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急性重症颅脑损伤60例治疗体会

急性重症颅脑损伤60例治疗体会

急性重症颅脑损伤60例治疗体会
摘要目的分析急性重症颅脑损伤的临床治疗方法和效果。

方法60例急性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将其分为采用手术治疗的A组(52例)和采用保守治疗的B组(8例)。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A组存活率为51.92%显著高于B组的25.00%,A组的死亡率48.08%显著低于B组的75.00%,A组组间生存质量显著高于B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根据急性重症颅脑损伤的具体病情及时采取合适的手术治疗,积极开展救治,预防并发症,可以有效挽救患者的生命,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适合进行临床推广。

【關键词】急性重症颅脑损伤;手术治疗;体会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建筑事业飞速发展,高速交通工具普及,导致颅脑损伤日益成为一种常见病。

该症主要是由外力因素导致的,近几年来的发生率逐渐升高,居于各类创伤的前列[1]。

尤其是急性重症颅脑损伤,病情危重,而且會在短时间内迅速变化,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会给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因此,及时选择有效的治疗方式对患者进行救治,对于挽救患者的生命、改善其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2-4]。

为了探讨其合适的治疗方式,本院选取60例患者进行了临床回顾性研究,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从本院2012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急性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中选取60例进行研究。

入选者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并经CT或核磁共振成像(MRI)确诊,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为3~8分,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剧烈头痛、意识模糊或呕吐[5,6]。

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本组患者分为A、B两组。

A组52例,男40例,女12例;年龄18~73岁,平均年龄(36.58±13.63)岁;其中交通事故致伤37例,暴力致伤6例,坠落致伤6例,跌倒致伤3例;闭合性损伤38例,开放性损伤14例。

B组8例,男6例,女2例;年龄15~75岁,平均年龄(37.15±17.29)岁;其中交通事故致伤5例,暴力致伤1例,坠落致伤1例,跌倒致伤1例;闭合性损伤5例,开放性损伤3例。

两组患者的性别比例、年龄分布、致伤原因分布以及损伤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A组给予手术治疗,具体措施为:入院后行颅脑CT或MRI诊断,明确损伤部位和严重程度。

做好头部备皮准备后,送入手术室。

若患者出现休克,采取针对性的抗休克治疗,保持呼吸道畅通;若患者存在严重意识障碍,应马上行气管插管;若患者有开放性伤口,给予止血包扎。

将头皮切开,翻开皮瓣,于颅骨板作第一个孔,让血肿流出,然后再作其他孔,吸出部分血肿,
迅速降低颅内压。

注射大量脱水药物,并根据诊断结果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具体术式包括: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直接开颅血肿清除术、冠状开颅双侧去骨瓣减压术等。

术后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进行密切观测,积极纠正水电解质紊乱,预防各种并发症,实施精心的术后护理,开展科学的功能锻炼指导。

1. 2. 2 B组采取保守治疗,其准备和处理措施同A组,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采取高压氧、亚低温和药物治疗等方式。

同样进行护理,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

1. 3 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评定标准参考[7],分为存活、死亡。

统计两组患者生活质量。

1. 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A组患者术后存活27例,死亡25例;B组存活2例,6例死亡;A组存活率为51.92%高于B组的25.00%,A组死亡率为48.08%低于B组的75.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两组生存质量比较A组正常生活15例,肢体瘫痪9例,植物状态2例,精神状态1例;B组植物状态和精神状态各1例,A组生存质量显著高于B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发生急性重症颅脑损伤后,早期救治对于挽救患者的生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可以给予大剂量的皮质激素和脱水剂,迅速控制脑水肿,然后使用尼莫地平等钙离子拮抗剂等药物,避免脑血管痉挛的发生,并及时清除呼吸道的分泌物,保持呼吸畅通和有效循环[8-10]。

颅脑损伤后,颅内压会迅速升高,这是导致患者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因素,所以迅速降低颅内压是抢救患者关键的措施,可使用足量的脱水剂缓解颅内压的目的,争取治疗机会,及时清除颅内学血肿,因此能有效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同时,急性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死亡与脑干损伤和脑水肿也具有密切联系。

可以应用脱水剂联合治疗,对脑水肿进行持续控制。

同时,为了减轻患者的炎症反应,可以采用镁制剂和糖皮质激素等药物,对兴奋性氨基酸的分泌进行抑制,并维持正常的血压和脑灌注压,还可以保持呼吸道的畅通,减轻脑部的二次损害,预防脑缺氧。

另外,还需要对合并伤进行及时治疗,改善低氧血症,维持脑灌注压[11-13]。

另外,急性重症颅脑损伤还有可能因为颅内压的持续升高而形成脑疝,长
时间压迫脑干,进而导致不可逆性的缺血性坏死。

同时,颅内压的持续升高还会导致脑灌注压不断下降,产生广泛的脑缺血,而且缺氧的程度比较严重,会引发全脑的继发性损伤[14-16]。

所以,对患者进行早期、及时的手术治疗,可以有效预防继发性的脑损伤,缓解颅内压。

目前,各种手术方式都能够有效控制脑肿胀和脑水肿,可以有效预防脑疝加重和脑干损伤。

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直接开颅血肿清除术、冠状开颅双侧去骨瓣减压术等是主要的手术方式,在掌握手术指征的情况下,早期治疗可以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A组的存活率51.92%显著高于B组的25.00%,A组的死亡率48.08%显著低于B组的75.00%;A组生存质量显著高于B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这一结果提示,采用手术治疗急性重症脑损伤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综上所述,根据急性重症颅脑损伤的具体病情及时采取合适的手术治疗,积极開展救治,预防并发症,可以有效挽救患者的生命,降低病死率和病残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适合进行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晓明,查昀. 神经节苷脂治疗36例急性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疗效分析. 中国医药导刊,2013,19(2):291-292.
[2] 马现启. 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手术治疗体会. 河南外科学杂志,2015(3):95-96.
[3] 李卫星. 手术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价值. 基层医学论坛,2014(7):879-880.
[4] 李涛. 急性重型颅脑损伤不同手术时机疗效分析的研究. 新疆医科大学,2016.
[5] 吴耀利. 急性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急诊护理的临床观察与体会. 中国卫生产业,2013,30(17):35-37.
[6] 吴景荣,朱荣江,黄巧,等. 早期大剂量纳洛酮治疗急性重症颅脑损伤的效果观察. 河南医学研究,2016,14(3):500-501.
[7] 李育平,张恒柱,佘磊,等. 纳洛酮治疗急性重症颅脑损伤的Meta 分析.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14,22(3):204-208.
[8] 钟孙福,符兴强. 重症颅脑损伤的手术治疗临床观察. 医药,2015(14):154.
[9] 毕展建,解洁. 重症颅脑损伤手术治疗效果探讨. 中国伤残医学,2015(19):95-96.
[10] 张欢,石文健.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疗效对比研究.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6(8):945.
[11] 丁锡武,何宗敬.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 医疗装备,2016,29(16):142.
[12] 任圣利,金东起. 100例重型颅脑损伤的手术治疗体会.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2):106-107.
[13] 吴景荣,黄巧,王世伟. 早期应用纳洛酮治疗急性重症颅脑损伤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中国医药指南,2012,20(34):163-164.
[14] 罗林,唐尤佳,柯尊良,等. 两种手术方式治疗重症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比较.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3):173-175.
[15] 朱冠军. 80例重型颅脑损伤的手术治疗效果. 当代医学,2014(28):55-56.
[16] 馮振发. 重型颅脑损伤急诊手术的临床效果分析. 中国实用医刊,2015(13):91-93.。

相关主题