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省际名校联考(五)文综地理试题第Ⅰ卷本卷共35小题。
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逆光是在被摄主体恰好处于光源和照相机之间时,极易造成被摄主体曝光不充分的一种状况。
但有时候逆光产生的特殊效果也不失为一种艺术摄影的技法。
日出日落时分,光线与地面的夹角较小(约为0°-30°),强度弱,对逆光拍摄最有利。
随着自媒体的不断发展,各大手机生产商争相开发和完善“逆光也清晰”拍照功能。
2017年北京国际摄影周,某品牌手机拍摄的逆光照片参与了展出。
摄影爱好者们体验之后表示,该手机的逆光拍照功能很强大,超乎了对于手机拍摄的想象。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 位于重庆市(29°N,106°E)的张先生约摄影师于3月20日下午拍摄逆光照片的最佳时间(北京时间)是A. 16:00-18:00B. 17:00-19:00C. 18:00-20:00D. 19:00-21:002. 刺激手机厂商开发“逆光也清晰”拍照功能的主要因素是A. 生产技术的进步B. 企业竞争加剧C. 交通运输的发展D. 市场需求的扩大【答案】1. B 2. D【解析】2. 根据材料信息,“随着自媒体的不断发展,各大手机生产商争相开发和完善“逆光也清晰”拍照功能。
”说明客户对逆光拍摄的需求越来越多,市场刺激了手机厂商的开发,选D。
【点睛】注意提取材料信息中的“光线与地面的夹角较小(约为0°-30°)时,对逆光拍摄最有利”,得出日出后2小时、日落前2小时拍摄条件最好,由此计算即可。
市场是刺激产业研发热情的源泉和出发点。
2017年5月31日1l时10分,由中国路桥公司承建的蒙内铁路正式开通,连接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与东非第一大港蒙巴萨,铁路沿线设置了多处桥梁式遹道,是中国帮助肯尼亚修建的一条全线采用中国标准的标轨铁路,并包揽了这条铁路上相关的配套设施。
蒙内铁路的建成通车取代了国内仅有的一百多年前由英国修建的“米轨”铁路(轨距1米),是肯尼亚独立以来的最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下图示意肯尼亚位置和蒙内铁路。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 材料显示与一百多年前的米轨相比,蒙内铁路最大的优点A. 运力足B. 距离短C. 运费低D. 时速快4. 蒙内铁路沿线设置多处桥梁式通道的主要原因是A. 节约草地面积B. 解决冻土问题C. 穿过多处河流D. 保护野生动物5. 中国承建蒙内铁路可以从中获得的社会利益是A. 带动相关产业发展B. 扩大在当地的影响力C. 优化调整产业结构D. 促进基础设施建设【答案】3. A 4. D 5. B【解析】3. 蒙内铁路是中国帮助肯尼亚修建的一条全线采用中国标准的标轨铁路,铁路连接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与东非第一大港蒙巴萨,运距长,运费、速度材料没有显示,但该路运距长、途径地区多,终点是首都及大港,因此运量大、运力足,选A。
4. 蒙内铁路地处东非高原热带草原野生动物生活区,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成为铁路设计的一大考量。
铁路沿线设置了桥梁式通道,净高均在6.5米以上,基本不会影响野生动物的自由迁徙。
这里没有冻土,也无需穿过多条河流,会对草原生态有一定的影响。
据此选D。
5. 中国援建肯尼亚的铁路,将有效的拉动当地经济增长,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优化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基础设施建设,但这都是对肯尼亚的经济影响,对于中国而言,展示中国实力,造就并扩大在当地的影响力是中国在当地收获的社会意义,选B。
读我国某地年降水量等值线分布示意图(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6. 图示区域内年降水量的最大差值是A. 960mmB. 600mmC. 1000mmD. 1200mm7. 该地区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是A. 由东南向西北递减B. 由四周向中间递增C. 由东南向西北递增D. 由西南向东北递增8. 影响该地区年降水量等值线弯曲闭合的主要因素是A. 海陆位置B. 地形地势C. 洋流D. 大气环流【答案】6. A 7. C 8. B【解析】6. 由图可知,区域最大降水量是2000-2200mm,最小值是1200-1400mm之间,因此年降水量的差值是600-1000mm,据此选A。
7. 根据图中的数值分析可知,该地区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表现为由东南向西北递增,选C。
8. 结合图中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可知,该地区年降水量等值线弯曲闭合的区域,为山区,受山地地形抬升作用的影响,这些地区降水较多,据此选B。
【点睛】山区受地形抬升影响,降水量会随地势增高而增多,但达到某个高度后,降水量会相对减少。
一般陆地上降水量的变化除与水汽来源远近相关外,要考虑地形地势的影响。
千脚落地房是云南怒江、贡山等地的传统民居。
当地地质不稳,森林丰富,通常在斜坡或靠山处竖立几十根木桩,这些木桩像千百只脚一样,支撑着整个房屋,因此得名千脚落地。
房头板原料为红杉木,纹理美观、耐腐,房顶上覆盖茅草,冬暖夏凉,但不立窗户。
有的木材本身有凹形槽,雨水可以顺流而下,具有瓦片功能。
如今,随着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保护意识的淡薄,这种独特的房屋愈来愈少,而砖瓦房却增多。
下图示意千脚落地房景观。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9. 与现代砖瓦房相比,当地千脚落地房的优点是①地震损害小②耐腐蚀、防御蛇虫野兽袭击③便于搬迁兴建④向阳采光通风效果好⑤冬暖夏凉A. ①②③④B. ②③④C. ①②③⑤D. ①③④4⑤10. 千脚落地房成为当地主要民居的理由是该地区A. 喀斯特地貌广布B. 气候湿热,岩石裸露C. 气候干旱适合修建D. 地势崎岖且林木资源丰富11. 目前千脚落地房在当地越来越少,带来的影响是A. 利于房屋造型的多样化发展B. 不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C. 利于减少自然灾害的频发D. 不利于森林资源的保护【答案】9. C 10. D 11. B【解析】9. 根据材料,当地地质不稳,千脚屋多根木桩固定,防震效果好;当地森林丰富,便于就地取材,便于建设,也便于搬迁;材质红衫木耐腐蚀;但材料显示该房屋“冬暖夏凉,但不立窗户”,说明通风效果不好,据此选C。
10. 该地位于云贵一带,地势崎岖,房屋建于斜坡或靠山处,以木桩木材建设,山区林木资源丰富,便于就地取材,据此选D。
该地位于山区,气候并不湿热且地表有森林;喀斯特地貌区并不是建此类民居的理由。
11. 千脚落地房是当地的传统民居,随着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保护意识的淡薄,这种独特的房屋愈来愈少,这将影响文化的传承,据此选B。
二、非选择题(共160分,第36-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43-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1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番茄是一种喜温怕冷、喜光怕热、喜空气干燥怕空气湿度过大、喜水怕涝的丰耐旱性蔬菜,因其口感好、营养佳而受到大家的喜爱。
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温室种植番茄具有悠久的历史,但收益低。
番茄酱是新疆出口创汇第一大产品,主要出口欧美、中东等地。
近年来,中国新疆某公司正借助“一带一路”倡议的东风,选择具有农业开发前景的哈萨克斯坦来推动番茄种植业的国际合作,从国内购买了相关设备并配套安装。
2017年下半年,该公司和当地哈欧亚农业集团合作共同启动番茄酱加工厂建设。
哈萨克斯坦政府也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法律,将农业、加工业、基础设施项目列为优先投资领域。
下图示意哈萨克斯坦国家及其周边区域,下表为哈萨克斯坦第一大城市阿拉木图多年平均气候资料。
(1)哈萨克斯坦番茄种植主要集中在南部的阿拉木图州等地,据表分析当地气候对番茄生长的有利影响。
(2)说出哈萨克斯坦番茄种植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
(3)分析与中亚其他国家相比,该公司选在哈萨克斯坦进行番茄种植的原因。
(4)简述哈萨克斯坦从“中国公司种植番茄并与当地合作建设番茄酱加工厂”中获得的利益。
【答案】(1)夏季气温高,热量足,有效积温高,利于番茄生长;降水稀少,日照时间长,利于番茄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温带大陆性气候,昼夜温差大,利于番茄植物体内糖分和养分的积累(2)限制性因素:水资源短缺;经济落后,农业相关配套基础设施落后,农业技术水平低下等(答出两点)(3)土地面积大,种植成本低,农业开发前景广阔;邻近新疆,尤其与俄罗斯等欧洲发达国家距离近,交通便利,便于拉近产销区的距离,降低销售物流成本;有当地政府的优惠政策,可以降低关税和贸易壁垒;利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提升中国国际竞争力等(答出4点)(4)有利于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增加税收(答出3点)【解析】(1)气候的影响主要包含气温、降水、水热组合、温差等方面。
据表可知,该地夏季热量条件好,有效积温高,利于番茄生长;降水稀少,日照时间长,利于番茄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昼夜温差大,利于番茄植物体内糖分和养分的积累。
(2)哈萨克斯坦位于内陆地区,降水少,地表径流少,水资源短缺成为种植番茄的自然限制性因素,同时,作为内陆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农业相关配套基础设施落后,农业技术水平低下等也是限制性因素。
(3)与中亚其他国家相比,哈萨克斯坦的土地、位置、交通、政策等优势较为明显,该国土地面积大,种植成本低,前景广阔;邻近新疆,与欧洲发达国家距离近,交通便利,便于低成本外运;政策优惠;位于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线上,可以提升中国国际竞争力等。
(4)通过中哈合作,哈萨克斯坦可以获取经济、社会收益。
通过番茄产业引入有利于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加工厂的建设可以促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也可以增加就业,增加税收等,【点睛】区域产业的转移和合作,可以实现共赢与发展。
番茄产业在哈萨克斯坦可以获取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欧洲大市场,也将给哈萨克斯坦带来产业调整、收入增加,提供就业岗位等好处。
1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人口的出生性别比,通常以每出生100个女性人口相对应出生的男性人口的数值来表示。
国际上通常将人口出生性别比的正常范围定为102-107,超出这个范围则被视为异常。
男女性别平等协调发展,是社会公正的重要体现,是家庭、社会和谐稳定的前提。
性别比问题不仅关系到人口可打持续发展的战略问题,也关系到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问题。
下图为1980-2015年我国人口出生性别比变化趋势(数据来自中国人口统计年鉴)。
(1)据图归纳我国人口出生性别比变化的特征。
(2)分析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人口出生性别比总体失衡的原因。
(3)说出我国人口出生性别比失衡可能带来的影响。
(4)请结合实际情况,提出缓解我国人口出生性别比失衡现状的有效对策。
【答案】(1)自1980年以来,我国出生性别比波动上升,总体偏高;1980年—2008年出生性别比开始超出正常范围,并且呈现持续増高的趋势;2000年—2003年出生性别比稍有回落,但之后一直处于偏高状态;2008年出现拐点以后,出生性别比开始逐年下降(2)较低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完善,造成男女不平等的社会现状;封建传统观念深入人心,导致重男轻女生育观的产生,从而加剧了人为干扰性别生育的欲望;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B超技术变得越来越普及,为人为选择性别提供了可能;计划生育限制了生育的数量,催化了人口出生性别比的失衡;一些极度偏僻落后的地区存在女婴瞒报漏报以及溺弃女婴的现象等(答出3点)(3)可能导致婚姻挤压;就业挤压;犯罪现象増加,加剧社会不稳定因素,影响社会和谐;加剧政府财政负担,加大政府财政支出等各种社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