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当前我国失业现状及问题对策
学生姓名: 王昆 学 号: 1007534005 专 业: 金融学 班 级: 10704 完成日期: 2013年6月6日 目录 一、关于失业及其分类 ............................................................................ 4 1.1 自愿失业与非自愿失业 ............................................................... 4 1.2 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 ................................... 4 1.3 隐蔽性失业 ................................................................................... 5 二 中国当前失业情况及失业结构 .......................................................... 5 2.1摩擦性失业: ................................................................................ 5 2.2结构性失业: ................................................................................ 5 2.3 周期性失业: ............................................................................... 6 三、我国当前失业问题的治理 ................................................................ 6 3.1宏观经济政策管理 ........................................................................ 6 3.2其他方面治理方法 ........................................................................ 7 四 参考文献:........................................................................................... 7 论述当前我国失业现状及问题对策 摘要:失业是市场经济运行中各国以及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的一大难题。
促进就业、控制失业率是各国政府的宏观调控目标之一和不可推卸的责任。如何使失业者重新就业,如何降低失业率,不仅关系到失业者的切身利益和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而且直接影响到国家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就业岗位的供不应求将是一个长期现象。在20世纪50年代初、60年代初期和末期、70年代末,我国都曾面临过|相当严重的就业压力。90年代中后期至今,我国的就业形势再次收紧。其中国有企业职工比较集中的“下岗”问题,由于通货紧缩及市场商品供求失衡导致的企业普遍开工不足、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问题等构成了这个时期失业的新特征。对失业问题要辨证地来看。失业率上升,这不是一件好事,但经济结构日趋合理、企业改革深化、劳动关系理顺、城乡统筹就业以及失业从隐性走向显性,都对经济发展发挥着良性的作用,应该说又是一件好事。缓解失业问题,根本上是要靠经济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失业的分类 失业情况及结构 治理对策 一、关于失业及其分类 所谓失业(Unemployment)是指在劳动范围内,有就业能力并且有就业要求的人口而没有就业机会的经济现象。根据失业产生的原因,可以把失业区分为: (1)自愿性失业; (2)非自愿性失业: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周期性失业; (3)隐蔽性失业。
1.1 自愿失业与非自愿失业 失业有很多种类,根据主观愿意就业与否,即自愿失业与非自愿失业。 所谓自愿失业是指劳动者所要求的实际工资超过其边际生产率,或者说不愿意接受现行的工作条件和收入水平而未被雇用而造成的失业。由于这种失业是由于劳动人口主观不愿意就业而造成的,所以被称为自愿失业,无法通过经济手段和政策来消除,因此不是经济学所研究的范围。 另一种是非自愿失业,是指有劳动能力、愿意接受现行工资水平但仍然找不到工作的现象。这种失业是由于客观原因所造成的,因而可以通过经济政策以及宏观经济管理来控制。经济学中的所研究的失业是指非自愿失业。
1.2 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 非自愿失业又可以分为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 (1)摩擦性失业是指生产过程中难以避免的、由于转换职业等原因而造成的短期、局部失业。 (2)结构性失业是指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所造成的失业,其特点是既有失业,也有职位空缺,失业者或者没有合适的技能,或者居住地点不当,因此无法填补现有的职位空缺。 (3)周期性失业是指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或萧条时,因社会总需求下降而造成的失业。 1.3 隐蔽性失业 除了这几种主要失业类型外,经济学中常说的失业类型还包括隐蔽性失业,所谓隐蔽性失业是指表面上有工作,但实际上对产出并没有作出贡献的人,也就是说,这些工作人员的边际生产力为零。
二 中国当前失业情况及失业结构 2.1摩擦性失业: 从中国劳动力市场供需情况看,摩擦失业所反映出的矛盾主要在于,求职者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找到合适的岗位,而用人单位有时又很难寻找到具有某种特殊技能素质的人才,信息不完全和信息不对称是导致摩擦性失业的主要原因。
2.2结构性失业: 从我国当前情况来讲,这是最主要的失业类型,也是最需要政策影响的失业类型。结构性失业是由于劳动者的技能结构与现有的工作岗位技能结构错位,造成失业与岗位空缺并存的一种失业现象。而结构型失业又分为以下几种: (1)结构调整型失业。是指由于经济结构的调整导致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结构包括工种、技能、技术、知识、经验等发生了变化,而劳动力的供给结构不能相应发生变动而引起的失业。 (2)体制转轨型失业。指由于经济体制转变导致劳动力供求结构不一致而产生的失业。 (3)技术进步型失业。是指由于技术进步使劳动者的需求结构与供给结构在工种、技术、知识上不相吻合而造成的失业现象。 (4)知识经济发展型失业。是指由于知识经济的到来,社会要求劳动者掌握更多的知识,加快知识更新的速度,而劳动者满足不了这一要求而产生的失业现象。 (5)教育发展滞后型失业。指教育体制落后、教育结构不合理导致劳动者素质不能及时得到提高或劳动者学非所用使劳动力供给结构满足不了需求结构的要求而引起的失业。 (6)就业观念滞后性失业。表现在劳动者的就业意愿、对就业岗位的预期过高与实际所能提供的就业岗位不一致而造成的失业。
2.3 周期性失业: 2008 年四季度以来,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严重困难,也对我国就业造成较大冲击。这也是改革开放以来首次较为明显的周期性失业。
三、我国当前失业问题的治理
3.1宏观经济政策管理 失业作为一种波动性、趋势性较强的一种宏观经济现象,其与经济整体的运行状况以及宏观经济政策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事实上,宏观经济状况以及宏观经济政策能够显著影响的便是事业中的周期性部分。一般来讲,经济繁盛或者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趋向积极宽松时,失业率则趋近于下降;经济萧条或者政策从紧时,则失业上升,这是经济学中的真理之一。
(1)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 一般来讲,政府通过增加财政支出或者减税来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在2008 年末开始的国际金融危机的袭击下,我国经济一度出现衰退危险,失业率出现猛涨迹象,此时政府提出了“四万亿扩内需的政策”,在外需萎靡的情况下力保内需,维持了总需求的基本不变,成功实现了经济的“保八增长”,也将失业率控制在可接受范围之内。这便是积极的财政政策的成功例子。 宽松的货币政策则通过央行实现,央行可以通过降低准备金要求率、降低贴现率、规定较低的利率或者在公开市场上收购有价证券等方式向市场提供足量的流动性,加大货币的供给量,一定程度上可以扩大总需求,这在短期内对于刺激 经济非常有效。 我国央行在金融危机的严峻形势下,降低了准备金率以及基准利率,同时大量发放信贷,也是较为成功地拯救了下滑的经济以及攀高的失业率,当然目前楼市高企、资产泡沫严重的问题也与宽松的货币政策不无关系,也需要治理。
3.2其他方面治理方法
(1)实行工资补贴政策,以增加就业岗位。 (2)鼓励发展非正规就业,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以增加就业岗位。 健全劳动力市场,疏通就业渠道,改善信息不对称不完全问题。 (3)加强教育,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投资。 (4)优化失业保障体制以及一定的技能培训。
四 参考文献:
[1]徐晓刚:论中国失业的体制性和政策性成因[J].现代经济探讨,2012年,第5期 [2]白蓉.当前大学生失业现象及其对策.中外企业家.2007年8月 [3]张存钢:马克思相对过剩人口理论与凯恩斯就业理论的比较.教学与研究,2011年,第7期 [4]中国经济增长率与失业率数据: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库 [5]袁乐平.失业经济学[M].2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