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生物必修三复习重点课件

高中生物必修三复习重点课件

• “J型增长”的前提条件? 食物充足,空间充裕,环境适宜,没有敌害等
1、群落的概念? 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2、什么是丰富度?规律? 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 纬度越低,丰富度越高;海拔越高,丰富度越低 3、画出捕食、竞争、互利共生的曲线示意图
4、群落在垂直方向上有明显 分层 现象,植物分层的决 定因素是 光照强度 ,动物的是 食物 和 栖息空间 。 5、群落在水平方向上常呈 镶嵌 分布,决定因素有 。 地形变化、土壤湿度、盐碱度、光照强度、生物自身特点等 6、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的调查方法是 取样器取样法 ,原因 土壤小动物活动能力较强,身体微小 是
分解
血 糖
0.8—1.2g/L
CO2+H2O +能量 肝糖元 肌糖元 脂肪、某些 氨基酸等
合成
转化
转变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如何调节? 胰岛素合成-胰高血糖素的合成 胰高血糖素的合成+胰岛素的合成
1、什么是反馈调节?它有什么意义?
反馈调节是指系统的工作效果反过来作为信息 调节该系统的工作。
意义:对于机体维持稳态有重要意义。
钠钾泵
1.高等动物和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________ 脑(大脑、小脑、脑干)和脊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体温调节、水平衡调节有关的中枢位于_ 下丘脑 _______; 能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位于______; 小脑 大脑皮层 ________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脑干 呼吸中枢 中有许多维持生命活动必要的中枢,例如______ 3.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_________ 高级中枢 的调控,短期记忆与 有关,长期记忆与 。 4.人的大脑皮层言语区可分为 W 、 V 区 和 S 区、 H 区。
1、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含二次免 疫) 2、水盐平衡调节过程图解 3、体温调节过程图解 4、甲状腺激素分级调节示意图 5、血糖的来源和去向 6、组织液、血浆、淋巴及细胞内液之间 的关系
裂解,释放抗原
血糖的来源和去路
食物中 的糖类
消化,吸收
氧化分解
肝糖原
脂肪等 非糖物质
分解
血 糖
0.8—1.2g/L
1.什么是激素调节?
由内分泌器官(细胞)分泌的化学物 质进行的调节
2.写出下列激素产生的部位及化学本质: 甲状腺激素 生长激素 促甲状腺激素 胰岛素 胰高血糖素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雄性激素 肾上腺素
氨基酸衍生物
多肽或 蛋白质
固醇类
血糖的来源和去路
食物中 的糖类
消化,吸收 氧化分解
肝糖元
脂肪等 非糖物质
1、简图表示体液、细胞内液、细胞外液及几种主要细 胞外液的从属关系 细胞内液 (2/3) 体液 细胞外液:血浆、组织液、淋巴 (1/3)
2、内环境概念?内环境三种主要成分异同点及转换关系。 内环境是指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组织液、淋巴、血浆成分含量相近,但血浆中含较多 蛋白质。 3、内环境中常见物质有哪些?哪两类一定不是?
、 神经冲动形式传导,传导方向可 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 以是 双向 的。 2、静息电位 外正内负,原因是K+外流 所致;兴奋时,膜 两侧电位变为外负内正 ,主要是 Na+内流 所致。在兴 奋部位和未兴奋部位之间存在电位差 ,导致电荷移动,形 成 局部电流 。膜内电流方向是 兴奋部位到未兴奋部位, 膜外是 未兴奋部位到兴奋部位 。 3、突触由突触前膜、 和 突触后膜 构成。 突触间隙 4、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通过什么传递?突触的类型?为什 么具单向性?信号是如何转化的?神经递质类型? 突触 轴突——细胞体;轴突——树突 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内,只能由突 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电-小体-化-后-电)
食物 外 消化系统 界 O2 环 境 呼吸系统 中 CO2 的 物 质 皮肤、泌尿系统等 尿素、尿酸 循 环 系 统
内环境 血浆
组 织 液 O2 体 内 细 胞
养料
CO2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淋巴
1、组织水肿的原因?
•过敏反应,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高,血浆蛋白进入组 织液 •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少 •肾小球肾炎,血浆蛋白流失 •毛细血管受损,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 •细胞代谢旺盛,组织液浓度升高 •毛细淋巴管受阻,组织液中蛋白质不能回流到血浆中
1、稳态是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器官系统 协 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 相对稳定 状态。 2、稳态的实质是 内环境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 。
3、对稳态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4、内环境稳态的意义?
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第二章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什么?反射的结构基础是什么? 其包括哪几个组成部分? 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和动物体对体内 和外界环境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规律性的反应 结构基础----反射弧 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效应器(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2、神经元的结构包括?画出神经元模式图并标出各部位 名称 细胞体和突起(树突、轴突) 图略 3、什么是兴奋?什么是神经冲动? 兴奋是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或者细胞感受 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 信号也叫做神经冲动。
4、下丘脑的四大功能? 感受(渗透压,血糖) 调节中枢(水盐平衡、体温、血糖) 分泌(抗利尿激素,促**激素释放激素) 传递(将相关兴奋传递到大脑皮层) 5、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 • 不少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受中枢神经 系统调节(神经体液调节) • 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 的兴奋性。 • 一般神经调节占主导地位。
效应B细胞 (浆细胞) 抗体 抗原抗体结合 吞噬细胞消化
干扰素属于________ 淋巴因子 ;
白细胞介素属于_______; 淋巴因子
外毒素属于_________; 抗原
凝集原属于_________; 抗原
抗毒素属于_________; 抗体
凝集素属于_________. 抗体
1、、免疫系统防卫功能过大或过低会引起什么样结果, 各举例? :自身免疫病(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 统性红斑狼疮) 过敏反应 :免疫缺陷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 3、监控与清除功能内容? 监控并清除体内已经衰老或被破坏的细胞及癌变的细胞 4、处理抗原的细胞: 吞噬细胞 呈递抗原的细胞: 吞噬细胞 识别抗原的细胞:吞噬细胞(非特异性)、T细胞、B细 胞、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
是:血浆蛋白、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脂质、
CO2、O2、激素、代谢废物
不是:细胞内的成分;与外界相通的腔或囊中的成分。
1、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的正常指标
渗透压770Ka;
PH值7.35~7.45; 温度37℃
无机盐和蛋白质 2、什么是渗透压?血浆渗透压主要与
含量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主要来自Na+ 和 Cl。
1、预实验的目的? 为实验摸索条件,检验实验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2、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优点? 容易合成,原料广泛,效果稳定。
3、什么是植物激素? 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 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4、在植物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各 种激素 相互作用,共同调节 。激素调节只是植 物生命活动调节的一部分,根本上是 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 的结果。
第四章
• 种群密度是指 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 。 • 直接反映种群的繁荣与衰退最基本的数量的特征是 种群密度 。 • 能够直接决定种群大小变化的特征是 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与迁出率) 。 • 能够预测种群变化方向的特征是 年龄组成 。 • 能够间接影响种群个体数量变动的特征是 性别比例、 年龄组成 。 • 适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的生物有哪些?
1、免疫系统的组成有哪些?
见课本P35
2、人体三道防线由什么组成?
1、皮肤、黏膜;2、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吞噬细胞;3、 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组成。
3、特异性免疫分类?
1、体液免疫:B细胞主要靠产生抗体与抗原结合 2、细胞免疫:T细胞主要靠直接接触靶细胞使其裂解
4、什么是抗原?什么是抗体?抗体分布?
2、画出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示意图
3、激素调节有什么特点?
微量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1、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特点的比较(途径、速 度、时间、范围)
2、体温调节机制图解
见《创新》P15
3、水盐平衡调节机制图解
见《创新》P14
1、体温调节中枢位于 下丘脑 ,体温恒定的原理 是 产热等于散热 。体温来源是有机物的 ,散热的主要途 氧化分解放能(骨骼肌,肝脏) 径 汗液蒸发 , 皮肤毛细血管散热 以及 呼气 、排尿、 排便等。 2、水盐平衡调节中枢在 下丘脑 ,主要通过调节 的功能来实现。水盐平衡的神经调节中的感 肾脏 受器位于 下丘脑 ,产生渴觉的中枢在大脑皮层 。 下丘脑 3、与水盐平衡调节有关的激素主要 ,它由 抗利尿激素 分泌,由 垂体 释放进入血浆,它能促 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进 ,使尿量 ,使细胞外液渗透压 。 减少
能够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抗体或效应细胞,并且能够和 相应的抗体或效应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的物质,叫做抗原。 机体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能与该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 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叫做抗体。
5、体液免疫作用过程图解?
抗原(细菌)
吞噬细胞(摄取处理)
T细胞
淋巴因子
B细胞(识别)
增殖、分化
记忆细胞
植物;昆虫卵、蚜虫、跳蝻等的密度。
• 许多动物常用什么方法调查种群密度?原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