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税收制度史

中国税收制度史

中国封建工商税制度史摘要:中国封建工商税收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重要典章制度之一,它伴随着封建社会的变化而不断发展。

它是封建国家赖以生存发展的经济来源之一,但在重农抑商的封建社会,它的地位也是起伏不定,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它的地位越来越显得重要。

它和封建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一致的,是封建生产关系的重要内容。

封建经济的发展决定着封建工商税制度的变化,同时封建工商税制度的发展也进一步体现了古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

关键词:封建社会、工商税制度、发展历程、征收范围、征收水平、税率正文税收,是一个历史范畴,它有着自身的产生、发展和演变的历史。

(一)夏、商、周时期的工商税制度:夏代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为奴隶制国家财政开辟了丰厚的税源,为初创的贡赋制度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夏代的盐税即为后世盐水的源头。

商代,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确立,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关税是一个古老的税种,关税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国家起源。

早期的“关税”可以界定为“通过税”。

据史籍记载,周代商品交换发生在诸侯国之间,或发生在诸侯国、周朝与边境少数民族之间,称之为“关”。

①周代的“关市之税”的税率,一般不高。

《管子》中记载:“关者,诸侯之隧也,而外财之门也,······征于关者,勿征于市,虚车勿索,徒负勿入,以来远人。

”其税率,据《管子》所载,为百分取一。

市税,即商税,原来只对市肆坐贾所课,周代始设“”官,专职课征商税,故商税范围扩大,具有市场商品交易税性质,周代市税课征有一下几种:(一)廛布:入市商人租用国家货栈储放货物所缴纳的税费。

(二)敛布:对于开设店铺从事经营的商人,所征收的店铺税或摊铺税。

(三)总布:对于货物成交时,经国家确认的货物价格和交易所征收的税款。

(四)质布:国家对于各种交易契约鉴证盖印而收取的税款。

(五)罚布:对于违反市场交易规定者所课征的罚款。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工商税制度:春秋时期,由于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私营工商业开始出现,商品交换日益发达。

管仲相齐改革,把国民分为士、农、工、商,分而治之,可见商人阶层以初步形成,与士、农、工并列。

春秋时期的关市税,兼有关税和市税的含义。

商税孟子说:“纵而征之,征商自此始”,商税得以起源。

关税,税率不高,据《管子》记载,值百取一。

齐桓公十五年,改为五十取一。

晋文公即为后,所实行的三大财经政策“薄敛、轻关、宽农”。

所谓“轻关易道”就是减轻关市税。

平整通商道路,便利经商行旅,繁荣商业,宽裕财富。

战国时期,官府在关卡所征之税,分为关市税和军市税,关市税用以增加国君和封君的收入,军市税形成幕府收入,用以军费和赏赐支出;时值各国兼并战争连年不断,军费开支庞大,为弥补不足,关市税随之扩大和提高。

(三)秦代的工商税制度: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渴望统一的不懈斗争及变法后各国政治经济的不平衡发展,客观形势表明酝酿已久的封建统一的条件已经完全成熟。

封建制度取代奴隶制度,这是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一次重要飞跃。

秦始皇彻底废除了先秦时代地方财税分权的局面,建立起完整的统一的国家一级制财税体制。

市租,秦代工商业发达,市场规模宏大,自“献公立七年初行为市”②,市场发展更为迅速。

“物无二价,故以直市为名。

”③秦代官府在市场专设市官,严格市场管理,对市场商品交易采用实物与货币并行课征的方法。

盐铁之课的主要形式是官营专卖。

秦承六国旧制,盐铁皆有民营,政府只是设关课税,秦有盐官,也有铁官。

《汉书》言秦“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

税负十分苛重。

酒课,酒类课征,亦如盐铁之课,秦承六国旧制,民间经营,官府征税,税率高,负担重。

此外,秦代法律规定:凡是居住在农村的百姓不得卖酒,违者获罪。

关税,秦国建立后,各诸侯国之间的国界消失,但边境关卡依然存在,只是这时的关卡国防意义大于财政意义。

但秦承六国旧制,关税始终存在,亦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一个来源,而且关税负担不轻。

(四)汉代的工商税制度:公元前206年西汉王朝建立,汉初,经历了秦末暴风骤雨搬的农民起义以及四年的楚汉之争,中原大地,一贫如洗,哀鸿遍野。

经济凋敝,生产停滞,物价飞涨,粮食奇缺。

为了安定社会秩序,培养国家的元气,新王朝颁布了一系列新政策。

这就是汉初“与民休息”的治国宗旨。

汉初的工商税有了新的发展,新加入了财产税。

算缗钱与算车船始于西汉武帝时期,属临时性课征。

算缗钱是对商人和高利贷者课征的财产税。

商人和高利贷者税率为6%,手工业者及金属冶炼者税率为3%。

算车船是对车船所有者课征的财产税。

武帝元光6年(公元前129年)“初算商车”。

④税民资,是对人民财产总额所课征的一般财产税。

牲畜税,是汉代对饲养六畜所课征的税。

牲畜税源于武帝时,因对外用兵,师旅之费,不可胜数,国库空虚,用度不足,及“租及六畜”。

⑤所得税,属一般收益税,类似于现代的个人所得税和经营所得税。

贳贷资,是对出借粮食或货币收取的利息所课征的税,属资本利息税或利息所得税的范畴。

税率6%。

汉代关税包括内地关税和国境关税。

内地关税是指课于通过内地关卡货物的税收;国境关税是指课于通过边境与匈奴等少数民族交易货物的税收。

汉初,为恢复经济,厉行“开关梁,驰山泽之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⑥的政策。

市租是对市场商品交易额所课征的税收。

“市租,谓所卖之物出税”。

⑦汉代的市场,按其属性大致可分为市肆、集市、军市、关市、“胡市”和“羌市”。

(五)三国时期的工商税制度:三国时期军阀割据,战争频繁,都市屡遭破坏,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

关税是对过往商旅携带的货物,通过政府所设关卡时课征的税。

关卡分为陆关和水关;陆关指陆上交通要冲所设置的关,又称为关津;水关则指水上渡口所设置的关,又称为渚。

曹丕称帝后,隧下令“除池蓹之禁,轻关津之税,皆复什一”⑧,即减轻关津之税,过往商品一律从价计征,十分取一。

市税是对行商所征收的入市税和对坐贾所征收的店铺税。

(六)两晋时期的工商税制度:两晋时期,实行占田课田制,鼓励垦荒,将劳动②第73页③第73页④第93页⑤第93页⑥第95页⑦第95页力与土地有效地结合起来,既缓和了阶级矛盾,又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南方经济的崛起,与人口大迁移有关,而两晋当属关键时期。

估税,即课于市场交易行为的税。

它分为估税和散估两种,对立有文契的大型交易行为所课征的税,叫做估税。

对一般交易行为所课征的税,则叫做散估。

估税只是对大型或贵重商品买卖,按交易额征收,税率为4%,卖方负担3%,买方负担1%。

关税是官府对过往商旅携带货物通过关卡时所课征的税。

西晋承袭了曹魏关税的制度,税率为十分之一。

泰始元年(公元265年)司马炎代魏时,曾“复天下租赋及关市之税一年”⑨。

东晋时期,关(津)税仍按十分之一征收。

市税,即课于行商的入市税和住贾的店铺税。

西晋承袭曹魏旧制,曾有免征市税一年之记载。

通行税有牛埭税和四桁税。

牛埭税,即对经过水埭的商旅所课征的税收,源于东晋,盛于南朝。

所谓“埭”,即为水坝,于水急处为备水患而筑,却使行船不便,故于水坝两岸树木为栅,系以绳缆,官府多备牛力,船过坝时,以牛力为绳,牵船过埭,故名牛埭。

四桁税,即对通过水上浮桥的商旅所课征的税,源于东晋时期。

四桁税扰民惊商,恶名在外。

至宁康元年(公元373年)孝武帝下令“诏除丹杨、竹格等四桁税”⑩。

(七)南北朝时期的工商税制度:南北朝时期的工商税制度,大多沿袭了两晋时期的,包括关市税、通行税、估税,其中南朝时期的关税,一般均指内陆关税。

南朝时期的矿冶税,是对民间开矿和冶矿所课征的税。

刘宋初,规定民间可以自由采矿,官府课征矿税,同时为便利私民纳税,官府准采银课米。

北朝时期的矿冶,时而官营,时而罢禁。

官营列入专卖,罢禁划入征税。

舂税即官府出租水碓所收取的使用费或对民间出租水碓者所征收的税。

可见舂税是租税合一而成。

舂税盛行于两晋时代,北魏延续而行之。

牲畜税是因南下入侵的军事需要而直接向人民征发的戎马,有军赋之嫌。

赀资又称献金,或借贷,即对私人拥有的财产所课征的一种税,属财产税性质。

赀税始于南朝,北朝延续而行之。

北齐后主,将天下民户划分为九等,六等以上的富户,被强令按户等高低出钱,实为财产税之课征。

北齐曾僧尼税,史载“税僧尼,令日:僧尼坐受供养,游食四方,损害不少,虽有薄敛,何足为也。

”11税僧尼的理由可谓强词夺理之冠。

(八)唐代的工商税制度:唐代是中华民族史上的黄金时代,是古代东方帝国的伟大象征。

唐代的社会经济得到了极大程度上的发展;唐代发达的对外贸易,使“冠吴越之繁荣”的广州的作用日趋重要,唐代政府还专门设置了市舶使,管理对外贸易。

唐代的关税分为内陆关税和国境关税。

(一)内陆关税:唐太宗即位,即令停废诸关,由商人自由运输货物,故无关市税。

唐代后期,内地关卡林立,贸易不畅,商民交困。

(二)国境关税:盛唐国力强盛,水陆通衢,城乡物资交流繁忙,唐政府对外国商人才去开放的政策,对外贸易更十分发达。

“舶脚”为外国商船入境所缴纳之税,相当于现代吨税,当属国境关税性质。

根据《苏列曼东游记》的记载,当时到过中国的阿拉伯商人的叙述,中国政府对外籍船舶“提取十分之三的货物,把其余的十分之七交还商人”,税率约为30%。

这是名副其实的国境关税。

商税为课于商品交易之税收,或称市税,亦称营业税。

自安史之乱始,唐政府无力统筹全国的赋税收入,即令诸道节度使、大都督“应须兵马,⑨第128页⑩第129页甲杖、器械、粮赐等,并于当路自供”12,于是乎“诸道节度使、观察使,多率税商贾以冲军资杂用,或于津济要路及市肆间交易之处,计钱至一千以上,皆以分数税之”13。

这里的市肆之税,属商税,或市税。

两税法规定,对商人征收3%的商税,但仅此一年,第二年税率就提高到10%,建中二年(公元781年)“以军兴,增商税为什一”14。

(九)五代十国时期的工商税制度:五代十国时期,商税为各国岁入的一大财源,故对商税都很重视。

后唐设有“商税务”,后汉设有“商税使”,后周设有“商税院”,负责征收商税事务。

关税,这一时期,无论是北方的五代,还是南方的十国,都纷纷设置关卡,苛征关津之税,既课出境商货,也征通关商旅。

后晋天福五年(公元942年)赦:“重其关市之征”,食盐每斤征过税七文,征住税每斤十文。

即关税市税,重复课征。

市税,在五代时期可谓典型的商税。

可当时商税无法可依,“诸处商税,有越常规。

乃至草、木、虫、鱼,无不取税”,“山泽陇亩之税,鱼、盐、蔬、果皆倍其算”,几乎是逢物必税。

后唐明宗时,曾下诏令整顿税法,确定课征商品的税目;五代时期,市税的税率约为3%。

五代十国时期的通行税,既课于商旅,又征于百姓。

屋税,是以城镇居民住所作为课税对象的一种税,为五代创设,各代沿用。

屋税按月征收,但税率无史料说明。

据《五代史》记载,东西两京“一百里内及京城,今年屋税并放一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