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最新[教育学]第四章 智力与创造力PPT课件
最新[教育学]第四章 智力与创造力PPT课件
▪ (1)语言智力:指处理词和语言的能力,包括口头语言和书 面语言。能说会道、妙笔生花是语言智力高的表现。作家、 演说家是语言智力高的人。
▪ (2)逻辑-数学智力:指数学和逻辑推理的能力以及科学分 析的能力。数学家的逻辑-数学智力很高。
▪ (3)视觉-空间智力:指在脑中形成一个外部空间的模式并 能够运用和操作该模式的能力。画家、雕塑家、建筑师大多 视觉-空间智力发达。
[教育学]第四章 智力与 创造力
一、经典智力理论
▪ 1、斯皮尔曼的二因素论 ▪ 20世纪初,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首先提
出智力的二因素结构。他认为,智力是由 一般因素(G)和特殊因素(S)构成的。 G因素贯穿于所有的智力活动中,S因素只 体现在某一特殊活动中,二者是相互联系 的。
3、瑟斯顿的群因素论
▪ 斯腾伯格认为,不论是基于结构还是基于过程的 单一智力理论都不能对智力进行清晰完整的描述。 人的智力是复杂而多层面的。他在1985年出版的 《超越IQ》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三元智力理 论”,作为其成分理论的修正和扩充。11年后, 他又提出了以“产品”为导向的成功智力,并将 创造力和实践能力加入到智力的范畴中。
▪ 20世纪3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瑟斯顿提出 “群因素论”。他认为能力是由一群彼此 无关的特殊因素构成的。他从56种不同测 验中,概括出7种重要因素:(1)计算, (2)词的流畅性,(3)归纳推理,(4) 记忆,(5)空间想象力,(6)知觉速度, (7)文字意义的理解。
▪ 4、智力三维结构论
▪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J.P.Guilford)1959年提出 了智力三维结构论。他通过研究发现,所有智力活 动都可分为操作、内容和结果三个方面,而每个方 面又由一些有关因素组成。
▪ 情境理论
▪ 这一理论把智力看作是有目的地适应、选择或塑造 个体现实生活环境的心理活动。在这里,所谓“适 应”环境,是指个体与其生活环境达到某种和谐; 如果和谐程度低于个体的满意度,那就是“不适 应”,于是个体试图选择另一个环境以求适应;如 果个体找不到新环境,或者无法脱离现有的环境, 那么他(她)会努力塑造现有环境,这样既可以是 改变环境,也可以调整自己。总之,还是要适应环 境。
▪ 成分理论阐述解决问题时的各种心理过程,被认 为是智力三元结构的核心。它又包括三个层次的 亚成分:(1)元成分,它对执行过程进行计划 和监控,并对结果进行评价;(2)操作成分, 它接受元成分的指令,进行各种认知操作,并提 供认知反馈;(3)知识习得成分,它学习选择 解决问题的策略,学习如何解决新问题。
▪ 吉尔福特提出的智力第一个方面(维度)是操作, 即智力活动过程,它包括认知、记忆、发散性思维、 集中性思维、评价五个因素;第二个方面(维度) 是内容,即智力活动内容,它有五个因素,即视觉、 听觉、符号、语义和行动;第三个方面(维度)是 结果,也就是智力活动的产品,包括单元、类别、 关系、系统、转换、含义六个因素。根据这个设想, 智力因素就有150种(5×5×6)。
智力三元理论
元成分 成 分 亚 理 操作成分 论
知识获得成分
经
验
亚
理
论
情
境
亚
理
论
Sternberg Triarchic Theory Intelligence of Human
▪ 三元智力理论:
▪ 成分理论
▪ 在多元智力理论中,各种不同形式的智力是相互 独立的,而斯腾伯格却关注将各种智力成分组合 起来,他认为智力理论应考虑智力与内在世界、 外在世界以及人的经验的关系。他提出人的智力 是由三部分控制的理论。
▪ 根据上面的解说,我们可知情境理论把智力看作适 应环境的能力。
▪ 经验理论
▪ 这一理论把智力看作两种能力:一是处理新 作业、新情境的能力,二是信息加工过程自 动化的能力。实际上,经验理论提出了测量 智力的新思路。
▪ (7)自知智力(自我内省智力):指能深入自己内心世界的 能力。善于了解自己的内心感受,进行自我内省。
▪ (8)关于自然的智力,即识别自然界中的模式的能力。
▪ 2、斯腾伯格的智力理论
▪ R.J.斯腾伯格,美国耶鲁大学心理系教授,世界 著名的心理学家,他是美国科学与艺术学院的荣 誉会员,美国心理学会的主席,因提出了卓越的 智力理论,而被评为美国前100名科学家之一。
▪ (4)音乐智力:指感知并创造音调和旋律的能力。加德纳认 为这种能力多系天赋。
▪ (5)身体-动觉智力:指运用整个身体或身体的一部分解决 问题或制造产品的能力。出色的舞蹈家、运动员、外科医生 的身体-动觉能力特别强。
▪ (6)人际智力:就是理解他人的能力。人际智力高者善于处 理人际关系,善于与人交往。推销员、教师、心理咨询医生、 政治家的人际智力很高。
二、现代智力理论
▪ 1、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 加德纳认为,智力比IQ富有更深的内涵。在传统的
心理测量学中,用IQ分数将智力定义为一个单一的 实体。而加德纳则把智力看做由多种成分构成,他 试图以一种更为宽泛的方式来定义与心理测量学意 义不同的智力。他认为,“智能是在特定的文化背 景下或社会中,解决问题或制造产品的能力。” ▪ 人的智力结构中存在着八种相对独立的智力,每种 智力都有其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都有其自身的 符号系统。这八种智力在每个人身上的组合方式是 多种多样的,有的人可能在某一两个方面是天才, 而其余方面却是蠢才,有人可能各种智能都很一般, 但如果他所拥有的各种智能被巧妙地组合在一起, 则可能在解决某些问题时会显得很出色。
吉尔福特的智力结构模型
▪ 5.智力层次结构模型
▪ 英国心理学家弗农(P.E.Vernon)1960年提出了智 力层次结构模型。他认为,智力结构不是立方体的 三维结构,而是按四个层次排列的结构。他把斯皮 尔曼的一般因素G作为最高层次;第二层次分为两 个因素群:言语与教育方面的因素群、操作与机械 方面的因素群;第三层次是在第二层次两大因素群 中又分出几个小因素群。言语与教育因素群分为言 语、数量、教育等,操作与机械因素群分为机械信 息、空间信息、动手操作等;第四层次是各种特殊 因素,见如图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