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版《毛概》第三章

2018版《毛概》第三章



1950年浙江省杭县临平区土

改工作队带领农民进行分田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
1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提出
提 出 过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不仅工业资本比重小,而 且缺乏重工业的基础,依靠它本身的力量无法有力地
渡 推进工业化的发展。


建国初期民族资本的构成状况


线

20%
0.1%
70%
自愿 坚持入社自愿,退社自由,平等互利。对于入社的耕牛、 互利 土地等生产资料实行合理作价、予以补偿的政策
典型 国家首先把办社积极性较高的贫下中农组织起来,帮助 示范 他们办好一批合作社,吸引农民自愿走合作化道路
国家 国家通过贷款、兴修水利、供应农机具等方式,为合作 帮助 社提供物质援助,帮助合作社克服困难,发展生产
——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
2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理论依据
列宁在指导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和世界被压迫民族解放斗争 中,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转变思想。
“我们现在能够而且应该把两种办法结合起来,一方面对 不文明的资本家无情地加以惩治;另一方面对文明的资本家, 对那些肯接受并能实施‘国家资本主义’,能精明干练地组织真正 以产品供应千百万人的大企业而对无产阶级有益的资本家谋求 妥协或向他们实行赎买。”
76%
京津沪等9城市有“五 毒”行为的工商业户
1953-1956年,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渐成为国内的 主要矛盾。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民族资产阶级 两面性
既有剥削工人的一面,又有接受工人 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一面
民族资产阶级与 工人阶级的矛盾 也具有两重性
既有剥削者与被剥削者的阶级利益相 互对立的对抗性的一面,又有相互合 作、具有相同利益的非对抗性的一面


土地改革后,部分农民因经营不善或天灾人祸等再
过 次沦为赤贫,农村中开始出现贫富两极分化现象。


期 总 路
1949-1952 年 , 山 西 省 忻 县 有 8253家农户出卖土地和房屋,占总 农户的19.55%。
线
1949-1952 年 , 山 西 省 静 乐 县
的 必
五 区 19 个 村 中 有 471 户 新 中 农 因 出 卖土地降为贫农,占总农户的11%。
线
——毛泽东:《1944年8月致博古的信》

“没有工业,便没有巩固的国防,便没有人民的福利,便没

有国家的富强。”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
1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提出
七届二中全会 1951年前后 1952年9月
1953年
1954年7月
提出“稳步 党 内 大 体 中 央 书 记 处 6 月 , 在 中 七 届 四 中
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2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其次,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 再次,实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高 级
个别行业的公私合营
国家入股、共同管理、 四马分肥
形 式
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国家所有、国家经营、 定股定息
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2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民族 资产阶级
作为一个剥削阶级,是被消灭的对象
作为可以接受工人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社会 力量,又是团结和改造的对象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过渡时期的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还是新 民主主义国家?
社会主义国家? 新民主主义国家?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
1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提出
地由农业国转 形 成 了 先 用 会 议 上 提 出 用 共 中 央 政 治 局 全会正式批
变为工业国, 三 个 五 年 计 10-15 年 时 间 基 扩 大 会 议 上 , 准 这 条 总 路
由新民主主义 划 搞 工 业 化 本完成向社会主 毛 泽 东 正 式 提 线 。 9 月 ,
国家转变为社 建 设 , 再 向 义过渡问题,而 出 过 渡 时 期 总 全 国 一 届 人
80%


工业资
500人以上 10人以下
手工性质

本比重
工厂比重
工厂比重
的工厂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
1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提出

分散、脆弱的个体经济,难以适应工业化对粮食和
出 工业原料迅速增长的需求,无力为国家工业化积累资金
过 渡
和扩大工业品的市场。




线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
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2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全行业公私合营以后采取定息制度
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2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第二
采取从低级 到高级的国 家资本主义 的过渡形式
国家资本主义是“在人民 政府管理之下的,用各种形式 和国营社会主义经济联系着的, 并受工人监督的资本主义经济。 它主要地不是为了资本家的利 润而存在,而是为了供应人民 和国家的需要而存在。”

互助组

的 社 会
生产资料 农民私有
主 义
个体经营

造 步
换工互助

供销合作社
土地入股
统一经营 按劳分配 土地分红
生产合作社
生产资料 集体所有 统一经营
按劳分配
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1 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供销小组

业 的 社
生产资料 个体私有

主 义 改
独立生产 统一供销

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在土地改革 完成后,党不失时机地引导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受到农民 的拥护和支持。
河北王国藩农业生产合作社 李顺达农业生产合作社 河北耿长锁农业生产合作社
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1 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以互助 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
镇 压 反 革 命
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大众同帝国主义、封建 主义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残余的矛盾。 1949-1952年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经济成分 与阶级力 量的矛盾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矛盾 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两个阶级的矛盾
主要矛盾
82%
天津偷漏税工商业户
99%
上海偷漏税工商业户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
2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理论依据
马克思、恩格斯在 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时,就提出了从资本主 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 过渡的问题。
“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 义社会之间,有一个从前者变为 后者的革命转变时期。同这个时 期相适应的也有一个政治上的过 渡时期,这个时期的国家只能是 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
——列宁:《论“左派”幼稚病和小资产阶级性》(1918年)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
2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理论依据
“我们之所以必须这样做,是因为只有 完成了由生产资料的私人所有制到社会主义 所有制的过渡,才利于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向 前发展,才利于在技术上起一个革命,…… 借以达到大规模地出产各种工业和农业产品, 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着的需要,提高人民的生 活水平,确有把握地增强国防力量,反对帝 国主义的侵略,以及最后地巩固人民政权, 防止反革命复辟这些目的。”
1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提出

要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把中国从一个落后
出 的农业国变为一个先进的工业国,就必须实现国家的工业化。
过 渡 时
而在中国的具体条件下,就必须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实现社 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必然要求和必要条件。
期 总 路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础是机器,不是手工,……由农业基 础到工业基础,正是我们革命的任务。”
1955年上海公私合营信大祥绸布店挂牌
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2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马克思和列宁都曾经设想过对资本主义工商 业进行和平赎买。苏联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采用的是没收的办法,要把资本家赶走,最终失 败了。中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时实行了“和平赎买”政策并取得了成功。造成 这两种不同结果的原因是什么?
会主义国家” 社 会 主 义 过 不 是 10 年 后 才 路 线 和 总 任 务 。大 把 总 路 线
的思想
渡的共识 开始过渡
12 月 , 形 成完 写入宪法
整表述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
1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提出
党在过渡 时期总路 线的完整 表述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 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 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 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 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 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毛 泽 东 : 《 关 于 国 家 资本主义经济》(1953年7月)
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2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首先,实行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私营商业:委托经销、代销

形 式
私营工业:委托加工 计划订货 统购包销
在全行业公私合营以前 采取“四马分肥”的利 润分配制度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