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司治理与现阶段国企改革(曹延求)

公司治理与现阶段国企改革(曹延求)

公司治理与现阶段国企改革曹廷求博士山东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教授E-Mail: tqcao@曹廷求简介曹廷求,安徽安庆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入选者,山东大学银行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山东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主任。

长期从事公司金融、公司治理、银行治理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从2001年开始,在国内率先倡导金融机构公司治理研究。

在《经济研究》、《金融研究》等国内高端杂志发表学术论文几十篇,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奖(提名奖),承担多项国家、省部级课题,为多个大型公司、金融机构和政府部门提供咨询和讲座。

课程目标•理论深化:熟悉公司治理相关的理论体系、基本理论、国内外进展•国际视野:了解此领域的国际化倾向、国别化差异•实践能力:中国特点以及有针对性的应用能力主要内容•公司治理发展脉络•新一轮国企改革的背景及主要做法•面临的问题及其思考国企目标股权结构与股东行为董事会高管激励公司治理理解的东西方差别•Shleifer and Vishny: 保护投资者正当投资收益的机制•张维迎:把最有能力的人选拔到最合适的岗位上•李维安:相互制衡、决策科学规则、合规、问责治理与管理的区别治理与管理的联系公司治理模式→企业发展战略→各项经营管理制度全球公司治理逐步演進公司治理研究的发展脉络第一阶段(20世纪90年代之前)•公司治理开始兴起•以美国公司为研究蓝本•对企业理论的继承和发扬•争论的主要问题:董事会、高管薪酬、并购市场第二阶段(90年代中前期)•1992年英国Cadbury报告•英美、日德模式的特征比较•股东至上与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s)•传统企业与新型公司第三阶段(1997年至今)•金融机构公司治理开始兴起•转型和新兴市场国家公司治理问题•集中型股权结构及其挑战•公司治理模式国际化差别原因分析,特别是公司治理法律观点开始兴起•公司治理从微观概念上升到宏观层面•公司治理评价成为新潮国企改革的历程•国企经营权层面的改革(1979¡ª1986)•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1979年,《关于扩大国营工业企业经营管理自主权的若干决定》•1983、1984两步利改税•1985年拨改贷•国企改革向所有权层面过渡(1987¡ª1992)•两保一挂¡±承包制:保上缴利税、保企业技术改造、职工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挂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改革(1992¡ª¡ª)•《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1993年,公司法•1996年,《国民经济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抓大放小•2002年,十六大报告,调动地方积极性,管事、管人、管资产相结合•2003年国资委基本判断•国企改革进入了公司治理新阶段•中小问题基本解决•大型国企改革思路需要重新设计•面临的困难更加艰巨主要做法•股权•董事会•监事会•考评机制•社会监督中国公司治理问题的特殊性•¡°新兴+转轨¡±•集中的股权结构•政府股东•党政合一基本背景•对近100年的思考•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大背景•产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国际化对近100年的思考•大国经济、大国金融•现代的企业制度、金融制度基本都是“舶来品”•中国渐进式改革的宏观背景1896-1936年中国商业银行数中国银行业发展的两个断层•以山西票号为代表的银行业与现代商业银行的断层•1937-1979年间的断层中国通商银行排除行政干预的措施•股本全部来自民间,不要政府出资,保证了商办的性质•制定了“悉由商董自由经营”的原则,为排除行政干预设定了制度前提•聘请洋大班具体经营管理银行,为排除行政干预设置了人际障碍•将总行设置在金融中心上海而不是政治中心北京,为排除行政干预设置了地理障碍。

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大背景•国企改革和非国有经济的发展•对外开放•资本市场的发展•如何理解?如何评价?三十年发展历程回顾一、经济高速增长,综合国力由弱到强1、30年间中国经济实现了世界少有的年均9.8%的增长速度•1987年提前3年实现GDP比1980年翻一番的第一步战略目标,1995年实现再翻一番的第二步战略目标,提前5年进入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新的发展阶段。

1979-2007年,GDP(日本经济起飞阶段GDP年均增长9.2%,年均实际增长9.8%,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长3.0%。

韩国经济起飞阶段GDP年均增长8.5%)三十年发展历程回顾2、经济总量迅速扩大1978-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三十年发展历程回顾3、经济总量居世界位次稳步提升•30年来,我国GDP居世界的位次由1978年第10位上升到目前的第4位,仅次于美国、日本和德国。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折合成美元,我国2007年GDP为32801亿美元,相当于美国的23.7%,日本的74.9%,德国的99.5%,分别比1978年提高17.2、59.7和78.9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份额也有明显上升,1978年为1.8%,2007年提高到6.0%。

三十年发展历程回顾4、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成倍增加•人均GDP在由1978年的381元上升到1987年的1112元后,1992年达到2311元,2003年超过万元大关,达到10542元,到2007年又迅速攀升至18934元,扣除价格因素,2007年比1978年增长近10倍,年均增长8.6%。

按照世界银行的划分标准,我国已经由低收入国家跃升至世界中等偏下收入国家行列人均GDP的变化1978-2007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三十年的发展历程二、经济结构持续优化1、产业结构不断升级1978年和2007年三次产业结构三十年的发展历程2、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基本实现了由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向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转变•1978年,全民所有制工业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77.6%,集体工业占22.4%,;2007年,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的比重下降到29.5%,集体企业占2.5%。

从就业上看,2007年,城镇国有和集体单位从业人员占全部城镇从业人员的24.3%,而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城镇从业人员几乎全部集中在公有制企业三十年的发展历程三、国家财政实力不断增强•1978年国家财政收入仅1132亿元,1985年翻了一番,达到2005亿元,1993年再翻一番,达到4349亿元,1999年跨上1万亿台阶,达到11444亿元,2003年超过2万亿元,达到21715亿元,2007年,国家财政收入已经超过5万亿元,达到51322亿元,1979-2007年年均增长14.1%。

三十年的发展历程1978-2007年财政收入三十年的发展历程四、人民生活水平质量大幅提升,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343元提高到2007年的13786元,扣除价格因素,比1978年增长6.5倍,年均增长7.2%。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134元提高到4140元,扣除价格因素,比1978年增长6.3倍,年均增长7.1%。

三十年的发展历程五、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1、“高投资”驱动。

2000年以来,中国的储蓄率平均超过49%。

2、对外贸易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进出口总额1978年206亿美元,2007年21737亿美元。

3、丰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4、效率改进5、体制改革与制度创新1978-2007年进口和出口总额吴晓波的《大败局》(一)•秦池:没有永远的标王•巨人:“请人民作证”•爱多:“青春期”的“错觉”•玫瑰园:在没有路标的花园里•飞龙:被诗意宠坏吴晓波的《大败局》(一)•瀛海威:在大雾中领跑•三株:“帝国”为何如此脆弱•太阳神:逝水难追“太阳神”•南德:一个“堂吉诃德”的中国版本•亚细亚:激情燃尽“野太阳”吴晓波的《大败局》(二)•健力宝:“东方魔水”如何变味•科龙:一条被可以猎杀的龙•德隆:金融恐龙的宿命•中科创业:那个庄家狂舞的年代•华晨:“拯救者”的出局吴晓波的《大败局》(二)•顺驰:一匹被速度击垮的黑马•铁本:钢铁之死•三九:中药的“最后一次失败”•托普:十年一觉TOP梦•张裕股权结构图中国企业走出去:路径选择与效果评价•资本市场国际化•产品市场国际化•投资国际化中国究竟如何融入国际经济体系?•“大进大出” 战略•游戏规则•格局在可预期将来改变的可能性很小现阶段企业生存环境的基本背景•大门已经打开•规则正在完善•资本市场已经普及•社会正在转型•国内的经济增长仍然可以预期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最有利条件为何?•中国领导人充分了解情况,务实而有智慧,中国的政策是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

•中国的地方干部有很强的执行能力•中国企业灵活,善于学习,有很强的适应力•中国大陆的民众与1950年代到1980年代的香港、台湾、韩国和日本民众一样,对于经由自己的努力来改善生活具有强烈的愿望。

•作为最大、最开放、增长最快的发展中经济,外国直接投资将继续大量涌入中国并带来新的资本、管理、技术和市场。

中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中国上市公司的治理改进中国上市公司的治理改进(2)中国上市公司的治理改进(3)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的治理风险案例•中国移动的海外上市•中国人寿改制上市及¡°中国人寿遭遇集体诉讼事件¡±•长虹的OEM、代理战略•上海汽车集团的合资、收购之路•联想的¡°蛇吞象¡±•中石油的海外上市•中航油期货投机事件银行改革的启示•新一轮改革的效果•经验与教训•思路、胆识非常重要银行改革与国企改革的区别•环境不同:思想认识、外在约束、竞争压力•目标不同:银行的重要性、重要的监督力量•条件不同:国企改革在先、有经验教训可循•难度不同:内外困难、风险集中、•时机不同:银行业倒计时面临的主要困难•银行本身的问题:不良贷款、人员、盈利能力、经济效益、运营机制、内控体系•银行业的问题:高度集中的市场结构、监管体制•外部环境:法律、金融市场、企业、政府主要做法•1998年发行2700亿元特别国债•1999-2000年四家银行已经剥离了13939亿元不良资产•2003年底,党中央、国务院决定,选择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革试点,并动用450亿美元外汇储备注资•2004年中建两行1498亿元和1289亿元可疑类贷款按市场方式出售给资产管理公司•2005年向工行注资150亿美元改革的主要设想•三大步骤:财务重组¡ª¡ª股份制改造(引进投资者)¡ª¡ª上市•目标:资本充足、内控严密、运营安全、服务和效益良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股份制商业银行•具体考虑:先易后难、组合操作、标本兼治、结合国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