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组织行为学_第四讲_激励与行为.pptx

组织行为学_第四讲_激励与行为.pptx

• 名誉、地位 • 权利和责任 • 尊重与自尊 • 挑战性工作 • 能发挥自己特长
的组织环境
生产条件、用工制度、离退休 制度、失业保险 人际关系、奖金利润分配制度 、娱乐制度
人事考核制度、晋升制度、奖 励制度、
参与决策、攻关小组
二、阿尔德弗:ERG理论
关系需要 Relatedness
生存需要 Existence
保健因素
双因素
成就需要
第三节 过程型激励理论
着重对行为目标的选择,即对动机的形成过程进 行研究。
包括
弗鲁姆的期望理论 亚当斯的公平理论 洛克的目标设置理论
一、弗鲁姆:期望理论
需要→动机→行为→目标;
当目标没有实现时,人们的需要就变成为期望。
期望理论的基本要素
第二重境界:让每个员工都有自动运行的机制 基本途径是动机的激发,需要综合使用绩效管理 和团队建设的手段,靠的是领导者的价值观和激 励能力。
第三重境界:员工的自动运行与组织的自动运行 相结合 关键是组织文化建设、组织发展、团队建设。
二、激励的概念
要我做
自动力
我要做
推动力
激发
吸引力
激励即激发人的行为动机,以促使个体有效地完成 行为目标。
成长需要 Growth
满足/前进 挫折/倒退 满足/强化
阿尔德弗的ERG理论模型
✓多种需求可同时存 在
✓如果高层次的需要 得不到满足,满足低 层次需要的愿望会更 强烈
✓较低层次需要的满 足会带来满足较高层 次需要的愿望
三、麦克利兰:成就需要理论
成就需要 追求个人成就而不 是成功的报酬
权力需要 影响或控制他人的
意。
满意 满意
传统观点
赫兹伯格的观点
激励因素
不满意 没有满意
不满意
保健因素
双因素理论图示
没有不满意
双因素理论
✓ 影响人的行为的需要有两种因素,即:
➢ 保健因素——工资、福利、工作条件、管理制度、安全保障、人 际关系等。这些条件的改善,只能消除员工的不满,不能使其非 常满意。
没有不满意
保健因素
不满意
代表人物 马斯洛 阿尔德弗 麦克利兰 赫兹伯格 弗鲁姆 亚当斯 洛克 斯金纳 海德
第二节 内容型激励理论
主要是围绕如何满足员工的需要进而调动其工作 积极性开展研究。
包括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阿尔德弗的ERG理论 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
一、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Abraham Harold Maslow 1908-1970
欲望 合群需要 被其他人喜欢或接
David McClelland 1917-1998
权力受需的要程对度管理人员来说是最为重要的。最为有效
的管理者通常是那些有高度权力需要、适度成就需
要和低度合群需要的人。
四、赫兹伯格:双因素理论
传统的满意-不满意的观点是不正确的。 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满意,不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不满
自我实现需要 自尊需要 社交需要 安全需要 生理需要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图
表:需要层次理论在组织管理中的应用
需要层次 激励(追求的目标)
管理方法策略
生理需要
• 工资和奖金 • 各种福利 • 健康工作环境
薪资管理、医疗、工作时间
安全需要 社交需要 尊重需要
自我实现
• 职业职位保障 • 意外事故的防止
• 人际关系 • 团体接纳 • 组织的认同
在调动下属积极性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 针对下属的需求层次制定差异化的激励方 案,处理好公平问题。
范蠡失子
激励原则一:认清个体差异,注意需求的 多样性
激励பைடு நூலகம்奖励
激励包括奖励和惩罚
行为科学认为:
✓奖励是社会对人们的良好行为或取得的突出成绩、作出 的卓越贡献给予积极肯定,促使人们将这种行为保持和增 强,加快人的自我发展、完善,为社会创造更大更好的效 益。
组织行为学
第四讲 激励与行为
总结
管理的本质是通过别人来完成任务。 激励人心的技巧在诸多能力要素中应该是
最重要的。
我→我们
激励研究的基本问题:人为什么工作?如 何让人更好地工作?
主要内容
激励概述:定义、实践与原则 内容型激励理论
对诸葛亮“六出祁山”行为的分析
过程型激励理论
如何回答求职过程中的薪酬问题?
A、控制组:不施加任何刺激,告知试验要求与方法 B、挑选组:告知该组成员,你们是经挑选的,能力是 很强的 C、竞赛组:告知该组成员,你们将同别组竞赛,看哪 组成绩好 D、奖惩组:对正误进行奖惩,看对一次奖5元,错一 次惩10元
理论类别 内容型
激励理论
过程型 激励理论 行为矫正型 激励理论
理论名称 需要层次理论 ERG理论 成就需要理论 双因素理论 期望理论 公平理论 目标设置理论 强化理论 归因理论
子路拯溺而受牛谢。孔子曰:鲁国必好救人于患也。子贡赎人而不 受金于府(鲁国之法:赎人于他国者,受金于府也)。孔子曰:鲁 国不复赎人矣。子路受而劝德,子贡让而止善。
惩罚的原则
罚上立威(激励原则五)
大象与蚂蚁
讨论:杀鸡儆猴
三、激励实践
警觉性试验(美国,奥格登,1963)
试验方法:用一个光源,调节其发光强度,记 录试验者辨别光强度变化的感觉,从而测定人 们的警觉性。
➢ 激励因素—— 指工作的挑战性、成就感、上下级的信 任、业务的发展和职务上的晋升等,这些因素的满足会 使员工非常满意。
满意
激励因素
没有满意
内容型激励理论的比较
自我实现
高层次
自尊需要 社交需要 安全需要 低层次 生理需要
需求层次
成长需要 关系需要 生存需要
EERRGG
激励因素
成就需要 权力需要 合群需要
✓惩罚是社会对人们的不良或不正确行为给予否定,促使 人们的行为变异,增强反应强度和内驱力,警诫他人,规 范人们的行为。
奖励的原则
厚赏惜赏(激励原则二)
善于奖赏,但不随便奖赏 赏罚得当,大功大赏,小功小赏,无功不赏。
赏小取信(激励原则三)
商鞅变法
在激励过程中,注意适应性和接受的问题(激励原 则四)
行为矫正型激励理论
闲着棒子,宠坏了孩子
激励理论的运用
第一节 激励概述
如果我把任何事情 都当成任务来做,我 就会产生一种不可思 议的渴望——想去做 些别的事情。
G.B.SHAW
55%的人对 他们的工作 缺乏热情。
盖洛普调查
“企”字去掉“人”就是 “止”
一、激励与管理的三重境界
第一重境界:让组织有一个自动运行的机制 基本途径是制度建设,靠的是领导者的规范能力 和掌控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