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及代表作介绍

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及代表作介绍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笔名,浙江绍兴人。

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新文学运动的伟大旗手。

他的作品对中国人民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他曾留学日本,后弃医从文,意在改变国民精神。

他曾在北大、北女师大任教。

1927年起定居上海,完成了由民主主义者向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伟大转变。

鲁迅一生著、译近1000万字,其中杂文集17本、小说集3部、散文和散文诗集各1部。

先后选入教材的有:小说《社戏》、《故乡》、《孔乙己》、《药》、《祝福》、《阿Q正传》;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杂文《记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记念》、《“友邦惊诧”论》、《论雷峰塔的倒掉》、《呐喊自序》、《拿来主义》、《文学和出汗》、《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灯下漫笔》(节选)等。

【周作人】(1884—1967)浙江绍兴人,现代散文家,“文学研究会”发起人之一,五四运动时期提倡“人的文学”,30年代和林语堂一起倡导“闲适幽默”小品,著有《自己的园地》、《中国新文学的源流》等。

【柳亚子】(1887—1958)江苏吴江人,现代著名诗人,工于旧诗,尤长于七言,诗词具有爱国精神。

【胡适】(1891—1962)字适之,安徽绩溪人。

现代作家、学者。

早年留学美国,回国后任北大教授,五四初期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是新文化运动的著名人物,影响很大。

曾在古代文学史、哲学史方面做过一些开创性工作。

主要作品有《胡适文存》。

【刘半农】(1891—1934)江苏江阴人,现代文学家、语言学家。

著有诗集《扬鞭集》和《回声实验记录》等专著。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沫若是笔名,四川乐山人。

现代作家、诗人、戏剧家、历史学家和古文字学家。

曾留学日本,后弃医从文,回国后组织“创造社”,开展革命文艺运动。

大革命失败后流亡日本,致力于中国古代史研究。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文联主席、中科院院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其著作极为丰富,主要诗集有《女神》、《星空》,主要剧作有《屈原》、《虎符》等。

另有小说、散文、评论、学术专著等。

诗歌《天上的街市》、历史剧《屈原》(节选)以及《〈鲁迅诗稿〉序》被选入教材。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人。

中国共产党的伟大领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

青年时代就投身革命,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

他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他集政治家、军事家、哲学家和诗人于一身,撰写了大量的政论著作、军事著作和哲学著作,并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章词作。

选入教材的有《纪念白求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农村调查序言》、《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改造我们的学习》、《反对党八股》和词作《沁园春·雪》、《沁园春·长沙》、《水调歌头·游泳》等。

【顾颉刚】(1893—1980)字铭坚,江苏苏州人。

历史学家,“古史辨学派”创建人。

知识渊博,治学严谨。

曾任中科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著述颇丰,主持了《资治通鉴》和二十四史的标点工作。

《怀疑与学问》一文被选入教材。

【许地山】(1893—1941)原籍福建,生于台湾,现代作家,“文学研究会”发起人之一,著有《空山灵雨》,还编有《中国道教史》(上)、《印度文学》、《大藏经索引》等。

【丁西林】(1893—1974)原名燮林,字巽甫。

物理学家、戏剧家。

英国伯明翰大学理科硕士。

曾任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主任。

他热心文艺创作和翻译工作,出版了《丁西林剧作选》。

散文《三块钱国币》入选教材。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

“文学研究会”发起人之一,长期在商务印书馆和开明书店任编辑,编过《小说月报》和《中学生》等刊物,并从事创作工作。

代表作为长篇小说《倪焕之》,批判了“教育万能”的错误思想。

被选入教材的有《苏州园林》、《景泰蓝的制作》和小说《夜》。

【邹韬奋】(1895—1944)名恩润,字韬奋,江西余江人。

著名政论家、出版家。

毕生从事新闻工作,先后在上海、香港主编《大众生活》等刊物。

《工作的大小》一文被选入教材。

【冯友兰】(1895—1990)字芝生,河南唐河人。

著名的哲学家、哲学史家、教育家。

1915年考入北京大学文科哲学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哲学博士。

回国后,曾在中山大学、燕京大学、清华大学等校任教授。

曾任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冯友兰教授曾以“三史(《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哲学史新编》)释今古,六书(《新理学》、《新事论》、《新世训》、《新原人》、《新原道》、《新知言》)纪贞元”,总结了自己一生的学术成就。

他继承和阐发了程朱理学的传统,建立了自己独特的哲学思想体系,成为一代哲学宗师。

主要论著收入《三松堂全集》。

散文《人生的境界》入选教材。

【林语堂】(1895—1976)福建龙溪人。

著名作家、学者。

早年留学美国、德国。

提倡小品文创作。

著有长篇小说《京华烟云》等。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茅盾是笔名,浙江桐乡人。

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

“文学研究会”的发起人之一,积极开展革命文艺运动,在鲁迅及其作品研究方面有开创性贡献。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林家铺子》,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和《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等。

先后选入教材的有:《自传》,散文《白杨礼赞》、《风景谈》,评论《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

茅盾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之一,是我国革命文艺的奠基人之一。

【郁达夫】(1896—1945)名文,字达夫,浙江富阳人,现代作家。

曾留学日本,归国后与郭沫若等组织了创造社。

1945年在印尼被日本宪兵杀害。

小说大多带有“自叙传”性质。

代表作有小说《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等。

散文《故都的秋》被选入教材。

【徐志摩】(1896—1931)笔名诗哲、南湖等,浙江海宁人。

新月派诗人。

曾留学美国、英国,回国后先后在北京大学、南京中央大学任教。

主要作品有《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

《再别康桥》入选教材。

【朱光潜】(1897—1986),安徽桐城人。

美学家。

1922年毕业于香港大学文科教育系。

1930年获英国爱丁堡大学文科硕士学位。

1933年获法国斯堡大学文科博士学位。

回国后,曾在北京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等校担任教授。

曾任中国美学学会会长、全国政协常委。

毕业从事美学教学和研究,在西方美学思想和中西方文化研究方面造诣较深。

著有《悲剧心理学》、《文艺心理学》、《西方美学史》,译著有《美学》等。

散文《咬文嚼字》、《谈读诗的趣味的培养》入选教材。

【田汉】(1898—1968)湖南长沙人,我国革命戏剧奠基人和戏剧改革运动的先驱者。

他与音乐家聂耳、冼星海、贺绿汀合作创作了《毕业歌》、《义勇军进行曲》等优秀歌曲,其中《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为新中国的国歌。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原名自华,号秋实,祖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

现代作家、学者、民主战士。

曾留学英国,是“文学研究会”成员,长期在清华大学任教,从事创作与学术研究,最后成为一名坚强的民主战士。

其著作共26种,约200万字。

散文名篇《背影》、《春》、《绿》、《荷塘月色》、《威尼斯》被选入教材。

【郑振铎】(1898—1958)现代作家、文学史家,福建长乐人。

“文学研究会”发起人之一,先后主编《小说月报》、《文学周刊》等。

文学研究著作有《文学大纲》、《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等。

【翦伯赞】(1898—1968)我国著名历史学家,维吾尔族,湖南桃源人。

代表作游记体散文《内蒙访古》入选教材。

【瞿秋白】(1899—1935)原名阿双,后改名爽,又名霜,江苏常州人。

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者之一,著名作家、翻译家、文艺理论家。

毕生从事革命斗争,曾与鲁迅一起领导左翼文化运动。

主要作品有散文集《饿乡纪程》、《赤都心史》,杂文集《乱弹及其他》。

《鲁迅杂感选集序言》的节选《鲁迅的精神》曾被选入教材。

【闻一多】(1899—1946)原名家晔,笔名一多,湖北浠水人。

现代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前期新月派代表和新格律诗理论的奠基者。

曾留学美国,归国后历任青岛大学、清华大学教授。

抗战胜利后,英勇投入爱国民主运动,被国民党特务暗杀。

诗集《红烛》、《死水》表现了浓烈的爱国主义情思。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老舍是笔名,满族,北京人。

现代作家。

五四时期开始白话创作。

曾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

回国后任齐鲁大学、山东大学教授。

1951年被北京人民政府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龙须沟》、《茶馆》等。

《济南的冬天》、《小麻雀》、《在烈日和暴雨下》、《茶馆》(节选)被选入教材。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福建长乐人。

现代女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家。

五四时期开始创作,曾参加“文学研究会”。

小说诗文中,“爱”是主旋律。

是当时最有影响的女作家之一。

1923年在美国留学时写了书信体散文集《寄小读者》,解放后开始写《再寄小读者》和《三寄小读者》。

散文《小橘灯》和《〈自然·生活·哲理〉序》被选入教材。

【夏衍】(1900—1995)原名沈端先,浙江杭州人。

现代戏剧家、电影艺术家。

曾留学日本,回国后,积极投身革命文艺运动,创作了许多剧本。

主要剧作有《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等,并改编了《春蚕》、《祝福》、《林家铺子》等。

著名报告文学《包身工》被选入教材。

【王力】(1900—1986),广西博白人。

语言学家,诗人。

曾留学法国,历任清华大学、广西大学、北京大学教授。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王力一生从事语言科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为发展中国语言科学作出了重要贡献。

他在音韵学、汉语语法、汉语语汇、汉语史等方面都有精深的研究。

有《王力文集》20卷传世。

《语言与文学》入选教材。

【鲁彦】(1901—1944)即王鲁彦,原名王衡,浙江镇海人。

现代作家。

“文学研究会”成员,长期从事编辑和文教工作。

抗战爆发后,为抗战文艺运动做出了积极贡献。

其作品多描写农民生活,被鲁迅称为“乡土文学作家”。

代表作是长篇小说《愤怒的乡村》。

散文《听潮》被选入教材。

【陈毅】(1901—1972)字仲弘,四川乐至人。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外交家。

早年赴法国勤工俭学,南昌起义领导人之一,抗战期间曾任新四军军长,解放战争时任第三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

曾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

长于诗词创作。

《梅岭三章》被选入教材。

【梁思成】(1901—1972),中国现代建筑学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