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坡控制爆破技术
➢ 光面爆破有侧向临空面,其存在使应力波和爆生气体 能量向抵抗线方向转移。实践证明,这种转移的能量 不至于阻碍裂缝的形成,但可以使作用于保留岩体的 能量减弱。因此,光面爆破的壁面质量一般要优于预 裂爆破壁面质量。
预裂爆破是在半无限介质中进行的,由于岩石的夹制 作用,预裂爆破在裂开岩体的同时也对保留岩体产生 了较强的震孔先行爆破法。在主体石方钻孔之前,先沿 边坡钻密孔进行预裂爆破,然后再进行主体石方钻 孔爆破。
B. 一次分段延期起爆法。预裂孔和主爆破孔用毫秒 延期雷管同次分段起爆,预裂孔先于主爆孔 (75~ 110)ms起爆。 ➢ 由于预裂孔距被保护的重要设施和待保留的岩体
很近,且其夹制作用大,在装药量相同时,爆破 时预裂孔比主爆孔所产生的爆破振动更大,所以 应该限制预裂孔爆破的单响药量。
边坡控制爆破
2012.12
20世纪50年代瑞典发明并使用了光面爆破技术。
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尼亚加拉水电站使用预裂 爆破技术,并在60年代中期进行预裂爆破的理论研 究。在60年代中期及70年代,对预裂爆破和光面爆 破的成缝机理研究中,完成了从应力波拉坏论,爆 破气体破坏论,应力波与爆破气体联合作用破坏论 的发展阶段。
三峡水电站永久 船闸的光面爆破
永久船闸成型后 的情况
采用了预裂和光面爆破开挖的三峡工程钢管槽
① 定义:沿边坡线按照设计的边坡高度、坡度 采用控制爆破技术进行边坡开挖的方法,称边坡 控制爆破,边坡控制爆破是维护边坡稳定的重要 技术措施。其基本方法有光面爆破和预裂爆破。
② 边坡的分类:石方边坡按用途可分为永久边 坡和临时边坡;按形状可分为垂直边坡和倾斜边 坡;按边坡高低可分为高边坡和低边坡。对于矿 山和交通部门,边坡高度大于15m称高边坡,边 坡低于5.0m称低边坡,一般石方边坡为5.0m~ 15.0m。对于水利水电部门也存在有特高边坡。
主爆区
预留光爆层法
主爆破孔
光面爆破孔
①定义:沿开挖边界布置密集炮孔,采取不耦合装药或
装填低威力炸药,在主爆区爆破后起爆,以形成平整轮
廓面的爆破作业称光面爆破。
② 基本作业方法:
A. 预留光爆层法。先将主体石方进行爆破开挖,预留设 计的光爆层厚度,然后再沿开挖边界钻密孔进行光面爆
破。光爆层厚度是指周边孔与最外层主爆孔之间的距离
小湾水电站左右岸拱 肩槽开挖预裂壁面
溪洛渡水电站左岸坝 肩槽开挖预裂壁面
➢ 两种方法都是对开挖周边进行控制的爆破技术,通过 较密的钻孔和“弱装药”及“不耦合”来降低炸药爆 破时对炮孔壁周围岩石的破坏程度,并取得平整光滑 的轮廓面。
➢ 在相同的装药条件下,两者都是通过不耦合装药来降 低爆破对岩体破坏的动效应,而光面爆破的静效应远 小于预裂爆破,从爆破理论分析,光面爆破比预裂爆 破对基岩损伤要小得多,更有利于保证围岩的稳定。
(3)预裂爆破的减振效果;
(4)预裂爆破的装药结构及施工方法。 上述研究成果,使预裂爆破在葛洲坝工程中得
以全面推广,将所有缓坡全部改为陡坡开挖,并大 大减少开挖工程量。导爆索药串绑在竹片上的装药 方法,沿用至今,并在全国推广。
1978年在东江水电站完成花岗岩中预裂爆破试验 后,证明软硬岩中均能获得成功。
(1) 炮孔起爆顺序不同。光面爆破是主爆区先爆, 光爆孔后爆;预裂爆破是预裂孔先爆,主爆区后 爆。 (2) 自由面数目不同。光面爆破有两个自由面, 预裂爆破只有一个自由面。 (3) 单位炸药消耗量不同。光面爆破单位炸药消 耗量小;预裂爆破由于夹制性大炸药单耗大。
(1)地质条件适应性。光面爆破和预裂爆破广泛地 用于坚硬和完整的岩体中,效果明显;在不均质和 构造发育岩体中,采用光面爆破效果虽然不明显, 但它可减轻对保留岩体破坏,减少超欠挖,有利于 边坡稳定。
建成后的三峡水 电站永久船闸
建设中的三峡水电 站永久船闸
保护层开挖采用斜孔光面爆破技术
三峡永久船闸水平建基面保护层开挖面积大,强度 高,工期紧。为使保护层开挖顺利进行,确保基岩面 质量满足设计及现行施工技术规范要求,结合船闸工 程地质条件,作了一系列保护层开挖爆破对比试验, 选取了适合永久船闸开挖特点的手风钻水平光面爆破 开挖方法,保证了质量和进度,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20世纪80年代,一大批水电站工程在推广预裂 和光面爆破技术(例如广州抽水蓄能电站、隔河岩、 东风、铜街子等水电站)后,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进一步佐证了该技术的推广应用价值.
20世纪90年代至今,三峡、龙滩、小湾、溪 洛渡等水电站建设中,将该项技术的推广应用推 向高潮。
三峡工程中坝基、船闸和地下电站全面实施预 裂和光面爆破技术。
B. 一次分段延期起爆法。光面爆破孔和主爆孔用毫秒延 期雷管同次分段起爆,光面爆破孔迟后主爆孔(150~ 200)ms起爆。
①定义:沿开挖边界布置密集炮孔采用不耦合装药 或装填低威力炸药,在主爆区爆破之前起爆,在爆 破和保留区之间形成一道有一定宽度的贯穿裂缝 (预裂缝),以减弱主体爆破对保留岩体的破坏, 并形成平整的轮廓面的爆破作业,称预裂爆破。 ②预裂缝的作用: A. 防止主爆区的破裂缝伸向保留区; B. 减小主爆区对保留区的振动影响; C. 开挖边线形成平整轮廓面。
我国水电系统在1963年和1964年由长江水利委 员会在湖北陆水电站护坝首次进行预裂爆破试验。 接着水电部施工研究所在刘家峡工程尾水洞口部也 试用过预裂爆破,后因文化大革命而停止了数年。
20世纪70年代葛洲坝工程进行了大规模预裂爆破 的试验研究,主要研究的内容包括:
(1)预裂爆破的参数;
(2)预裂爆破对保留岩体的损伤;
光面爆破是在主爆破孔起爆后再起爆的,相当于在半 无限介质中形成瞬间临空面后再进行周边孔爆破,由 于自由面的存在,岩体的约束条件发生了变化,岩体 受力状态与预裂爆破时有明显的不同。采用预留光爆 层的光面爆破,使光爆孔的临空面形成得更充分。
预裂爆破钻孔数量较多,钻孔质量要求高,爆破参数 不易控制;
光面爆破因有临空面,光爆参数易控制,且参数在一 定的范围内都能得到较好的爆破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