以更充分发展;促进藏族与其他各民族的文化交流,增强民族团结的需要;加快青藏地区旅游业的开发等(4)咸水湖或内流湖全球变暖,气温升高,蒸发增强;对入湖河流过度取水。
【高考导航】区域性和综合性是地理学科的两大性质特征,任何地理事物都有具体的空间位置,地理事物所在的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往往决定了其地理环境特征。
因此在近几年的高考文综试题中,区域定位试题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试题往往从地理空间入手,要求考生对试题中给出的地理信息进行正确的空间定位,再以此为基础,分析、推理其他特征解题。
而对地理事物的认识和分析,应首先确立其所在的区域位置。
只有首先树立牢固的空间概念,掌握区域空间定位的基本方法,高考中才能得心应手。
如果空间判断错误,则一切都无从谈起。
因此,如何正确判断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掌握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特点以及空间联系的规律,已成为地理应考的首要问题。
对于空间定位法要灵活应用,往往需要多种方法综合应用。
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来看,由于目前试卷提供的区域地图往往是小区域的大比例尺地图,与学生平时学习和复习时接触的小比例尺地图有所不同。
解高考试题时采用某一种区域定位方法准确地确定图示区域的范围显得有点困难,这时就要求学生同时利用多种定位方法进行区域定位。
这样不仅能提高区域定位的准确性,而且还能印证用某一种或某几种方面定位的正确性。
在做题时应该注意:认真审题,从题干、材料、题枝中获取信息;仔细读图: 图例、图名、比例尺等图中信息。
【高考冲刺演练】下图中,直线为晨线,O为中点,完成1~2题。
1.若过O 点的经线为西经20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时的北京时间为3时B.赤道上既在昼半球又在东半球的范围是 0°~180°C.此时太阳直射点到M 、N 的距离与到O 点的距离相同D.从M 到N 走最短距离则行进的方向为向东2.若M 点的纬度值为70,则下列说法正确的( )A.此时北极点的太阳高度为20度B.从波斯湾到马六甲的船舶顺水而行C.华北平原正在种植小麦D.M 、N 两地的昼长差值为24小时读世界某四区域略图,回答3~4题。
3.下列关于上图中所示四区域,说法正确的是( )A.四区域都濒临印度洋B.四区域居民大多都信仰伊斯兰教C.四区域都有热带沙漠D.四区域都属于发展中国家或地区4.在图中所示区域中,气候干旱、土壤贫瘠,但农业集约化程度高,堪称发展奇迹的是( )A.甲B.乙C.丙D.丁读下面经纬网图,回答5—6题。
5.有关图示区域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示区域跨世界两大洲、两大洋B.图示区域中A 区域是世界上重要的能源55°35° 70° 126° 甲 乙 丙 丁38°30° 55°32° 60 ° 30 ° 50 ° 20 ° 70 ° 10 ° 80 ° A B资源产区C.B区域的实际面积大于A区域的实际面积D.图示区域中有大面积的热带沙漠气候分布6.关于B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A.B所在国家的人口再生产类型为现代型B.B区域有该国重要的新兴工业中心C.B区域的气候的形成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无关D.B所在区域自然带分布垂直地带性差异显著读“两个国家地理位置示意图”,回答7-9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