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商学院陇桥学院《毛泽东弄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论文论文题目:关于我国对社会保障体系现状研究系别:信息工程系专业(方向)及班级:电子商务1401**************年月日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年月日关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现状研究摘要社会保障被喻为“社会安全网”和“社会减震器”。
我国长期致力于建设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
随着我共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推行与不断深入,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也进入一个新的改革和发展时期。
本文阐述了如何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保障体系制度。
【关键字】社会保障;水平;现状;对策;作用;意义ABSTRACTSocial security has been called the "social safety net" and "social shock absorbers". Commensurate with the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China's long-term commitment to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ocial security system. With me the economic reform and opening up and the deepening of transformation from planned economy to market economy, China's social security system has entered a new period of reform and development. This article describes how to establish a suitable social security system.【Keywords】social security ;level; status;response;meaning目录一、我国的社会保障水平 (1)(一)社会保障的概述 (1)(二)我国社会保障水平的下限 (1)(三)我国社会保障水平的现状 (1)二、我国较低社会保障水平成因分析及相应对策 (2)(一)社会保障覆盖面依然狭窄,没有实现全覆盖 (2)1.我国的农村社会保障亟待发展 (2)2.我国城镇失业保险覆盖率极其低下 (2)3.我国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发展如此悬殊 (3)(二)瞒报漏报现象严重 (4)(三)解决的相应对策 (6)三、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作用与意义 (6)(一)增进了人的平等 (6)(二)维护了社会的公正 (6)(三)保持了社会稳定 (7)(四)推动了社会发展 (7)四、结论 (7)参考文献 (9)关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现状研究一、我国的社会保障水平(一)社会保障的概述我国在1986年六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第七个五年计划中首次使用“社会保障”一词,把社会保障作为一个总概念,社会保障制度(体系)是国家依据一定的法律和规定,保证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需要、维护社会稳定的一项社会安全制度。
社会保障由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等方面组成。
社会保障体系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是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使社会保障制度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建立健全与之相适应的完善的社会主义保障制度。
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一个重要内容。
(二)我国社会保障水平的下限我国的社会保障水平明显低于社会保障水平的下限值,实际的社保水平不及社保水平下限的三分之一。
2004-2006年,我国社保水平的下限这分别为9.778%,9.784%,9.787%,也就表示2004-2006年我过适度的社会保障水平应该在10%左右。
我国实际的社会保障水平分别为:3.12%,3.183%,3.062%。
(三)我国社会保障水平的现状社会保障支出总额占国内生产总额的比重反映了一个国家社会保障发展的深度。
社会保障水平“度”的测定公式:S=Sa/G。
其中S代表社会保障水平,Sa代表社会保障支出总额,G代表国内生产总值。
我国的社会保障水平明显低于社会保障水平的下限值,实际的社保水平不及社保水平下限值的三分之一。
虽然我国社会保障水平逐年都有所增长(2006年除外),但增长速度缓慢,低于社会保障水平下限值的增长速度。
这说明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保障水平低于社会和经济发展水平。
二、我国较低社会保障水平成因分析及相应对策(一)社会保障覆盖面依然狭窄,没有实现全覆盖1.我国的农村社会保障亟待发展我国社会保障水平如此低,究其原因,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占全国绝大多数的农村人口并没有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中来。
同二元经济结构相适应,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也呈明显的二元化特征:在城市,建立了面向全体城市居民的、全面的社会保险制度;在农村,则实行家庭保障与集体救助相结合的保障制度。
作为现代社会保障体系核心内容的社会保险,并未在农村建立。
迄今为止,各种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的思路基本上还是以户籍为基础的,对于流入城市的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基本上没有考虑到。
2.我国城镇失业保险覆盖率极其低下我国城镇失业保险覆盖率极其低下,仅覆盖正式职工,却将农村就业人员和城镇非职工人员排除在外。
从社会保障费用支出的情况看,占全国总人口80%的农民保障支出,仅占全国社会保障支出的11%,而占全国总人口20%的城镇居民,却占80%的保障费用。
尽管如此,当前的社会保障还远远未能全部覆盖全部城镇人口。
当前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仅限于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在一些非公有制的企业形同虚设,有相当一部分城镇企业员工被挡在社会保障安全网之外。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我国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发展如此悬殊,不仅严重制约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不利于整个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三代同堂的大家庭将在逐渐被核心家庭所取代,农村的家庭养老能力也将逐渐减弱。
同时,我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来自于养老和医疗方面的压力会越来越大。
因此,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将全体社会公民都纳入社保已迫在眉睫。
3.我国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发展如此悬殊但现实中,农村经济薄弱,资金来源没有充分保障,要在农村建资金来源没有充分保障,要在农村建立与城市同等的社会保障水平也不实际。
而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他们既是城市的建设者,也有可能成为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首先,要解决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
根据农民工的需要与制度建设的可能,对农民工实行分层保障。
最急切的保障项目应当是按照普遍性原则来确立农民工的工伤保障制度。
从层出不穷的农民工伤事故到规模惊人的农民工职业病群体,以及由此导致的数不清的劳资纠纷,均决定了针对农民工的工伤保障制度应当作为我国最基本的社会保障项目尽快得到确立。
其次,有必要建立农民工的疾病医疗保障尤其是大病保障机制。
尽管近几年我国在推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但是以大病为主的医疗补偿机制有待完善。
疾病尤其是重大疾病不仅会导致农民工失去工作,而且极易陷入贫困境地,这使得疾病保障成为农民工的现实需要。
最后有必要为农民工建立相应的社会救助制度。
它应当包括农民工遭遇天灾人祸时紧急救济、特殊情形下的贫困救助、合法权益受损或遭遇不公待遇时的法律援助等。
(二)瞒报漏报现象严重参保职工个人一般以本人当月全部工资收入为基数缴纳保险费。
单位缴纳社会保险费,以本单位工资总额为缴费基数。
职工工资总额是指国家统计局规定的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部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主要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加班加点工资和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
考虑到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国有企业经营效益不好等原因,在保险费的实际征缴过程中,又出现了一个新名词,即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核定的缴费工资总额。
企业的缴费工资总额是由企业上报,并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核定的。
但是出于逃费的利益动机,企业少报、瞒报工资总额的现象普遍存在。
这样,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核定的缴费工资总额又小于统计口径的工资总额。
据专家推算,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核定的缴费工资总额约为统计工资总额的90%,缴费工资总额比统计工资总额缩小了10%。
由于工资外收入的存在,由于由企业上报并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核定的缴费工资总额小于统计工资总额,与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相比,我国的保险费基大大缩小了。
两项合并,工资总额缩小了31%左右。
如果考虑实物收入部分,差距还要大。
由于管理水平、财务制度遵守程度等的不同,参保企业的缴费工资总额与统计工资总额的差距,统计工资总额与实际工资总额的差距也不同,有的差距很大,有的差距很小,致使参保企业的实际费率不一致,负担也就不一样,出现“老实的吃亏,不老实的反而沾光”的不正常现象。
不一样的养老负担,破坏了市场经济赖以生存的公平竞争环境,危害了正常的经济秩序。
不仅如此,过高的名义费率还直接危及养老保险制度的正常运行,一方面加大了参保企业逃费的动机,导致收缴难;另一方面,迫使未参保企业不愿参保,造成扩大覆盖面的困难。
中国目前的社会保险费征收工作,已经形成了由税务部门和社会保险部门共管的格局。
一些地方由税务机关征收,另一些地方则由社保经办机构办理。
对于究竟应由哪个机构征收,学者和专家之间也存在分歧。
社保专家们赞同将社会保险费定义为费,由社保经办机构统一征收。
而一些财税专家则倾向于由税务机关征收。
笔者更倾向于前者。
当前针对社会保险的各项管理授权不足、权责不清,应对社会保障机构集中授权,垂直管理,以加强对社会保险费征收情况的监管、稽查力度。
此外,应加强舆论宣传,重点宣传缴费对职工养老、医疗等各方面待遇的影响,提高企业和职工对社保的认识,争取他们的支持和配合,解除他们的思想顾虑,以便社会保险费征收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解决的相应对策建立全国统筹的社保档案管理体,系对全国社保档案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建立终生一致的、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号码,加大社保档案知识的宣传。
三、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作用与意义(一)增进了人的平等首先,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增进了人的平等。
人类自从进入有阶级社会以来,就存在着不平等现象,这种不平等曾经达到了尖锐对立的程度,危及到了社会的存在与发展。
早期资产阶级在其原始积累阶段,就曾以不平等大量剥夺无产阶级,其财富虽然疯狂地增长,但是,社会危机也日益加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