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PPT课件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PPT课件


❖ 26.测验结果的准确性或有效性的程度是 ()
❖ A.效度 B。信度 C。区分度 D。难度
❖ 27.把“刺激——反映”作为行为的基本单位,认为教学的艺术在于如
何安排强化的观点是
()
❖ A.哲学取向的教学理论 论 D。情感教学理论
B。行为主义教学理论 C。认识教学理
❖ 28.广泛意义上的教育目的存在于 ()
C. 有专门的教学场所
❖ 38.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处于 ()
❖ 39.强调课程的内在逻辑,以有组织的学科内容作为课程组织基础的课程类型属

()
❖ A.活动课程 B. 学科课程
C. 综合课程
D. 校本课程
❖ 40.参与小组讨论的人数一般以 ()
❖ A.2——3人为宜 B.5——8人为宜 C. 10人以上为宜 宜
❖ A.家庭教育活动之中 B。社会教育活动之中 C。学校教育活动之中 D。一切教育活动之中
❖ 29.班级组织的发展经历的第一阶段是 ()
❖ A.团体要求与个人属性之间的矛盾 B。个人属性之间的矛盾 C。团体要求 架构内的矛盾
❖ D。团体要求与团体文化之间的矛盾
❖ 30.实验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 ()
❖ A.梅伊曼、拉伊
❖ 33.被公认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的是 ()
❖ A.《理想国》 B. 《大教学论》 C. 《普通教育学》 D。《爱弥尔》
❖ 34.从作用的对象看,教育功能可分为 ()
❖ A.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B.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 C. 显性功能和隐性 功能 D. 谋生功能和享用隐性功能
❖ 35.我国现行学制属于 ()
❖ 24.记忆的发展是从机械记忆到意义记忆;思维的发展是从具体到抽象 思维,这说明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的特征是
()
❖ A.顺序性与阶段性 B.不均衡性 C.个体差异性 D.整体性
❖ 25.语文中的句子规则,数学、物理、化学中的大部分知识,体育中的
动作技能等都属于
()
❖ A.程序性知识 B.陈述性知识 C. 策略性知识 D.目标性知识
社会教育
校外之校
二、教育的历史发展
历史发展












1、教育的起源
A
教育的神话起源说
B
教育的生物起源说
C
教育的心理起源说
教育起教育的历史发展
农业 社会
工业 社会
信息 社会
农业社会教育的特点 ❖(1)古代学校的出现
❖ 世界最早的学校产生于公元前2500年,我国
克伯屈
❖ 49、教育目的社会价值取向应坚持( ) ❖ A、对现实社会需要的适应B、对现实社会当前的超越C、适应性和超
越行的统一D、适应性和超越性的对立 ❖ 50、由横向划分的学校阶段占绝对优势的学制结构是( ) ❖ A、单轨学制 B、双轨学制 C、三轨学制 D、四轨学制 ❖ 51、历史上通称的“六三三”制即是( ) ❖ A、壬寅学制 B、葵卯学制 C、壬子——葵丑学制 D、壬戌学制
最早的学校产生与公元前1000年左右的商代
❖(2)教育阶级性的出现和强化
❖(3)教育开始与生产劳动相分离
工业社会教育的特点 ❖(1)现代学校出现和发展
❖(2)教育与生产劳动由分离走向结合,教育 的生产性日益突出
❖(3)教育的公共性日益突出
❖(4)教育的复杂程度和理论自觉性都越来越 高
信息社会教育的特点 ❖(1)学校变革加快
❖(2)教育的功能进一步得到全面理解
❖(3)教育的国际化与本土化趋势明显
❖(4)教育的终身化和全民化理念成为指导思 想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教育学萌芽
教育学创立
教育学发展
1
2
3
❖ 23.为了达成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在对教学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 上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毓招待过程是 ()
❖ A.教学策略 B.教学设计 C. 教学思想 D.教学模式
❖ 46、在教育的起源问题上,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行为的“无意识 的模仿”的观点被称为( )
❖ A、神话起源说B、生物起源说C、心理起源说D、劳动起源说 ❖ 47、《大教学论》的作者是( ) ❖ A、夸美纽斯B、康德C、赫尔巴特D、杜威 ❖ 48、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 ) ❖ A.梅伊曼、拉依B、狄尔泰、斯普朗格C、鲍尔斯、金蒂斯D、杜威、
B。锹尔泰、斯普朗格
C。杜威、
❖ 31.教育者就是 ()
❖ A.教师 B.专门从事教育的工作者 C.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活动的 人 D.传道者
❖ 32.据可查证的资料,人类最早的学校出现在 ()
❖ A.公元前1000年左右 B. 公元前1500年左右 C. 公元前2500年左右 D. 公 元前1500年左右
教育学基础
Company
LOGO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教育的定义要素与形态 教育的历史发展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当代教育学的发展情况
教育学的价值
一、教育的概念
1
2
3
教育的定义 教育的要素 教育的形态
1、教育的定义
性质
1
实践活动
目的
2
促使个体社 会化和社会 个性化
发生背景
3
在一定的 社会背景 下
2、教育的要素
教育影响
教育者
教育
学习者
3、教育形态
(1)根据教育 系统自身的形式 化程度
教育
非制度化教育
那些没有能够形成 相对独立的教育形 式的教育
制度化教育:从非 制度化的教育中演 化出来,由专门的 教育人员、机构及 其运行制度所构成 的教育形式
(2)根据教育赖以运行的空间特征
家庭教育
首席教师
学校教育
主体教育
❖ A.“道尔顿制” B。“哈利斯制” C。“巴达维亚法” 普里制”
D。“特朗
❖ 44.如果信度的最高值是1,那么正规则测验的信度应达到 ()
❖ A.0,7 B. 0,8 C. 0.9 D.1.0
❖ 45.由于人的发展的主客观条件不一样,其发展的过程与结果也有差异,这说明 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的特征是()
D.20人以上为
❖ 41.社会学在解释学生失范行为时的“过程模式”研究取向主要代表是 ()
❖ A.失范说 B。目标说 C。控制缺乏说 D。标签论
❖ 42.传统教育中的“双基”是指 ()
❖ A.基础设施和基础条件 B。基础研究和基本思路 C。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D。基础理论和基础方法
❖ 43.最43早提出对班级教学进行改造的是 ()
❖ A.单轨学制 B. 双轨学制 C. 分支型学制 D。阶梯型学制
❖ 36.把人作为教育目的根本所在的思想主张 ()
❖ A.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 B. 伦理本位的价值取向 C. 人本位的价 值取向 D. 理论本位的价值取向
❖ 37.教育区别于其他社会领域的根本特征是 ()
❖ A.有目的的培养人 B. 有专职教师 D. 有特定的教学对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