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冯倩晴等[3]采用此法,发现黄柏入血成分中有巴马丁和小檗碱及其他14个不明成分;巴寅颖等[4]发现开心散含药血清中有3,6'-二芥子酰基蔗糖、西伯利亚远志糖A5和A6及β-细辛醚及其他19个成分,这些...1 中药血清药化学的应用现状1.1 在单味及复方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中的应用冯倩晴等[3]采用此法,发现黄柏入血成分中有巴马丁和小檗碱及其他14个不明成分;巴寅颖等[4]发现开心散含药血清中有3,6'-二芥子酰基蔗糖、西伯利亚远志糖A5和A6及β-细辛醚及其他19个成分,这些已知的及未知的入血成分很可能是直接起药效作用的物质。
1.2 在建立中药质量标准中的应用白术主要含有苍术内酯Ⅰ、Ⅱ,苍术酮和多聚炔类化合物如(4E,6E,12E)-tetradecatriene-8,10-diyene-1,3-dioldiaetate(TEDYA)等成分。
中药血清药化学研究发现,该药口服后,只有TEDYA被水解成TEDY而被吸收入血。
因此白术的质量标准应以TEDYA 为指标,而不是苍术内酯和苍术酮[5]。
1.3 在中药复方配伍机制研究中的应用王喜军等[6]研究发现,茵陈蒿汤给药后大鼠血中移行成分有21个,其中8个均有较强保肝利胆活性的成分只有在全方配伍时才能被机体吸收,且不同配伍的样品,血中移行成分曝露情况不同,这充分说明方剂不是单味药的简单加和,只有科学配伍才能使机体需要的有用成分优化吸收。
1.4 在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中的应用巴寅颖等[7]采用RP-HPLC法测定大鼠血清中远志咄酮Ⅲ的浓度来考察远志和开心散中远志咄酮Ⅲ在记忆障碍模型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特性,发现复方配伍可延长有效血药浓度时间、提高生物利用度、加速吸收等,调节其药动学特性能使药效更好地发挥。
1.5 中药血清药化学联合血清药理学方法在研究中的应用中药血清药理学主要用于从体外探讨药物对机体的作用机制,现已广泛应用于生殖系统[8]、心血管系统[9]、神经系统[10]、呼吸系统[11]等研究中。
王喜军等[12-13]首先采用中药血清药化学方法从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中分离鉴定出8个移行成分,然后用血清药理学方法发现其中莫诺苷、獐牙菜苷和马钱子苷混合物的含药血清对氢化可的松致大鼠肾虚动物模型的保护作用最明显,是补肾的核心药效物质基础,而且三者混合物的含药血清对大鼠成骨细胞的促增殖作用也很明显,初步确认其为治疗骨质疏松的药效物质基础[14]。
2 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在中药血清药物化学中的应用中药成分复杂多样,其药效物质及作用机制不明确是制约中药现代化的一大障碍。
现代仪器分析技术与中药血清药化学联合应用,为中药研究提供了新方法,促进了中药药效物质及作用机制研究的深入。
2.1 液相色谱法(liquid chromatography,LC)LC是以液体为流动相,基于混合物中各组分对流动相和固定相亲和力的差别将其分离开来的一种方法,广泛应用于医药[15]、食品[16]、环境[17]等领域。
2.1.1 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HPLC是以经典液相色谱为基础,引入气相色谱的理论与实验方法,流动相改为高压输送,采用高效固定相及在线检测手段的一种分离分析方法。
近年来,对体液中原型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的分离分析无论在灵敏度、专属性及快速性等方面都有独特的优点,堪称为一种高效微量的分离分析方法。
谢长等[18]对菝葜的抗炎活性部位进行了血清药化学研究,通过比较空白、含药血清及菝葜提取物的HPLC图谱,发现含药血清中有45种移行成分,其中原型成分25种,包括落新妇苷、黄杞苷、白藜芦醇等;另外20种可能为代谢物。
李志平[19]研究了复方血塞通滴丸及葛根在大鼠血清中的移行成分,发现滴丸体内成分有3个为葛根的贡献,其中包括葛根素及另外2个未知成分。
此外,还有学者采用该法对大青叶[20]、白芷[21]、黄芩[22]等进行了研究,为阐明中药的药效活性物质奠定了基础。
2.1.2 高效液相血清指纹图谱法高效液相血清指纹图谱是指含药血清经适当处理后,采用HPLC技术将其化学信息以图形的方式进行表征并加以描述,能反映出含药血清内在化学成分的种类和数量。
雷志丹等[23]建立川芎提取液及其灌胃后大鼠血清的HPLC指纹图谱,并分析鉴定出血中移行成分7个,其中包含川芎嗪和阿魏酸在内共3个原型成分;另外4个为代谢产物。
吴建明等[24]建立舒肝解郁胶囊及其含药血清的HPLC指纹图谱,对比分析发现15个入血成分,其中包含绿原酸、芦丁、异嗪皮啶在内共有6个为原型成分;其他9个为新成分。
此外,还有学者采用该方法对栀子[25]、藏药波棱瓜子[26]、三黄方[27]等进行了研究,筛选确定药物在体内的直接作用物质来探讨药效物质基础。
2.2 液/气质联用技术(liquid/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LC/GC-MS)液/气质联用技术是将液/气相高效的在线分离能力与质谱的高选择性、高灵敏度的检测能力相结合,来得到化合物的保留时间、分子量及特征结构碎片等丰富的信息,是组分复杂及微量样品分离分析最有力的研究手段,现广泛用于生化分析[28]、天然产物分析[29]和药物分析[30]等领域。
2.2.1 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质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diode array detector-mass spectrometry,HPLC-DAD-MS)HPLC-DAD-MS是HPLC配以DAD检测器,结合MS进行分离鉴定的一种技术,适用于大多数有紫外吸收的化合物的分离鉴定。
林晓等[31]借鉴血清药化学的方法,通过分析HPLC指纹图谱来比较空白与含药血浆,空白与含药脑脊液的成分异同。
应用HPLC-DAD-MS技术发现血浆中较明显来源于天麻效应组分的色谱峰有2个,分别为天麻素和巴利森苷类成分;而脑脊液中未明显检测到来源于天麻效应组分的色谱峰。
李文博等[32]采用血清药化学的方法医教论文,用液质联用仪对养血清脑颗粒进行了质量控制研究,发现制剂和药材的色谱峰有良好的相关性。
此外,还有学者采用该方法对逍遥散[33]、葛根芩连汤[34]进行了研究,为中药作用物质基础的研究提供了依据。
2.2.2 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electrospray ionization-mass spectrometry,HPLC-ESI-MS)HPLC-ESI-MS是HPLC结合ESI离子源质谱的一种分离检测技术,可分离检测非挥发性的、极性的、热不稳定的化合物。
牟玲丽等[35]给衰老大鼠灌服银杏叶提取物,制备含药血清,采用HPLC-UV建立黄酮类成分指纹图谱,HPLC-ESI-MS法建立内酯类成分指纹图谱,分析入血成分,发现黄酮类有10个入血成分,大多为代谢成分;内酯类有9个入血成分,其中7个为原型成分。
2.2.3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ultra pressure liquid chromatography-quadrupole-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UPLC-QTOF/MS)UPLC是比HPLC分离效率及检测灵敏度更高,分析速度更快的一种技术。
UPLC-QTOF/MS是以UPLC分离技术结合四级杆和飞行时间质量分析器质谱的一种分离鉴定技术,主要用于对微量物质的分离鉴别。
魏元锋等[36]采用此法,以大川芎方效应组分、川芎效应组分、天麻效应组分、天麻素、阿魏酸、洋川芎内酯Ⅰ作为对照,综合分析总离子流色谱图、质量色谱图及质谱图等信息,通过对比各色谱峰的保留时间及质谱图特征,发现硝酸甘油致实验性偏头痛模型大鼠灌胃大川芎方效应组分后,共出现10个血中移行成分,其中4个为天麻素等天麻效应组分中的原型成分,6个为阿魏酸、洋川芎内酯等川芎效应组分中的原型成分。
2.2.4 超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质谱法(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ultraviolet detection-mass spectrometry,UPLC-UV-MS)UPLC-UV-MS是UPLC配以UV检测器,联合MS进行分离鉴定的一种技术。
王喜军等[6]对比研究茵陈蒿汤的体内外及空白血清样品的UPLC-UV-MS色谱图,分析各色谱峰的UV、MS、MS/MS数据,找到并鉴定了茵陈蒿汤大鼠血中移行成分21个,其中19个为茵陈蒿汤体外原型成分(含6,7-dimethylescul-etin),另外2个为代谢产物。
2.2.5 超高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ltra pressur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PLC-MS/MS)两个或更多的质谱连接在一起,称为串联质谱。
UPLC-MS/MS适用于复杂组分体系且干扰严重的样品中低含量组分的分离测定。
丁安伟等[37]对复方五仁醇胶囊进行血清药化学研究,采用此法进行成分鉴定。
通过对供试品色谱图、质谱图的分析,并结合文献报道,检测鉴定出含药血清中8个原型成分中的7个,均为木脂素类成分,分别为五味子醇甲、戈米辛J、五味子醇乙、去氧五味子素、戈米辛N、五味子乙素和五味子丙素。
2.2.6 超高液相-高分辨质谱法(ultra pressure liquid chromatography-high definition mass spectrometry,UPLC-HDMS)HDMS主要用于确定化合物准确的分子量,m/z值能精确到小数点后四位,分辨率能达10 000以上。
吴芳芳等[38]通过对比分析空白、生脉散水煎液及其给药血清样品的UPLC-MS色谱图,结合文献报道,鉴定出含药血清中18个移行成分。
其中正离子模式下有9个原型成分,分别为五味子醇甲、戈米辛D、五味子醇乙、五味子酯甲、巴豆酰戈米辛H、五味子酯乙、五味子甲素、γ-五味子素、五味子乙素,还有5个为新产生的代谢产物;负离子模式下有4个成分,分别为20(S)-人参皂苷Rh1、20(R)-人参皂苷Rh1、人参皂苷Rk3及Rh4。
2.2.7 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mass spectrometry,GC-MS)GC-MS用于复杂有机化合物高效的定性、定量分析,多用于挥发油类、甾体激素类、农残等的检测。
翁文等[39]采用中药血清药物化学的方法对去痴灵化学成分入血及入脑成分进行了研究,确定入血的脂溶性成分为11个,分别为β-细辛醚、五味子醇甲、五味子醇乙、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五味子酯甲、五味子酯乙、五味子酯丙、δ-杜松烯、δ-杜松醇、菖蒲二醇;入脑的脂溶性成分为6个,分别是β-细辛醚、五味子醇甲、五味子醇乙、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菖蒲二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