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词汇学》期末考核论文2014-2015-1论文题目浅析英汉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差异班级英语1401班姓名南宫芊芊不爱我学号**********任课教师蓝天湖南工业大学科技学院浅析英汉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差异南宫芊芊不爱我摘要:词汇意义标志着人们对客观世界认识的广度和深度,收到人们所属群体文化的影响和制约。
动物被赋予的各种寓意有浓厚的民族文化特色及深远的社会历史渊源,英汉雨中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就存在很大差异,体现了其所属群的文化背景。
全文从地域文化、习俗文化、宗教文化、民族文化等角度探析了中英两种文化体系下汉英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差异,旨在促进英语教学,推进跨文化交流。
关键词:动物词汇;英汉语言;文化内涵;文化差异Abstract: Lexical meaning, influenced and limited by the group culture it belongs to, marks the width and depth people’s cognition of the external word. The implied meaning of animal words that they are endowed with have strong national cultural traits and profound social historical origins. There exist the striking differences of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animal words, embodying the cultural background of the group they belong to. This thesis is trying to explore the differences of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English and Chinese animal words under the two cultural systems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 such as regional culture, custom culture, religious culture and national culture, in order to promote English teaching and push forward the cultural cross the cultural cross communication.Key words: animal words, English and Chinese language, cultural connotation, cultural differences一、引言任何语言都是文化的基石。
一种语言既反映一种特定的文化,又受这种文化的影响和制约。
词汇是语言的重要组成因素,反映着语言的发展状况。
词汇意义标志着人们对客观世界认识的广度和深度,收到人们所属群体文化的影响和制约。
不同的文化群体(社会或国家)因为自然生态环境、经济发展水平、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等的不同,对相同事物或概念可能具有表现为个人爱憎的截然不同的心理特征。
这种导源于文化背景的内涵意义,我们称之为词汇的文化内涵,即“文化附加义”,它是除基本意义或字面意义以外的各种引申义、象征义、比喻义等文化所赋予的文化含义。
动物词汇指表示动物的单词和包括这些单词的短语和其他成语。
这些词汇不仅能形象地表现某种品质、性格,还可以简洁地描述某些事件及传达某种情绪。
在日常生活中,动物词汇由于具有丰富的表现力,经常被人们用来抒发自己的情感,丰富自己的语言,已被融入到各民族的语言中,为人们接受并广泛使用。
由于各民族的文化差异,动物被赋予的各种寓意都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特色及深远的社会历史渊源,英汉语中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就存在很大差异,体现了其所属群体的文化背景。
本文试从地域文化、习俗文化、宗教文化、民族文化等角度来探析中英两种文化体系下英汉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差异。
二、英汉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差异1、因地域文化不同而产生的文化内涵差异英汉两个民族生活在不同的自然生态环境中,各属于不同的文明体系,中国属于黄土文明,英国属于海洋文明,因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
英汉两个民族对与其生活息息相关的动物赋予了各自不同的文化内涵和寓意。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农耕国,“牛”在悠久的中国农业史上作为主要农耕工具具有重要作用,是人们劳作不可缺少的工具。
因此,牛在中国文化中是一个很受欢迎的形象,人们对牛的情感也反映在语言上。
在汉语中有很多带“牛”字的成语都富有褒义色彩,如汗牛充栋、老牛舐犊、卖剑买牛、牛角挂书、亡羊得牛等等。
另外,人们还经常用“牛”来形容或比喻人,例如,用“壮实如牛”形容人身体健壮,用“牛劲”形容人力气很大,用“像老黄牛一样地辛勤工作”形容任劳任怨,甚至说某人喝很多水也用“牛饮”来形容。
英语国家的人们则不以“bull(牛)”为“农家宝”,而是将其视为“盘中餐”。
在他们的眼中,“bull(牛)”满身都是缺点,如a bull in a china shop指鲁莽闯祸的人;1ike a bull at a gate指狂怒凶悍throw the bull则是指胡言乱语。
John Bull(约翰牛)是英国人的绰号,这个词在John Arbuthnot(1667-1735)的笔下第一次出现时指的是一个名叫John Bull的英国人,此人心直口快,行为鲁莽,躁动不安,滑稽可笑。
在英语中,calf(牛犊)、cow(母牛)、buffalo(水牛)的文化内涵也都是贬义的,如calf比喻呆头呆脑的年轻人;cow 比喻肥胖丑陋的女人;to buffalo sb. 指哄骗某人。
与中国不同,英国是一个以畜牧业为主的国家,加上它是一个岛国,所以渔业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有很重的地位。
因此,horse(马)”和“fish(鱼)”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最大。
“horse(马)”不仅是人们生活中最重要的一种动物,也是骑士们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更是皇家饲养、御用的动物。
因此,汉语中的“壮实如牛”英语用“as strong as a horse”来形容,“牛劲”用“horsepower”表示,同样,“work like a horse”指“像老黄牛一样的辛勤工作”,另外,英国人也喜欢用“fish(鱼)”来比喻人:Not knowing a foreign language, he felt like a fish out of water among so many foreigners. (他连一种外语都不懂,同那么多外国人在一起,他感到很不自在。
)The new teacher is a cold fish. He does not talk much with people.(新老师是一个冷漠的人,不太与人交往。
)甚至说某人“牛饮”还可说成“to drink likea fish”。
2、因习俗文化不同而产生的文化内涵差异由于生活习性不相同,各民族的习俗文化也存在很大差异。
英汉两民族由于各自的习俗文化,对同一种动物也有着不同的爱憎褒贬象征。
比如,西方英语国家的人们一直以来好养宠物,而且以“dog(狗)”为甚。
他们养狗不仅是为了用来打猎、看家,而且常常是为了做伴,他们把狗当作是“man’s best friend”。
有的人无儿无女,便拿狗来代替,他们的狗能得到相当多的“优待”和“特权”。
它们不仅有吃、有穿、有户口,还有专门的墓地,而且有音乐家专门为之谱“狗曲”,甚至有些主人在过世前就立下遗嘱把财产留给自己的狗。
当它们得病时,可请兽医,还可请心理学家、专科医生来治疗。
当主人外出度假时,它们还可以享受“最好的’假期’待遇”。
比如,可以住在装有空调设备的“高级狗旅馆里”。
因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英语中有很多带“dog(狗)”的褒义的短语和句子了。
比如,“Love me, love my dog”指爱屋及乌,“A luck dog”指幸运的家伙,“Every dog has its day”意为“凡人皆有得意日”,“A good dog deserves a good bone”指有功者应受奖赏,“Help a lame dog over a stile”指雪中送炭,助人于危难之中,等等。
与西方英语国家的人们更看重狗的聪明性和忠实性不同,中国人则更在意狗的奴性和使役性。
中国人养狗的目的主要是用来看门,因而在中国,狗的地位比起英语国家的同类来说要低得多了。
中国人对狗所持的这种态度,自然而然地在词汇中反映出来。
汉语中以“狗”为喻体的成语、谚语几乎无一不带贬义。
例如,“走狗”、“丧家之犬”、“狗腿子”、“狗急跳墙”、“狐朋狗友”、“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狗仗人势”、“鸡鸣狗盗”、“狗头军师”、“狗眼看人低”、“狼心狗肺”等等。
有趣的是,中国人与西方英语国家的人们对猫的喜好情感恰好与狗相反。
中国人更习惯于把猫视为宠物。
因为它活泼可爱,既会陪伴主人,又会抓老鼠,颇具实用价值。
汉语中猫的文化内涵一般是指其温顺、可爱、精灵的特性。
宋代大诗人黄庭坚、明代大文人文征明都写过《乞猫》诗,表现了人们对猫的喜爱。
当形容一个小孩或小女子楚楚可怜的模样时,人们常常会说“像小猫咪一样惹人怜爱”。
汉语习语中虽然找不到很多含有猫的赞美之词但猫也不像狗背负了那么多的臭名。
可在西方英语国家的人们眼中,同样乖巧也能捕鼠的猫,却是整天不务正业、到处乱窜,只知道惹事生非的家伙,以下的习语就生动地体现了他们眼中的这一形象“No room to swing a cat(形容地方狭窄)”、“Like a cat on hot bricks(形容像热锅上的蚂蚁)”、“The cat shuts its eyes when stealing cream(指掩耳盗铃)”、“The cat out of the bag(指泄漏秘密)”。
尤其是黑猫在英美国家更是不受欢迎。
如果行人看见一只黑猫向它走来或从面前窜过,便预示着此人会遭遇不幸。
因此,在英美国家几乎没有人把猫当作宠物来养的,他们更习惯,也更喜欢养狗。
3、因宗教文化不同而产生的文化内涵差异一个民族的文化追溯其根源,与其宗教信仰不无紧密关系。
中国人信奉佛教和道教,相信神魔鬼怪的存在,相信炼丹求佛,追求长生不老;而英美国家的人们信奉基督教,相信上帝主宰着一切。
许多的民间传说、童话故事、寓言都由宗教信仰的角度衍生出来,这也导致了汉英两种语言中动物词汇所含文化内涵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