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流水养鱼是在流动的水体中进行鱼类高密度精养的生产方式

流水养鱼是在流动的水体中进行鱼类高密度精养的生产方式

流水养鱼是在流动的水体中进行鱼类高密度精养的生产方式。

流动的水能不断输入溶解氧和带出鱼类排泄物,使鱼类能在良好的水质条件下生长。

因此,可大幅度提高鱼类的放养密度,获得高产。

早在公元478-482年,中国杭州便建造了玉泉池,利用涌泉水常年蓄养青鱼、草鱼以供观赏。

明代年间,在浙江、江西、安徽三省交界的莲花山区域,已有农家利用小型流水养鱼。

20世纪70年代以来,流水养鱼在全国以更快的速度和规模发展。

如广州市三元里利用灌渠水饲养草鱼、鲤和非鲫;四川省眉山县进行渠道金属网栏流水养鲤;乌鲁木齐市利用电厂余热水进行温流水饲养非鲫、鲤等。

20世纪60年代初,一些工业发达国家,依靠现代化工业技术和材料,在敞开式流水养鱼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封闭循环式的流水养鱼新工艺。

鱼池排出的水经过滤、净化后再注入鱼池,循环使用,可解决水域受工业废水污染和水源紧缺地区与发展养鱼用水之间的矛盾。

敞开流水式是流水养鱼类型的一种形式,鱼池流出的水不再回收利用。

以水库、灌渠、河道、涌泉以及地热水、工厂余热水等为水源,依地形建筑鱼池,一般不用动力抽水。

敞开流水式又可分为常温流水养鱼和温流水养鱼。

常温流水养鱼,最简单的形式是在山区、丘陵区利用自然水源进行的农家流水养鱼。

鱼池浅而小,面积3-30平方米,形状视地形而定,土堤或用卵石砌成,高1-1.4米。

池底大都铺沙,池上用物覆盖2/3,以防敌害及遮荫。

用竹或木槽作进、出水管,设在鱼池两端。

流速要求均匀,无死角,流量随季节而异。

饲养种类主要有草鱼、鲤、团头鲂或配养青鱼、鳊、鲮等。

这种养鱼方式占地少,设备简单,成本低,便于农户个体经营。

集约化程度较高的流水养鱼池多采用混凝土结构,并在给水过程中采用跌水增氧、喷洒增氧或采用射流增氧泵。

鱼的产量与水的交换频率呈正比。

如在4立方米的池中饲养非鲫和草鱼,每增加池水交换频率一次,鱼产量相应增加7-9千克/(月·米3)。

池的形状为长方形或圆形,水流无死角,排污性能好。

长方形池的长宽比为3-4:1,面积30-150平方米,池高1.1 ~1.8米,底部坡降3~5%。

进水闸门设在池的高端,闸门与流水池间可设一开有上、中、下层三排孔的“疏流板”,水通过此板流入鱼池,可保持各水层的流速均匀。

在池的末端,设一出水闸门,使集中在底部的污物随水排出。

圆形池底部锅形,池边向中央的坡降为10%,底部周边设多个定向喷嘴,促使池水旋转,使污物集中于池底中心排出。

三、鱼港的建造1、堤坝鱼港的堤坝可分为内堤和外堤。

外堤的作用是保持水位,防止风浪冲击,阻挡潮汐和洪水,避免鱼类外逃。

内堤的作用主要是分隔鱼池。

同时堤坝面还可作为交通道路。

外堤一般底宽18~28 m,顶宽3~4 m。

堤的高度高出历年最高水位1 m以上。

在风浪大、底质含泥多的地区,堤的坡度要小一些。

同一堤坝,外侧面临风浪,受风浪冲击较严重,其坡度应小于背风浪的内侧,坡比一般为1∶2~3。

迎风浪的外堤和闸门内面用水泥和石块砌成护坡,在土质太软或有流沙的水道之处,还应在地基打木桩或水泥桩,以免堤坝坍塌。

内堤坡度可略大于外堤,高度比港内水面高0.5~0.7 m,堤顶宽度1~2 m,坡度1∶1~2。

2、水沟鱼港内有纵横连通的水沟以保证港内水流畅通,便于排灌水,又可供鱼类栖息生长、避暑和防寒,水沟的面积一般占整个鱼港的20%左右。

常见的水沟主要有如下几种。

(1)中心沟又称进水沟或纳潮沟。

面对大问和小闸,纵贯整个鱼港,是主要进水渠道。

一般上口宽6~8 m,底宽3~4 m,深1 m左右。

(2)边缘沟又称环沟,围绕鱼港堤坝内侧,与中心沟相通。

在小间或排水闸口处较深,以便排出积水。

边缘沟一般是在建筑外堤挖土时将所挖土坑整理而成,所以其深度不定,随挖土多少而异。

一般上口宽5~6 m,底宽2~3 m,深1 m左右。

为了保护堤坝,避免堤土坍塌时淤积水沟,边缘沟需离开堤脚2 m以上。

(3)横沟和支沟由中心沟和边缘沟分出的小沟,其数目随当地实际情况而定。

鱼港面积大,当地劳动力价格低廉,可稍多,沟多水深有利于增产。

3、闸门常见的闸门主要有大闸、中间、小闸、取鱼闸等。

根据鱼港的实际情况,有时一种闸门起两种以上的作用。

(1)大闸又称纳鱼闸。

位于中心沟外侧,一般鱼港
有1~2个,用于进水纳苗。

闸门一般宽2~3 m,高1~2 m左右。

建造大闸处的大堤应略向港内弯曲,闸外要挖一条喇叭型外宽内窄的外沟,使海流急速流入港内,以便在纳苗时冲进鱼苗防止鱼苗外逃。

(2)中闸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在港内地势较高、能够引入淡水之处设立,用于纳苗以后引入河水,调节港内的盐度和水质。

(3)小闸又称为倒流闸,用于纳入有逆流习性的鱼苗和排水。

一般宽约1 m。

小闸外的水沟应曲折,使水流缓慢,并建有弯曲的小水潭,供鱼苗溯水时休息。

为了防止港内鱼类外逃,小闸间安装有八字箔。

(4)取鱼闸建在鱼港地势最低处,用于放出港内积水,收获鱼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