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方法之访谈法——如何撰写访谈提纲 教学设计:张娅欧 北京市广渠门中学 评 析:梁 烜 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指导思想: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指出“研究性学习以学生的自主探索
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要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形式。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见,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解决问题,成为了开展任何课题研究的一把钥匙,只有通过科学严谨的实验或逻辑证明,实践经验才能得以实现理性反思的可能,我们才能承认一项研究的科学性。因此,在学生开展课题研究之前,有必要系统地了解各种研究方法,理解这些研究方法的适用范围,并掌握如何运用各些研究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课题研究过程的有效性,并逐步形成科学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做事习惯。 理论依据: 1.教学的知识论将知识划分为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方法性知识和价值性知识四个层面。研究方法也在这四个层面上体现着其作为知识的整体性,例如其概念和其适用范围,但方法性知识本身在宏观上被划分为三个层次: 自然之法、观念(思辨)的方法和经验意义上的方法。 访谈法属于经验意义上的方法,它是在“研究事物过程中获取和处理各种资源和信息的具体方法”。这是在揭示事物本质时需要的一种较为外延的方法。教师只有自身理解了知识四个层面的关系,并且理解了方法性知识的三个层次,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并且有逻辑有层次地剖析知识本身,以更为有效的方式传递知识。 访谈法是开展社会调查研究时经常使用的一种研究方法,它也是收集调查资料的一种重要方法。学习调查研究可以帮助学生掌握一种使用最为广泛的社会研究技术,帮助他们开展课题研究。 2.心理学研究早已表明,学生的个体差异决定了学生需要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才能让学习更有效,新课改也强调教师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方式传递知识,促进学生的理解力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访谈法是社会调查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研究方法,学生在了解和掌握了这种研究方法后,可以通过访谈收集到更为详实的信息,为课题研究提供更多的参考资料。访谈法一共讲授3课时,这是访谈法的第1课时。第1课时旨在帮助学生认识访谈法,理解访谈法的内含、适用范围,并初步掌握访谈法的操作流程及访谈提纲的撰写,以此为基础在第2课时进行访谈体验,第3课时进行交流总结并尝试撰写访谈报告。 内容来源:北美华裔喜剧明星黄西是2013年的热点人物,他勇于尝试人生中不同的挑战以及坚持自己的兴趣和信念,走出了一条不寻常的路。杨澜曾对黄西做过一次成功的人物专访,访谈的主题围绕在黄西喜剧事业上的发展历程。选择这个内容有以下两个原因:一是从学习访谈法的内容来看,该期节目中杨澜向黄西提出的10个问题有逻辑,有层次,体现着一个访问者在访谈前所做的问题是有设计有安排的,因此这个访谈实录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访谈提纲的撰写逻辑;二是从学习访谈法的形式而言,《杨澜访谈录》作为北京卫视一档成熟的访谈类节目,有着非常高的收视率,它是认识访谈法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生动有趣,通过视听效果可以更为有效地打开学生认识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视野;三是该期节目中所传达的择业观和职业观会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产生影响。 学生情况:授课对象为高一年级北工大理科实验班,学生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一些其他的研究方法(如文献法、实验法),学生明白学习研究方法的意义和目的,但对访谈法这种具体的研究方法还不了解。 教学方式:教师通过问题引导贯穿整个教学内容,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形式完成访谈提纲撰写任务。 学校资源:优质的多媒体设备可以帮助学生通过视频观看真实访谈的过程;在校园中的担任不同职务的教职员工以及那些为学校默默奉献的人们,都可以成为学生进行访谈的对象。 技术准备:幻灯片、视频。 三、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与技能:理解访谈法的定义及适用范围;提炼出访谈提纲的撰写逻辑;总结出实施访谈的一般流程。 2.过程和方法:通过问题的启发,学生能够理解访谈法的内含及适用范围;通过观看访谈实录,学生能够提炼出访谈提纲的撰写逻辑;通过体验访谈提纲的撰写和回顾访谈实录,学生能够总结出实施访谈法的一般流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访谈提纲的撰写,增进与他人沟通、合作的能力;通过观看访谈实录,拓宽看待问题的视野,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择业观和人生观,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通过观看访谈实录,学会如何更好地理解他人,如何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设计 1. 教学流程图
准备阶段 教师:培训学生,明确学习研究方法的意义和目的
学生:聆听
提出问题并启发 教师:明确访谈法的内含和适用范围 学生:思考、回答
设置情境 教师:通过播放视频资料明确访谈实施前准备工作的必要性,并认识初步访谈法
学生:观看、记录视频内容、思考
解决问题 教师:通过有层次的引导帮助学生理解访谈提纲的撰写逻辑
学生:思考、总结
布置任务,小组合作 教师:通过布置任务,检验学生对访谈提纲撰写逻辑的掌握情况
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访谈提纲的撰写
汇报交流 教师:聆听小组的提纲撰写结果 学生:汇报,听取他人意见同时也为其他组提出修改意见
评价反思 教师:为各小组组长在活动中的表现予以评价,组长反思其表现的优点和不足
学生:学生组长为成员在活动中的表现予以评价,成员反思其表现的优点和不足 2. 教学活动过程 教学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置意图 技术 应用 时间 安排 活动准备 简单回顾已讲授过的研究方法 聆听 通过回顾以往的讲授内容,帮助学生树立研究方法学习的整体观 ppt 1分钟
活动实施 1. 介绍访谈法定义 聆听 通过理论知识帮助学生了解访谈法的作用
ppt 3分
钟
2. 提出问题:什么时候用访谈法(提供一个知名人物) 思考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教师通过举例帮助
学生理解访谈法的适用范围
33分钟
3. 播放知名人物的资料短片 提出问题:实施访谈前杨澜搜集了人物的哪些信息 思考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教师通过举例帮助学生理解实施访谈前准备工作的必要性
视频 4. 播放杨澜访谈录 提出任务: ①记录杨澜十问 ②结合人物的回答试着总结这些问题涉及了哪些方面 边记录边思考视
频中提供的信息 教师通过播放杨澜
访谈实录让学生观摩并学习访谈的过程,为之后总结访谈提纲的撰写方法做铺垫
5. 总结学生的问题记录、提炼撰写访谈提纲的逻辑过程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总结出访谈提纲的撰写方法 学生通过思考和总结,提炼出访谈提纲的撰写方法,为之后自己设计访谈提纲做好逻辑上的准备
ppt
6. 提出任务:学生依据撰写访谈提纲的思路设计人物访谈提纲 学生小组讨论并完成人物访谈提纲 学生通过自己思考并设计访谈提纲,可以加深和巩固对访谈提纲撰写的理解;教师可以以此检验学生掌握撰写访谈提纲的情况
ppt 总结交流 1. 教师邀请小组汇报 学生汇报交流 学生通过小组间的汇报和交流,反思撰写访谈提纲中遇到的问题,以便进一步修改
投影
6分钟
2. 学生及教师对小组汇报进行口头评价 学生互相口头评价
3. 引导学生回想课程内容,总结访谈的实施流程 学生回顾本节课主要内容,总结访谈实施流程 通过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帮助学生在宏观上建立起访谈实施的一般流程,为之后自己实践访谈提供更为扎实的思路准备
ppt
拓展延伸 提出问题:在访谈中我们要注意哪些技巧 思考 为学生在下节课的访谈实践活动做出相关提示 ppt
五、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在课上,学生小组通过选定的访谈对象设计访谈提纲,并填写教师提前拟定好的访谈提纲框架,内容是:访谈对象、访谈主题、访谈内容涉及哪几个方面和具体的5个问题。通过小组组内讨论和组际间的展示交流活动,教师和其他小组学生为访谈提纲的设计提出建议。该评价用表是学生学习研究方法阶段时针对组内活动和组际交流活动而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充分发挥合作意识,并让合作更为行之有效。评价用表分为学生版和教师版。学生版用于组长评价成员在活动中的表现,教师版用于教师评价组长在活动中的表现。组长实行轮换制。 附:评价用表 北京市广渠门中学研究性学习研究方法学习阶段评价用表(组长版) 活动主题: 班级: 组长姓名: 成员姓名: A 非常同意 B 同意 C 一般 D 不同意 E 非常不 同意 1.该成员在本次小组讨论中可以为计划制定提出建议 提出的建议是:
2.该成员在本次小组讨论中提出的建议得到了采纳
3.该成员在本次小组讨论中可以耐心倾听他人的与计划制定相关的建议 4.该成员在本次小组讨论中可以就他人给出的建议提出质疑 提出的质疑是:
5.该成员在组际交流汇报中可以为其他组的成果提出建议 提出的建议是:
6.本次小组讨论中,该成员思考的时间多于发言的时间
7.本次小组讨论中,该成员发言的时间多于思考的时间
本次小组在团队合作中遇到的问题或困难:
你们是如何解决问题或困难的
你对下次团队合作的建议:
北京市广渠门中学研究性学习研究方法学习阶段评价用表(组员版) 活动主题: 班级: 组长姓名: A 非常 同意 B 同意 C 一般 D 不同意 E 非常不同意
1.该组长在本次小组合作中可以组织成员有秩序地开展讨论
2.该组长在本次小组讨论中可以针对组内出现的问题与教师及时沟通 提出的问题是:
3.该组长在组际交流汇报中可以将组内讨论的过程和结果流畅、有逻辑地表达出来
4.该组长在组际交流汇报中表现大方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