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组织学与胚胎学》课件第6章 神经系统
《组织学与胚胎学》课件第6章 神经系统
组织学与胚胎学
大脑皮质神经元的形态和分布
组织学与胚胎学
大脑皮质锥体细胞光镜像 (镀银染色)
组织学与胚胎学
二、大脑皮质的分层
1
2
1. 分子层
2. 外颗粒层
3
3. 外锥体细胞层
4
4. 内颗粒层
5
5. 内锥体细胞层
6
6. 多形细胞层
组织学与胚胎学
组织学与胚胎学
大脑皮质神经元相互间及与传入纤维间联系模式图
按形态分类: 1.锥体细胞 2.颗粒细胞 3.梭形细胞
组织学与胚胎学
组织学与胚胎学
1.锥体细胞
分大、中、小三种 (1)小锥体细胞直径约10~12微米; (2)中型锥体细胞直径约45~50微米; (3)大型锥体细胞直径约80~120微米,又称
Betz细胞。 形态:胞体呈锥体或三角形,核大而圆,核仁明
精品课程建设
第六章 神经系统
Nervous system
学习目标
组织学与胚胎学
熟悉:大脑皮质、小脑皮质的分层和脊髓的 组织结构。血-脑屏障的结构及功能
了解:神经系统的基本构成和神经节的结构 特点
概述
组织学与胚胎学
❖ 组成:主要由神经组织组成,
分为两部分:
中枢神经系统(CNS)
周围神经系统(PNS)
组织学与胚胎学
脉络丛:是由第三、四脑室顶和部分侧脑室壁的软膜
显,胞体越大尼氏体越明显小 (2 )包括水平细胞、星形细胞、篮状细胞和上行轴突细胞
。 (3)大脑皮质的中间神经元,参与构成皮质内信息传递的
复杂微环路。
组织学与胚胎学
3.梭形细胞
胞体呈梭形,树突自胞体上下两端发出,分别垂 直上行进入分子层和下行达皮质深层。轴突起自树突 的主干,进入白质组成投射纤维或联合传出纤维。
体组成
3 颗粒层 大量颗粒细胞、高 尔基细胞
蒲肯耶细胞:
胞体:梨形 胞体顶端:主树
突,分支多, 扇形 胞体底部:轴 突,传出神经
组织学与胚胎学
组织学与胚胎学
小脑皮质神经元种类及分布模式图
组织学与胚胎学
接受3种传入纤维:
1. 攀缘纤维:起源于延髓的下橄榄核,与蒲肯野细胞 形成突触,为兴奋性纤维
2. 苔藓纤维:起源于脊髓和脑干的神经核,与颗粒细 胞、高尔基细胞形成突触,为兴奋性纤维
γ运动神经元 α运动神经元 肌梭
脊髓神经元示意图
枢分 突布
于 肌 梭 的 感 觉 神 经 元 的 中
组织学与胚胎学
投射 纤维
分布于肌梭的 感觉神经元的 中枢突
α运动神经元
闰绍细胞
α运动神经元和闰绍细胞的关系
组织学与胚胎学
内脏运动神经元示意图
组织学与胚胎学
脊髓灰质神经元
中间神经元
运动神经元
闰绍细胞 α运动神经元 骨骼肌的梭外肌 (Renshaw) γ运动神经元 骨骼肌的梭内肌
组织学与胚胎学
组织学与胚胎学
前角:含躯体运动神经元
α运动神经元:胞体大,轴突粗,分布于骨骼肌 γ运动神经元:胞体小,轴突细,支配梭内肌纤维 闰绍细胞:小,短轴突与α运动神经元形成突触, 抑制后者
侧角:含内脏运动神经元 后角:神经元类型复杂,主要接受感觉
神经元轴突传入的神经冲动
组织学与胚胎学
闰绍细胞
3. 去甲肾上腺能纤维:起源于脑干蓝斑核,对蒲肯野 细胞有抑制作用
组织学与胚胎学
抑制性中间神经元
小脑小球 (突触群)
小脑皮质神经元与神经纤维的关系
组织学与胚胎学
第三节 脊髓灰质
组织学与胚胎学
灰质:中央,蝴蝶形,
前角:躯体运动神经元 侧角:内脏运动神经元 后角:多种神经元
白质
神经元胞体
组织学与胚胎学
组织学与胚胎学
脑脊神经节——感觉神经节 含假单极神经元(感觉神经元)和神经纤维束;
胞体周围有卫星细胞
施万细胞 轴突
组织学与胚胎学
自主神经节:包括交感和副交感神经节
含多极神经元(运动神经元)和神经纤维 (多为无髓神经纤维)
组织学与胚胎学
尼氏 体
第五节 脑脊膜和血-脑屏障 组织学与胚胎学
脑脊膜:包裹在脑和脊髓表面的结缔组织膜, 由外向内分为硬膜 、蛛网膜和软膜
❖ 功能:直接或间接调控机体各
系统、器官的活动,对体内、 外各种刺激做出迅速而完善的 适应性反应。
CNS:灰质 ---神经元胞体集中的结构
白质 ---神经纤维 神经核(灰质团块)
组织学与胚胎学
PNS:神经节----神经元胞体集中的结构
神经 神经末梢
组织学与胚胎学
第一节 大脑皮质
组织学与胚胎学
一、大脑皮质神经元
六、脑脊膜和血脑屏障
硬膜 硬膜下隙
蛛网膜
蛛网膜 软膜
蛛网膜下腔
骨膜 硬膜 蛛网膜 蛛网膜 下隙 软膜
大脑 皮质
组织学与胚胎学
头皮 帽状腱膜 颅骨
蛛网膜 颗粒
硬膜下隙 脑脊膜隔
组织学与胚胎学
脑脊膜的结构 1.硬膜:致密结缔组织;硬膜下隙含少量液体 2.蛛网膜:纤细的结缔组织,以小梁与软膜相连;
蛛网膜下隙含脑脊液 3.软膜:脑和脊髓表面的薄层结缔组织,富含血管
皮质的第2、3、4层细胞主要与各层细胞相互联系
第二节 小脑皮质
组织学与胚胎学
小脑皮质(cortex of cerebellum)
(一)小脑皮质分层
•分子层 •蒲肯野细胞层 •颗粒层
组织学与胚胎学
(二)小脑皮质结构
组织学与胚胎学
1 分子层 厚,细胞少 星形细胞、篮状细胞
2 蒲肯野细胞层 一层蒲肯耶细胞胞
组织学与胚胎学
三、大脑皮质神经元的联系
大脑皮质的1~4层主要接受传入冲动,从丘脑来的各种感 觉特异传入纤维主要进入第4层 起自大脑半球同侧或对侧的联合传入纤维则进入第2、3层, 与锥体细胞形成突触
投射纤维主要起自第5层锥体细胞和第6层大梭形细胞,下 行至脑干及脊髓
联合纤维起自第3、5、6层锥体细胞和梭形细胞,分布于 皮质的同侧及对侧脑区
组织学与胚胎学
组织学与胚胎学
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
由脑连续毛细血管内皮(有紧密连接)、基膜、神 经胶质膜(星形胶质细胞突起末端扩大形成脚板)构 成
功能:阻止某些物质进入脑组织,但能选
择性地让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通过, 维持脑组织内环境的稳定
组织学与胚胎学
第六节 脉络丛和脑脊液
前 角
抑制性神经元 兴奋性神经元
内脏运动神经元 自主神经节 侧角
束细胞
后角
形成神经纤维束达丘脑,传导痛、温、粗触觉和压觉
组织学与胚胎学
脊髓的功能:传导上、下行神经冲动和反射活动
第四节 神经节
组织学与胚胎学
组织学与胚胎学
PNS:神经节---神经元胞体集中的结构
• 脑、脊神经节 • 自主神经节: 交感神经节 副交感神经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