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英汉动物词文化内涵比较研究

英汉动物词文化内涵比较研究

ContentsAbstrac (2)摘要 (2)Key words (2)关键字 (2)第一章引言 (3)1.1研究背景 (3)1.2研究意义 (3)1.3研究方法 (3)第二章文献综述 (4)2.1国内外研究现状 (4)2.1.1(国内)动物词语的文化内涵 (4)2.1.2 (国外)归化和异化的内涵与动物习语的翻译 (4)2.2理论基础 (5)第三章英汉动物象征意义对比关系的比较 (6)3.1汉英动物词涵义完全相同 (6)3.2有部分相同部分出现歧义 (7)3.3完全不对应 (7)3.4语义空缺 (8)第四章归化和异化的内涵与动物习语的翻译 (9)4.1、归化与异化的内涵 (9)4.2、从归化的视角反思动物习语的翻译 (10)4.3、从异化的视角反思动物习语的翻译 (11)结语 (12)致谢 (12)参考文献 (12)英汉动物词文化内涵比较研究Student:徐雷诺Supervisor:陈红(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CTGU)Abstrac t: In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history long process, animals and humans have been keeping close contact, and to the human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the profound influence. This intimate relationship makes human beings to animals produce love or fear of delay or complicated emotions, people also often borrow from animals to consign and express people's emotion, so in both English and Chinese cultures have many and animal related words. The vocabulary of a language reflects the difference of cultural development, because of the history, customs, values, religious beliefs, and many other aspects of cultural factors, both English and Chinese language gives animal words in their specific cultural connotations.The paper gives the examples from English and Chinese animal words cultural background and the basis for generation, animal word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national culture has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and compare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English and Chinese culture, and analyzes the translation process should be noted.摘要:在人类历史发展的漫长过程中,动物一直与人类保持着密切联系,并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这种亲密无间的关系使得人类对动物产生喜爱或延误或恐惧的错综复杂的情感,人们也常常借动物来寄托和表达人们的情感,所以在英汉两种文化中都有许许多多与动物相关的词汇。

语言中的词汇反映了文化发展的差异,由于受历史,习俗,价值观念,宗教信仰等诸多方面文化因素的影响,英汉两种语言赋予动物词汇以各自特定的文化内涵。

本文结合实例从英汉动物词的文化背景及其产生的基础,英汉动物词在个民族文化中具有的文化内涵等方面比较英汉文化的异同,分析英汉翻译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从而为英语学习者和翻译人员提供参考,以便于他们更好的学习和工作。

Key words: culture animal translate religion tradition关键字:文化动物翻译宗教传统第一章引言1.1研究背景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存在着大量的动物词,但由于两个民族在文化背景、思维方法、价值观念、审美价值取向和社会心理等诸多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两个民族对同一动物词赋予了不同的文化内涵,有的有着相同的象征意义,有的有着不同的象征意义,甚至有的相冲突。

由于这些差异的产生,它会给我们的翻译工作带来诸多不便。

本文主要归纳了一些动物词文化内涵的异同,并介绍了一些英语动物词的翻译方法。

从而为英语学习者和翻译人员提供参考,以便于他们更好的学习和工作。

1.2研究意义众所周知,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在人类社会的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动物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物质基础,所以人类的语言中存在着大量的动物词汇。

但由于汉英两个民族各自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

他们赋予了动物词不同的文化内涵,有的有着相同的象征意义,有的有着不同象征意义。

甚至有的相冲突。

由此弄清楚英汉动物词之间的文化差异十分有必要,它能使我们的跨文化交流更加顺畅,使我们的翻译工作更加得心应手,因此本文归纳了一些动物词文化内涵的异同,并给出了一些英语动物词的翻译方法。

可以作为翻译人员的参考,也可以帮助语言学习者更好的学习。

由于社会、宗教、文化背景的不同。

东方人和西方人对某些词语的理解和联想有所不同,他们赋予了动物词不同的文化内涵,有的有着相同的象征意义,有的有着不同的象征意义,甚至有的相冲突。

以下对动物词的内涵差异归纳为四种情况:一、英汉同一动物词表达同一内涵。

二、英汉同一动物词表达不同内涵。

三、英汉不同动物词表达同一内涵。

四、英汉不同动物词表达不同的内涵。

虽然东西方文化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但两者之间还是具有一些相似之处,因为人们对同一世界的认识总是相同或相似的,于是汉语和英语都有一些相同的表达方式。

1.3研究方法主要有资料查找,阅读法和综合分析法,通过查阅文献、收集资料进行总结分析。

第二章文献综述2.1国内外研究现状随着东西方交流的日益密切,文化交流自然成为交流的焦点,关于动物词文化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2.1.1国内动物词语的文化内涵研究现状人类各民族的语言都不仅是一个符号系统或交际工具,而是该民族认识、阐述世界的一个意义体系和价值体系,因而语言都具有人文性——即不把语言看作是一个客观、静止、孤立、冷峻、在形式上自足的对象, 而把语言看作一个人参与其的、与人文环境至为关照的、动态的、内容上自足的表达与阐述的过程。

动物类词语是构成英汉语言的重要材料,它们的文化内涵都具有鲜明的人文性。

目前国内正是从英汉动物象征意义对比的角度进行研究。

目前主要的代表人物及其作品有:潘能《西方漫谈》、席玉虎《英语阅读文化背景词典》、李常磊《英美文化博览》2.1.2 国外动物词语的文化内涵研究现状目前国外关于动物词文化内涵研究的主要角度是从归化和异化方面着手。

美国翻译理论家韦努蒂对归化和异化的定义如下:归化法采取民族中心主义的态度,使外语文本符合译入语言的文化价值观,把原作者带入译入语文化”。

而异化法则“是这些文化价值观的一种民族偏离主义的压力,接受外语文本的语言和文化差把读者带入外国情境。

从这个定义我们看出文化地位的不同会造成对待外来文化心里的差异,从而在翻译上我们就应采取不同的策略。

归化翻译要求其译文符合译入语的文化规范和表达方式,以满足读者对本族语的原味的需求;异化强调保留原文的语言和文化特点,以丰富译语的语言和文化,以满足译语读者对译文新奇感的需求。

鲁迅认为翻译“必须有异国情调就是所谓的洋气”。

具体说来就是不仅要有新思想和新内容,而且还要有新的表现手法和风格。

傅雷的“神似”和钱钟书的“化境”被认为是归化论的进一步延伸。

在国际上,Nida可以说是归化的代表人物,他提出了“功能对等”(functional equivalence )的概念,“译文基本上应是原语信息最近的自然对等”。

而异化论的代表人物Venetia提出“反翻译”的概念,这种翻译强调在译入语的文本中,在语言风格和手法上突出原文的“异”其目的是用一种新的翻译理论实践来抵御译入语文化占主导地位的现象,从而突出原语和译入语两种语言的不同。

主要的代表人物及其作品有:Pleskacheuskaya Ines. Chinese Customs and Wisdoms,Robert Aswan. America Now, Pearson Longman. Dictionary of English Language and Culture2.2理论基础人类文化语言学(ethno linguistics)是语言学与文化人类学(cultural anthropology ),亦称社会人类学是当今语言研究中最具动力和潜势的一个探索点。

语言、思维与文化的关系,在语言思想史中又称为语言世界观。

就西方学术而言,这个研究领域有着厚重的历史积淀,其源头可溯至希腊古典时期的理智活动。

18世纪在启蒙运动影响下,德、法、英等国的思想家们将语言世界观问题推向明晰化,对这个问题的研究也从哲学思辨水平发展到经验科学水平。

到20 世纪20年代由于哲学人类学(philosophical anthropology)和人类语言学(anthropological linguistics)的兴起,语言世界观问题竟至成为现代语言学和文化人类学中的一个焦点,围绕这个焦点,包括语言学家、人类学家和语言哲学家在内的广义学术界进行了不懈的探究,这种探究一直延续到今天,所获得的学术成就及其影响弥漫在理论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应用语言学及其众多的分支学科中。

尽管以西方为主的世界学术界对语言、思维和文化的关系进行了长期而卓有成效的探究,但由于其综合性和复杂性,这个研究领域仍然有一些理论和实践问题困扰着相关学科的学者们,而且随着探究的深入和扩展还会产生一些新的问题。

人类文化语言学可以成为解答这些问题的钥匙。

人类文化语言学是一门大跨度的综合性学科,理论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以及语言哲学和语言思想史研究构成了它的基本学科扇面,而当代最活跃的几个语言学分支诸如语用学、话语分析、跨文化交际理论、翻译理论以及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等,都可以从中获得本体论和方法论资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