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监利县城市总体规划文本2014-2030
监利县城市总体规划文本2014-2030
3、两湖平原承接先进制造业转移示范区
融入区域,建设产业发展的繁荣之城 2011年国家正式批复荆州市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成中部地区的优秀示范区。监 利县位于两湖平原,为传统的农业大县、现代的经济强县,应在国际及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 大背景中,为两湖平原等传统农业地区向新型工业化发展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湖南城陵矶港与监利白螺港对江相望,湖北省提出白螺镇将作为长江经济带 沿江小城镇建设重点,形成湖北第二个“小池镇”,监利面临重大的跨省沿江合 作契机。
3、市域层面壮腰工程的振兴
(1) 湖北省“壮腰工程”、复兴大荆州 2011年11月,湖北省委、省政府发布《关于实施“壮腰工程”加快荆州振兴
的意见》,并从产业、财政、土地、金融等多方面给予荆州优惠待遇。此举力争 到2020年荆州全市生产总值达5680亿元,成为长江经济带上真正的“钢腰”。 (2) 打造“湖北经济增长第四极”
农业品牌响:是全国商品粮、商品鱼、 良种猪、麻类和优质棉生产基地,是湖北省 速生丰产林和出口麻生产基地,粮食总产位 于全国县市前列,优质畜禽品种闻名全省乃 至全国。
3、蓬勃发展的活力之县
经济稳步发展:近年工业经济发展迅速, 监利工业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2012年,监
利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75.37亿元,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53.61亿元。 一区四园蓬勃兴起:一区即监利经济开发区;四园即城东工业园、新沟粮食深加工园、
2014 年 6 月 17 日,项目组向监利县领 导进行方案汇报,并根据汇报后意见积 极准备总规专家评审会
2014 年 8 月 26 日,荆州市城乡规划管 理局在荆州召开《监利县城市总体规划 2014-2030 年》专家评审会
1
监利县城市总体规划(2014-2030 年)
第一章、监利现状认知
发展背景
借力白螺,与岳阳实现省际合作。促进监利 容城港、白螺邹港、岳阳城陵矶港一体化发展; 融入长江经济带、荆江城镇带,承接武汉城市圈 产业转移,与石首、松滋、公安、江陵等城镇合 作与竞争。
按“突出项目建设、壮大核心企业、延长产 业链条、培育产业集群”的思路,扶持新兴产业 发展,做大做强现代农业、现代物流业、现代服 务业。
朱河工业园、白螺临港工业园。
现实困境
1、农业大县,但不是农业强县
农业比重大:2012年监利县三次产业比为42.5:30.6:26.9,是荆州唯一一个第一产业 所占比重最大的县市。
但产出价值低:农业总产值与农副产品加工业及整体经济发展,在荆州市及湖北省仍处 于中等略偏下水平,加工业附加值急需提升。
荆 州 市 域 比 较
三产发展滞后:对就业人口吸纳力有待提高,且城市新兴服务业和针对农村地区的产销
4
监利县城市总体规划(2014-2030 年)
第二章、县域发展目标与战略
县域发展目标
1、国家现代农业改革与建设试验区
建设新型城乡,打造农业改革的“示范区” 监利县是湖北省典型的农业地区、农村地区、传统工业转型发展地区,为全国21个“国 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改革与建设试点县(市、区)”之一,在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产品加 工提值方面应起到良好的示范和试验作用。
2、省际层面发展策略的优化
(1) 从“两圈一带”到“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推行“跨区协调” 当前,长江中游城市群跨省合作、中部跨省域城市群构建是新时期的热点词
汇。黄冈九江的鄂赣跨省合作已试点先行,跨省、跨市、跨区、跨镇合作已是新 型城镇化的新模式、新途径。
2014年4月,国务院正式批复《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洞庭湖区跨湘鄂两 省,监利将成为湖北“两圈一带”与“环洞庭湖”黄金结合部,长江经济带开放 开发的“桥头堡”。 (2) 从“白螺省级战略”到“岳阳城陵矶临港开发”,推行“跨区合作”
监利县城市总体规划(2014-2030 年)
规划背景及工作过程
国家层面发展政策推进
省际层面发展策略优化
市域层面壮腰工程振兴
自身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2012年11月8日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 开。“生态文明”、“美丽中国”、“四化 同步”成为国家未来发展的关键词之一。
2013年12月12日至13日
战略区位突出:处于武汉城市圈、鄂西 生态圈和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圈的共同辐射范 围内,又可共享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的资源。
鱼米之乡:“土卑沃、广陂泽”、“地 富鱼稻”。 因东吴“令官督办”、“监收鱼 盐之利”而得名。
2、硕果累累的农业大县
监利县第一产业增加值占43%,典型农业 大县。
农产品丰富:盛产粮、棉、油、麻、猪、 鱼和芦苇。
2012年,荆州市市委书记李新华同志出席市第四次党代会开幕式并发表重要 讲话:提出推动跨越式发展实施壮腰工程、将荆州打造成湖北经济增长“第四极” 的战略决策。成长为继武汉、宜昌、襄阳之后的湖北省第四大经济体。
2
监利县城市总体规划(2014-2030 年)
优势要素
1、江汉平原的精华之地
地理区位优越:东带洪湖、南濒长江;处武汉、荆州、岳阳中心位置,足踏湖北、牵手 湖南。
中心集聚、做大城区、做强副中 心。监利处于工业化初期,应加快城 镇化进程,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促 进人口向城区、镇区集聚,集约利用 土地。
优化城镇空间结构,重点做大做 强县城和重点镇,提升城镇-2030 年)
4、双轮驱动的城镇发展战略
以人为本,以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为城镇发展的重要 驱动力;农业化和工业化分别提供了人口和空间的聚集载体, 助推“城镇化”大发展。
4、荆州市副中心
跨越发展,建设经济强县,功能卓越的滨江之城 监利县城镇规模在荆州市仅次于荆州区,且用地条件较好,城区位于荆江城镇带分蓄洪 区之外,发展条件好。 促进传统农业大县向新型工业化和现代农业转型升级,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发挥名县 效应,提升城市内在质量。
县域发展战略
1、多元协作的区域发展战略
2、人口大县,但吸纳力有限
人口规模大:2012年县域总人口156.27万人,城镇人口54.07万人,城市人口23.2万人, 城镇化水平34.6%,是荆州乃至湖北省的人口大县。
劳动力丰富:年龄结构上看,劳动力以青壮年为;从产业来看,第一产业占用劳动力达
3
监利县城市总体规划(2014-2030 年)
2/3,可转移的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 但流出人口多:外出半年以上人口43.04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27.5%,总量较大。下阶
2、平行推进的产业发展战略
两条主线、平行推进,做强优势产业、植入 战略性产业。
采取“农业提质、工业提升”的战略思路,做强特色产业,做大做强自身有特色的产业, 劳动密集型产业可充分提供就业岗位,助推监利县城镇化进程;植入具有新型战略类产业形 式,提升可持续发展力,增强区域竞 争力。
3、有序流动的人口集聚战略
段应吸引人口回流,推进监利特色的城镇化进程。
监利县各乡镇外出人口及比重
3、活力之县,但产业优势不显
服务有待提高。 整体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第一产业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第二产业优势不能有效发挥。
下阶段应加快推进工业壮大,加强第三产业拓展,提升县域经济总体实力和城镇辐射吸引力。
4、乡镇较多,但呈“弱中心”、“碎石型”结构
1、国家层面发展政策的推进
(1) 从“沿海到沿江”, 长江带成为金脊梁 长江轴线是中国国土开发 格局中紧随沿海轴线之后的重 点轴线,沿江各省都将沿江城 镇作为重点战略。 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 规划》明确指出,加快沿长江经济带发展,要以武汉为中心, 壮大宜昌、荆州等沿江城市综合经济实力,打造产业集聚走廊。 (2) 从“三化到四化”,提出新型城镇化道路,强调同 步协调 十八大提出重要关键词,强调“四化”同步、协调发展; 2014 年初,指导城镇化道路的纲领性文件《国家新型城镇化规 划(2014-2020年》发布,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 道路,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 湖北省是典型的农业大省,在全国争创四化同步大发展、 走新型城镇化的区域形势下,湖北省也积极响应,提出在农业 基础较好、工业步伐较快的地区先行先试,探索建设先行示范 区。
荆州市市委书记李新华同志出席荆州市 第四次党代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加快县市城 区扩容提质,按照监利城区50万人,洪湖、 松滋、公安城区各40万人,石首城区30万人 的规模规划建设中等城市。各县市区都要按 照新建20平方公里以上的规模打造工业新 区。
2012 年 2 月 李新华委书记调研监利县“一区四园”建
碎石型乡镇结构:现状23个乡镇管理区,除城区、朱河、新沟外,其他19个乡镇城镇人口、 工业企业的比重仅为14%左右,为典型的碎石结构。
一产传统优势不强:农业产值逐年提高,在江汉平原处于领先地位,但产业化程度明显 不足。
二产平稳发展:已形成纺织服装、轻工食品、医药化工三大产业,轻工业占总产值88%, 但竞争力不强。
2013 年 3 月项目启动动员会
2012 年 2 月,李新华书记调研监利县 “一区四园”建设情况
2013 年 3 月项目组实地踏勘
2013 年 6 月 27 日,荆州市城 乡规划管理局在荆州召开《监 利县城市总体规划实施暨修改 评估报告及规模论证报告》专 家评审会
2013 年 8 月 26 日,湖北省 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做出《关于 核定监利县城区规模的批复》
2012年
“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圈”纳入国家战略层面 提议,包括湖南省的岳阳、常德、益阳三市,长 沙市望城区以及湖北省的监利、松滋、公安、石 首等县市,
2011 年 湖北省省委省政府下发《关于实施“壮腰
工程”加快荆州振兴的意见》,支持荆州加快 振兴,打造湖北长江经济带的“钢腰”。 2011 年 12 月
设情况。 “一区四园”建设蓬勃发展。 2013 年
监利县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工业兴县、开 放强县”战略,大园区的建设对城市空间拓展 有强烈的诉求,目前各种类型的规划已超出原 有总规的用地范畴。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在城市总 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以外,不得设立各 类开发区和城市新区。现行规划急需调整,需 整合产业园区,依法规划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