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基本素养
世界军事领域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在信息化战争中,一切信息的获取、传递和利用都离不开人的设计、控制和操作,因此,国家必须保持精干的常备军及强大的后备力量。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要求具备基本的军事素养。
一、深刻的国防观念和意识
国防,是指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及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作为一个主权国家,国防是否巩固,事关国家和民族的兴亡。
广大青少年对于和平时期国防建设的重要性有比较一致的认识,但又认为这些与己无关,并不打算为之献身,对于国防劳动的艰苦更是谈虎色变。
出现此类问题,主要是因为长期的和平使国民的国防观念淡化。
我们必须认识到国防观念的内容包括: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居安思危、爱军习武;保卫祖国,勇敢奋战。
作为当代大学生,必须拥有清晰且深刻的国防观念和意识,增强国防观念,认识国防的重要意义,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只有我们具有了一定的国防观念,才可能积极学习国防知识和军事技能,主动旅行国防义务.
所谓“国无防不立,民无防不安”,国防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国防与中华民族每一个成员都息息相关。
二、基本的军事知识和理论素养
军事知识,并不是军人才需了解,大学生也应该对军事知识有一定了解,应该用现代的眼光、从综合的角度、结合科学知识加深认识,使之系统化。
军事知识内容包括军事思想、军事理论、军事科技等。
大学生在学习中不需要处处精通,但要有全局的认识。
例如,国家国防历史沿革、古今中外优秀的军事思想、国防法规、国家武装力量体制、国际安全与军事战略格局、我国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军事情况等,特别是军事高技术、新概念武器、信息化战争等,是多数大学生的兴趣所在,也是重点所在。
当代大学生文化层次高、思想敏锐、开拓创新意识和民主平等观念强烈,同时也存在着生活阅历浅、实践经验少、吃苦精神不够等自身不足。
开展普通高校大学生军训教学工作,引进一部分军事化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模式,可以有效解决普通高校军事人才不足的问题,促进大学生军事基本素质全面提高。
三、基本的军事技能
军事技能主要是通过军事训练来掌握,其内容包括:队列、战术、射击、拉练、三防、战场救护等。
但目前高校学生军训大多数以队列训练、内务整理为主,这种内容枯燥、训练单一的手段,使学生在重复性训练中感到乏味、枯燥,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为培养青少年对军事技能训练的积极性,其形式、内容需有所改变,以适应现代社会形势的发展。
改变现有将队列作为军事技能训练主要内容的观念,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军事活动,与生活实际的结合,使他们体会到责任感、使命感,以达到真正的军训目的。
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认真学习一些必要的军事技术,掌握基本军事技能。
例如,了解常规武器性能和操作,掌握必要的防护救护知识及野外生存技能。
通
过定期军事训练,而非仅在初中、高中、大学进行约半个月的军训,提高自身军事素质,加快自身熟悉、符合现代战争要求的步伐,才能缩短战斗力形成的时间,为国家在军事力量上赢得优势。
参考文献:
(1)《对大学生军事素养培养的思考》李迪辉黄丽(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2009年第3期)
(2)《高校辅导员对大学生军事技能训练拓展的思考》代牧(延边党校学报2011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